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青年來信傳心聲

2020-12-12 人民網教育

閩江學院團委組織《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中《我們的好校長習近平同志》一文的專題學習會。

廈門大學組織青年教師和學生座談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的感悟和體會。

福州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 馬蘇寧

「只有在實踐中才能不斷提煉自己狂熱、浪漫的想法。」習書記在社會實踐團座談時對大學生們殷切的期望引起了我的共鳴。「實」是實地,「踐」是踐行。我們應該擔負起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的責任。在本次疫情中福州大學發起了千人家教實踐活動,每一位青年志願者利用自己的知識儲備,成就了實踐的真正意義。

福建師範大學第21屆研究生支教團 陳劍婷

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進行提煉,為社會作出貢獻,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大學生的期望。在抗疫期間,我響應了福師大開展的義務輔導志願服務項目,助力一線工作者「疫」無反顧打勝仗。支教團全體成員還為服務地所在學校籌集防疫物資,助力復學。

福建中醫藥大學中西醫結合學院 官玉婷

學習《習書記傍晚與我們社會實踐團座談》實錄,我印象最深的是習書記對中國社會整體情況的看法。他勉勵我們「立志高遠,多讀書,多到基層磨鍊」。暑期我通過走訪調研了解了關於脫貧的具體政策。這告訴我們要多實踐,尤其對於我們醫學生來說,更要注重理論聯繫實踐,聯繫臨床。

閩江學院團委書記 何偉

習近平總書記談及青少年的理念信念教育、鼓勵同學們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深入社會實踐等對我們觸動很大。尤其記得去年我在香港訪學時的經歷,深刻地感受到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每一位思政工作者都應當加強學習,成為青年大學生們的引路人。

閩江學院海峽學院團委負責人 林芬

1990年時兼任閩江職業大學校長的習近平指出,學校是培養下一代的重要陣地,我們一定要緊緊把握住現代大學生的特點,多形式地做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以愛國主義教育為核心,活躍學生的課外活動,做到教書育人、服務育人、管理育人。

閩江學院2018級外國語學院 劉芷欣

總書記曾勉勵學生在校期間的第一任務是搞好學習,學好本領,提高自身素質。要講求實幹,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注重實踐,有實踐的能力和勇氣,在實踐中提高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代大學生在校園裡認真學習,汲取課堂上的知識並將其靈活運用,付諸實踐,這是個人成長必不可少的一環。

閩江學院人文學院少數民族預科班 郭享爾

總書記曾說:「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沒有艱辛就不是真正的奮鬥。」作為閩江學院2019級少數民族預科班學子,我對此亦深有體會。我們預科班學子也同樣是在黨、政府和學校的親切關懷下,才獲得了在更好的平臺上學習的機會。作為新時代青年學子,我亦自當精進學業、乘風破浪,力爭早日像黃道亮學長一樣,成為一名紮根基層、勤奮上進的共產黨員。

莆田市仙遊縣榜頭鎮團委書記 林挺

身有殘疾的黃道亮,無論上學還是生活都比別人難很多,1990年時兼任閩江職業大學校長的習近平給予他一個特殊的鼓勵,讓他看到,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生活得更好。作為基層共青團幹部,更應該向這些身殘志堅的人學習,發揚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優良品格,立足本職、腳踏實地,主動作為,在自己的崗位上發光發熱,將平凡的人生做出不平凡的成績。

集美大學航海學院 汪慧珍

黃道亮身殘志堅的優秀品質深深感染了我,作為身體健全的青年大學生,又趕上了這麼好的時代,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去好好努力呢?青年強,則國家強,我們新一代的青年要學會自立自強,不斷挑戰自我,在實踐中增長本領,在服務人民中綻放青春風採!

