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都融媒體記者 檀亞楠
俗話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歲走。」最近,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來了一位寶寶名叫樂樂(化名),7個月還不會翻身,更不會坐。樂樂媽媽非常著急:「產檢、生產都很正常,也是足月生的,為什麼就出現發育遲緩了呢?孩子這種情況還能干預好嗎?」
已七個月大,寶寶不會翻身急壞爸媽
樂樂已經7個月了,平時不愛活動,不會翻身,更不會坐,只能直挺挺的躺在床上。近日,樂樂一家人慕名來到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新生兒科康復門診就診。
「鄰居家的孩子和她差不了幾天,早就會翻身了,坐得很穩當,我家孩子是有什麼問題嗎?」樂樂媽媽焦急地問。經過詳細的檢查,樂樂被診斷為神經發育落後,肌肉張力增高,同時伴有姿勢異常的情況。
新生兒科主任劉芳表示,肌張力增高是指肌肉在放鬆狀態下,肌肉細胞相互牽引的力量增加,表現為肌肉僵硬。相反,當肌肉細胞相互牽引力降低時,則為肌張力低下,表現為肌肉鬆弛。
肌張力增高的臨床表現主要是:肌肉僵硬,上肢肘關節、腕關節屈曲、大拇指內收、手部握拳;下肢交叉,膕繩肌小腿三頭肌僵硬,尖足等症狀。而肌張力低的主要表現為:肌肉鬆弛無力,肢體易因重力而下垂,被動活動時沒有抵抗的感覺。
無論是肌張力增高,還是肌張力降低,大部分患兒都是因為各種原因引起的腦神經發育異常。同時伴有相應的異常姿勢,大運動和精細運動也會嚴重落後。
早期發現,加以糾正,易取得較好療效
劉芳介紹說,造成腦神經發育異常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以分為4類:窒息缺氧,包括宮內缺氧、分娩時缺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低體重兒,包括早產未成熟兒、足月小樣兒等;產傷,分娩過程中新生兒腦部受傷,腦血管意外,宮內感染,新生兒核黃疸等;某些遺傳代謝病。
運動發育遲緩患兒應堅持以下幾條治療原則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嬰幼兒運動系統處於發育階段,早期發現運動異常,加以糾正,容易取得較好的療效。
★按小兒運動發育規律,進行綜合功能訓練,循序漸進促使小兒產生正確運動。包括運動療法、作業療法、言語訓練、針灸、按摩、認知訓練、感覺統合訓練、理療、水療。利用各種有效的手段對患兒進行全面、多樣化的綜合治療。除針對運動障礙進行治療外,對合併的語言障礙、智力低下、癲癇、行為異常也需進行幹預,還要培養患兒面對日常生活、社交等能力。
★定期評價。定期擬定康複目標、個體化的康復治療方案和康復訓練方法。
★中西醫結合治療。取長補短,可提高療效。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