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實施提振消費突破之舉 為商業鬆綁,摘掉「城市口罩」

2020-12-22 中國江蘇網

消失40多天的人頭攢動又回來了。

服務業佔比超過60%,從業人員超過300萬,相對其它城市,渡過疫情「風浪」的南京,正在面臨另一嚴峻挑戰——城市經濟能否快速「摘口罩」。

夫子廟撤了關卡,有的區全面恢復堂食,這個周末,南京提振消費又有突破性舉措。多處湧動的人潮再次證明,事在人為,南京城市經濟加速回暖。

消費者權益日大發紅包

15日凌晨0時開始,超過100萬人成功預約南京5000萬消費券。「申請成功啦,坐等中籤」「能不能吃火鍋就看這一下了」……「#南京將發放超3億消費券#」的話題衝上微博熱搜,閱讀量達到1.7億,討論數超過1萬條。南京拿出真金白銀,總額3.18億元的消費券將陸續面向市民和困難群體發放。

強大的消費能力,是反映城市能級和輻射帶動力的標誌之一。南京社零總額一直穩居全省首位。去年,南京社零增幅放緩,今年春節又突遭疫情襲擾,拉動經濟的消費馬車無疑壓力巨大。

南京正不斷注入消費「強心劑」。這個雙休,南京多個區的一把手格外活躍,有的帶上父母郊遊賞鬱金香嘗農家菜,有的趕大集買蓮藕汁草雞蛋,也有的到商業街區請客吃飯,以實際行動為經濟回暖加把力。

以3月15日消費者權益日為始,南京將開展持續2個多月的「放心出門,安心消費」系列活動,啟動全消費領域促銷。南京還將通過聯手打造夜間經濟集聚區,發放賞花消費券,減免景點門票、周邊餐飲、住宿等花費,發放1300萬元鄉村遊消費券等措施,從「吃住行遊購娛」上「六請」市民朋友走出家門。

315正值周日,南京各區全線出擊。在秦淮區夫子廟中心廣場,來自新街口、夫子廟、老門東等商圈的1000個商戶共同發起總價值億元的「千店大促銷」。秦淮燈會在萬眾期待中重啟,實行「兩人同行、一人免單」。在新街口和夫子廟商圈、老門東,消費者與商家的小額消費糾紛可「先行賠付」。

在玄武區1912街區博愛廣場,近百名網絡大V和普通市民齊聚。該區聯合紫金農商銀行,為1912街區恢復堂食的相關餐飲企業進行專項授信,1912集團也對商戶執行租金「一免兩減半」,同時允許延遲交租。1912街區管委會主任李紅衛表示,預計20日左右,1912街區所有餐飲將全部開門。

在鼓樓區吾悅廣場,多家餐飲企業舉辦現場試吃活動,紅杏酒家、獅子樓等區域品牌和老字號餐飲企業還將在「2020中國南京春季美食節」期間,進行線上預售和現場品鑑。

在浦口區金盛田廣場,永輝超市、蘇寧電器、萬成生態園、西埂蓮鄉等區內重點企業開展特色菜品宣傳推廣,從牛奶雞蛋麵粉,到生鮮水果電器,大集應有盡有,人流較密,出現了久違的熱鬧場景。

城市煙火氣緩緩歸來

3月15日,老天給力,天氣晴好,南京城鄉經濟出現幾大興奮點。

都市型農業打了一場漂亮先遣戰。

浦口永寧油菜花田,前後來了1萬人,人頭與春光攢動。

溧水梅花山,半天登記了6000多人進山踏春。

溧水傅家邊、江寧谷裡等地,前去採摘草莓的人絡繹不絕,路邊的大棚被採空。在江寧谷裡花木園,不少城裡人開車來買花。花房裡到處是戴著口罩選花的人,不乏蹦蹦跳跳的小朋友。一位唐姓攤主忙得不可開交,他說當天上午的成交量大概達到平常的六七成,他感到經濟很快就要全部恢復了。

