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館的一件文物,外表酷似60年代「水瓢」,卻價值連城

2020-12-18 奇聞知古今

中國擁有5000年的歷史文化,而各個朝代所留下的文物也不計其數,大多都是價值連城的收藏品,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的文物都消失了它的用途。但是卻另有價值,比我們今天還能看到的香爐,古代銅鼎的分支,銅鼎作為青銅器中是最為重要的,它不僅可以用來祭祀,剛開始還是用來做烹飪和儲肉等器具,而最後它的用處也開始淡化

今天我們給大家所說的這個文物,從外表看上去酷似我們所使用的一種盛器,叫水瓢,這和60年代幾乎家家戶戶用的鋁製水瓢沒有任何區別,此文物保存完善,雖鏽跡斑斑,但是整體看來,原貌並未有多大的損失,而且他是天津博物院的一級保護文物,看到這個讓小編不禁覺得,時間就是價值啊。

其實在天津的博物館院內,他的原名叫做「初元三年上林共府升」名字雖然比較長,專家給它起了另一個名字,為「上林共府同升」而他的外壁也雕刻著四行字:上林共府,初元三年受琅琊,容一升,重金二兩,工師駿造,經過專家的研究,原來它是一種測量容器的量具,而這幾行字也寫得清清楚楚,它可容納一升等物質,而本身體重量是1斤2兩。上林苑是西漢武帝劉徹新建的一座皇家陵園。它的規模非常的宏大,別宮萬千,而供府意思是供給資生的器皿容一升重斤二兩在之前我們也講過,這裡的升是秦國所制定的衡量度標準。

當年六國被秦所滅,進行了,同貨幣,度衡量的一次大改革。這也標誌著中原將真正的走向統一化,這裡的一升在考古家們實際測量後,發現該容器的一升就是200毫升。初元三年是公元46年前,受琅琊,意思就是從琅琊郡送到京師,也就是今天的北京,琅琊郡是秦朝時所設置的,在漢朝的時候同樣也被保留了下來,他們管轄面積非常大,至於最後寫的工師駿造其實也並不難理解,說明製造這個器件的或者監管制造的叫做駿,在器皿上的名字也是當時春秋時留下的一種制度。

