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一)

2020-12-14 中國青年網

河北農業大學社會實踐小分隊實地學習調查 河北農業大學宣傳部供圖

  編者按

  在今年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本報隆重推出《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報導回顧習近平同志多年來與大學生之間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動場景,體現了習近平同志長期以來對大學生的關心、關愛和關懷。報導刊發後,引起了廣大青年讀者的強烈關注和共鳴,並紛紛寫下自己最真切的體會和感悟。即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青年來信》專版,摘發廣大青年學習專題報導之後的心聲。

  ---------------

  經濟社會發展的加速器青年茁壯成長的「密碼」

  湖北省襄陽市社區工作者 李華帆

  閱讀報導讓我深切感受到: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尤其是尊重青年知識分子,是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加速器,也是引領青年知識分子茁壯成長的「密碼」。

  一方面,作為在校大學生,能夠收到縣委書記的來信,後又親自邀請他們參加暑期社會實踐(農村調研)並與他們座談,是他們意想不到的「禮遇」,讓他們倍感欣慰!而且縣委書記親自與他們座談,體現了縣委、縣政府對他們這些大學生的高度尊重,讓他們深刻體會到那個年代知識分子肩負的神聖使命,從而激勵他們不負韶華,刻苦學習,掌握過硬本領,為四化建設貢獻青春和力量。另一方面,他們遇到的習近平書記,不僅專業知識豐富,綜合能力強,戰略眼光也非常廣闊。因而,無論對於大學生提高專業能力還是加深理論知識學習,亦或是培養對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都有積極的導向作用。

  投身服務人民的「偉大奮鬥」

  湖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團委書記 周士權

  總書記在青年時期就十分善於與青年學子交流。總書記進行啟發式的教育引導,關懷青年生活志趣,指導青年投入家鄉建設,具有強烈的人才意識。

  總書記在青年時期就已把人民群眾裝在心裡,惦記人民群眾冷暖,為人民群眾福祉奮鬥,內心裝著「為人民謀事」,彰顯出人民群眾在他心裡沉甸甸的分量。

  總書記在青年時期對待基層調研工作就求實求真。這種求實求真的作風來源於總書記青年時期艱苦生活的磨礪,來源於他紮根基層的工作實踐。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從群眾中來,才能更好地到群眾中去,在這裡他接觸到了社會最基層的農村和農民的真實狀況和真實需要,他對基層調研工作的方法、機理、細節、過程都把握得十分精準,體現了他「身入」基層「心到」基層的為民情懷。

  帶上樂於思考的腦袋多問幾個「為什麼」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 劉婷

  我是一名碩士研究生,是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基地班的學生。2019年9月,入學教育上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基地班的培養特色——兩個課堂,一個在教室,學理論;一個在田野,搞調研。兩個課堂一樣重要。

  當我懷揣著滿腔熱情走下去時,問題意識被我拋到了九霄雲外,看到許多新奇的現象,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但回到課堂上才發現自己調查不夠深入、細緻,很多問題我都無法講明其中的機理。所以,做好一項調研工作,不僅要帶著一雙擅於觀察的眼睛,還要帶上樂於思考的腦袋,多問幾個「為什麼」。

  在基層「大舞臺」磨礪鍛鍊自己

  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兗州工務段 郭江波

  我是一名剛剛畢業兩年的大學生黨員,從事鐵路線路養護維修工作,工作生活在農村基層,每天的工作就是與鋼軌打交道。參加工作兩年來,我曾多次反問自己,如何儘快轉變角色,儘快適應社會,縮短自己在基層單位的適應時間。看完中國青年報推出的「習書記與我們聊如何做好基層工作」的報導後,感覺自己找到了疑惑很久的答案,和人生道路上的前進方向。

  總書記曾指出,幹好基層工作,要有興趣、有熱情,要有韌性、有耐力,要有一點兒組織能力,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幹勁。當認真看完習近平總書記對當年參加社會實踐大學生的這幾句深情寄語後,我認識到在基層這個「大舞臺」磨礪鍛鍊自己的重要性。因此,我會謹記總書記的深情寄語,努力在為人民服務、為社會奉獻中踐行自己的價值,做一名敢為人先、無私奉獻的新時代鐵路青年。

