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大概是世上最不功利的藝術了。詩人寫詩,掏心掏肺,獨抒性靈,與山川日月相周旋,和世路人心相映照,無他,但求知己攬卷會心而已。一言以蔽之,寫詩似乎就是不和錢掛鈎。對此,小編也只能詩(弱)意(弱)地辯解一句:寫詩或許不能養家,卻能讓家中詩韻飄香光彩熠熠。寫詩或許不能為詩人在塵世中謀得幾多福利,卻讓這個塵世變得溫暖可人。一言以蔽之,我錢少,可我在詩意地棲居呀……嘻嘻
儘管詩歌不那麼食人間煙火,寫詩,畢竟是一種人類勞作。勞作理應獲得回報,尤其是那些滿帶人間情懷,引領人類精神的部分。由於種種原因,中國詩歌刊物的稿費普遍偏低,詩人勞作所得的回報,與小說家、劇作家、散文家不能同日而語。
作為國內詩歌刊物執牛耳者(牛說你放手,不放手我用尾巴抽你了……),《詩刊》一直致力於營造良好的詩歌創作生態環境。近年來,《詩刊》的稿費標準一提再提,得到廣大詩人朋友高度認可(尤其是那些創作成果突出,經常發表作品的詩人……)。
時下,正值中國新詩誕生百年和《詩刊》創刊60周年,為了進一步提高詩人的創作積極性,《詩刊》決定大幅提高稿費標準,凡在《詩刊》發表的詩歌,每行的最低稿費,將提升至10元,對於視點、方陣、每月詩星、國際詩壇、氣象、發現、雙子星座、銀河等重點欄目,每行稿費將提至20元,詩學廣場的稿費提至千字500元。
詩人的精神勞作,當然也需要物質回報的滋養和加持。如果每次詩人和小說家同時攜帶一張稿費匯款單走進郵局,出來時小說家就去三裡屯吃法餐開香檳了,詩人就去街頭喝啤酒擼串了,長此以往,詩人可能就都跑去寫小說了。不要笑,放眼望去,這樣的例子可是不少見。
垃圾分類,從我做起(這話說得好像我是垃圾似的……),振興詩壇,《詩刊》有責。提高稿費標準之後的《詩刊》,將以更為開闊的視野(請想像眼睛瞪得像燈泡的《詩刊》)、更加開放的姿態(注意是姿態不是生活方式!),繼續關注詩壇的精神掘進、文化創造和靈魂脈動。在此也呼籲全國的優秀詩歌創作者,都將你們最動人的篇章惠賜於《詩刊》,我們的共同努力,就是詩壇更加美好昌盛的明天!
詩刊社
2016年12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