閩江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團委書記 王海波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關心青年、重視青年、依靠青年,特別是在兼任閩江職業大學校長期間,親自關心協調,破格錄取殘疾考生黃道亮,最終讓他在經歷三次高考之後實現了大學夢,生動展現了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精神內涵。作為高校共青團幹部,要堅持做青年友,不做青年官,深入學生群體關心幫助成長成才,幫助青年大學生解決實際困難。

閩南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團委副書記 白秋純

黃道亮的事跡生動詮釋了堅忍不拔、永不言棄的精神,同時也彰顯了我國在實現教育公平上的巨大進步。作為一名基層團幹部,只有充分認識學生特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材施教,把「學生滿意與否」作為一切工作的檢驗標準,系好青年學生人生中的第一粒扣子,做到教育公平,才能幫助他們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晉江市特殊教育學校老師 謝育藝

作為一名特殊教育學校的一線老師,研讀完《習校長破格錄取身體殘疾的我》深受感動。一直以來,總書記對殘疾人格外關心,格外關注。從黨的十八大提出「支持特殊教育」,到十九大進一步提出「辦好特殊教育」,黨和國家對特殊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在不斷加大。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懷下,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和社會地位在不斷地提高,特殊教育事業也迎來新的希望。

---------------

多「自找苦吃」 多創造價值

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中交一公局集團有限公司 謝菲

我對總書記提倡的「年輕人一定要學會『自找苦吃』」的教誨感觸很深。

10年前,土木工程專業畢業的我走出校園,「自找苦吃」,放棄了在城市寫字樓做設計的崗位,主動申請到陝西南部山區高速公路施工一線,和工程師、農民工並肩作戰。10年來,我轉換了幾個工地和崗位,經常性「自找苦吃」、自我加壓,注重提能增效,逐步建立起了對行業的理解,為企業生產經營創造了一些價值。

今年疫情發生以來,作為中交一公局集團的團委書記,我和企業1.8萬名團員青年「自找苦吃」,挺身而出。大家都不畏艱險繁難,努力把落下的「功課」補回來,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助力企業實現了一季度生產經營總體平穩、開局良好。

當前,在疫情倒逼下,企業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呼喚創造。作為國有企業中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我們青年理應多「自找苦吃」,要有直面價值創造的勇氣、投身創造價值的銳氣、誓願價值創造的志氣和潛心價值創造的靜氣。

我在經受偏遠小站孤獨的考驗

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洛陽車務段 李孟月

我在離家260公裡偏僻的豫西小站工作。白天看到的是大山和農田,夜晚望見的是遠處的燈光,陪伴我的只有一列列火車。起初,我很不適應。

有一次,站長給我讀了習近平總書記的一句話:「當代青年要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刻苦磨鍊,在激情奮鬥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進步。」這句話讓我明白,工作不能挑地方,成才無需講條件,小車站保衛的是大安全,大山深處一樣能夠綻放青春。

總書記的話一直激勵著我成長。三年裡,我經受住了偏遠小站的孤獨,適應了晝夜不停的工作模式。沒有華燈璀璨我就學習規章知識,遠離車水馬龍我就提升業務技能,從一名新人快速成長為車站的核心骨幹。

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群眾中

湖南省退役軍人事務廳 李桂林

「深入基層不放鬆,立根原在群眾中。」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梁家河七年知青歲月的真實寫照,也是對新時代廣大青年的希望要求。「時代楷模」黃文秀,研究生畢業後毅然告別繁華、紮根基層、反哺家鄉,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生命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飛彈兵王」王忠心,入伍34年始終紮根基層、默默奉獻、不辱使命,用青春譜寫新時代老兵傳奇。到基層一線去,是時代所需、人民所需、成長所需。

當年,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以「設想不等於現實」的自覺,留下了「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的不朽業績;大山裡的老「愚公」黃大發,以「一生只為一清渠」的韌勁,歷時30餘年在峭壁懸崖間鑿出了一條10公裡的「生命渠」。基層工作千頭萬緒,紛繁複雜,很辛苦,也很枯燥,唯有腳踏實地、實幹篤行、點滴積累,方能在基層崗位上謀實功、見成效。作為肩負民族復興之任,承擔為民服務之責的新時代青年,當以「心中有火、眼裡有光、腳下有路」的衝鋒姿態,在奉獻基層中詮釋使命擔當,在真抓實幹中掀起青春浪花,勇做扛起新時代奮進「大旗」的「後浪」。

