兩件稀世文物,一件被當作「水瓢」,一件被當作「上課鈴」

2020-12-11 寧文山

我們國家對於文物是非常重視的,但是在一些農村和偏遠地區,人們對文物的了解很少,有許多前去"淘寶"的人總能在一些農戶家發現極具歷史研究價值的文物,如果對於這些文物不加以保護很可能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曾經就有兩件國寶:一個被村農當作水瓢,一個被學校當成上課鈴,這種無心之舉險些毀掉了這兩件文物。

村農澆地的水瓢竟是古時青銅熨鬥

上世紀80年代國內興起了一股"文物熱",一時間民間興起各種地攤售賣收藏舊物件,但是人們對於文物是又愛又恨,雖然明明知道是有價值的但是又無法辨別真假

所以許多的考古學家和文史學家便有了大的用場,國家也開始在動蕩後清算文物和緊急收藏,首先就是把普查的目標放在農村。

隨著人們現在文化的普及和人民素質的提高,人們對於文物有基本的認識,但是那時候的人們還是更多的關注生活,對於文化追求不高,更別說歷史了,特別是農村地區,於是在福建的一個小鄉村就發生了一件讓村民都意想不到的事。

當時政府派官員和文史學家到各個農村去進行文物普查,這些文史學家便在村子裡各家各戶宣傳文物相關保護知識和一些常見的文物圖片。這時一個村民突然覺得這些文物和自己家中澆地用的水瓢有些相似,於是跑到家中將水瓢拿過來給文史學家看。

村農給專家介紹說這是自己在地裡偶然挖到了,雖然沒有見過這樣的器物,但是一看剛好可以做個水瓢便用來澆地了,這一用就是十幾年。

青銅器

但是好在自己也懶得打理它,大概還是當初撿來的樣子,幾個專家一看這哪裡是水瓢,這是一個帶著滿身銅綠的青銅器,立刻就組織研究小組開始進行討論。

這個青銅器外形呈圓腹,寬口沿,有長柄,通體素麵無紋,鬥身布滿銅綠,還沾有土壤,這一看類似於古時人們使用的熨鬥,但是具體的年份和使用地區還不能確定。

於是幾個專家經過村農同意後將這件青銅器帶回研究所進行技術檢測,這一檢測讓所有人大吃一驚,這件青銅器竟然是1800年前的青銅熨鬥

最早這種熨鬥發明出來不是為了熨衣服,而是作為一件刑具,後來人們發現將燒熱的碳放置其中可以熨平褶皺,於是古時候的人們就用這種器具來專門熨衣服。

古代熨鬥

這項發明比國外領先了千年,但是當時這種器具只能用在王公貴族之中,平民家是用不上的,所以這件文物是非常有歷史研究價值的,好在村民只是用來舀水,沒有遭到很大損壞。

文物雲板被當作學校上下課鈴

能夠及時發現文物並且予以保護是一個文史學家或者考古學家的專業必備。

在文物普查中許多鄉村小學校都是使用搖鈴當作上課鈴聲,這天一個文史學家經過一個小學校後剛好聽到學校的上課鈴聲,這是一種打擊鐵片的聲音,但是他隱約感覺這種清脆的聲音非比尋常,於是前去學校想要一探究竟。

文史學家到了學校一看這個打擊的物件不是平常的鐵片,反而像是史冊記載的雲板,這讓文學史家十分的震驚,這個器物能留存到現代,而且能夠保存得如此完整是很罕見的

雲板

於是和學校說明情況後專家就將這個"上課鈴"帶回研究所和其他的考古學家進行探討,翻閱了大量的文學史料之後,專家得出結論——這正是一塊雲板。

人們都對於雲板十分好奇,這並不是常見之物,而是一塊努爾哈赤雲板,雲板的邊角呈現的是祥雲的形狀,雲板的上面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圓孔,是用來掛繩子的。

雲板的正反兩面都有紋飾圖案,而且在雲板正面有一行文字寫著"大金天命癸",左側寫著"亥年鑄牛莊",兩行字底下有楷書陽文"城"字,這足以看出這塊雲板的年代之悠久。

古時候這塊雲板是在軍事中使用的,如遇敵情官兵就會敲響雲板提示部隊進行警戒,如同現在使用的警報一樣,後來在宮廷中也用作傳遞消息,距今至少也有上百年的歷史。

但是由於後來的雲板就不怎麼使用了,所以能夠流傳下來的少之又少,能夠讓文史學家發現這麼一件文物,無論是對於歷史研究還是文物保護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歷史文物的保護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隨著文物的大量出世,有不少的人便動起了歪心思,就如同以往的盜墓賊將文物盜取和販賣,使得國家的文化財富遭受了巨大的損失,還有由於各種歷史原因流浪在外的文物更是多到數不勝數,這不禁讓人們反思應該如何對文物加以保護。

