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王國維:不隔

2020-08-05 紅樓微夢

對不起,我是文盲。

說實話,我沒看完這篇滿分作文。

因為,我太菜了,讀不懂。

你行,你上。(附原文如下)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王國維:不隔

讀完了嗎?讀懂了嗎?

如果你既能讀完、又能讀懂,打擾了,你的境界比我高,不用看了,請立刻關閉。

如果沒有,咱還可以聊聊。

坦白講,我也是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人——經歷過高考的洗禮,也接受過社會的毒打。

可是,卻不敢說自己讀過書。你想想,以林黛玉的才情,也只是「不曾讀書,只上了一年學,些許認得幾個字。」

鬚眉濁物,「不過是認得兩個字,不是睜眼的瞎子就罷了!」

話說回來,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呢?

恐怕,從數量來說,遠遠多過「讀書人」吧!

那是不是代表,我和「像我一樣」的人,都讀不懂?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王國維:不隔

作文、作文,寫作文章。

請問,文章是什麼?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曹丕《典論 · 論文》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

也就是說,文章是關乎國家治理的偉大功業,是可以永垂不朽的盛大事業。

但《生活在樹上》一文,充斥著大量「虛假」的文化面具,比如:

蒿矢(hāo shǐ):箭的一種,箭杆用禾稈製成。

振翮(zhèn hé):形容人志向遠大。

一覘(yì chān):偷偷地察看。

婞直(xìng zhí):指倔強,剛直。

……

我承認,作者讀了很多書,知道很多人。在高考的考場上,於緊張刺激之中,能自在安閒的掉書袋,確實厲害!

有一說一,我很佩服,但我不羨慕。

這不就是典型的不會「有話好好說」系列,就像題目《生活在樹上》一樣:不!接!地!氣!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王國維:不隔

那麼,這類看似高端的文章,致命問題在哪呢?

我想借用王國維先生《人間詞話》的觀點:隔與不隔。

問「隔」與「不隔」之別,曰:陶、謝之詩不隔,延年則稍隔矣;東坡之詩不隔,山谷則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處唯在不隔。詞亦如是。

簡單來說,好的作品要做到「不隔」,也就是作者構築的意象、景物宛如目前,情態、意韻自然浮現,一切仿佛天成。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舉個簡單的例子:

有這麼兩首詩,一首是王安石的,詩云:「蕭蕭搏黍聲中日,漠漠春鉏影外天。」一首是杜甫的,詩云:「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問題來了,讀王安石的詩,你只會疑惑:「搏黍」是啥?「春鉏」又是啥?而讀杜甫的詩,你會想像: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在蔚藍的天空飛翔。

其實,「搏黍」就是黃鸝,「春鉏」就是白鷺。

這就是「隔」與「不隔」的區別。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王國維:不隔

回看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太隔了!以至於有點膈應。

在《同樣是「群芳鬥草」,《鏡花緣》比《紅樓夢》差在哪?魯迅:克制 》一文中,曾寫道:

曹雪芹和李汝珍都是才子——同樣的雜學旁收,同樣的十年辛苦。……但李汝珍不懂得克制,賣弄學問、炫耀才華,致使《鏡花緣》「工於技而短於情」,只能成為優秀的作品,而稱不上偉大。

同理,這位考生的行為類似。借用魯迅評價李汝珍的話:&34;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王國維:不隔

文章合為時而著。

真正的大學問家,是「深入淺出」——將深奧的道理,用淺顯的語言傳遞給大眾。而不是反過來,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以顯得自己有文化。