  赤子之心報家鄉

  深圳市展華實驗學校教師 聶耀文

  當前,農村最需要人才。大學生風華正茂、朝氣蓬勃、熱血沸騰,農村正是大學生展現才華發揮人生價值的廣闊天地。

  習書記強調「實」的重要性,要求我們「老老實實地調研」,「調研報告要寫得實實在在」,「實實在在地解決問題」。我們要守著一顆實心,不管到哪裡,心裡裝著家鄉,更要付出實際行動。我回家時都會走遍全村和全鄉,詢問家鄉的發展情況。如碰到存在的問題,會馬上提出建議或一起商量解決。如我在2017年提出的《借鑑深圳戶籍新政,激發創新創業熱情》就在報紙上發表了。

  農村的事情較複雜有難度,我們須堅持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一切從實際出發,實踐出真知,真正掌握真實詳實的第一手資料,真正虛心請教當地村鄉領導和鄉親們,真正總結出能夠幫到農民和解決實際問題的「乾貨」。

  我們要求實效。我們報效家鄉不是為了名和利,而是奉獻自己的青春和熱血。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無論小事大事都發揮韌勁,堅持幹到底,幹出成績來。鄉親們都很實在,幹出了實在成績,鄉親們才會支持。

  用所學來幫助家鄉

  安徽工業大學 錢興

  作為一名農民出身的大學生,看到文章,心中萬分激動。正因為自己每逢農忙時節總會抽空回家幫忙農作,我才能體會到,如習書記信中所說,「特別是在農村,文化落後、科技落後的狀況並未根本改變,陳舊的小生產經營方式的束縛並未取得根本性的突破。而要改變這一切,建設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大農業,靠什麼?很關鍵的一條就是靠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就是靠掌握這些科學技術的專門人才。」

  30多年過去了,不變的是農村地區對於人才的渴望,對於發展的夙願。對於村裡的農民們來說,無論是養殖還是種植出現任何的問題,都可以去鎮上找相關人員尋求幫助,我相信有著強大的專業知識的大學生們一定會讓人民的生產生活更加輕鬆,幸福。我是名工科學生,對於家裡的農活可能起不到多麼有建樹的作用,但是我會用我的所學來幫助家鄉。

  調研是深入一線探知國情的過程

  北京大學2018級法律碩士 周元松

  中青報刊載的《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讀起來如沐春風,受益良多。

  從大一起,我先後赴雲南省南華縣、長三角五市、新加坡、內蒙古察右中旗、福州、廈門等地開展不同主題的調研,深感調研是深入一線探知國情的過程,是開闊眼界鍛鍊本領的過程,更是夯實信仰堅定理想的過程。如總書記所說,「調研不要只看表面的東西,而要通過表面的東西發現背後的機理,然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認識會更加成熟。如總書記關於「養雞問題」的論述中提到的,「不同的規模都有一個制約它的平衡點」。專業知識的運用不光是為了解釋現象,還要通過對比切實算好經濟帳,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在現實的約束條件下實現效益最大化。

  在調研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的能力會更加全面。躬行實踐既是為了學以致用,也為了倒逼學習促進提升。尤記得我第一次調研準備時存在的諸多疑問和顧慮,面臨的現實問題促使我們自己解決。幾年下來陸續累積了不少調查研究的基本方法、與不同群體的溝通方法等等。比起我們調研成果的現實意義,對自身成長的促進似乎更為明顯。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信仰會更加堅定。基層工作千頭萬緒,上承黨的路線方針,下應百姓需求呼聲,基層幹部犧牲奉獻堅持的動力就在於「人民滿意」四個字帶來的獲得感與滿足感,而一線調研的過程也能讓我有類似的體驗。

  把總書記的工作方法運用到實際中去

  青年職工 侯亦凡

  我是一名從事金融工作的90後基層青年員工,看到報導後,有許多感悟想與青年朋友們分享。

  第一感覺就是如果能夠認真思考和總結習書記的這些工作方法並運用到實際中去,對於我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的解決就一定大有裨益。我的感悟可概括為「四二一」。

  「四」是指做好基層工作的四個要點:一是有興趣、有熱情;二是要有韌性、有耐力;三是要具備組織能力,協調合適的人去幹合適的事;四是要勇擔使命。在工作中我們總會遇到一些用舊辦法解決不了的新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是視而不見還是銳意改革,總書記給了我們答案:要敢於負責,大膽創新,不要怕丟官。

