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50年追蹤11000個孩子,重新解讀父親的意義

2020-09-10 圖餚會

木木推薦語:

「父母情感缺失或嚴重不對等,孩子非常容易成長為問題人格,會不自知的傷害ta愛的人,讓世界出現更多的悲情故事。」


你的人生

是父愛如山☼

還是父愛缺席


在這個世上

沒有通過努力

仍不會帶孩子的爸爸


在孩子的養育上,母親發揮著毋庸置疑的關鍵作用。而父親總顯得「先天不足」,後天不給力,還總被譽為「最沒用的育兒工具」

而小編今天了解到的可能會顛覆你的想法。在BBC的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通過50年的時間對11000個孩子進行追蹤調查,兒童心理學家Laverne Antrobus從生物學切入,開展了一場對父親這個角色重要性的全新探索。



原來父親也有妊娠反應嗎?以及父親在照顧孩子的「精神動力」這方面,比母親的差距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大.....

父親是家庭教育裡必要必須的存在


孩子在出生之前

就已經和父親建立了緊密聯繫的紐帶



BBC記錄片裡大量的實驗發現:當一個男人即將要做爸爸時,他的荷爾蒙狀況會發生變化,有的甚至會產生和妻子相似的妊娠症狀。嬰兒誕生後,父親的雄性激素水平會爆降三分之一,男性天生的攻擊性也會隨之降低。

父親與孩子之間強大的紐帶已經從生理上改變了他們,激發了男人父親的本能,將具有攻擊性的男人變成了溫柔的父親,以便於他們的行為能更好的養育孩子。


「這一刻,他成為了一位父親」



父親對孩子成長的重要影響


相比母親,父親更具備幽默感,習慣於在「平庸中找樂子」,讓生活更有趣,讓孩子更願意去面對「枯燥」的學習。

實驗裡的單親爸爸甚至比單親媽媽更會讓孩子體驗到生活裡的樂趣。



調查發現,有爸爸參與早期發展的孩子,內心更強大,樂於表現,勇於挑戰和探索,但同時又能夠遵守規則,所以在學校的表現會更有自信,取得高分的可能性能增加一倍。



父親不拘小節的性格,不按常理出牌的創新,勇於探索的精神,都有利於培養孩子多方面獨立豁達的性格。進化在生物和心理層面都精準地賦予了父親對母親的完美補充。



「老爸與孩子的日常」


「作為父親,痛並快樂著」


孩子進入青春期

父親要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


孩子進入青春期階段,不再是媽媽懷裡的乖寶寶,逐漸開始不聽媽媽的話。這時,父親就要承擔紀律約束者的角色,幫助孩子建立規則和界限。研究表明:父親嘗試和孩子解釋規則,而不僅僅是懲罰時,對孩子的行為更有約束力。



「是爸爸教會了女兒什麼是愛」

媽媽在面對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時,從感情角度出發,關注的是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和媽媽相比,爸爸的處理方式則更理性,更有邏輯性和原則性,與感受無關。

孩子從媽媽那裡得到的是生活上的照顧和情感上的支持,而從爸爸那裡得到的是事實真相。父親的教育法則教會孩子如何面對成年之後的真實世界。



希望每一個父親都懂愛會愛


前幾年大熱的綜藝《爸爸去哪兒》渲染流露親情讓人羨慕,到近幾年朋友圈討論激烈的「喪偶式育兒」讓人發出真正疑問「爸爸去哪了?」



綜藝節目《少年說》有這樣一個片段:一個七歲的小女孩站在臺上不無傷感地對爸爸說:

「爸爸,你在北京上班,一個月才能回來一次,所以我很想你。你可以把工作轉到長沙,和媽媽一起上班嗎?你永遠跟我在一起住,好嗎?我最喜歡你們都在我身邊。」

她希望身邊有爸爸陪伴,她對爸爸的愛極度渴望,所以小女孩鼓起勇氣發出真誠的吶喊。



誰知聽到女兒的呼喚,爸爸只是禮貌而又疏離地說:

「我和媽媽商量好的,我們是分工協作,媽媽陪伴你的兒童時期,我在北京等你來讀大學,那時我天天陪你。」

小女孩聽到爸爸的話,滿臉的期待,變成深深的失落,她緊緊咬著自己的嘴唇,倔強著不肯讓眼淚掉下來。

這位爸爸大概永遠都不會知道,

那一刻,他失去了什麼。



BBC紀錄片講解《父親的生物學意義》在於讓我們看到更多來自父親的愛,但同時也是要警示每一位父親,父親角色的弱化或缺失,會對孩子的成長乃至家庭的穩定產生深刻的負面影響。父性之愛是方向性引領和理性作為。