在城裡,海底撈限制客流,招待量比平常縮減一半左右,客流爆滿。在河西金鷹店,電話預約要提前3天。

除了近年持續走紅的海底撈,這兩年興起的人文情調商務茶餐廳也是一枝獨秀。南京河西一茶餐廳,二十幾間包間,每間只能容納3-6人,全部客滿。

年輕人是最早走出家門的群體。1912街區在閉街40多天後,3月初重新開街,小龍坎和譚鴨血這類小火鍋店受年輕人喜歡,生意較好。

玄武區商務局局長魏超介紹,1912街區34家餐飲中,恢復堂食的只有14家,大部分還在觀望。商戶在資金和用工上都沒問題,問題是對市場預期低。

「如果大家都不開門,更沒人來!」紅公館1912街區負責人歌子毅然在3月6日率先打開大門。他說,儘管營業額少到幾乎可忽略不計,哪怕只有一個人,也要提供最高標準的服務,用實際行動給市場信心。令他高興的是,這幾天預約電話明顯多了。

「疫」仍是罩住城市最大的字。小區封閉管理,進出任何大門和消費場所,都要掃碼,測溫,還有須臾不敢離的口罩,這些表明城市還在「非常時期」。即便如此仍擋不住城市復甦的活力、雖然還不足以撫平商家的焦慮,但營收一天在比一天好。

3月14日,南京全面推動城市服務業的第一個晴暖周六。下午到夜間正是往常商圈最活躍的時段,記者走馬南京主城三大核心商業圈,總體感覺是,城市正在復甦,人流大概達到正常狀態下的三成左右,但要回到往日水平,還需加大力度。

下午5點,在南京河西金鷹世界,負一層、一層,可見三五成群的顧客,小餐飲店上座率一般能達到二三成。

傍晚7點左右,在夫子廟景區,每個入口處設卡,每位進入人員要掃碼進入或出示「寧歸來」「蘇康碼」,再經紅外測溫入場。遊客大多在道路上閒逛觀賞夜景,街面兩側店面,進店消費人員少。在一家小吃廣場,一位烤桂花年糕的攤主介紹,往年這個時節,每個周末都是人滿為患,有時她一個攤位就能有上萬元的營收。當天,她預測,整個店二十多家攤主,加起來也不過是幾千元收入。好在夫子廟開放後,人一天比一天多。

晚上9點,在新街口商圈,德基商場內還有不少顧客在購物。一家化妝品的銷售人員介紹,往常一個月銷售額在130萬元左右,今年2月份銷售額只有15萬元。這幾天人多起來,營收也在慢慢增加。而新百營收已回到六成。

3月15日,夫子廟和老門東均撤掉了關卡,當天老門東客流量達到1萬,恢復到往年日均客流三成,上個周末只有兩千人。

記者實地探訪發現,餐飲大店比小店更難。真知味河西店有16個包間,當天有兩桌共8人預訂堂食。每天店門一開,成本支出就要兩萬元。南京餐飲協會會長沈加華介紹,南京有五六萬家註冊餐飲企業,還有7500家團餐(食堂)經營企業,從業人員達到80多萬人,絕大多數餐飲已復工,日均營收佔正常時期的10%-30%。有的店家看到生意不好,為省成本,把剛營業的店又關了。

德天肥牛海鮮火鍋總經理劉傑介紹,公司在南京10家店,復工8家,營業額大概是去年同期的20%。復工後,有的門店營業額很少,損失比沒有復工時更大。疫情以來,10家門店損失約800萬元。他預計從復工到恢復往常營業額,還需40天左右。

鼓樓區水佐崗一家海鮮店暫緩堂食改外賣,為省成本,老闆韓女士變成「快遞哥」,每天收入兩三百塊,一家老小生活費有著落了。近兩個月裡沒進帳,但店面租金、員工工資、員工宿舍租金等仍要正常支付,每個月成本要3萬塊。

沈加華等幾位餐飲業經營者表示,如果1個半月內經營沒有明顯改善,有一半多的餐飲將撐不下去。

為消除社會疑慮,大膽進店「吃飯」,南京工商聯聯合各區工商聯向全市企業發出倡議,號召大家眼下多到餐館吃飯,鼓勵大家多曬吃飯照片,多拍吃飯視頻。

為300多萬人站臺「救市」

為拉動城市消費,一向低調內斂的南京「高調」了一回。各級領導踴躍為城市經濟站臺,備受關注,獲點讚無數,開風氣之先。

3月9日,省委常委、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檢查製造業服務業復工復產情況,他坐在夫子廟南京大牌檔品嘗鴨血粉絲湯的圖片刷爆網絡。3月11日,南京市長韓立明在書店挑書買書的圖片又在朋友圈熱傳。3月13日,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龍翔和部分人大代表一起逛超市賣菜,排隊買網紅咖啡。南京的領導接二連三「展示」私人消費,這傳遞著明確信號,當前南京市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做好防護,市民大可打消疑慮,放心吃,放心逛。