  「二」是指做好基層工作的兩種重要方法:一是重視調研,習書記剛到正定縣的時候連著三個月班子成員沒怎麼見到他,在這期間他跑遍了正定的各鄉各村,進村入戶進行調研。二是重視人才,在基層工作中有許多專業的崗位需要專業的人才,重視人才其實就是重視知識。工作中的科技創新、管理創新等等都需要專業的人才、專業的知識來實現。

  「一」是指在基層工作中要守護的一顆初心。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報導中可以看出習書記從到正定縣時起就已經在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和使命。

  直覺力不是「拍腦門」

  青年讀者 張洋

  總書記在談到「怎麼做才能從學生轉變為稱職的基層機關幹部」的問題時,提到做好行政工作必須要有「直覺力」。

  直覺力是敢於擔當的魄力。總書記在解釋「直覺力」時,提到了直覺力的應用場景——開會的時候大家發言完了你要馬上能夠加以歸納總結,這不像在研究室裡對理論可以探討或者建立一個什麼模型,等等,這是要求必須當場、當眾作出決策。確實,在基層工作,許多事情必須儘快處理,一旦拖延就會造成嚴重後果。比如,在搶抓發展機遇時,如果當地的黨委政府始終議而不決,則很有可能錯失發展機遇,成為群眾眼中的「庸官」。又如,在處理群眾訴求時,黨委政府如果一直不決策不表態,群眾就會認為政府不作為,反而激化矛盾。因此,在處理問題時,需要基層幹部敢於擔當、當機立斷,該拍板時就要拍板。

  直覺力需要豐富學識支撐。在討論如何培養直覺力時,總書記說:直覺力主要靠後天養成。這就是說,直覺力不是「想當然」、「拍腦門」做決定,而是把研究功課做在前面、做在平常。基層幹部需要養成廣泛學習的習慣,同時結合自己的實際工作多思考、多總結,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遇到相關問題時,就不會「兩眼一抹黑」,而是已經有科學成熟的判斷,就可當即做出正確決策。

  腳踩泥土 聽懂鄉音

  重慶市委組織部選調生 文一普

  對照總書記當年在正定向中國人民大學來社會實踐的師生分享的諸多基層幹事創業的經驗體會,自己過去半年的基層鍛鍊有所收穫,也有所差距。

  相較於學生時代對基層政府簡單、單調的想像,現實中街道辦事處的工作是豐富、精彩,讓人有興趣、有熱情的。去年下半年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我們在群眾身邊一件件小事中實實在在地找問題、找差距,哪裡的水管還有時不通暢,哪裡的路燈還沒及時修好,幹部作風有沒有什麼問題……整改完成一項,心中的成就感就多一分。

  戰「疫」期間,凌晨三、四點響起的電話,300餘個排查防控卡點的協調,11餘萬人的健康、平安,都讓人夙興夜寐,睡不好覺。總書記講:「在行政機關,一個人可能一輩子在一個崗位上,就做一項工作,工作內容翻來覆去,很枯燥,所以一定要有忍耐力。」我想,除了枯燥,面對長期的緊張和忙碌,基層幹部同樣也是需要忍耐力的。「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

  在與同批選調生的交流中我發現,對於絕大多數年輕基層幹部而言,興趣、熱情、韌性、耐力以及組織能力,對大家都不是大問題。而「豁出去的幹勁」,往往有所不足。要「聽得懂鄉音」,了解群眾所思所想所表達,才能真真切切「豁出去」為大家做實事,不幹傻事甚至壞事。脫貧攻堅一線,群眾的「鄉音」關乎著柴米油鹽的「兩不愁三保障」;城市管理一線,群眾的「鄉音」關乎著一座城市、一個地區宜居與否、便民與否。一些「有辣味」的「牢騷話」乍聽逆耳,卻可能反映著多年遺留下來的老問題、利益複雜交織的「硬骨頭」。只有我們抱持重任在肩的使命感,秉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踏踏實實為群眾做實事、謀利益,才能真正在基層做好群眾工作。

  凝聚青春力量返家鄉助力脫貧攻堅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18級碩士研究生 鍾開煒

  《習書記邀請我們返家鄉搞農村調研》一文對我觸動很大。

  我是2019年全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學員。2017年7月作為中國青年志願者扶貧接力計劃第十九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第十九屆研支團雲南隊隊長)赴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梁河縣遮島鎮中心小學,進行為期一年的支教。我和隊友們在站好「三尺講臺」的同時,還積極推動公益扶貧項目的實施。為貧困山區留住本土優秀人才,我認為離不開「鄉土情懷」的培育,心中有家鄉,家鄉終將因我們更加美好。

