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偶然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內心有些觸動,所以想分享出來。視頻的內容是一個孩子正在做著一道選擇題:只留下一個人(簡單來說就是把給出的選項一一划掉,最後只剩下一個人)。
題目給出的選項一共有12個,分別是手機、零食、平板、爺爺、奶奶、兄弟、姐妹、朋友、外公、外婆以及爸爸、媽媽。
一開始,孩子沒有一絲猶豫,很快就把手機、零食和平板這3個選項劃掉了。緊接著,孩子思考片刻又把兄弟、姐妹和朋友這3項給劃掉了。
再接下來,孩子做選擇的速度明顯降了下來。在思考了大概十幾秒後,孩子才緩緩地把外公、外婆給劃掉了。此後孩子內心開始掙扎,大約又過了一分鐘左右,孩子把奶奶、爺爺也劃掉了。
到這裡,12個選項只剩下了兩個,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兩個人只能留下一個,孩子情緒有點崩潰,畢竟這不管對誰來說都是很艱難的選擇。
這一次孩子花費了最長的時間,期間甚至還偷偷抹了一把眼淚。直到最後,她有些顫抖的手劃掉了媽媽,只剩下爸爸。
「只留下一個人」這樣的選擇題,其實別說孩子,就是大人做起來都會覺得整個過程很「殘忍」。視頻的最後,這個孩子在劃掉媽媽以後,終於忍不住,雙手抱頭痛哭了起來。
含淚看完這個視頻,我又翻了翻底下將近7000條的評論,有人說:「看哭了,其實孩子應該留下媽媽。」有人說:「孩子是媽媽身上掉下來的肉,是懷胎十月好不容易生下來的。這孩子的選擇讓人失望。」還有人說:「選擇的確殘忍,但孩子最後選擇爸爸,讓人意外也讓人心疼。」
可以看出,大部分人的評論都是在說孩子最後只留下爸爸,讓人很意外。其實很多人在一開始的時候還都堅決得認為孩子會留下媽媽,但結果卻並非如此。
有人對孩子最後選擇爸爸感到很意外,也有人表示贊同。他們說:「從孩子的猶豫程度可以看出,他應該是爺爺奶奶帶大的,所以在劃掉爺爺奶奶前猶豫了很久。沒有媽媽的陪伴,孩子自然更親近爸爸那一邊的親人。」
他們還說:「孩子最後選擇爸爸,還可能是因為媽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因此他選擇爸爸也是應該的。畢竟有爸爸在,家才在。」兩方爭論不休,那究竟誰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呢?
其實別看孩子小,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孩子心裡都是有數的。一般情況下,具有以下幾種特徵的人通常都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
其實在孩子的心中,爸爸媽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媽媽通常代表著愛心、善良;爸爸代表著堅強、勇敢。爸爸媽媽都是孩子心中不可或缺的存在。有的時候可能不能分誰最重要,誰不太重要。做這樣的選擇,孩子內心應該是很煎熬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家長還是不要強迫孩子回答這類問題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