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曝光家樂福超市價格標低賣高 公司選擇沉默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據經濟之聲《天天315》報導,1月18日開始,天天315用三期的節目時間跟蹤調查家樂福價籤上標低價,結帳時卻收高價;明明是打折,促銷價卻和原價相同的價籤戲法。

  節目播出後,社會各界的反響非常強烈。新華網,鳳凰網財經頻道、中國經濟網、中國品牌網、中國金融網、中國網、中青網、MSN等幾十家網絡媒體都進行了轉載,雲南電視臺,上海東廣新聞臺、上海新聞晨報等媒體更是就這一事件進行了追蹤報導。

  截至發稿時,在鳳凰網財經頻道《家樂福中國亂象》的網頁上,消費者參與投票的人數從昨天的1000餘人已經迅速上升到超過8000人。這些用實名發布的消費者遍布北京、廣東、上海、江蘇等全國18個省市地區,由中央臺經濟之聲天天315首先曝光的家樂福價籤戲法兒一時間引起了眾多媒體和廣大公眾的普遍關注,家樂福標低價賣高價的不誠信行為,再一次把家樂福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大家紛紛在追問,家樂福怎麼了?為什麼會出現價籤門?為什麼為小利而放棄信譽?真的是結帳系統出了問題嗎?為什麼以沉默姿態示人?天天315再一次追問:家樂福——中國樣本的誠信之惑。

  網絡上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6.8%的消費者並不開好家樂福在中國的發展。為什麼呢?發生在家樂福的標低價賣高價現象到底是工作失誤還是刻意而為,我們暫且不從主觀動機上去評說,但客觀效果上這種行為讓消費者在不知不覺中多花了錢、蒙受了損失,這是確定無疑的。而任由這種侵害消費者權益屢屢發生而不認真解決,也拿不出合理的解釋,就不能不讓人認為家樂福對消費者缺乏應有的最基本的尊重,這勢必降低消費者對家樂福的評價。網絡調查過半的消費者不看好家樂福在中國的發展,其實這些都是對出於消費者對家樂福的信任出現了問題,有了信任硬傷,這或者是社會誠信危機的一種不良影響或延伸,而這背後的一個基礎性因素便是家樂福相關機制建設的不甚完善。

  在連續三期節目曝光家樂福價籤門事件之後,家樂福方面一直選擇沉默,他們的全國公關總監陳波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截止到今天上午11時30分,他的電話依舊無人接聽,而我們詢問家樂福其他門店的結果也都是出奇的一致,都是告訴我們,出於公司的規定,對外發言的只能是新聞發言人陳波一人。很希望聽到家樂福方面的聲音,告訴我們為什麼家樂福各地門店都出現了類似的價籤門事件,背後到底有什麼隱情?在節目中導播再次撥打家樂福中國總部的電話,嘗試聯繫家樂福全國公關總監陳波。

  非常遺憾,家樂福公關總監陳波的電話依舊無人接聽。這讓人想起前不久蘋果的汙染門事件。2010年4月16日自然之友、公眾環境研究中心等中國34家環保組織向賈伯斯總裁發出重金屬汙染質疑信,雖然歷經諸多媒體對IT產業重金屬違規問題的大幅報導,蘋果公司依然沒有回應。沉默當真是大企業面對公眾質疑的秘密武器嗎?但是他們有沒有想過,沉默之後,又會怎樣?

  家樂福方面沉默的姿態很讓人揣測,我們非常善意地猜想,也許家樂福不想在媒體上多說什麼,而實際上已經在悄悄的進行整改。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帶著這些疑問,記者昨天再一次走進家樂福。

  天天315的記者昨天來到位於北京市海澱黃莊的家樂福店,下午5時左右在賣衛生紙巾的貨架前發現,舒潔3層寵兒盒紙在高掛的黃色大牌子上標價為9.9元,而後記者又在賣盒紙的貨架上找到了這款舒潔3層寵兒盒紙,在下面的價籤上標記的是9.7元。經常逛家樂福超市的人都知道,一般用黃色大牌子高高掛起的價籤一般都表示為特價商品,儘管在舒潔3層寵兒盒紙高掛的黃色價籤上並沒有標記特價商品字樣。