  2017年12月,我們在共青團梁河縣委的大力支持下發起成立了「中國葫蘆絲之鄉·雲嶺(梁河)大學生返鄉志願服務隊」,至今共有1000餘名梁河籍大學生加入,團隊累計志願服務工時達7531小時。梁河籍大學生在校期間通過項目申報得到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和中國扶貧基金會的支持,利用寒暑假執行公益項目。同時,服務隊還在梁河縣黨委、政府的支持下,積極為梁河籍大學生搭建在家鄉實習實訓、社會實踐的平臺。服務隊成立至今已過兩年,一些非常優秀的大學生已經萌生了回到家鄉、建設家鄉的想法,並且也有不少同學畢業後實際選擇了留在自己的家鄉。

  疫情期間,雲嶺(梁河)大學生返鄉志願服務隊成員主動到所在社區報到,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前提下積極參與梁河縣青年抗「疫」突擊隊,開展防疫宣傳勸導、為抗疫一線工作者子女提供在線輔導等志願服務,為全縣防控疫情工作做出了本土籍大學生的一份貢獻。

  最大的敵人是沒有堅定的信仰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 唐小祥

  凡是有過基層工作經歷的人,都很容易理解總書記當年所講的「忍耐力」「犧牲精神」「韌性」這些詞彙背後的深意。

  2018年6月,經學校遴選和推薦,我被派往福建省平和縣掛職鍛鍊,接觸了眾多奉獻基層的鄉村幹部。以精準扶貧為例,當地的主要領導每周都會利用周末兩天的休息時間,帶上部分班子成員和有關部門負責人逐村逐戶地去走訪慰問貧困戶。福建的地形是「八山一水一田」,貧困村大多分布在崇山峻岭之間,靠一條蜿蜒的鄉間公路與外界通聯。每回走訪察看完畢,年輕如我者,也要腰酸背痛到下車都直不起身子的地步。從世俗的眼光看,這些基層幹部們既不能「當官」,也無法「發財」,卻還是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堅守自己平凡的崗位,不怨天尤人、不妄自菲薄。到底是什麼在背後支撐著他們?

  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釋,就是他們都是把馬克思主義和人民作為自己終生信仰的人。要想日子過得富裕,生活過得「自由」,憑他們的工作經驗和實幹能力,完全可以換一份更掙錢的工作,給家人提供更優渥的保障。可是如果沒有了這些基層幹部們「白家黑」「五加二」的忍耐、犧牲、奉獻,沒有基層政府這道最後堡壘的支撐和託底,何來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讚譽的「中國之治」?

  作為一名青年學生,如果沒有對馬克思主義、對人民的忠誠和信仰,沒有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的立場和志向,即使下沉到了基層,也很可能受困於世俗名利、個人得失,不可能心甘情願、心平氣和地在基層忍耐、犧牲、奉獻,更不可能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去。因此,對於那些有志於奔赴基層工作的青年人而言,最大的敵人,是沒有堅定的信仰。

  ---------------

  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2019級碩士生 劉春蘭

  總書記對人才和技術的重視和「踏實做事」作風深深打動了我,讓我深刻認識到,學習不應該只集中在課堂所學習到的知識上,而是應該學有所用,正如我的導師曹兵海老師所提倡的,身為一個養牛人,就要了解養牛過程中的每一件事,不管是飼養、治療、配種、屠宰、分割,都要有自己的理解,在實戰中學習真正能夠用於實際的知識和技能。

  成都東軟學院物流管理專業18級學生 何靜

  在故事「習近平夜尋武寶信」中,我對總書記又有了新的認識,他尋找人才武寶信到深夜,沒有礙於面子而錯失人才,懷有「為人民謀事」「為正定求才」的想法,丟掉所謂的「面子」,為正定辦實事、辦好事,這顆赤誠之心怎能不值得我們尊敬、學習?我們從小到大一直在學習,知識是學無止境的,身邊肯定也有比自己優秀的人,要多向優秀的人學習、多向他人請教,這本就不是一件丟人的事,而是一個人逐漸變得優秀的必由之路。

  武漢大學工程力學專業2017級學生 王葉凌怡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習書記的這句話,「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調查的這種方式很好」。進入武漢大學之後,連續兩年的寒暑假我都堅持參與各類社會實踐,從紅色旅遊的發源調研到首批「00後」大學生思想狀況調研,我們團隊踏入多個縣城甚至鄉鎮。我深刻意識到只有深入基層才能了解到真實問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好結合點。我們調研首批「00後」大學生思想狀況形成的調研報告就曾入選全國「百篇優秀調研報告」。