最開始並不是為了讓工匠能夠被後人所知曉,而是為了方便做質檢的時候,如果出現任何問題,我們可以找到製造的人,就像我們現在的商標,大到幾噸的青銅器小到一塊瓦磚,都要寫上製造者的名字,而這也體現出了當時在古代,就已經有了責任追究的意義時。這件酷似水瓢的物件,能被列為一級文物,說明它的珍貴稀少性,還有它所承載的文化底蘊。(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酷似水瓢的物品,為什麼是一級文物,你看它的外壁上寫了啥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留下來的文物不計其數,很多都是價值連城的收藏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文物的用途都已經消失,或者是被人遺忘。比如我們現在還能見到的香爐,其實是古代銅鼎的分支。今天要說的這個文物,也有類似之處,請看下圖。如果不是在本文中見到,您是不是會將它當作一個普普通通的水瓢?看上去,這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家家戶戶都常備的鋁製水瓢沒有什麼區別,保存得還不好,還有鏽蝕。可如果我說這是天津博物館的一級文物,會不會讓你大吃一驚?其實,在天津博物館,它的正式名字叫做「初元三年上林共府升」。
  • 河北村民用了10年的「水瓢」,卻被發現是國寶,價值連城之物
    河北村民用了10年的「水瓢」,卻被發現是國寶,價值連城之物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喜歡收藏古董,畢竟這些古董都代表著一個時代的優秀文化。具有非常高的收藏價值,我國就有這幾千年的文化歷史。作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一直到現在仍然流傳著無數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都顯得極其珍貴,尤其出現在許多落後的農村地帶很多。就有不少農民在田間耕作的時候,發現了不少珍貴的文物。
  • 農民用了10多年的水瓢,因刻有22字銘文,成為無價之寶
    現在文物市場非常火爆,如果能夠辨別文物,則有可能使自己一夜暴富;有些人身懷寶物卻不知真偽,例如有一位農民用了10多年的水瓢,是無價之寶,因為這水瓢上有22個字的銘文,成為無價之寶。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擁有幾千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歲月中,有數不盡的文物。目前,各大博物館中也在展覽著那些文物,這些文物製作精良並且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
  • 兩件稀世文物,一件被當作「水瓢」,一件被當作「上課鈴」
    村農澆地的水瓢竟是古時青銅熨鬥上世紀80年代國內興起了一股"文物熱",一時間民間興起各種地攤售賣收藏舊物件,但是人們對於文物是又愛又恨,雖然明明知道是有價值的但是又無法辨別真假。當時政府派官員和文史學家到各個農村去進行文物普查,這些文史學家便在村子裡各家各戶宣傳文物相關保護知識和一些常見的文物圖片。這時一個村民突然覺得這些文物和自己家中澆地用的水瓢有些相似,於是跑到家中將水瓢拿過來給文史學家看。
  • 兩件差點被毀的國寶:一件被村農當水瓢用,一件被學校當上課鈴用
    眾所周知,中國上下有五千多年的歷史,誕生了許多稀世珍寶,隨著朝代的更替和歲月的流逝有的沉眠於地下,有的被請進了博物館,但是更多的是明珠蒙塵。有很多羨慕那些拿著文物寶貝鑑寶的人,眼紅了人家大半輩子,最後發現自己家餵豬的大碗,院子裡醃製鹹菜的大缸就是明珠蒙塵的稀世寶貝。
  • 村民發現一隻「水瓢」,專家卻說:見證歷史的珍貴文物,價值百萬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福建一位農民工偶然「撿到」一件青銅器,因為器形較小沒有引起重視,還在家中當作「水瓢」用了近10年時間;直到1996年,當地開展文物普查,這隻青銅「水瓢」才被發現,更讓人驚訝的是,專家竟給出了「價值百萬」的天價。
  • 河北農民8元賣掉家裡的水瓢,看到器身的銘文後,專家:無價之寶
    在河北滿城陵山也有一個類似的例子,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北滿城陵山一位老農在家裡勞作的時候挖到了一個類似於「水瓢」的東西,當時老農家裡正好缺一個好點的水瓢,於是便帶回了家,一用就是二十年的時間
  • 陝西師範大學博物館,花了550塊錢,買到一件國家一級文物
    陝西師範大學博物館,位於陝西師範大學長安校區,是一座免費開放的博物館。這座博物館裡面,有一件國家一級文物,是陝西師範大學臧振教授花了550塊錢買來的連城國寶。筆者今天就根據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繫於賡哲教授視頻公開課的講述,給大家說一說這件連城國寶的來歷。眾所周知,西安就是歷史上的古都長安。從先秦時期到隋唐時期,長安及其周邊地區,就是中國的首都或者別都。
