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去、到人民中去」 ——各界青年熱議《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2020-12-15 光明時政

  近日,《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並於全國發行。該書通過25篇訪談實錄,講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間,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來,與大學生們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實記錄了他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關愛。本書一經出版,迅速興起了「青年大學習」的熱潮,引發青年熱議。「年輕人要『自找苦吃』」「只有到社會中與群眾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後,產生了社會責任感,才能獲得真知灼見」等金句受到青年學子的廣泛推崇。從機關、企事業單位青年、志願者到團幹部等,各界青年紛紛表示,該書拉近了青年與總書記的距離,真切感受到了人民領袖對青年一代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為自己走好人生路指明了正確航向。

  機關年輕幹部要多到基層

  去磨鍊、去「接地氣」

  自今年5月4日《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連續刊發以來,團中央直屬機關掀起了學習熱潮。各部門青年理論學習小組輪流舉辦專題學習交流會,通過主題報告、現場訪談、視頻連線、互動答題等形式深化學習效果、交流心得體會。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關懷青年成長、發展,高度重視青年工作。在與大學生朋友們交往、交流、交心中,言傳身教、循循善誘,為廣大青年樹立了學習榜樣,也為青年一代健康成長指明了正確道路。一是堅定理想信念。我們這一代青年的成長周期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周期正相契合,我們要樹立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二是厚植人民情懷。人民立場是我們黨的根本立場,總書記對人民群眾飽含深情。做好新時代青年工作,我們也要從青年所思、所憂、所盼出發,做好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三是矢志艱苦奮鬥。總書記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機關年輕幹部,特別是剛走出「象牙塔」的「三門」幹部,需要多到基層去磨鍊、去「接地氣」、去「自找苦吃」,在實踐中鍛鍊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下一步,我們要將學習系列專題報導與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結合起來,在理論學習和工作實踐中培養宏觀視野、提高政治站位,找準共青團和青年工作在黨治國理政全局中的位置,當好助手和後備軍,努力把學習成果轉化為推進共青團改革發展的思想成果和實踐成果,在創新進取中推動新時代共青團事業邁上新臺階、展現新氣象。

  @共青團中央維護青少年權益部團支部書記 許一葦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觀看北京大學師生青春詩會,並與朗誦者親切交談 選自《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幹好基層工作要有興趣、有熱情,

  要有韌性、有耐力

  從《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這本書裡,可以深刻地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成長的殷殷期望和青年對自身發展的高標準、嚴要求。在與青年大學生交流中,習近平總書記不斷勉勵青年一代紮根基層、「自找苦吃」,讓我獲益匪淺。如果能夠認真思考和總結總書記的這些工作方法並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相信對於每個青年來說,都有借鑑意義。

  我就職於一家建築施工企業——中國建築第三工程局,我們也被親切地稱作「紮根基層的青年工程人」。拓荒鑿隧,鋪路架橋,我們一直工作在祖國建設的第一線,初心如磐、使命如山,誓把祖國建設的一張張藍圖建造成一個個精品工程。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幹好基層工作要有興趣、有熱情,要有韌性、有耐力,要有一點兒組織能力,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幹勁兒。只有肯吃苦,心懷奉獻精神,才能把工作幹好。

  尤其在年初疫情迅速蔓延的緊要關頭,中建三局用十多天時間分別建成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央企效率」和「央企速度」的奇蹟。奇蹟的背後,正是每一個建設者紮根一線、吃苦耐勞,用汗水和智慧凝聚起來的磅礴力量。這種偉大的抗疫精神也在感染著我、激勵著我,讓我在遇到任何困難的時候,都會有直面挫折的勇氣和無畏。

  作為一名基層建設者,今後我會將自己的青春與祖國的建設事業統一起來,勇於紮根基層,不斷錘鍊自我,伏案鑽研、躬身實踐,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為祖國的建設添磚加瓦,真正做到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

  @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團委副書記 李連偉

  2016年4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考察,與正在圖書館自習的學生們親切交談 選自《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行循自然」