  海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研究生 原廣

  習書記強調的「作為基層幹部,要有忍耐力、直覺力和行政力,要有犧牲精神、奉獻精神和創造精神。幹好基層工作,要有興趣、有熱情,要有韌性、有耐力,要有一點兒組織能力,要有一股豁出去的幹勁」讓我深有感觸。在學生工作的諸多實踐中,我認識到了做好此項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精神和品格」是何等的重要。基層工作是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最前沿的地方,總書記當年在正定縣的工作就是鮮明的體現。

  江蘇大學會計學專業2016級本科生 張俊

  通讀已刊發的報導,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總書記當年曾說過的一句話,「這種繁忙已經成為生活的樂趣」。這讓我回想起了我的兩次青海支教經歷,從綠皮火車到高鐵,最後又坐上了城鎮公交翻山越嶺。生火、買菜、做飯、翻山、授課、備課、總結,精神飽滿地去面對充實的每一天。從挨家挨戶招生到學生的報名分班、從演講比賽的籌備到熬夜幫學生改稿、從學生成長檔案的討論建立到一周走遍全村7社51個家庭的家訪,這種繁忙已成為支教生活的樂趣,興趣和信念是樂此不疲最根本的原因。徐南雄、任錦芳兩位前輩在畢業後的選擇讓我更加堅定了對參與西部計劃的選擇、對基層的選擇。這樣的選擇是我的信念,也是我的生活態度。

  湖北工業大學第一屆赴廣西研究生支教團隊員 許逸

  同大多數應屆畢業生一樣,初到基層的我有興趣、有熱情、做什麼事情都搶著幹。基層的工作多、煩、雜,面對這些工作往往需要足夠的忍耐力,要耐得住寂寞、要經得住考驗。同時我也認為我有足夠的忍耐力基本完成工作,但要想把工作做精、做細,往往還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和創新意識——這就是總書記所說的改革。在剩下這幾個月的支教生活裡,我將繼續帶著總書記對我們青年的殷殷囑託,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做到真正把自己的小我融入到祖國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中去。

  河北農業大學植物科學與技術專業16級學生 馮瀅

  我深切地感受到總書記對青年一代的期望與勉勵、重視與關懷。因參與壩上甜菜種植課題,我跟隨老師來到張北考察調研,在這裡我看到了偏遠農村的貧窮與落後,在這裡我看到了農民的艱辛與不易,在這裡我更看到了科技興農、精準扶貧的重要性,更加堅定了我深入調研的決心。在我們的幫助下,越來越多的農戶開始用機器代替手工勞作,效率的提高帶來了豐收的碩果和幸福的笑聲。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將繼續堅持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理論與調研相結合,更加堅定學農、愛農、服務三農的決心和信念,助力鄉村振興。

  河北農業大學蔬菜專業17級學生 徐永豐

  回想起2019年7月,我也報名參加學院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前往河北省滄州市青縣司馬莊村調研實踐。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發現雖然青縣大司馬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成熟的蔬菜品牌,但是在栽培設備、種植技術以及種質選育上仍然存在問題,於是我們便和老師一起為工人們答疑解惑,向工人們普及最新的栽培方法和技術。看到工人們臉上露出笑容,頓時覺得自己付出再多、再辛苦也值得。

  河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17級學生 歐國徵

  作為學院2017級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實驗班的一員,我曾到順平第一驛站、阜平紅草河驛站進行實習實踐,體會到新時代科技助農的先進性和優越性。農業專家們用新理念武裝農民,用新技術裝備產業,用新模式讓「太行山道路」越走越寬廣,正如總書記對農大學子的期盼那樣,一代又一代河北農大人紮根農業農村,用科技扶貧讓農村結出了「致富果」。作為新時代河北農大學子,在學習和實踐中我要更加熱愛自己的專業,明確植保技術對農業發展的重要性,精進學業,早日成為卓越農林人才。

