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1月18日開始,天天315用三期的節目時間跟蹤調查家樂福價籤上標低價,結帳時卻收高價;明明是打折,促銷價卻和原價相同的價籤戲法。
節目播出後,社會各界的反響非常強烈。新華網,鳳凰網財經頻道、中國經濟網、中國品牌網、中國金融網、中國網、中青網、MSN等幾十家網絡媒體都進行了轉載,雲南電視臺,上海東廣新聞臺、上海新聞晨報等媒體更是就這一事件進行了追蹤報導。
截至發稿時,在鳳凰網財經頻道《家樂福中國亂象》的網頁上,消費者參與投票的人數從昨天的1000餘人已經迅速上升到超過8000人。這些用實名發布的消費者遍布北京、廣東、上海、江蘇等全國18個省市地區,由中央臺經濟之聲天天315首先曝光的家樂福價籤戲法兒一時間引起了眾多媒體和廣大公眾的普遍關注,家樂福標低價賣高價的不誠信行為,再一次把家樂福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大家紛紛在追問,家樂福怎麼了?為什麼會出現價籤門?為什麼為小利而放棄信譽?真的是結帳系統出了問題嗎?為什麼以沉默姿態示人?天天315再一次追問:家樂福——中國樣本的誠信之惑。
網絡上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6.8%的消費者並不開好家樂福在中國的發展。為什麼呢?發生在家樂福的標低價賣高價現象到底是工作失誤還是刻意而為,我們暫且不從主觀動機上去評說,但客觀效果上這種行為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多花了錢、蒙受了損失,這是確定無疑的。而任由這種侵害消費者權益屢屢發生而不認真解決,也拿不出合理的解釋,就不能不讓人認為家樂福對消費者缺乏應有的最基本的尊重,這勢必降低消費者對家樂福的評價。網絡調查過半的消費者不看好家樂福在中國的發展,其實這些都是對出於消費者對家樂福的信任出現了問題,有了信任硬傷,這或者是社會誠信危機的一種不良影響或延伸,而這背後的一個基礎性因素便是家樂福相關機制建設的不甚完善。
在連續三期節目曝光家樂福價籤門事件之後,家樂福方面一直選擇沉默,他們的全國公關總監陳波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截止到今天上午11時30分,他的電話依舊無人接聽,而我們詢問家樂福其他門店的結果也都是出奇的一致,都是告訴我們,出於公司的規定,對外發言的只能是新聞發言人陳波一人。很希望聽到家樂福方面的聲音,告訴我們為什麼家樂福各地門店都出現了類似的價籤門事件,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在節目中導播再次撥打家樂福中國總部的電話,嘗試聯繫家樂福全國公關總監陳波。
非常遺憾,家樂福公關總監陳波的電話依舊無人接聽。這讓人想起前不久蘋果的汙染門事件。2010年4月16日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中國34家環保組織向賈伯斯總裁發出重金屬汙染質疑信,雖然歷經諸多媒體對IT產業重金屬違規問題的大幅報導,蘋果公司依然沒有回應。沉默當真是大企業面對公眾質疑的秘密武器嗎?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沉默之後,又會怎樣?
家樂福方面沉默的姿態很讓人揣測,我們非常善意地猜想,也許家樂福不想在媒體上多說什麼,而實際上已經在悄悄的進行整改。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昨天再一次走進家樂福。
天天315的記者昨天來到位於北京市海澱黃莊的家樂福店,下午5時左右在賣衛生紙巾的貨架前發現,舒潔3層寵兒盒紙在高掛的黃色大牌子上標價為9.9元,而後記者又在賣盒紙的貨架上找到了這款舒潔3層寵兒盒紙,在下面的價籤上標記的是9.7元。經常逛家樂福超市的人都知道,一般用黃色大牌子高高掛起的價籤一般都表示為特價商品,儘管在舒潔3層寵兒盒紙高掛的黃色價籤上並沒有標記特價商品字樣。
隨後記者詢問了貨架前的導購員,開始的答覆是,這個9.9元的商品不是舒潔3層寵兒盒紙,當記者指出9.9元標籤上的商品名稱就是舒潔3層寵兒盒紙時,導購員又說是9.9元而不是9.7元,當記者追問時,導購員說她也糊塗了,並查看兩個價籤後,將9.7元價籤撕下並放在貨架下端。同時解釋說,他也不清楚到底是多少錢。
隨後天天315的記者又來到了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家樂福姚家園店,在該店的客戶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裡,辦理退貨的顧客已經有十幾個人在排隊。一位消費者說,自己剛買了一條腰帶,看到的價籤是40多元,但付款時卻是69元;另一個消費者也告訴記者,自己買了兩個小勺,超市裡看的價格是4.3元,但付款時小票打出來卻是7.8元。
記者隨機買了一個貨品名為全不鏽鋼咖啡勺的貨品。在貨架的標籤上標價為4.3元。當記者在款臺付款時發現,銷售小票上記錄的價格為6.9元,當即記者追問收銀員為什麼不是4.3元時,收銀員表示這是系統內的價格,隨後又叫來一位工作人員處理記者的問題。這位工作人員詢問記者貨品是在哪個貨架購買的,然後帶記者回到所購買的貨架進行確認。
連續幾天,記者一次次走進北京的家樂福,一次次遇到被家樂福價籤忽悠的消費者,也一次又一次親眼看到家樂福的價籤和售價不符的事實,而在經濟之聲天天315微博上,消費者反映存在價籤戲法的家樂福超市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節目播出後,上海新聞早報的記者也對上海家樂福聯華店進行了採訪。
各地的消費者在家樂福遇到同樣的價錢戲法,既然家樂福總部遲遲沒有回應,家樂福各個門店又是如何解釋?前幾天記者採訪北京一家家樂福的客服人員,得到的答覆是系統出了問題,而雲南電視臺對我們節目反映的昆明家樂福白雲店店長劉洋進行了採訪,得到的也是模稜兩可的答覆。
按照這家家樂福店長的解釋,之所以價籤上的價格和結帳價格不一樣,是因為價籤由手工粘貼,部分產品過了促銷期,系統更換了價格,而價籤卻沒來得及更換。消費者結帳的價格都高過價籤上的價格又是怎麼回事?難道只有商家促銷導致價格標低賣高,就沒有商家漲價標高賣低的情況發生麼?如果真是系統原因,那這個系統還真是「會算計」。據了解,在節目播出後,目前,雲南省發改委已經派出3個工作組對全省家樂福門店展開了認真細緻的大檢查。
家樂福屢屢出現價籤戲法,如果是有意為之,無異於飲鴆止渴。我們期待政府權威部門能儘早介入徹底清查,督促家樂福整改,還消費者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回想近年來家樂福在中國的發展,可以套用一句歇後語:橫隴地裡拉車——一步一個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