繼南京之後,省內蘇州、無錫、淮安、徐州等地領導也走向街頭,該買買,該吃吃。領導「獻身救市」的副產品,是讓市民看到本地領導另一面,成為這個春天的獨有風景。

「為了助力企業渡過難關,我們倡議廣大機關幹部近期帶頭購物消費。」3月11日,南京市秦淮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關於機關幹部帶頭消費支持企業渡過難關的倡議書》在網上流傳。紅頭文件一出,引議論無數,成為微博熱搜。當晚,秦淮區委書記、區長一起來到新街口商圈逛街買衣服、吃火鍋,刷微信買單,以實際行動提振消費信心,兩人購物涮火鍋短視頻又成網絡熱點。

在領導看似輕鬆的消費行為背後,有著難言的焦慮。據媒體報導,佔據中國經濟半壁江山的服務行業,目前的恢復程度不到40%,中國經濟仍然處於-20%左右的負增長狀態,並且形成將近20%的隱形失業率。

南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多年領跑全省,第三產業佔比62%,省內最高,服務業從業人員有300多萬人。秦淮區則是全市第一「消費大區」,佔到全市社零的1/6。疫情防控期間,中華第一商圈——新街口、南京最具人氣景區——夫子廟一度暫停營業。今年1-2月份,夫子廟街區客流量比往年減少近七成,營業額減少一半多。春陽煦暖,有店家表示「徹骨的寒冷」,回暖有待時日。

南京江北新區是全省最早恢復小理髮店小餐飲小超市等「小營生」的區域,3月13日又發文宣布,除影劇院、公共浴室、線下教育服務機構外,全面放開商業服務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營業。所有餐飲取消備案管理,一律恢復堂食。電影院等也將在本周有序恢復營業。在更大力度的「開放」舉措後,江北新區社區小麵館、麵包店包括商業中心又出現排隊場景。

「有點怕」攔截消費

耐人尋味的是,在微信朋友圈,有人曬出人流熙攘排隊的圖片時,常見到下面有留言,「有點怕怕」「可以這樣了嗎」「再等等吧」……

全城的人再等等再忍忍,有的店就要關了,很多人的房貸車貸就要斷供了。

南京德天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孫達平介紹,經常會有顧客提前打電話問,店裡人多嗎,要是人多就不來了,還會有顧客自帶手套和消毒水前來消費。從這些細節不難看出,消費者關心的都是防控,消毒水的味道、服務員戴著的口罩,餐飲企業嚴密的防控措施無形中又為顧客增加了一堵牆。他說時機未到,公司不會通過促銷提升營業額,消費信心來自於消費者本身,消費信心還不足以支撐門店的成本支出。

南京地區新增為零,防控仍是高懸在地方官員頭上的一把「劍」。有的區在室外開工儀式上集體不戴口罩,也不敢宣傳。一位街道幹部在看到領導帶頭鼓勵居民出門消費,表達了他的擔憂。「哪怕社區出現一例疑似,小區就要炸鍋,既要全面消毒,還要隔離住戶,達不到隔離要求,鄰居要鬧,各種詢問排查、上級檢查,各種表格,總之我們就要忙翻。」

經營者也有擔心。現在復業,既不賺錢還有風險,不如再等等,反正一樣是虧。

3月13日,鼓樓區發布「餐飲復業保障險—康保保」項目。為消費者、從業員工、餐飲業主三個客戶群提供疫情保險保障,最低保費門檻分別為180元、40元和2000元,如前兩者在餐館被感染,餐館因有傳染風險被關,三者可獲最高保險保障分別為1萬元、1.4萬元和10萬元。

參保的南京獅子樓負責人匡庶告訴記者,參保能幫企業規避重大風險。疫情暴發以來,獅子樓只能做外賣業務,營業額同比驟降了八九成,預期虧損三四百萬元。近日該店恢復堂食,生意仍大不如前。