  河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專業18級學生 申瑞春

  1983年,時任正定縣委書記的習近平在給河北農大全體正定籍同學的書信中說到:「農村迫切需要農大學生,農大學生同樣也離不開農村。」對此,我深有體會。今年疫情爆發,雖阻礙了我們回校的腳步,但卻給了我們服務農業的機會,我和42名同學分散在各地組成了助力春耕植保服務小隊,我們走進小麥地、蔬菜園、果樹種植區,對18類作物進行實地調研,識別病害,查閱資料、詢問教師,發揮專業優勢,為農作物進行病蟲草害的識別和防治,為農戶解決實際生產問題51項。看到秧苗茁壯成長,家人朋友們投來讚許的目光,心裡滿是歡喜,深刻感受到了自己專業的價值和身上肩負的責任。始於初心,持於熱愛,農村需要我,我也離不開農村,今後更要努力學習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

  河北農業大學動物藥學專業18級學生 沈晨鈺

  總書記提到,「人都是要吃飯的,先要吃飽,再要吃好,要一步一步上臺階,所以我們必須先把農業的狀況摸清楚,做好農業調研。」這句話給我感觸很大。隨著我國畜禽水產養殖業迅猛發展,動物藥學行業發展勢頭強勁,但動物藥學相關專業人才較為缺乏。我作為動物藥學專業的大學生,應該把握時代機會,不斷學習,用知識武裝自己,奉獻養殖科技發展。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鳳莉 杜沂蒙 見習記者 楊寶光整理)