  這兩天重讀結集出版的《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眼前似乎又重現了去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內蒙古大學考察、深情寄語青年學子的場景,「志存高遠、腳踏實地、行循自然」的囑託言猶在耳,不僅是對青年學子的更高要求,也是對高校工作者的更高期許。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在每一次與高校青年的互動與交流中,習近平總書記總是將當代青年與中華文明的繁榮傳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緊密聯繫在一起,鼓勵他們將青春年華在為國家、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這也讓我對自己高校教師的身份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與更深入的思考:身處於新時代的我們,正在塑造新時代建設者、接班人的我們,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站在接觸青年大學生的第一線,我們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與時代責任,都值得我們在立德樹人的全過程中去全情投入、孜孜以求,用陪伴去點亮潛藏於青年學子內心的主人翁意識,用真心去喚醒厚植於他們脊梁中的家國情懷,匯聚磅礴的青春正能量,投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是一本鮮活的讀本,認真研讀能有助於深入了解和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實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高度重視、深切關懷、充分信任與殷切希望;亦有助於我們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進一步探索用有溫度、有深度、有獲得感、有存在感的方式去引導、助力當代青年成長、成才。

  @團中央青年講師團成員、內蒙古大學交通學院輔導員 莫伶

  2019年7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大學,並與學生們親切交談 選自《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年輕人要「自找苦吃」,

  要「老老實實地調研」

  通過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我深深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一代發自內心的關愛和殷切希望,讓我不禁回想起我的大學時光。

  我2003年參加高考,被鍾南山院士抗擊非典的事跡所感動,於是大學時選擇了預防醫學專業。大學裡我系統學習了預防醫學知識,無比期待著畢業後能發揮自己所長,投身護佑人民健康的事業。畢業後,我來到鐵路,被安排從事列車消殺工作,現實的工作與心中的希冀產生了很大落差。因為很多列車都是晚上才入庫,因此很多工作只能在凌晨開展,熬夜成為家常便飯,身體很不適應。工作對象是老鼠、蟑螂、蚊蟲這些有生命的東西,消滅它們非常困難,壓力特別大;盛夏季節火車裡像個大蒸籠,在裡面消殺,汗都會流幹。

  習近平總書記說,年輕人要「自找苦吃」,要「老老實實地調研」。雖然有些迷茫,但我沒有放棄和畏懼,而是沉下心來,抱著樂於吃苦的心態,帶著同事深入現場,整天摸爬滾打在列車車廂裡,腳踏實地、老老實實地進行監測調研,進行有的放矢、科學精準的消殺,經常加班熬夜到三四點,每日與路燈星光相伴。雖然很辛苦,但也很充實,看到人們快樂地坐火車出行,我感到特別幸福。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旅客安全健康受到直接威脅,平時經受過百般錘鍊的我沒有絲毫畏懼,帶著同事毅然衝上列車消殺一線,較好地完成了消殺任務,為旅客築起了牢固的安全健康防線。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全球形勢依然嚴峻,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放鬆,我將一如既往地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做好列車消殺,保障人民安全、健康出行。

  @中國鐵路南昌局集團有限公司南昌疾控所消殺科科長 楊波

  聽總書記的話,

  在志願服務中練就過硬本領

  近期,《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出版,該書讀來啟迪思想、觸及靈魂。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相關書籍的忠實粉絲,我不僅及時追新,並認真學習領悟。身為大學生志願者的我,總能從習近平總書記給大學生寄語的報導中獲得啟發,堅定了做一名新時代有志有為青年志願者的信念。

  書中多次提到習近平總書記鼓勵青年大學生要到實踐中去,與人民群眾一道,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自我。作為一名大學生志願者,我深感總書記的高瞻遠矚和諄諄教誨。長久以來,部分大學生因片面追求課堂成績,而忽視社會實踐。在《習近平傍晚與我們社會實踐團座談》一文中,總書記就講道:「不要認為學校中學到的知識是高超、萬能的,只有到社會中與群眾打成一片、扭到一起後,產生了社會責任感,才能獲得真知灼見。」總書記的這句話讓我回想起自己在西部支教的經歷。一年的支教,「提煉了自己狂熱、浪漫的想法」,少了「牢騷滿腹、空悲嘆」,增強了「社會責任感」。

  支教期間,為了關愛留守兒童們,特別是實現他們「擁有一間圖書室」的願望,我們支教團成員通過走訪調研,結合當地盛產蜜桔的現實情況,提出了為留守兒童家庭「蜜桔·圓夢·致富」的構想。活動前期,我們從留守兒童的家訪,到學生家果園的參觀,再到向縣水果辦同志們的虛心請教,通過近一個月的努力,不僅搞懂了水果的種植要領,而且弄清了水果的銷售情況。藉助線上線下的愛心義賣,累計為留守兒童家庭出售水果2萬多斤,獲得的利潤均用於開展關愛留守兒童活動。像這樣的水果義賣活動,我們一幹就是三年,累計銷售水果10萬餘斤,不僅改善了當地困難群眾的生活,而且為瑤鄉水果做了「品牌」效應的宣傳。回想這一經歷,我更深刻地領悟了書中習近平總書記對實踐團的寄語:「同學們的憂國憂民,只有到基層中去、到實踐中去、到人民中去,才能真正知道所學的知識如何去發揮、如何去為社會作貢獻。」

