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在3月2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研究員吳尊友在答記者問時說,流調是流行病學調查的簡稱,流行病學調查在抗擊新冠肺炎對於很多傳染病的防治方面都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流調做什麼?如果報告一個傳染病,疾病控制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第一要明確病人怎麼感染的,誰傳染的,這是第一個要弄清楚的。第二,現在病人發病了,發病前接觸了哪些人?會不會把這個傳染病傳給其他人?
流行病學調查對於控制疫情至關重要。它取決於調查的仔細不仔細、認真不認真,這裡取決於工作人員和病人之間的信任、溝通和交流。工作人員問的仔細,就能夠幫病人回憶他發病前一段時間接觸了多少人、哪裡接觸的,什麼方式接觸的,有沒有可能造成傳播,這個就叫密切接觸者。
發現了密切接觸者以後,對於新冠肺炎的情況來說,所有的密切接觸者要隔離觀察14天,這14天是根據新冠肺炎的最長潛伏期而來的。如果這個病人接觸的人可能被感染了,在觀察14天的時候應該要發病了,如果不發病就說明很大可能沒有被感染。
流行病學調查把整個傳播鏈以及傳播的網絡給它描繪清楚,使得控制更加有效。
對於現在流調的重點,一方面在湖北武漢要繼續做好出院病人和康復期病人的繼續觀察,因為對這個病的認識是很有限的。另一方面重點是如何防輸入,防輸入的調查中,包括發現病人的,在機場、在海關發現病人的流行病學調查,以及在觀察期間,就是入機場以後的14天觀察期,留觀的人發病了,對這些人還要再做流行病學調查,這些工作都是非常艱巨的。
吳尊友最後說,在2月20日到武漢的時候,當時武漢有1800多個流行病學的調查隊,每個隊有5人,這樣一支龐大隊伍對掌握疫情,掌握密切接觸,控制疫情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央視網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