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機器臂給力!廣東首條小型預製構件自動化生產線投產,產能升5倍
金羊網 2020-09-10
目前項目啟用的小型預製構件自動化生產線屬廣東唯一,整個生產過程全部由機械自動完成。
文/圖 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王丹陽 通訊員 沈高 黃海敏
9月10日,在廣東省交通集團所屬深汕西高速改擴建項目1500平方米的小型預製構件廠裡,輸送帶正輸送著一個個光滑平整的小型預製構件,機器人的機械臂正快速、精準地來回作業。
這是深汕西高速改擴建項目在全省首次引進的小型預製構件自動化生產線,實現了24小時連續自動化生產,產能比原有傳統生產方式提升5倍。
小型預製構件自動化生產線
目標608.5萬塊!
廣東第一條小型預製構件自動化生產線
高速公路小型預製構件主要用於路基、邊坡和隧道排水溝的砌築,深汕西改擴建項目共需小型預製構件608.5萬塊。目前項目啟用的小型預製構件自動化生產線屬廣東唯一,整個生產過程全部由機械自動完成。
「流水線各功能區通過信息、通訊技術智能聯接,再配合機械臂、傳送帶等機械介質,使集中加工、集中生產、集中供應的效用得到最大發揮。」深汕西改擴建項目工程部部長陳長萬介紹,該生產線還可根據工程需求量配套增減生產能力,實現對全線預製構件的動態化生產調整。
傳統的小型預製構件的生產方式主要是人工生產為主、機械輔助。而在小型預製構件自動化生產線上,工人主要負責系統的監控維護。
機器人碼垛
70個模具同時運轉
24小時自動化作業產能升5倍
擺放模具、噴灑脫模劑、布料和振搗成型……預製功能區的四個標準化工序僅需50秒就可完成,小型預製構件廠上演著不一樣的「速度與激情」。
「自動化的生產線一套流程只需9個小時,比傳統的生產線節約了6個多小時,能夠滿足70個模具同時運轉,1天能完成16000件小預製構件,比傳統的生產方式一天2600多件的產能,足足提高了5倍。」陳長萬表示,並且生產線不受場地和外界天氣影響,24小時連續自動化作業。
料盤180°自動翻轉
「生活場地」恆溫恆溼
自動化生產打造品質產品
小型預製構件外形尺寸對路基和邊坡的排水順暢度具有重要影響。以往傳統的人工生產,容易導致構件表面出現浮漿、氣泡,甚至缺稜角等現象發生。
而在機器自動化作業現場,陳長萬表示每一道工序的參數都受平臺實時監控,嚴把每道工序的質量關:
——機器作業精準、均勻給模具布料,自動刮平浮漿和氣泡;
—-180°旋轉模具以相同的高頻率進行振動,讓模具與產品自動分離;
—-機器人再迅速通過不同的角度旋轉,把1立方米的產品有序堆疊成一個個正方體……
此外,自動化生產線配備恆溫恆溼的蒸汽養護,小型預製構件不僅不會出現幹縮裂縫,還比傳統的養護方式縮短一半時間,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
深汕西高速改擴建項目起於陸豐潭西鎮,對接深汕東高速公路,路線向西途徑汕尾市、深汕合作區、惠州市、深圳市,終於深圳市龍崗區,與惠鹽高速公路對接,全長146.55公裡,全線按照雙向八車道高速公路標準進行改擴建,目前,深圳惠州段已全面推進施工。項目建成通車後,將有效改善區域交通條件,對推動深汕特別合作區和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編輯: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