  沒有踏過服務地的一山一水,就不會懂得孩子們的一舉一動;沒有經歷服務地的嚴寒酷暑,就不會體味孩子們的艱難困苦。雖然現在讀博壓力很大,但過去五年多的時間裡,我仍堅持到山區、到有需要的地方開展志願服務。就像《我們的好校長習近平同志》一文中講到的:「習校長勉勵學生在校期間的第一位任務是搞好學習,學好本領,提高自身素質。要講求實幹,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有實踐的能力和勇氣,在實踐中提高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每一次志願服務活動都會讓自己的理論研究更接地氣,都有助於自己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中央財經大學博士研究生、中國青年志願者協會會員 王萬奇

  2011年7月18日,習近平在西藏大學看望師生並與大家親切交流 選自《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勤學修德,

  用行動書寫自己的人生答卷

  這本新書能在我所在的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讓我感到特別激動和親切。

  習近平總書記講到「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這個比喻非常形象,這個「扣子」可以理解為價值取向,也可以指代人生道路。

  青年的價值取向不僅決定了個體的人生道路,更決定了未來社會的價值取向。青年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關鍵。價值取向是價值觀的反映,也是世界觀和人生觀積澱的產物。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對自我的認識和期待,如何理解和看待這個世界,如何與他人、與世界相處,都是我們要回答的價值觀問題。

  談到人生道路的選擇時,習近平總書記用「魚和熊掌不可得兼」告誡青年朋友,在選擇的時候就要想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自己想要什麼。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我們都要「勤學」。總書記用「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告訴我們不僅要學習基礎知識,還要精進專業技能。總書記還講到要注重「修德」,嚴於律己,不斷提升個人修養,引用北大老校長蔡元培之言:「若無德,則雖體魄智力發達,適足助其為惡。」

  作為一名圖書編輯,進入工作崗位之初,我就認識到從學校到單位,學習不能停,業務知識、個人修養、精神風貌都需要在學習中精進。學習的對象可以是書本,也可以是身邊的人。面對剛剛展開的工作和生活,我更要多思考、多請教,用行動書寫自己的人生答卷。

  @中國青年出版總社有限公司思想文化編輯中心編輯 劉曉宇

  整理/本刊記者 徐吉鵬

  來源:《中國青年》雜誌

[ 責編:劉洋 ]

