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智慧課堂相信很多人都很好奇智慧課堂是什麼?
因為今年因為疫情加速了網課的普及,「智慧課堂」這個詞也越來越頻繁出現在人們眼中乍一看感覺還挺神秘!
那到底智慧課堂是什麼呢?如何通俗易懂地了解智慧課堂到底是做什麼的呢?
相信大家都記得當年我們上課的時候,教室裡老師在黑板上板書,學生在下面奮筆疾書記筆記,或者是老師用自製教具、PPT、電子白板等工具教學,學生在聆聽做筆記。
雖然教學方式看似發生了變化,但其實還是靜態、單一、缺乏互動性。
智慧課堂可以說是它們的迭代產品,但是智慧課堂跟它們有本質的區別,以前的產品靜態又單一,純粹展示教學內容,以宏大智慧課堂為例,作為最新的高科技教學工具,它改變了傳統教學中「你教我聽」的模式,讓學生在現實世界中主動跟知識產生了互動,老師不再是單一輸出方,它能夠增強課堂的互動反饋,實現個性化教學,減輕老師和學生的負擔。
讓老師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提供建議和輔導。
簡單來說,有了智慧課堂,老師教書更輕鬆,學生學習更高效,而且宏大智慧課堂發現在疫情的推動下好多學校都已經開始用智慧課堂啦。
我們都知道,教學一般分成三個環節:課前、課中、課後,智慧課堂完美地涵蓋了這些環節
我們來先說課前吧!
以前老師備課費時費力,除了準備課件,還要讓學生提前預習和做題,讓學生預習這個環節上,資源是個大問題,畢竟課本自帶的習題很有限,課外習題又五花八門,難度係數高,課本知識枯燥,對於抽象化的知識點,缺乏空間想像能力的學生很難理解,課前預習達不到效果,相當令人頭禿,
以宏大智慧課堂為例,通過智慧課堂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各科目抽象化的知識點,並能動手操作,與知識對話,激發學習主動性。
而且老師就可以在智慧課堂自帶的題庫裡挑選合適的習題,發給學生,不用再在網上和輔導教材裡,挑花了眼。
但這都不算什麼,最讓老師頭疼的是,課前沒辦法了解到,這個知識點對學生來說到底,難度係數多高,要消耗多少血槽才能掌握。
只能根據考綱和過往的經驗來備課,以宏大智慧課堂為例,智慧課堂能根據,學生的預習作業,為老師分析第二天上課要講的知識點,是難還是容易,哪些知識點要重點備課,哪些知識點可以輕鬆帶過,老師心中有數,從此告別熬夜備課。
最重要的是不管是在家裡還是學校備課,老師都可以把自己準備好的,PPT課件、課堂測驗題,上傳到智慧課堂雲端,再也不用隨身帶著U盤、移動硬碟了。
眾人拾柴火焰高,老師跟老師之間,還能通過智慧課堂,共享備課的課件。
再說課中!
一般來說,在傳統的課堂上,老師很難當堂得到有效的教學反饋,雖然有時會做隨堂測驗,但老師卻不能馬上批改所有同學的測驗習題,甚至課上沒有時間批改就只能課後批改,這就存在信息滯後的問題了,有了智慧課堂以後,學生在課堂答題完畢,智慧課堂就能馬上生成學情報告。
這樣,老師當堂就能了解學生,到底學會了沒,哪些地方沒學會,從而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學生也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樣,重複地做那些自己已經懂了的知識點啦。
智慧課堂在課堂的功能還有N多。比如說:
屏幕廣播:老師通過一鍵廣播功能把教學大屏上的課件同步到學生端。
微課錄製:記錄課堂講課聲音、畫面操作,讓教師輕鬆錄製一堂微課。
互動:課堂的習題,可以通過截圖發題、搶答、隨機、廣播形式與學生互動。
課件講解:可以利用畫筆、橡皮、撤銷、截屏、放大鏡、聚光燈、圖形等工具進行靈活講解,筆記保存,可以分享給學生。
......
最後是課後!
老師可以通過課堂上學生的測驗結果,分層布置作業。
簡單來說,就是給完全掌握知識點的學生,布置(更難的)作業,讓優秀的學生更加優秀,成績更拔尖,給未能完全掌握知識點的學生,布置鞏固性的作業,進行針對性的輔導。
看了宏大智慧課堂上面說的這些介紹你是不是對智慧課堂有了初步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