  隨後記者詢問了貨架前的導購員,開始的答覆是,這個9.9元的商品不是舒潔3層寵兒盒紙,當記者指出9.9元標籤上的商品名稱就是舒潔3層寵兒盒紙時,導購員又說是9.9元而不是9.7元,當記者追問時,導購員說她也糊塗了,並查看兩個價籤後,將9.7元價籤撕下並放在貨架下端。同時解釋說,他也不清楚到底是多少錢。

  隨後天天315的記者又來到了位於北京市朝陽區的家樂福姚家園店,在該店的客戶服務中心記者看到,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裡,辦理退貨的顧客已經有十幾個人在排隊。一位消費者說,自己剛買了一條腰帶,看到的價籤是40多元,但付款時卻是69元;另一個消費者也告訴記者,自己買了兩個小勺,超市裡看的價格是4.3元,但付款時小票打出來卻是7.8元。

  記者隨機買了一個貨品名為全不鏽鋼咖啡勺的貨品。在貨架的標籤上標價為4.3元。當記者在款臺付款時發現,銷售小票上記錄的價格為6.9元,當即記者追問收銀員為什麼不是4.3元時,收銀員表示這是系統內的價格,隨後又叫來一位工作人員處理記者的問題。這位工作人員詢問記者貨品是在哪個貨架購買的,然後帶記者回到所購買的貨架進行確認。

  連續幾天,記者一次次走進北京的家樂福,一次次遇到被家樂福價籤忽悠的消費者,也一次又一次親眼看到家樂福的價籤和售價不符的事實,而在經濟之聲天天315微博上,消費者反映存在價籤戲法的家樂福超市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節目播出後,上海新聞早報的記者也對上海家樂福聯華店進行了採訪。

  各地的消費者在家樂福遇到同樣的價錢戲法,既然家樂福總部遲遲沒有回應,家樂福各個門店又是如何解釋?前幾天記者採訪北京一家家樂福的客服人員,得到的答覆是系統出了問題,而雲南電視臺對我們節目反映的昆明家樂福白雲店店長劉洋進行了採訪,得到的也是模稜兩可的答覆。

  按照這家家樂福店長的解釋,之所以價籤上的價格和結帳價格不一樣,是因為價籤由手工粘貼,部分產品過了促銷期,系統更換了價格,而價籤卻沒來得及更換。消費者結帳的價格都高過價籤上的價格又是怎麼回事?難道只有商家促銷導致價格標低賣高,就沒有商家漲價標高賣低的情況發生麼?如果真是系統原因,那這個系統還真是「會算計」。據了解,在節目播出後,目前,雲南省發改委已經派出3個工作組對全省家樂福門店展開了認真細緻的大檢查。

  家樂福屢屢出現價籤戲法,如果是有意為之,無異於飲鴆止渴。我們期待政府權威部門能儘早介入徹底清查,督促家樂福整改,還消費者一個放心的消費環境。回想近年來家樂福在中國的發展,可以套用一句歇後語:橫隴地裡拉車——一步一個坎。