文物之所以珍貴不只是物品本身的價值,而更重要的是歷經風霜後對於歷史的見證和說明,很多的東西在文學史冊上有說明,但是因為文學典籍是人為編著的,難保不會加入個人思想

所以如果能找到具體的物品則可以對歷史的真實性加以作證說明,這些文物都來之不易,所以相關部門和專業人員一般都會對文物採取相應的保護措施。

青銅熨鬥在被發掘之後收藏於當地的博物館中

專家通過青銅熨鬥可以得出中原文化是在東漢末年時期已經進入了閩北及毗鄰的閩東地區,後來青銅熨鬥在這裡被更多人熟知和了解,人們對於自己本土出現的文物十分好奇,於是專家也做了專門的說明,後續也有越來越多的物品都被人們及時發現和保護起來。

而那塊努爾哈赤雲板在被發現後很快就被定位國家一級文物,被收藏在瀋陽博物館中成為了鎮館之寶。伴隨文物的那段歷史也重新被史學家打開新的篇章,也使得越來越多人們了解到曾經不為人知的那些故事。

人們要有珍愛文物的意識,現在販賣盜竊文物都是犯法的,如果說你得到了一件難得的文物還是建議上交給國家和專門人員進行研究考察,這種歷史遺留下來的文物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不應該把它當作一種利益的置換品來滿足自己的私心,這也是對歷史的不尊重。