偉大的父親,

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願所有的爸爸都能成為那棵,

陪伴孩子一生看日出的大樹

願所有的孩子都能體會爸爸藏在細節裡的愛

是父愛如山,是溫暖如光


- END -


相關焦點

  • BBC追蹤11000個孩子,終於有答案
    BBC用了50年的時間跟蹤調查了11000名嬰兒,拍攝了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下稱《父親》),重新解讀、探尋爸爸對孩子的意義。金斯頓大學的布倫南教授對此做了一個實驗,他對282個準父親進行了測試,結果有55%的人都表示妻子懷孕後,他們會時不時產生頭暈、噁心、嘔吐的感覺。
  • 50年追蹤11000個孩子,發現父親帶娃的重要性遠超想像
    3 父親對孩子成長的獨特影響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研究者用了半個世紀,對11000名嬰兒進行了跟蹤調查,結果也顯示:經常與父親相處的孩子,語言、行為、社會、心理和認知等能力會發展得更好。1、更有利於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和邏輯思維在《父親的生物學意義》 紀錄片裡面有一段研究介紹:孩子2到4歲語言發展期,父親比母親對孩子的影響更大,如果父親參與教育越多,他的孩子在一年後的語言測試中得分也越高。
  • 50年追蹤11000個孩子,BBC發現爸爸帶娃優勢是這些,給我啟發特別大
    春節期間,小半媽和我一起看了一部BBC的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講的是科學家研究了爸爸在育兒上的一些特點和優勢,給我的啟發很大。今天我把這部經典紀錄片推薦給大家,B站、騰訊都可以直接搜到,不管是媽媽想拿來鼓勵爸爸帶娃,還是爸爸們拿來「自雞」,都不妨看一看。
  • BBC花50年跟蹤11000個孩子,揭露喪偶式育兒有多可怕
    但事實上,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特別巨大的。BBC曾有部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說的就是父親對孩子的意義。11000名嬰兒,重新解讀了「父親」對於孩子的意義。,更加投入,也更加靈活,有的父親和孩子的對話,還有深刻、幽默等特點,進一步刺激孩子對語言的感知能力。
  • 50年跟蹤11000個孩子:爸爸決定女兒長相,影響女兒擇偶
    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不少爸爸在育兒方面參與度都不夠高。但事實上,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特別巨大的。BBC曾有部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說的就是父親對孩子的意義。這部片子用了50年的時間跟蹤調查了11000名嬰兒,重新解讀了「父親」
  • 這部紀錄片,花50年時間跟蹤11000個孩子,揭露了爸爸的真實意義
    這下琳琳的怒火全部衝散開來,要知道孩子從小到大丈夫沒操過一點心,每次兒子鬧著要爸爸她都安慰他是隱形超人,忙著為他們賺錢養家。可現在倒好,連簡單參加個開學典禮都做不好,到底把孩子的自尊心放在了何處?寫到這,不免想到前些天和兒子一起看的那部BBC的紀錄片,名字叫做《父親的生物學意義》。
  • 《父親的生物學意義》: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從娘胎裡就開始了!
    《父親的生物學意義》是一部關於家庭親子研究的電影,電影中的兒童心理學家Laverne Antrobus前後共耗時50年,採訪記錄了11000名嬰兒,通過探索父親的角色在寶寶的胎兒期到青春期的影響,揭示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親的重大意義。
  • 爸爸帶孩子優於母親?BBC紀錄片深度揭示《父親的生物學意義》
    歸根到底,還是中國式育兒思想出了錯,從古至今認為爸爸的任務就是賺錢養家,在孩子的教育中可有可無,而媽媽心思細膩,天生就是帶娃的不二人選,其實父親帶娃的好處遠勝於母親!BBC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揭示:父親的影響從娘胎裡就開始了!
  • 跟蹤1萬多個孩子:爸爸決定女兒長相,影響女兒擇偶,更可怕的是
    前幾天,剛生完寶寶的朋友跟我說:「以前我總是聽別人說「父愛如山」,原本以為就是父親是家裡的靠山,有「山」就有依靠。現在生完孩子才懂,父愛如山就好像,你晚上給孩子起床餵奶,爸爸像山一樣,一動不動,睡得死死的。」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不少爸爸在育兒方面參與度都不夠高。但事實上,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特別巨大的。
  • 6年追蹤3個孩子,揭開教育殘酷真相:父母的層次決定孩子的高度