《紅樓夢》中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矯情在路上。


文 / 紅樓微夢 | 加關注,不迷路!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王國維:不隔

相關焦點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滿分作文?
    最近,浙江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上刊登了一篇浙江省的高考滿分作文,這篇作文的題目是《生活在樹上》。1《生活在樹上》何以得滿分?2滿分作文為何引爭議?但就是這樣一篇滿分作文,不僅在閱卷的時候,不同的閱卷老師給出的成績有很大的差異,而且在網上公布之後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滿分作文?
    一: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想必最近大家都看過這個新聞,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看過原文的人們表示說自己根本看不懂,就算沒讀過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多就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我們首先來講解一下這個題目。其實他並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根據卡爾維諾的代表小說《樹上的男爵》化用。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什麼樣的作文才算滿分作文?
    一:浙江省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想必最近大家都看過這個新聞,浙江省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在網上引發了激烈的討論,看過原文的人們表示說自己根本看不懂,就算沒讀過看到這樣的題目,很多就像丈二和尚一樣摸不著頭腦,我們首先來講解一下這個題目。
  • 今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惹爭議,到底什麼是好文章?
    近日,中國浙江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高考滿分作文,引發輿論熱議。該文充斥著多個冷門名人名言與生僻詞語,被網友怒批「不說人話」。這篇高考滿分作文開篇寫道:「現代社會以海德格爾的一句『一切實踐傳統都已經瓦解完了』為嚆矢。濫觴於家庭與社會傳統的期望正失去它們的借鑑意義。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省教育考試院:評卷程序沒問題 作者:李梓毅 發布時間: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是佳作還是辭不配位?
    大家好我是Strander,作文一個萌新作者,你們的點讚和關注是我創作的動力!作者我本人就是2020的浙江考生!考場上看到題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於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怎麼說呢,就是當時寫完這個高考作文,心裡也沒底,不知道會不會偏題,我寫的大致就是你在人生道路上與家庭,社會的矛盾磨合之類的。
  • 浙江滿分高考作文引爭議:語文教育應導向「好文字」
    ——這是浙江高考一篇滿分作文中的開頭。這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作文,第一位閱卷老師給了39分,後面兩位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並引起巨大的爭議。原因是,文章用詞生僻,長句疊加,這種晦澀複雜的表達方式,給大部分正常理解水平的讀者造成的閱讀障礙。首先,我並不讚賞這篇作文,但是,我也不贊成因為輿論爭議就把這篇作文降分處理。
  • 從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談談什麼樣的作文才是好作文?
    作者:丸子君 近幾天,相信很多小夥伴都在關注浙江高考語文滿分作文的話題。丸子君原本沒有注意這篇作文,後來在網上看到眾多網友對其進行「抨擊」和「批評」,丸子君這才抽出時間仔細看了看這篇《生活在樹上》。實在是弄不清文章的主題到底是什麼。直到現在丸子君才意識到為什麼那麼多網友對這篇滿分作文進行聲討和鞭撻。 當然,這篇文章充滿了學術的味道,丸子君忍不住感嘆現在的高中孩子真是不得了,對於西方哲學也有如此深入的了解。
  • 爭議很大的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究竟長什麼樣
    浙江滿分作文今年受到較大的爭議,我們來看看究竟是怎麼一回事。2020年浙江省高考作文的題目,是這樣。讀著讀著,就會有這樣的感覺,第一遍看不懂,第二第三遍還是不懂,懷疑以自己的智商,根本不配看滿分作文。但搞笑的是,有網友用用「文章生成器」生成了一篇文章,竟然與這篇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高度相似。
  • 高考滿分作文爭議大?來看看大家對文章的點評
    20年高考已經過去將近一個月了,最近網上比較火的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大家都看(懂)了麼?不同於其他優秀作文,這篇作文因複雜的辭藻與生僻字讓很多人看完後依舊不知道這篇文章的主旨大意是什麼。可能也是這個原因,現在網絡上關於這篇滿分作文的討論還蠻多的,今天就跟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各路網友對這篇頗具爭議的文章的討論吧。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網友:我給0分,不能再多了
    近日,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引發巨大爭議。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而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定為滿分。這是怎樣的一篇作文呢?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大組長給予了這篇文章很高的評價!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到底是曲高和寡,還是故弄玄虛?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火了高考已經落下了帷幕,然而對於高考的討論還未停止。這不,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又引發了廣泛的熱議,其實還不止熱議,甚至還成了爭論。看不懂就對了,這篇作文就是因為晦澀難懂,才引起了一些爭議。網上甚至有人專門搞了個白話翻譯版,感興趣的可以專門去看翻譯版(捂臉)。爭議有很多人可能會說,你這寫了個嘛呀,(多半)地球人都看不懂,把這樣的文章寫出來,意義何在?
  •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雖然晦澀,但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浙江高考作文《生活在樹上》一經教學月刊發表後,立即引來了熱議,大家對這篇作文充滿著許多晦澀難懂的文字,並且更讓網友直呼看不懂,各路專家學者也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有讚揚有反對……但小編認為,對於一位高考生能夠寫出這樣的作文,雖然晦澀,但是應尊重學生的才華,更告訴我們閱讀的重要性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這是一種賭博心態,恭喜這位同學你贏了
    大家好,這裡是女神精讀書屋。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聊下最近備受爭議的一篇作文。這是一篇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滿分作文,題目為《生活在樹上》。一篇什麼樣子的作文能引起軒然大波?前段時間,也曾有一篇作文備受關注。 我們知道在人類歷史長河中曾經出現過很多種文明的文字和語言,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滅絕了,專家雖然也在研究,但是還是有很多文字成為了謎,甚至不惜花高價從懸賞破解其奧秘。
  • 浙江滿分作文風波:爭議文章系被擅自曝光,評卷人曾編寫作輔導書
    給出滿分的陳建新在《教學月刊》點評稱,「在其幾十年高考作文的閱卷生涯中,這是一篇極少能碰到的考場作文,它的文字的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把此文打成滿分恰如其分,也是展現浙江高三學生的作文水準」,他同時補充稱,「要寫成這樣需要考生大量閱讀書籍,文字的表達如此學術化,其中的晦澀也不希望同學們模仿。」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對廣東考生有何啟發?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以上語句來自於一篇名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首段。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是好文章還是當代八股文?
    網上有人提出了另一篇文章,是10多年前,江蘇的高分作文《懷想天空》。一開始,這篇文章也被打了低分,後來閱卷組組長拍板給了高分,不是滿分。大家對比一下這兩篇文章,哪篇好學?明顯是浙江這篇更容易借鑑。哪篇更容易得高分?明顯是浙江這篇。
  • 《平安經》和浙江高考滿分作文都是走極端,教師:好文章做到3點
    原標題:《平安經》複讀機,高考滿分作文「報菜名」,文章到底該怎麼寫?作為寫文章的教育自媒體人無不感慨「是進亦憂退亦憂」,是深不得淺不得,高矮都得挨罵。作為教育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好文章的標準是什麼?傳統的考試作文分該怎麼打才科學客觀?我曾經大膽提出過一個設想:高考作文模仿自媒體大數據評判方式給分,數據足夠大,文章得分更客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好文章,應好在能讀懂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關注最近頗受爭議浙江高考那篇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好奇心滿滿的我,也前來拜讀一下:誰料到,我讀到第27個字「嚆」就卡殼了,讀第二遍,不知所云,第三遍,已經在懷疑自己的智商有問題了,已經不配看滿分作文了
  • 2020浙江滿分作文又惹爭議。這個「滿分」到底該不該學?
    雖說每年的高考高分作文滿分作文都會成為當年的熱門話題,但前不久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起的爭議卻也是近幾年較為少見的。先不說打分環節,有閱卷老師打滿分和39分之差,當這篇滿分作文面向大眾後,更是引來不小的爭議,甚至於連浙江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都被爆出有利益輸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