基層是一切工作的落腳點,在驚心動魄的抗疫鬥爭中,廣大基層幹部始終銘記「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為民信條,「用心用情為群眾服務」,充分彰顯了為民擔當。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數百萬駐村幹部、青年黨員和第一書記們,時刻把群眾冷暖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廣大青年當站穩人民立場,練就過硬本領,投身基層實踐,在為民做實事、解難事、辦好事中實現自我。

實踐檢驗紙上所得,學習站穩人民立場

華中科技大學2019級碩士研究生 劉雨佳

通過跟進學習系列文章,深刻體會到總書記的「人民觀」,多次不同場合的交流中總書記都深情寄語同學們,要在實踐中與群眾打成一片,要下基層為老百姓做事。

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與河北農業大學全體正定籍學生講學習時談到:學習的同時要想辦法應用,在應用中再總結,再用於學習。我們不僅要寫好發表在期刊的論文,更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用實踐理解所學、用實踐檢驗所學、用實踐指導所學。

時任廈門市副市長的習近平與廈大經濟系青年師生座談時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強調做人做事要「注重細節」,教導青年學生「要給書本上的知識『擠擠水』,才能得到知識『乾貨』」。在疫情期間,身處湖北的我作為志願者在社區服務四十餘天,有了真真正正去實踐感悟的機會,我從中體會到,書本知識經過這一番過程,才真正為我所擁有。

勤於實踐 紮根基層 奉獻青春

中央財經大學2018級會計碩士 劉帥

習近平總書記認為,「年輕一代應該結合中國的特點把握好自己的路,否則只能牢騷滿腹、空悲嘆。」我認識到,大學生要想發揮所學,為社會作出貢獻,就必須到社會的基層,在反覆實踐中提升自我,決不能在迷茫徘徊中空耗青春。我們應該仔細思考所學知識如何應用於社會實踐,將知識轉變為真正的生產力。

總書記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強調做人做事要「注重細節」,教導青年學生「要給書本上的知識『擠擠水』,才能得到知識『乾貨』」,「只有和群眾實踐結合,才能把『水分』擠掉」。這提示我們,作為即將步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不應貪圖安逸,而是應當從基層做起,從細節入手。基層工作總是辛苦的,卻也是最能和群眾緊密接觸的。

中國青年要敢於奮鬥,敢於吃苦,敢於創新

成都理工大學研究生支教團代表 劉芮

在總書記思想的指引下我從「學生」成長為「老師」。作為一名支教老師,在認真學習總書記當校長的那段經歷之後,我有了新的認識和感觸。

士不可以不弘毅。習總書記說「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面對當前世界複雜激烈的競爭形勢,中國青年要敢於奮鬥,敢於吃苦,敢於創新。研支團成員作為孩子們的引路人,也要更加注重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創新能力,同時幫助他們樹立理想信念,最終幫助孩子們走向更大的人生舞臺。

知行相資以為用。習總書記勉勵學生在校期間的第一任務是搞好學習,學好本領,提高自身素質。要講求實幹,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提高學生處理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研支團成員要提升自己的認知水平和實踐能力。

善行者知其難。習校長曾勉勵閩江學院大學生要學好科學知識、學好理論,走出校門、深入社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國情、民情,才能把握時代的脈搏,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

唯有實踐的行,才有真理的知

南京曉莊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師範)專業2017級 楊光德

當看到「社會實踐」這幾個字的時候,我感慨萬千。我在2018年前往河南濮陽義務支教,2019年前往江蘇淮安義務支教。這對我的成長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我們時常說:「要用理論指導實踐」。倘若我們未親身實踐,光靠理論那只能是「紙上談兵」。

大學入學的時候,聽到身邊的人說:「我們學了不少的知識,似乎能用的不太多?」我想就像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要給書本上的知識『擠擠水』,才能得到知識『乾貨』」「只有和群眾實踐結合,才能把『水分』擠掉」。只有將行與知二者結合,才能獲得乾貨,才能獲得真理!