相關焦點

  • ...到實踐中去 到人民中去——各界青年熱議《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
    近日,《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該書通過25篇訪談實錄,講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間,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來,與大學生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實記錄了習近平同志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關愛。  本書一經出版,迅速掀起了「青年大學習」的熱潮,引發青年熱議。
  • 青年來信傳心聲——《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各界...
    暨南大學組織青年師生召開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座談會。習總書記曾勉勵青年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會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自覺接過歷史的接力棒,自覺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實現人生理想,到廣闊的農牧區施展才華,到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主戰場建功立業。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強烈反響!青年來信!
    在今年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本報隆重推出《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報導回顧習近平同志多年來與大學生之間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動場景,體現了習近平同志長期以來對大學生的關心、關愛和關懷。報導刊發後,引起了廣大青年讀者的強烈關注和共鳴,並紛紛寫下自己最真切的體會和感悟。即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青年來信》專版,摘發廣大青年學習專題報導之後的心聲。
  • ...奏青春之樂章 ——高校師生熱議《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勉勵青年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並身體力行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我看來,以大才能帶小,個人價值永遠都在歷史洪流中體現。唯有充實自己,不忘初心,才能在體現社會價值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成長。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我省學子話感想
    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 武 豹: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我對習近平總書記向大學生朋友們提出的「為什麼要學習馬克思主義」這一「靈魂的叩問」深有感觸。習近平總書記說,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裡的學問,自己正是通過在基層的錘鍊,在為人民做實事、謀福利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馬克思主義是一門可以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增進人民福祉、創造理想社會的真學問。
  • 在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中奮進——《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
    志願的「苦」如何淬鍊青春的「甜」  江西省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上海建工集團江西建設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 胡劍峰  最近一直在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既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學生群體的關愛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青年來信傳心聲
    閩江學院團委組織《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中《我們的好校長習近平同志》一文的專題學習會。 廈門大學組織青年教師和學生座談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的感悟和體會。習書記在社會實踐團座談時對大學生們殷切的期望引起了我的共鳴。「實」是實地,「踐」是踐行。我們應該擔負起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的責任。在本次疫情中福州大學發起了千人家教實踐活動,每一位青年志願者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成就了實踐的真正意義。
  • 甘肅省大學生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交流分享會在西北師範...
    12月18日下午,團省委、省學聯在西北師範大學舉行甘肅省大學生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交流分享會。《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以「當事人講當年事」的形式,全景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從政不同時期與青年大學生交流交心交友的故事,真實記錄了他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關愛,系統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發展脈絡,對做好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助力當代青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 青年來信傳心聲——《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
    中國政法大學組織青年師生代表開展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座談會。年輕應食「苦中苦」南京科技職業學院數媒1821 李瑩  近日,我認真學習了《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其中《習近平同志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讓我感觸頗深。
  • 以奮鬥之豪情,奏青春之樂章 ——高校師生熱議《習近平與大學生...
    編者按: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近日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大學考察,勉勵青年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勤學、修德、明辨、篤實,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並身體力行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努力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創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在我看來,以大才能帶小,個人價值永遠都在歷史洪流中體現。唯有充實自己,不忘初心,才能在體現社會價值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成長。
  • 諄諄教誨指引前進方向——《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在...
    「從正定到廈門,從寧德到福州,從浙江、上海再到中央,不管在什麼崗位上,不管工作多麼忙碌,習近平同志始終高度關心青年成長進步。」「習總書記經常出席青年活動,與青年談心,給青年回信,為青年鼓勁,真正成為廣大青年的學習榜樣、人生導師。」
  • 以青春之我 擔時代之責 師生掀起學習閱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通過25篇訪談實錄,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來,與大學生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實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與關愛。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二)
    走出舒適圈,到社會中去實踐去鍛鍊。在2017年,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走中國青年知識分子成長的正確道路」研修營,到梁家河重溫總書記當年插隊的知青歲月。2019年參加中組部、教育部和團中央共同舉辦的高校青年黨員骨幹培訓班,在河南新鄉學習「先進群體」的精神,他們的「吃苦精神」讓我感受到了這些優秀共產黨員們都是在為人民幸福奮鬥。
  • ...時代」——貴州大學學生分享《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學習心得
    本報訊(劉豔春 宋洪慶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雅娟)12月3日,貴州大學舉行《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學習座談會。貴州大學黨委書記李建軍,貴州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出席座談會,該校各職能部門、各學院負責人以及校學生會、校研究生會、青馬工程培訓班優秀學員等100餘人參加。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一)
    ,本報隆重推出《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報導回顧習近平同志多年來與大學生之間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動場景,體現了習近平同志長期以來對大學生的關心、關愛和關懷。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從群眾中來,才能更好地到群眾中去,在這裡他接觸到了社會最基層的農村和農民的真實狀況和真實需要,他對基層調研工作的方法、機理、細節、過程都把握得十分精準,體現了他「身入」基層「心到」基層的為民情懷。
  • 青島理工大學舉行團員青年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啟動儀式
    本報訊(通訊員 胡彤 高潔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近日,青島理工大學舉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主題團課暨團員青年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啟動儀式。該校將以團支部為單元,全員參與對該書的深入學習。
  • 以青春之我 擔時代之責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熱議《習近平與大學生...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通過25篇訪談實錄,講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間,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來,與大學生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實記錄了習近平同志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關愛。
  • 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習近平
    信箋中的殷殷期望 知心話裡的人生指引  習近平對青年的關懷厚望,也寫在筆尖信箋之上。字字見真情,句句潤心田。  2009年7月,23歲的山東大學生張廣秀畢業後選擇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愛崗敬業、勤懇樸實的她卻在一年後患上了急性白血病。2011年2月,習近平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關方面組織醫療專家對張廣秀進行精心治療。
  • 趁年輕,去基層!——高校畢業生熱議習近平總書記回信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為引導全國廣大青年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回信精神,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為黨、為祖國、為人民多作貢獻,《中國青年》雜誌全媒體從即日起推出「到邊疆去,到基層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回信精神系列報導。
  • 學校青年學子熱議習近平給北大援鄂醫療隊全體「90後」黨員的重要...
    青年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不僅要有崇高的理想心懷國家,更要敢於擔當,奮發有為。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哪裡有需要我們就應該到哪裡去,哪裡有危險我們就應該出現在哪裡,危難面前不畏懼、不退縮,立愛國志,踐愛國行,用實際行動彰顯青年的擔當和使命。    土木建築學院土木工程2018-8班黃亞濃說,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廣大黨員不畏艱險,衝鋒在前,捨生忘死,努力踐行著黨員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