  • 「安和常樂」天津博物館藏吉祥文物展亮相濱州市博物館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張爽 見習記者 周嘉敏 吳少東 濱州報導「安和常樂——天津博物館藏吉祥文物展」將於12月15日在濱州市博物館開展,本次共展出的158件(122套組)文物精品,充分體現出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濱州市民體驗源遠流長的文明之旅。
  • 陝西歷史博物館的兩件鎮館之寶,價值連城,禁止赴境外展出
    陝西歷史博物館是展示陝西古代文明的藝術殿堂,可謂是歷史古都明珠,華夏的藝術寶庫。陝西歷史博物館館藏文物37萬餘件,上起原始人類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清朝以前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讓人去領略由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陝博館藏文物這麼多,哪些才是價值連城的寶物呢,一起來欣賞下面這兩件鎮館之寶,價值連城,不能出境展出。
  • 跨越時空天津博物館看館藏文物
    「5G智能互動體驗展」在天津博物館開幕。「5G智能互動體驗展」契合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的主題,以天津博物館5G網絡全覆蓋為支撐,通過5G+混合現實(AR+VR)、CG等數字互動技術,對天津多元而包容的歷史文化進行全新展示,讓文物和歷史生動「復活」。
  • 518國際博物館日 天津移動助力天津博物館 5G讓文物「活」起來
    5月18國際博物館日當天,由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中國移動天津公司主辦,天津博物館、天津九宸數字影像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承辦的「天津博物館5G智能互動體驗展」正式開啟。
  • 農民撿到5釐米「金條」,捐給博物館後成鎮館之寶,價值連城!
    我國歷史悠久是世界公認的事情,因為在古代的時候,我們有非常發達的文明,所以往往會留下十分精美的文物,只要能夠熬過漫長歷史的蹉跎,這些文物就會成為世界級別的珍寶。曾經有一位農民在淘金的時候撿到5釐米長的金條,捐給博物館之後就成了鎮館之寶,甚至估價後價值連城。
  • 英國博物館中十件鎮館之寶,其中三件來自中國,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博物館就是一個聚集了當地各朝歷史的場所,裡面擺放文物的地方都是古人遺留下來的文物,中國很多省市都有文物,而且文物的數量還不少,最著名的一家博物館就是用明清兩代帝王的皇宮修改的故宮博物館,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 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20大國寶 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歷史上最 的20大國寶 每一件都價值連城 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久遠的國家,地大物博的,那麼今天小編就與大家說說全國各地博物館中的珍藏品。因為每個博物館都有著自己的鎮館之寶,那麼這些博物館視為珍寶的究竟是何等寶物呢?
  • 天津又開一家博物館!戰國文物首亮相,免費參觀!
    天津又新開一家博物館在天津本土出土的戰國墓文物首次亮相市民可免費參觀展館基本情況//位於軍糧城新市鎮東麗博物館位於軍糧城新市鎮中心,總建築面積3500平方米左右,是展示東麗及周邊地區各類文物、圖片、史料,集收藏、科研、展示、公眾教育、文化傳承為一體的城市歷史文化博物館。
  • 山東博物館的「十大鎮館之寶」,你最喜歡哪一件?
    博物館作為向民眾普及文物知識的重要載體,到今天,我國的博物館總數已經接近5000家。評價一家博物館有沒有分量,無非要看兩樣本事——藏品夠不夠豐富?文物夠不夠珍稀?很顯然,作為國內博物館界的「老大哥」,山東博物館是完全符合這兩項的。
  • 參觀天津博物館:裡面文物眾多,特別是一個「盤子」讓人眼前一亮
    參觀天津博物館:裡面文物眾多,特別是一個「盤子」令人眼前一亮文·三條石博物館博物館一般都是集自然、人文於一身的歷史場所,一般來說,它的功能有很多,比如說:提供知識、教育和欣賞。不同的博物館所代表的功能也不一樣。
  • 中國國家博物館內的8件鎮館之寶,件件價值連城,圖7曾被日軍炸毀
    幾經輾轉,新中國成立後,潘祖蔭的後人無償將大盂鼎捐獻給國家,現珍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鎮館之寶:虎紋石磬】 虎紋石磬於1950年在河南安陽出土,是商代時期的文物,是當時的一種石制打擊樂器,輕輕敲擊便能發出悠揚清越的音響。
  • 天津歷史博物館
    天津歷史博物館是地方性歷史博物館,館址天津市河東區光華路四號。1952年6月在原天津第一博物館和第二博物館合併的基礎上建立,同年10月,原天津美術館併入。現有藏品10萬餘件,內含古代書畫3000餘件,代表性藏品有宋摹本《王義之乾嘔帖卷》、張弼《臨東坡詩卷》、吳慶卯《草書卷》,元代《草衣文殊圖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