相關焦點

  • 媒體曝光家樂福超市價格標低賣高 公司沉默
    這些用實名發布的消費者遍布北京、廣東、上海、江蘇等全國18個省市地區,由中央臺經濟之聲天天315首先曝光的家樂福價籤戲法兒一時間引起了眾多媒體和廣大公眾的普遍關注,家樂福標低價賣高價的不誠信行為,再一次把家樂福送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大家紛紛在追問,家樂福怎麼了?為什麼會出現價籤門?為什麼為小利而放棄信譽?真的是結帳系統出了問題嗎?為什麼以沉默姿態示人?
  • 家樂福:超市還是媒體?
    小品牌的商品進入家樂福這樣的大超市,已經成為它進入當地零售渠道的通行證。  青島品品好糧油公司銷售主任孫玉波2006年5月31號風塵僕僕地趕往北京,準備在第二天精神飽滿地完成與麥德龍和家樂福的談判。  如果可以與這兩位大佬籤下全國性合同,品品好不僅為自己的貨找到了買家,還可以按合同規定的較低標準向他們在全國的門店交納各種費用。
  • 國家發改委:家樂福等超市涉嫌價格欺詐 將予以處罰
    新華網快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6日宣布:家樂福等超市涉嫌價格欺詐,各地價格主管部門將予以嚴厲處罰。同樣是前不久,北京的消費者高先生也收到家樂福超市塞到門上的促銷廣告,廣告上的眾多商品標價很是有吸引力,但是高先生到那裡卻發現,實際情況與廣告上標註的大不相同。記者調查記者調查發現,出現這類價格問題的家樂福超市不止一家兩家,也不只是在集中在一兩個地區。
  • 家樂福超市就涉嫌價格欺詐向消費者致歉
    發改委方面昨天表示,國家發改委部署各地價格主管部門結合正在開展的春節期間市場價格監管工作,對部分省會城市超市價格行為進行了重點檢查。經查實,家樂福、沃爾瑪等超市在部分城市的連鎖店存在虛構原價、低價招徠顧客高價結算、不履行價格承諾、誤導性價格標示等欺詐行為。
  • 網傳超市把油魚當鱈魚賣 天津市家樂福未見銷售
    內容提要:日前,一則「網曝超市油魚當鱈魚賣,食用易致腹瀉」的新聞被多家媒體報導,聲稱家樂福超市用一種名叫「油魚」的魚類冒充鱈魚出售,消費者在食用後容易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天津北方網訊:日前,一則「網曝超市油魚當鱈魚賣,食用易致腹瀉」的新聞被多家媒體報導,聲稱家樂福超市用一種名叫「油魚」的魚類冒充鱈魚出售,消費者在食用後容易出現腹瀉等不良反應。
  • 南湖家樂福超市商品標低售高 顧客反應吃暗虧
    新疆網訊(記者龐貝貝)春節將至,首府市民開始置辦年貨,各大超市也相繼推出降價促銷活動。但在超市「價廉物美」的背後,卻隱藏著一些「陷阱」,損害著消費者的利益。 昨日上午,市民徐梅在南湖家樂福看中了一款餐盤。由於沒有價籤,她詢問得知餐盤的價格是2.8元/個,便挑選了4個。
  • 上海價格主管部門查處上海家樂福超市價格欺詐
    新華社上海1月28日電(記者葉鋒、黃安琪)28日,上海市價格主管部門按照相關規定,責令家樂福立即改正價格欺詐行為,退還多收價款,並將依照法定程序,實施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行政處罰。    當天,上海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上海市商務委、連鎖超市行業協會通報了對上海家樂福有關門店的價格檢查情況,認定家樂福在銷售商品時存在虛構原價、不履行價格承諾、低標高結等價格欺詐行為。    上海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有媒體披露,上海家樂福超市浦東聯洋店存在結算價格高於標價籤標示價格的情況。對此,國家及上海價格部門立即組織執法力量開展檢查。
  • 瀋陽家樂福樂購多家超市再現價格欺詐
    今年年初,家樂福等超市低標價高結算、商品無價籤、價籤擺放混亂等價格欺詐和價格違法問題被曝光後,已遭到國家發改委罰款。然而,3個月後,瀋陽市的一些消費者卻在家樂福和樂購多家超市再次遭遇價格欺詐。聽證會上,三位消費者代表講述了今年4月在家樂福、樂購遭遇價格欺詐的經過:消費者王義生購買標價為168元的自行車,結算時卻被收179元,超市解釋是調價忘了改價籤;馬千裡購買標價為25元的儲物罐,實際結算價是35元,超市解釋是擺錯了價籤;肖飛購買捆綁促銷的雪碧和可樂飲料,標價為5.3元,結算為11.1元,超市說5.3元是雪碧的價格,而可樂是5.8元。