相關焦點

  • 兩件差點被毀的國寶:一件被村農當水瓢用,一件被學校當上課鈴用
    眾所周知,中國上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誕生了許多稀世珍寶,隨著朝代的更替和歲月的流逝有的沉眠於地下,有的被請進了博物館,但是更多的是明珠蒙塵。有很多羨慕那些拿著文物寶貝鑑寶的人,眼紅了人家大半輩子,最後發現自己家餵豬的大碗,院子裡醃製鹹菜的大缸就是明珠蒙塵的稀世寶貝。
  • 天津博物館的一件文物,外表酷似60年代「水瓢」,卻價值連城
    中國擁有5000年的歷史文化,而各個朝代所留下的文物也不計其數,大多都是價值連城的收藏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的文物都消失了它的用途。但是卻另有價值,比我們今天還能看到的香爐,古代銅鼎的分支,銅鼎作為青銅器中是最為重要的,它不僅可以用來祭祀,剛開始還是用來做烹飪和儲肉等器具,而最後它的用處也開始淡化今天我們給大家所說的這個文物,從外表看上去酷似我們所使用的一種盛器,叫水瓢,這和60年代幾乎家家戶戶用的鋁製水瓢沒有任何區別,此文物保存完善,雖鏽跡斑斑,但是整體看來,原貌並未有多大的損失,而且他是天津博物院的一級保護文物
  • 村民發現一隻「水瓢」,專家卻說:見證歷史的珍貴文物,價值百萬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福建一位農民工偶然「撿到」一件青銅器,因為器形較小沒有引起重視,還在家中當作「水瓢」用了近10年時間;直到1996年,當地開展文物普查,這隻青銅「水瓢」才被發現,更讓人驚訝的是,專家竟給出了「價值百萬」的天價。
  • 六大稀世古物,最後一件超級文物流失日本,被視為第一國寶
    西周人龍紋環我國文物中橫跨歷史最長的就是玉器了,從史前大多數文化遺址到目前當世都有。而這件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的「西周人龍紋環」更是堪稱國寶級玉器。中部有圓孔,背面光素無紋,正面雕刻兩組人、龍合體共身圖案,飾眼目紋、勾雲紋和弧線紋等。足見珍貴。
  • 夏朝遺址出土的5大文物,一件疑似穿越,一件是「真龍」
    瓜稜灰陶杯這是夏朝的代表性文物之一,雖說是距今4000多年的陶杯,但也與現代的杯子極為的相似,經常被世人調侃說「這是他穿越帶回去的」,但穿越是不可能的。其實,在我國現存文物中,就有兩件杯子非常的神奇,一件是這夏朝的瓜稜灰陶杯,另一件是戰國的水晶杯。
  • 酷似水瓢的物品,為什麼是一級文物,你看它的外壁上寫了啥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來的文物不計其數,很多都是價值連城的收藏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文物的用途都已經消失,或者是被人遺忘。比如我們現在還能見到的香爐,其實是古代銅鼎的分支。今天要說的這個文物,也有類似之處,請看下圖。如果不是在本文中見到,您是不是會將它當作一個普普通通的水瓢?看上去,這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家戶戶都常備的鋁製水瓢沒有什麼區別,保存得還不好,還有鏽蝕。可如果我說這是天津博物館的一級文物,會不會讓你大吃一驚?其實,在天津博物館,它的正式名字叫做「初元三年上林共府升」。
  • 歷史中最「憋屈」國寶:專家苦苦找尋,卻被老師當上課鈴敲了30年
    歷史中最「憋屈」國寶:專家苦苦找尋,卻被老師當上課鈴敲了30年現在是一個科技發達的社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時常會用到許多讓我們的日常起居更加便利的工具,例如熱水壺可以用來燒水,電子時鐘可以用來查對時間,汽車可以用來代步等等。
  • 把一件事當作一件事來做
    人如果把一件事當作一件事來做,很謹慎,出差錯的機會就會比較少。就算有小的差錯人家也會諒解你。謝謝大家!
  • 福柯 把生命當作一件有待塑造的藝術品
    生命作為一件藝術品  正像福柯多變的思想風格,透過米勒這本傳記,我們同樣看到福柯生活中的多重面孔。福柯正是阿蘭·巴迪歐在《愛的多重奏》中描述的那類哲學家,他是學者,這毋庸置疑;他同時是戰士,他的身影躍動在法國五月風暴、伊朗革命、突尼西亞學運中,其學術思想和生活本身都是對種種成規和界限的挑戰。此外,他還是愛人者,面對那個膽怯的同性戀學生,他說,不要怕活著,更不要怕死亡。
  • 只因背後蘊藏大秘密,一件普通白玉杯被列為永久禁止出國文物
    考古隊員從該處大墓找到了2200多件西漢時期珍貴文物,其中有一件白玉杯更是被國務院列為——永久禁止出國的國寶文物。不為別的,正是因為這件白玉杯背後蘊藏大秘密。那麼這件白玉杯到底有何不同之處嗎?1983年6月份,越秀區某處施工工地現場人聲鼎沸,因為有三名工人挖掘地基時發現好幾塊帶有花紋的墓室磚。
  • 中國最值錢的三件稀世珍寶,第一件出自遠古,第三件價值24億
    文物是我國歷史文化的傳承品,其背後往往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能夠折射出當時的社會背景,讓我們了解到更多的關於那個時代的資料。因此文物的價值不僅在於它的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更在於它的文物價值。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國人民的驕傲和先輩們所留下來的寶貴遺產。
  • 歷史中「憋屈」的國寶:專家苦苦尋找,卻被老師當上課鈴敲了30年
    近年來考古界有很多重大發現,一些沉睡在地下的稀世珍寶不斷浮出水面。瀋陽故宮博物院有一個十分不起眼的藏品,乍一看好像一個廢鐵片。它的外形類似於一個規則的馬蹄鐵形狀,上窄下寬並雕刻著雲紋,好像天上的雲彩一樣舒展。
  • 世界上最值錢的5大文物,中國就獨佔2件,其中一件出價10億都不賣
    導語:世界最值錢的5大文物,中國就獨佔2件,其中一件出價10億都不賣哈嘍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阿西講歷史。現在全世界具有很高價值的文物有不少,像馬踏飛燕、金縷玉衣、波蘭的王冠、清明上河圖等等,但你們知道世界最值錢的五大文物是什麼嗎?
  • 範制葫蘆也能當作「手把件」!
    範制葫蘆從用途上可分為兩大類,一是家居擺設之物,這類製品器型較大,可製成瓶、筒、盤等多種形狀,從清代康乾傳承至今,已有數百年歷史,故宮博物院中珍藏多件清代此類匏器。這類器物外觀神韻古樸凝重,不僅適合觀賞品鑑,更是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扇窗。
  • 陝西文物修復大師 穿越時空對話稀世珍寶
    16年來,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文物保護修復師宋俊榮就是這樣,安靜地坐在修復臺前,與一件件稀世珍寶「對話」。她用一雙巧手還原青銅器千年原貌4月18日10時,宋俊榮一如往常般坐在修復臺前,修復一件前不久出自宜川蟲坪塬遺址的銅戈。顯微鏡下,宋俊榮用手中的三稜刮刀一點點清除銅戈上的鏽蝕。
  • 世界上價值最高的5件文物,我國獨佔2件,還有一件非地球所有
    文物是反映一個國家歷史和文明的最好載體,就在當今世界上,有五件最值錢的文物,據說其中有一件的製造材料還並非地球所有。在這五件文物中,中國就獨佔兩件。下面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這五件文物都是什麼吧。第一件便是漢謨拉比法典了。
  • 河北農民8元賣掉家裡的水瓢,看到器身的銘文後,專家:無價之寶
    在民間便有很多珍貴的文物被當做了生活的器具,比如說在1957年,太平莊農民殷思義在自己的田裡犁地的時候,意外發現了新石器時代的陶鷹鼎,但是殷思義不識貨把陶鷹鼎當做了雞食盆,差點毀了一件國寶
  • 陝西歷史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每一件都是稀世國寶!
    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其中2件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居中國博物館前列。這件是迄今所見同類器物中體量最大的一件。古籍記載黑釉油滴碗「盛茶閃金光,盛水閃迄今所見銀光。映日透視,光彩奪目。第八名: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唐代,國寶級文物。
  •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4大文物,一件像老虎鉗,一件像高爾夫球桿
    最令人不可思議的4大文物,一件像老虎鉗,一件像高爾夫球桿   文 | 韋爵爺   我們今天要介紹的這4件文物堪稱是最令人不可思議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大家可以一起來欣賞下!
  • 五千年四大國寶:一件是清朝傳國玉璽,一件是「中華第一龍」
    自民國時起,中國就有文物出土,許多文物被稱為稀世國寶。下面介紹中國五千年比較典型的四大國寶,都在國家博物館收藏,一件是清朝傳國玉璽,一件是「中華第一龍」,一件是明朝皇后鳳冠,一件是中國青銅文化精品。「皇帝之寶」玉印。清朝傳國玉璽,通高16.1釐米、邊長16.1匣米、鈕高9.8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