扣好人生的每一粒紐扣

陝西省大荔縣下寨鎮初級中學教師 王成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讀完《我們的好校長習近平同志》文章後,感慨頗多。

第一,總書記一直特別親民。無論走到哪兒,總能打開局面,平易近人,和人民群眾走在一起。學校發展的各項事宜,他和普通教師商議、和學生座談,不搞一言堂,充滿民主氣氛,善於調查研究。

第二,任校長期間,逢春節聚會時,每個教師帶兩個菜,不大吃大喝,節約辦校,卻又聚攏人心,體現了堅定的原則和靈活的方法。

第三,辦事認真,職業大學按照職業方向去辦,不折騰,不自慚形穢,不妄自菲薄。

第四,讓學生了解形勢,尤其是大形勢,學習有方向,前進有路線,增強目標感,喚醒進取心,扣好人生的每一粒紐扣。

拼搏的青春更出彩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2019級 張棟傑

作為一名田徑隊隊員,「自找苦吃」這四個字時常在我心裡縈繞。練力量、練耐力、練速度、練技術……一天兩訓,幾乎全年無休,風雨無阻。時常有人跟我說:「今天別去練了,那麼熱的天,何必自找苦吃?練得再好又能幹啥?」的確,訓練場上的酷暑寒冬和寢室裡的wifi西瓜,差別太大。但競技體育的魅力與自我超越的快樂,只有竭盡全力拼搏過的人才懂。這份用11年歲月釀成的熱愛,足以抵擋年少輕狂與青春迷茫,賜予我釀苦成蜜的快樂,給我直面挫折、化繭成蝶的力量,讓我成長。

在「佛系青春」大行其道的當下,年輕人要「自找苦吃」自有一種振聾發聵的力量。它讓我們反思,重新審視青春該有的模樣,讓我們從「娛樂至死」的失重感中找回初心、腳踏實地,志存高遠、行循自然。

一盞明燈為我指路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2018級 熊英傑

雖無法親歷習近平總書記當年與育英大學生們面對面親切交流的珍貴時光,但是隔著照片透過文字,我能感受到總書記的親切關懷為全體育英人帶來的精神財富和深刻影響。

去年暑期在學院組織的大學生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中,作為信息技術分院學生會主席,我主動申請帶領團隊深入淳安縣的一個小鄉村,進行醫療知識和愛滋病預防的普及宣傳。前往目的地時,我們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足足走了4個小時。我無心欣賞眼前的美景,滿腦子想的是山區為什麼貧困?怎樣脫貧?大學生下鄉實踐的意義何在?村民們最需要什麼?我們應該做些什麼?

認真學習了《習近平邀請大學生回家鄉搞農村調研》,仔細琢磨總書記說的話,猶如灰色的天空中亮起一盞明燈,我心裡豁然開朗。無論時代如何變遷,大學生深入農村深入基層接受實踐鍛鍊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夢想、有激情、有耐力,有鑽研精神,有思考能力,能結合自己的專業或者興趣愛好,為社會做貢獻,那是人生價值所在。

自找苦吃,讓青春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蘇州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 餘浩

總書記在廈門工作期間,曾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是我印象極為深刻的一段故事。

2017年8月,我坐了十六個小時的火車來到了離學校、家鄉一千多公裡外的秦嶺山區,成為一名研究生支教團志願者。支教期間我利用國慶假期去實地體味梁家河的「大學問」,去追尋青年習近平的初心。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的穩步推進,現在的我們不再像當年的習近平一樣要過「跳蚤關、飲食關、生活關」,但我們需要一點點融入貧困鄉村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一步步參與基層一線的教育扶貧任務。

習總書記說: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我們青年一代應該自找苦吃,做砥礪青春的奮鬥者。

在自己有限的長度裡,不停地拓展寬度

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頜面外科2019級研究生 朱慧

總書記當年擔任正定縣委書記時曾動員大學生持續學習,他說:「學東西要學無止境,所有學到的東西都是有用武之地的。學習的同時要想辦法應用,在應用中再總結,再用於學習」。我想這放在醫學學習中更為貼切。

疫情當前,醫護人員奔赴前線,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更為我們樹立了榜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是學以致用的完美詮釋。