  • 多家超市因價格欺詐被罰 家樂福致歉稱將賠償
    記者採訪被曝價格欺詐家樂福門店遭拒絕 >>新聞事件    兩大外資超市挨罰    連續多日來,不少地方的消費者舉報「家樂福超市價籤標低價、結帳收高價,惡意坑害消費者」。消費者反映的問題昨天得到了國家發改委的回音。
  • 家樂福超市竟賣過期大米
    超市:廠家的合格證印錯了 廠家:合格證不會印錯 消協:超市應該道歉並退一賠一 工商:將對超市進行調查處理  金報熱線66111111報導昨日,市民陳先生致電本報熱線66111111稱,他從家樂福超市購買了一袋散裝東北大米,誰知道竟然已經過期一個多月了。
  • 石家莊:家樂福PK本土超市 優勢在哪兒?
    在土洋超市兩方,市民曾先生告訴記者家樂福保龍倉在試營業首日便推出了以0.49元一斤的大蔥為代表的特價蔬菜,本土超市價格則為0.65元/斤。  超市的競爭也讓省會市民宋女士昨日在本土超市買到了0.55元/斤的大白菜等超低價商品。
  • 合肥超市「人氣王」 三裡庵家樂福超市重裝升級
    說到合肥三裡庵的家樂福超市,想必合肥人都知道。作為合肥「最老牌」的超市之一,家樂福國購長江店於2004年就已開業,經歷了10多年的風雨,人氣不減。今年10月份,它全新升級重裝開業。這一期合肥超市探訪,我們就來看看這個「人氣王」升級後的全新模樣。
  • 瀋陽家樂福超市銷售怪圈 消費者成最終受害者
    「供貨商不賺錢還跟他們(家樂福)合作,是迫不得已的。因為很多廠家有要求,必須得在家樂福有貨賣,做個門面,就算廣告宣傳了。但是這是合理的商業規則嗎?我們要做廣告也應該在媒體上做。最讓人難以忍受的是,這種亂收費已經帶來了一連串的不良反應,最終損害的不是一兩個供貨商的利益,而是整個區域的經濟。」劉經理說。
  • 家樂福超市攻略
    目錄:前言與超市巨頭面對面(1)第一章家樂福帝國點擊(1)關鍵詞點擊大賣場一次性購物製造自由自有品牌十字路口質量監察體系網上超市國際市場家樂福總部夥伴關係家樂福定律供應商資源連鎖超市集團分店開心購物本土化策略零售業態超級市場折扣店1·1誕生與發展(1)1·2進軍國際市場(4)1·3三大主打業態
  • 家樂福超市在法國賣瘋牛肉
  • 2016合肥超市年貨採購攻略 家樂福超市價格全揭秘
    然而,品種繁多的年貨不僅讓人眼花繚亂,接下來從吃、穿、用、禮等方面小編為大家盤點合肥家樂福超市年貨盤點,給大家準備年貨送禮做一個參考。家樂福超市年貨攻略備註:本文中價格及折扣時間為2016年1月26日-2月8日,具體價格及優惠如遇變動,則以超市當日實際價格及優惠為準。聲明:本文系本站原創稿件,禁止轉載。
  • "超市霸權"憑什麼? 家樂福"陰陽價格"依然存在
    東方網1月29日消息:據《新聞晨報》報導,「不是說家樂福標價問題被國家發展改革委點名了嗎,怎麼巧克力結算出來的價格還是比標籤貴了1.8元?」在上海家樂福南翔店,大學生葉飛疑惑又無奈。儘管涉嫌價格欺詐的家樂福已道歉並開始清理問題價格標籤,但在上海部分門店,「陰陽價格」的現象依然存在。
  • 發改委披露家樂福等超市價格欺詐 最高罰款50萬
    中新網1月26日電 據國家發改委網站今日發布通知,指出家樂福等超市涉嫌價格欺詐等行為,並已責成相關地方價格主管部門沒收違法所得,並處違法所得5倍罰款,或最高處以50萬元罰款。    通知全文如下:  近日,多地消費者舉報「家樂福等部分超市價籤標低價結帳收高價」,惡意坑害消費者,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高度重視,立即部署各地價格主管部門,結合正在開展的春節期間市場價格監管工作,對部分省會城市超市價格行為進行了重點檢查。
  • 男子在家樂福買過期酸奶,媒體曝光獲千元賠償,最後舉動讓人敬佩
    男子在家樂福買過期酸奶,媒體曝光獲千元賠償,最後舉動讓人敬佩相信大家都有買過過期食品的經歷,確實買到過期食品讓我們非常的痛恨這些無良商家,不過隨著食品安全法越來越健全,大家維權意識的增強,很多商家對於過期產品的售賣也有所收斂
  • 發改委:家樂福等超市價格欺詐(2) - 新京報 - 好新聞,無止境
    而對於誤導性價格標示,比如銷售價格為138元,價籤用大號字體標示「13」,用小號字體標示「8.0」,穆峰說,這是商家一種為了多銷售的「技巧」,這種現象在出租櫃檯上比較普遍。    穆峰認為,發改委這次對家樂福等超市做出處罰,可能也與零供矛盾有一定的關係。「家樂福與康師傅之間的零供關係事件,不僅是廠商之間的矛盾,也損害到了消費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