    曾經有一部名喚《出路》的紀錄片,花了6年的時間去追蹤3個不同階層的孩子的生活軌跡,用來研究影響孩子成長的各種因素。其中,紀錄片通過向我們展示3個孩子的人生經歷,讓我們看到,影響孩子成長的不僅僅是階層和努力,其中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是父母的眼界,或者可以說,父母的眼界決定了孩子成長的"高度"。
  • 農業部解讀糧食產量八連增:邁上11000億斤新臺階
    國家統計局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我國糧食產量達11424億斤,這意味著邁上了11000億斤的新臺階。再創新高的糧食產量如何構成?好形勢是怎麼獲得的?明年糧食生產前景如何?4日,農業部總經濟師、新聞發言人陳萌山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讀。
  • 父親節的由來是什麼,父親節的意義是什麼
    父親節作為一個全國性的節日,與母親節一樣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既然作為一個節日,那麼肯定有它存在的意義。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父親節的由來和意義是什麼?        世界上的第一個父親節,1910年誕生在美國,是由住在美國華盛頓州斯波坎的布魯斯多德夫人倡導的,多德夫人的母親在生育第六個孩子時,因難產而死。
  • 6年追蹤,一部紀錄片揭露殘酷真相:父母越不努力,孩子越沒出路
    但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未來多半在出生時就被決定了?最近看了一部記錄片《出路》,很有感觸,分享給各位爸媽。導演鄭瓊費時6年,追蹤3位不同地區、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將他們自讀書時代邁入社會歷練的軌跡片段呈現出來。
  • 《迷霧追蹤》熱播!「古裝戲女神」蔣勤勤出演女刑警:我父親就是警察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胡玥姣 報導由余慶執導,蔣勤勤、週遊領銜主演的懸疑劇《迷霧追蹤》於12月11日在優酷視頻播出。近日,主演蔣勤勤接受了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的專訪。大眾網·海報新聞:《迷霧追蹤》是一懸疑犯罪題材作品,您為什麼會接這個劇?怎麼評價自己飾演的這個女刑警的角色?
  • 銀行帳戶莫名被銷 17年前存的11000元哪去了
    核心提示: 17年前在中國郵政儲蓄存款11000元,17年後去取款時,發現帳戶已被註銷,儲戶的兒子黨先生疑惑:「父親的存款哪去了,存摺還在儲戶手中,又是誰註銷了存款帳戶?」 17年前在中國郵政儲蓄存款11000元,17年後去取款時,發現帳戶已被註銷,儲戶的兒子黨先生疑惑:「父親的存款哪去了,存摺還在儲戶手中,又是誰註銷了存款帳戶?」整理物品發現父親17年前存摺昨日上午10時許,在西安城東電力總醫院,記者見到黨先生。
  • 單親媽媽閱讀收入獲得11000元,告訴孩子人生可以從6個維度塑造
    你沒有缺失這個層面意義上的「家」。在學習、事業、關係、思維、財富、情緒6個維度不斷精進,從2020年2月第一期開始,到現在媽媽已經閱讀了108本書,寫了108篇書評或九宮格。思維、認知、行動、言語方式都有了許多的改變,而命運也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不僅收穫了知識,還變現11000餘元。
  • 英國BBC調查:男性也有妊娠反應,父親很重要,別再做0分爸爸
    根據極光大數據顯示,孩子0-6歲時,父親陪伴的平均時間為4.8個小時;孩子7-12歲時,父親陪伴的平均時間只有3.5個小時,而絕大多數父親每周工作都在40小時以下。英國BBC調查:男性也有妊娠反應BBC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
  • 英國BBC調查:男性也有妊娠反應,父親很重要,別再做0分爸爸
    根據極光大數據顯示,孩子0-6歲時,父親陪伴的平均時間為4.8個小時;孩子7-12歲時,父親陪伴的平均時間只有3.5個小時,而絕大多數父親每周工作都在40小時以下。英國BBC調查:男性也有妊娠反應BBC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中調查了大量家庭,其中有55%的男性表示,自己在伴侶孕期有過像孕吐、噁心、頭暈等的妊娠反應。
  • 英國曆時70年,追蹤7萬個孩子,終於發現影響孩子一生的因素
    早在1946年,也就是二戰剛剛結束,百業待興,英國科學家尤其重視一,孩子們的戰後心理狀態,以及成長趨勢。因為孩子們才是國家的希望與未來。,共調查了7萬個孩子,跨越了5代人,調查細緻到生活細節,從母親懷孕開始追蹤,建立了強大的資料庫。
  • 與孩子相處的方式
    其實這種情況並不是個例,不少爸爸在育兒方面參與度都不夠高。但事實上,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是特別巨大的。BBC曾有部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說的就是父親對孩子的意義。11000名嬰兒,重新解讀了「父親」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