鼓樓產業服務集團董事長汪盛齊表示,希望通過「康保保」項目,提振餐飲企業和消費者信心,已有十餘家企業參保。

摘掉城市經濟的「口罩」已指日可待。

本報記者 董 翔 盛文虎 顏 芳

本版供圖 邵 丹 董家訓 劉曉明

相關焦點

  • 南京秦淮區鼓勵幹部帶頭消費購物支持企業共渡難關
    而就在幾天前,南京市委書記張敬華「下館子」堂食小吃的照片也在當地朋友圈刷屏,不僅獲得不少商戶的點讚,也鼓舞了不少市民「下館子」的「勇氣」,成為特殊時期的特殊之舉。南京市秦淮區發布的一份倡議書,成為特殊時期政府助力企業渡難關的特殊之舉。
  • 我為兩會獻建議:推出減免購置稅政策以提振汽車消費
    在兩會即將召開之際,各大車企在汽車流通和提振消費的建議中殷切的希望兩會能夠推出減免購置稅政策以提振汽車市場消費。中國汽車購置稅減免政策最早出臺於2009年年初國務院審議並通過的《汽車產業和鋼鐵產業調整振興規劃》,當時政策的出臺是為了應對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給中國實體經濟帶來的巨大衝擊,以達到提振消費,助力經濟快速回升的目的。
  • 南京啟動冬季消費月主題促銷活動
    隨著新年腳步日益臨近,從12月初到元旦期間,全市各板塊和商貿企業將舉辦40餘場主題促銷活動,預熱「兩節」消費市場。這是記者12月5日從我市商務部門了解到的信息。當天,「夜之金陵」南京夜間消費攻略發布暨冬季消費月啟動儀式在門東歷史文化街區舉辦。
  • 公眾啥時可摘掉口罩?
    近期,蘇浙滬多地一些領導幹部摘口罩開會。日前,國家衛健委發布《關於印發公眾科學戴口罩指引的通知》,稱居家、戶外,無人員聚集、通風良好的情況下普通公眾可不戴口罩。對於公眾來說,啥時才可以放心摘口罩呢?多地不少場合摘口罩 公眾仍態度謹慎上海23日宣布降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等級。
  • 復「蘇」之戰——江蘇多措並舉提振餐飲、旅遊、商場消費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和一系列促消費舉措的實施,加之清明小長假「假日經濟」的刺激,潛藏已久的消費需求得到釋放。不少市民選擇全家出動「嘗鮮」,有力推動了消費市場提質擴容。  全家出動堂食「嘗鮮」  4月4日中午,1號君來到南京新亭西路的大朱小廚粗菜館準備堂食,看到前來就餐的客人大多以家庭為單位。
  • 南京書業構建消費新矩陣
    相比之下,南京的書店卻逆勢前行,於今年頻繁帶來新的作品,新增了不少城市文化地標。  帶著書香與城市的人文情懷,大眾書局在上個月接連在南京新開兩家特色書店。「一座沒有書店的城市,一定是沒有靈魂的。書店就是『城市之光』,如一盞盞燈,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到燈下讀書、交談,在肩挨著肩的講座中探索思想的深度,在並不寬敞的書架間拓寬城市的邊界。」
  • 河南明確口罩摘掉時間!
    與之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不同的是,今天的發布會上,主持人和5位發言人都摘掉了口罩。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闞全程在發布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如果本周沒有啥問題,河南的疫情防控基本上就是比較好了;如果再保險、再穩妥一些,再向後延長兩周到5月6日,如果沒什麼問題的話,河南就可以全面放開。」
  • 打造「夜之金陵」特色品牌 南京晚上越來越好玩了
    南京用實際行動給予回應。昨天,在南京市委市政府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商務局就近期出臺的《打造「夜之金陵」品牌的實施方案》以及2019中國南京美食文化節情況進行了通報。從白天到黑夜,從線上到線下,從美食到文化……南京越來越好玩了!換雙跑鞋,沿著「美食地圖」打卡去10月27日,2019中國南京美食節將在老門東啟動。
  • 經參:優化消費結構,不能只圍繞物質消費和城市消費打轉
    專家表示,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需從提升認識層次、做好供需對接、增強統籌保障等三個維度發力,找準痛點,及時打通堵點,藉助目前經濟築底復甦之勢,持續釋放內需潛力。提振市場措施成效明顯 增強企業發展信心各地積極出臺穩定和擴大消費的政策舉措,有力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做大經濟規模「蛋糕」,為提振市場主體發展信心注入力量。
  • 摘掉口罩的我,感覺在裸奔
    摘掉口罩的我,感覺在裸奔 已經戴口罩上班一個月
  • 南京推「六請」活動促消費
    中國江蘇網訊 為進一步激活南京經濟活力,加快提振消費信心,南京市將以「3.15」消費者權益日為契機,在全市開展「放心出門,安心消費」系列活動。本次活動聚焦「提振消費信心、提高消費增長、提升消費能級」,從3月15日起,實施「消費+防疫」推進舉措,開展「六請」活動,努力提高消費者的便利度和體驗感,多措並舉促消費,全力推動全市復產復市和城市經濟「甦醒」、「繁榮」,讓市民盡享美好生活,增添消費樂趣。本次系列活動中的六場重頭戲分別是:請「寧」品嘗。
  • 促消費政策再加碼 國常會部署提振家裝消費