相關焦點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二)
    看完系列報導的《習近平同志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一文,我同樣感觸頗深。作為95後的新青年,我們要到農村、到基層去找苦吃,在基層中摸爬滾打,增加自己的實踐經驗,在實踐中不斷學習。雖然自己身為殘疾人,但更要用自己的行動去為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青春力量。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青年來信傳心聲
    閩江學院團委組織《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中《我們的好校長習近平同志》一文的專題學習會。 廈門大學組織青年教師和學生座談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的感悟和體會。 閩江學院團委書記 何偉 習近平總書記談及青少年的理念信念教育、鼓勵同學們積極參加「第二課堂」、深入社會實踐等對我們觸動很大。尤其記得去年我在香港訪學時的經歷,深刻地感受到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每一位思政工作者都應當加強學習,成為青年大學生們的引路人。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反響(九)
    南昌大學組織師生座談,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專題報導。  常州大學共青團系統開展《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專題報導學習交流會。  「自找的苦」是人生中的寶貴財富  蘭州現代職業學院團委幹事 雷林平  讀了《習近平同志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這篇專訪,我觸動很大。結合自己的經歷談兩點認識:  一是「自找苦吃」要吃得苦中苦。
  • 青年來信傳心聲——《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強烈...
    中國政法大學組織青年師生代表開展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座談會。年輕應食「苦中苦」南京科技職業學院數媒1821 李瑩  近日,我認真學習了《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其中《習近平同志提倡年輕人要「自找苦吃」》讓我感觸頗深。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強烈反響!青年來信!
    在今年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本報隆重推出《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報導回顧習近平同志多年來與大學生之間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動場景,體現了習近平同志長期以來對大學生的關心、關愛和關懷。報導刊發後,引起了廣大青年讀者的強烈關注和共鳴,並紛紛寫下自己最真切的體會和感悟。即日起,我們將陸續推出《青年來信》專版,摘發廣大青年學習專題報導之後的心聲。
  • 青年來信傳心聲——《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引發各界...
    暨南大學組織青年師生召開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座談會。  同濟大學第三屆青馬工程「殷夫班」的學生結合暑期實踐經歷,開展《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學習交流會。  躬身實踐 知行合一  清華大學理論經濟學專業2020級博士研究生 吳清揚  近日一直在研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深深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青年的深切關懷、殷殷厚望。
  • 諄諄教誨指引前進方向——《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在...
    5月4日以來,本報連續刊發《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回顧了習近平同志多年來與大學生之間交往、交流、交心的互動場景,體現了習近平同志長期以來對大學生的關心、關愛和關懷。  全國各級團組織和廣大團幹部結合自身實際,逐篇研讀報導。大家表示,在今後的工作和生活中要認真向總書記學習,不斷從總書記與大學生朋友們的生動故事中,汲取精神營養,凝聚前進力量。
  • 在總書記的殷殷囑託中奮進——《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報導...
    志願的「苦」如何淬鍊青春的「甜」  江西省青年志願者協會會長、上海建工集團江西建設有限公司黨總支書記 胡劍峰  最近一直在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系列專題報導,既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大學生群體的關愛
  • 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引發我校青年學子熱烈反響
    本網訊 在五四青年節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寄語新時代青年,並向全國各族青年致以節日的祝福和誠摯的問候。總書記的寄語在我校青年學子中引發強烈反響,廣大青年學生緊緊圍繞總書記五四青年節寄語,結合《中國青年報》同日刊發的我校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教授曹兵海親歷的《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 ——習近平總書記給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回信引發強烈反響
    人教社 供圖  11月30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人民教育出版社部分離退休老同志的回信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和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引發強烈反響。當天,人民教育出版社召開黨委會,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回信。
  • ...中去、到人民中去」 ——各界青年熱議《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近日,《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出版,並於全國發行。該書通過25篇訪談實錄,講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間,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來,與大學生們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實記錄了他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關愛。
  • 《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寧德脫貧紀事》引發強烈反響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福建寧德三十年間一張藍圖繪到底,書寫了脫貧攻堅的精彩篇章,生動呈現了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思想的科學性和實踐力量。光明日報的《滴水穿石三十年——福建寧德脫貧紀事》一文刊發後,在各地幹部群眾當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表示,當前正處在脫貧攻堅的關鍵時期,要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以滴水穿石的實幹精神,以捨我其誰的時代擔當,完成在中華民族歷史上首次消除絕對貧困這一壯舉。眼下,福建寧德赤溪村正忙著迎接旅遊旺季。
  •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我省學子話感想
    安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9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專業 武 豹: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生,我對習近平總書記向大學生朋友們提出的「為什麼要學習馬克思主義」這一「靈魂的叩問」深有感觸。習近平總書記說,馬克思主義不是書齋裡的學問,自己正是通過在基層的錘鍊,在為人民做實事、謀福利的過程中,深切體會到馬克思主義是一門可以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增進人民福祉、創造理想社會的真學問。
  • 甘肅省大學生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交流分享會在西北師範...
    12月18日下午,團省委、省學聯在西北師範大學舉行甘肅省大學生學習《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交流分享會。《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一書以「當事人講當年事」的形式,全景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在從政不同時期與青年大學生交流交心交友的故事,真實記錄了他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關愛,系統展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青年工作重要思想的發展脈絡,對做好新時代黨的青年工作、助力當代青年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 全國抗疫表彰大會在鎮江各界引發強烈反響
    抗疫表彰大會的順利召開令全國人民倍感振奮,在鎮江社會各界尤其是醫療衛生界引發了強烈反響。此次表彰中,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丹陽市延陵鎮衛生院護士長趙俊霞,市公共運輸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凌建鋒被評選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 人民日報刊發「宣言」系列文章引發熱烈反響
    原標題:凝魂聚氣強自信 在喜迎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9月26日、27日、28日,人民日報一版連續刊發《雄關漫道真如鐵》《人間正道是滄桑》《長風破浪會有時》三篇署名「宣言」的文章,在社會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 習近平主席新年賀詞在高校師生中引發熱烈反響
    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二〇二〇年新年賀詞,在我省高校師生中引起熱烈反響。大家一致表示,要只爭朝夕、不負韶華,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蘭州理工大學青年教師趙娜娜說,聆聽了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讓我倍感振奮,其中印象最深的是習近平主席講到許多無怨無悔、無私奉獻的無名英雄,他們以普通人的平凡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在我們的生活中,正是有了無數像他們一樣默默奉獻和負重前行的人,才有了我們生活的歲月靜好。作為新時代青年教師,我將更加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初心和使命,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 「這可能是我最後一次為孩子們做事了」陳詞故事報導引發強烈反響
    9月10日,廣西日報記者採寫的通訊《大愛若水 潤澤無聲——廣西「草根」公益人陳詞和他的愛心螞蟻團隊故事》(詳見廣西日報9月10日第16版「政聞·民生」)刊發後,引起強烈反響。9月11日下午,廣西雲客戶端轉載該報導,網絡點擊量不斷刷新、持續上升。「學習強國」學習平臺,廣西日報、南國今報的微信公眾號也轉發了該報導。
  •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引起美國中西部華人熱烈反響和強烈共鳴
    人民網訊 據《芝加哥華語論壇》報報導,1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的重要講話傳到美國中西部地區,引起當地廣大華僑華人的熱烈反響和強烈共鳴。
  • 以青春之我 擔時代之責 師生掀起學習閱讀《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
    《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通過25篇訪談實錄,講述了習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福建、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來,與大學生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實記錄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特別是大學生始終如一的關注、關心與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