總書記說:「唯有對家鄉知之甚深,才能愛之愈切。」我想唯有對祖國知之甚深,才能愛如其分,將所學回饋國家。去年暑假,我和團隊去往西藏林芝地區進行口腔健康宣教和流行病學調查,服務人次達700餘人,並為83名中小學生進行了塗氟防齲操作,那一幕幕永遠留在了我心裡。

我希望像許多英雄醫生一樣,堅定對醫學的信仰,在自己有限的長度裡,不停地拓展寬度,增加與社會的接觸面積,實現自我的追求和人生價值。

深刻反思自己的一言一行

北京大學法學院 塗倩雯

通讀系列訪談報導,我感受最深刻的是一些產生這些道理的「土壤」——那些原汁原味的土壤與熠熠生輝的細節,體現了習總書記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也讓我對自己的一言一行產生了深刻的反思,對未來產生了思考。

一方面是待人接物上的反思。我看到習總書記不僅在書信中時刻保持謙遜體貼的態度,在握手與交談中都很容易與不同地域的青年們打成一片。

另一方面是學習態度上的反思。習總書記在理論學習生涯中將《資本論》通讀了三遍,做了幾萬字的筆記;在實踐學習中,他又騎著自行車感受與調研了梁家河和正定田間地頭的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發展......「深厚的感情必須以深刻的認識作為基礎。」廣博的知識學習也必須有一顆堅定的初心引領,「老老實實調研,在調研中提高自己」,這無疑對我們當代青年的學習方法與人生道路的選擇產生了深刻影響。

記者 陳鳳莉 杜沂蒙 見習記者 王姍姍整理

(責編:何淼、嶽弘彬)