    要聞速讀11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召開,部署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和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會議指出,消費是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今年消費遭受疫情嚴重衝擊,恢復正常增長有不少困難。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進一步促進大宗消費、重點消費,更大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要求促進家電家具家裝消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淘汰舊家電家具併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環保家具給予補貼。
  • 黃浦為消費者購買「安心保」 商業保險,提振消費信心
    黃浦為消費者購買「安心保」 商業保險,提振消費信心 2020-05-02 02: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東京:提振消費的機理與政策選擇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提振消費的機理與政策選擇王東京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有學者提出「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應同時發力。我曾多次說過,「投資、消費、出口」並非三駕馬車,三者合起來是一駕,其中消費是「馬」,投資是「車」,出口是車上的物品。這是說,投資要以消費為牽引,若消費不振,擴投資只會增加庫存或過剩產能。需要研究的是:投資由消費拉動,消費由什麼拉動呢?回溯經濟學說史,從亞當·斯密到馬歇爾,經濟學家大多認為消費由收入決定。用經濟學行話說,消費是收入的函數。
  • 上海今年增加四萬個車牌,六大新政提振汽車消費
    來源:一財網為釋放汽車消費潛力,上海在今日出臺一系列政策,給車企和消費者送出「大禮包」。他稱,「滬牌」一直被戲稱為「最貴的鐵皮」,自上世紀90年代上海開啟滬牌拍賣以來,牌照價格節節攀升,「一照難求」,加之從2013年開始,為打擊牌照炒作,上海開始實施「新牌上新車」政策,投標者通過私人、私企投標拍賣途徑獲得的額度僅限於上海新增車輛上牌使用。這就使得想要買車的消費者,必須要先解決牌照的問題,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消費需求。
  • 「夜生活節」激活城市消費增長新引擎,香城新都消費提速
    規劃夜經濟、布局夜經濟,正在成為增強城市魅力、刺激消費的新賽道。新都如何下好 「夜經濟」這盤棋,點亮城市新「夜」態?「2020首屆新都夜生活節」的成功舉辦,在提振經濟、促進消費、豐富人民生活方面發揮了哪些重要的作用?國際範、時尚潮、煙火氣、新都味「夜香城」給你都市愜意生活
  • 什麼時候才能摘掉口罩?權威說法來了,聽聽衛健委專家怎麼說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什麼時候才能摘掉口罩?」成為了人們關心的事情之一,而就在5月17日,有關「何時能夠摘掉口罩」的權威說法終於來了,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當天下午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衛健委專家到場答疑。一起聽聽衛健委專家怎麼說。
  • 一財社論:以提振內需為核心增強國內大循環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社論:以提振內需為核心增強國內大循環每逢經濟數據公布總能引來關注,反映後疫情時代經濟恢復狀況更是如此,因為數字背後的問題可能預示著下一步需要致力的方向。7月底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明確提出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很明顯,對於國內大循環而言,提振內需是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另一組數據顯示,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2256億元,同比下降11.4%,從消費和投資數據看,需求端的修復明顯不及供給端。需要指出的是,我們具備國內大循環的基礎條件。
  • 逆勢前行,品質書店陸續新開南京書業構建消費新矩陣_南報網
    相比之下,南京的書店卻逆勢前行,於今年頻繁帶來新的作品,新增了不少城市文化地標。帶著書香與城市的人文情懷,大眾書局在上個月接連在南京新開兩家特色書店。「一座沒有書店的城市,一定是沒有靈魂的。書店就是『城市之光』,如一盞盞燈,讓每一個人都能夠到燈下讀書、交談,在肩挨著肩的講座中探索思想的深度,在並不寬敞的書架間拓寬城市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