相關焦點

  • 青年來信傳心聲——《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
    中國政法大學組織青年師生代表開展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座談會。在基層的偉大實踐中感悟馬克思主義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研究生 孫崢  作為一名青年大學生,在閱讀和學習《習主席希望我們「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的報導後,很受啟發。
  • 青年來信傳心聲——《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各界...
    暨南大學組織青年師生召開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座談會。  同濟大學第三屆青馬工程「殷夫班」的學生結合暑期實踐經歷,開展《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學習交流會。  躬身實踐 知行合一  清華大學理論經濟學專業2020級博士研究生 吳清揚  近日一直在研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深深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深切關懷、殷殷厚望。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強烈反響!青年來信!
    在今年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本報隆重推出《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報導回顧習近平同志多年來與大學生之間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動場景,體現了習近平同志長期以來對大學生的關心、關愛和關懷。報導刊發後,引起了廣大青年讀者的強烈關注和共鳴,並紛紛寫下自己最真切的體會和感悟。即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青年來信》專版,摘發廣大青年學習專題報導之後的心聲。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一)
    ,本報隆重推出《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報導回顧習近平同志多年來與大學生之間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動場景,體現了習近平同志長期以來對大學生的關心、關愛和關懷。報導刊發後,引起了廣大青年讀者的強烈關注和共鳴,並紛紛寫下自己最真切的體會和感悟。即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青年來信》專版,摘發廣大青年學習專題報導之後的心聲。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二)
    看完系列報導的《習近平同志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一文,我同樣感觸頗深。作為95後的新青年,我們要到農村、到基層去找苦吃,在基層中摸爬滾打,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在實踐中不斷學習。雖然自己身為殘疾人,但更要用自己的行動去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青春力量。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九)
    南昌大學組織師生座談,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專題報導。  常州大學共青團系統開展《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專題報導學習交流會。  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動力  南京工業大學青年傳媒中心主席 劉叢瑋  在《習主席囑咐我們「在社會的廣闊天地大顯身手」》一文中,習總書記對大學生說: 「人生一年之春,一日之晨,就是大學時代,這是一個黃金時期」,「一定要利用好大學時期,很好地打下這個基礎。」
  • 在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中奮進——《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
    志願的「苦」如何淬鍊青春的「甜」  江西省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上海建工集團江西建設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 胡劍峰  最近一直在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既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學生群體的關愛
  • 諄諄教誨指引前進方向——《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在...
    5月4日以來,本報連續刊發《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回顧了習近平同志多年來與大學生之間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動場景,體現了習近平同志長期以來對大學生的關心、關愛和關懷。  全國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幹部結合自身實際,逐篇研讀報導。大家表示,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要認真向總書記學習,不斷從總書記與大學生朋友們的生動故事中,汲取精神營養,凝聚前進力量。
  •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引發我校青年學子熱烈反響
    本網訊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並向全國各族青年致以節日的祝福和誠摯的問候。總書記的寄語在我校青年學子中引發強烈反響,廣大青年學生緊緊圍繞總書記五四青年節寄語,結合《中國青年報》同日刊發的我校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曹兵海親歷的《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 青年來信傳心聲--新聞報導-人民網
    原標題:青年來信傳心聲 觸動心靈 厚積薄發 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青年教師、副教授 鄔佳 作為採訪組成員,再次研讀《習書記來到學生社團活動中心》專題報導,有一種直擊人心的觸動。 跨越時空的師生情給我以激勵 2019年全國「青馬工程」學員、天津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團委書記 郭連飛 研讀了跨越三十多年的師生故事,我有三點學習體會: 一是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的故事揭示了改革開放後中國大學生從「扣好扣子」到勤奮報國的成長路徑。故事中貫穿著實踐、基層、調研等關鍵詞。
  • ...中去、到人民中去」 ——各界青年熱議《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近日,《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並於全國發行。該書通過25篇訪談實錄,講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間,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來,與大學生們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實記錄了他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關愛。
  • ...到實踐中去 到人民中去——各界青年熱議《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
    近日,《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行。該書通過25篇訪談實錄,講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間,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來,與大學生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實記錄了習近平同志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關愛。  本書一經出版,迅速掀起了「青年大學習」的熱潮,引發青年熱議。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我省學子話感想
    【摘要】 近日,《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並在全國發行。
  • 甘肅省大學生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交流分享會在西北師範...
    12月18日下午,團省委、省學聯在西北師範大學舉行甘肅省大學生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交流分享會。《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以「當事人講當年事」的形式,全景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從政不同時期與青年大學生交流交心交友的故事,真實記錄了他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關愛,系統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發展脈絡,對做好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助力當代青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 青島理工大學舉行團員青年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啟動儀式
    本報訊(通訊員 胡彤 高潔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邢婷)近日,青島理工大學舉行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主題團課暨團員青年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啟動儀式。該校將以團支部為單元,全員參與對該書的深入學習。
  • 習書記邀請我們返家鄉搞農村調研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
    編者按  早在30多年前的1984年3月13日,《中國青年報》即以「縣領導關懷負笈者 大學生不忘故鄉情——中共正定縣委書記與本縣籍大學生的通信」為題,報導了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與河北農業大學全體正定籍學生之間書信往來的一段佳話,並全文刊登了這兩封信。
  • 習書記邀請我們返家鄉搞農村調研——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
    編者按早在30多年前的1984年3月13日,《中國青年報》即以「縣領導關懷負笈者大學生不忘故鄉情——中共正定縣委書記與本縣籍大學生的通信」為題,報導了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習近平與河北農業大學全體正定籍學生之間書信往來的一段佳話,並全文刊登了這兩封信。
  • 以青春之我 擔時代之責 師生掀起學習閱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通過25篇訪談實錄,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來,與大學生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實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與關愛。
  • 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在高校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二〇二〇年新年賀詞,在我省高校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表示,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蘭州理工大學青年教師趙娜娜說,聆聽了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讓我倍感振奮,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習近平主席講到許多無怨無悔、無私奉獻的無名英雄,他們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在我們的生活中,正是有了無數像他們一樣默默奉獻和負重前行的人,才有了我們生活的歲月靜好。作為新時代青年教師,我將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和使命,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習書記180餘字寄語閩東大學生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四)
    1989年7月4日晚9時許,中國人民大學的郭海鷹與北京大學的林忠兩位寧德籍大學生,懷著對家鄉發展的強烈關注,以校園刊物《閩東大學生》記者的身份敲開了時任寧德地委書記習近平的宿舍,受到習近平同志的熱情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