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2日電 (左宇坤)11月27日悄悄過去,它對大多數人來說只是等著過周末的普通一天。很少有人意識到,一年一度的美國「黑色星期五」購物節已經開始了。
「黑色星期五」簡稱「黑五」,是每年美國聖誕購物季的開端。大量商家會選擇從這一天開始打折促銷,吃完感恩節火雞的人們衝到商超門口,等待大採購的開幕。
但今年的「黑五」,似乎有些靜悄悄。
當地時間11月27日,顧客在美國舊金山奧特萊斯購物中心排隊選購「黑五」促銷商品。 中新社記者 劉關關 攝
線上火熱線下冷清,「黑五」逐漸「雙11」化
「黑五」在海外由來已久。一個普遍的說法是,美國商場通常以紅筆記錄赤字,以黑筆記錄盈利。以往在這一天,蜂擁而來選購聖誕禮物的人們會貢獻出最大的交易額,久而久之演變成為每年年末的促銷購物節。
2014年,「黑五」概念被跨境電商引入中國,營造成主打進口商品促銷的又一個線上購物節,並獲得了「海外版雙11」的稱號。
今年的「黑五」,變得更像「雙11」了。
據環球網報導,入冬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反覆使美國大多數城市處於防疫禁令中,根據最新規定,商場等零售業的客容量上限為25%。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也曾發布指南,在擁擠的商場購物「風險很高」,建議民眾儘量避免線下購物。
於是,今年大多數人選擇了用網購代替冒險進入實體店。據新華社報導,奧多比分析公司數據顯示,「黑五」當天,美國網絡購物消費額達到90億美元,創同期紀錄,同比增長21.6%。
當地時間11月26日,美國傳統節日感恩節,梅西感恩節遊行在紐約舉行。因新冠疫情影響,本年度的遊行採取電視直播形式向觀眾展示,現場不對公眾開放。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往年的『黑五』,都是在星期五的零點開始,會有很多人大半夜就在商場排隊。今年受疫情影響,商家們已經提前在線上推出折扣活動,我們也更多地選擇線上消費。」吳麗(化名)已定居美國三年多,偶爾做做代購。
因為疫情,吳麗現在不再接受顧客指定貨品的代購,而是通過和之前認識的銷售人員在線聯繫,什麼優惠賣啥,偶爾去商場也是提前訂好拿了就走。
「但可能是為了刺激消費,今年『黑五』的優惠力度比往年大很多,很多都能達到7、8折。」吳麗印象最深的是自己在2018年年底花1400元購入的一款輕奢品牌背包,今年「黑五」只需不到800元就能拿下。
商場促銷代購犯愁,「今年不敢買了」
「今年『黑五』確實便宜,但是真不敢多買啊!」人在國內的代購王梁(化名)是去年年初開始跟著朋友一起做代購的。「朋友幹了五、六年了,主要跑日韓,各種官網海淘免稅的折扣也抓得快準狠,加入工作室的這一年一直做得蠻好的。」
但疫情徹底打亂了王梁的工作和生活。
「我們平常囤貨量挺大,特別是年前,一些比較受歡迎的、均價一千多元的護膚品,都定了百瓶左右。」但遇到疫情,清關各種不順,到了三、四月份貨才慢慢到,國內免稅店又開始瘋狂打折,像王梁這樣差不多把錢都投進貨裡的,只能含著淚一邊做活動一邊再囤。
「而且感覺今年大家在代購方面的興趣不如往年了。可能是因為國內『雙11』的優惠力度很大,大家都買沒錢了吧。」王梁說。
圖為顧客在海口日月廣場免稅店選購化妝品。 駱雲飛 攝
國內跨境電商平臺的興起,也正在逐漸蠶食王梁們的蛋糕。
「平臺相較於個人,不管是資金實力、物流速度、信用背書還是售後等,顯然都太有優勢了。」王梁表示,代購們想盡辦法搞活動,甚至自掏腰包補差價,都很難和平臺抗衡。
「何況現在免稅政策放得越來越開,動動手就能下單的東西,誰還會願意找代購等好幾個月呢?」王梁說。
同樣感覺東西「賣不出去」的,還有代購林樹(化名)。
「記得8月有一天,我出門寄三個包裹。我媽看了說『今天生意這麼好啊』,我說就一個是賣掉的,另外兩個是我自己淘寶買的要退換貨。」低迷的生意讓林樹開始做起了曾經「最討厭的事」——群發朋友圈刷屏。
代購們發布的「黑五」廣告。 截圖
之前在德國留學的林樹,因為疫情一直待在國內,靠海淘繼續代購事業。今年上半年,林樹看見有好的折扣就趕緊囤貨,卻發現到後面更便宜,「囤個貨囤出了炒股的感覺。」
「結果貨一直壓在手裡賣不出去,現在『黑五』都不敢囤了,想買又不敢買。」林樹說。
消失的「人肉代購」,艱難的海淘
「現在『人肉代購』越來越少了,疫情只是『最後一根稻草』。」在林樹看來,代購行業目前正進行著極大的變化。「從根本上說,加上機票住宿等的費用和時間成本,『人肉代購』買的肯定要貴些,和淘寶上的價格比就更沒有競爭力了。」
當「人肉」不再現實,想要境外買買買,最好的方式就是海淘。
海淘,也就是海外/境外購物。在海外購物網站下單後,通過國際快遞發貨直郵,或是由轉運公司代收貨物再轉寄回國。
看起來很美的海淘其實並不簡單,哪怕是業務非常熟練的職業代購們,也對海淘「愛恨交加」。
首先就是被「砍單」。即使是你已經支付了訂單,國外電商也可能會郵件告知你因為某些原因取消該筆訂單。對於訂貨量大的代購來說,砍單發生的概率更高。
砍單之外,「被稅」也是代購們的一大噩夢。除了要去海關交稅取包裹,並像小學生一樣被工作人員批評教育之外,被稅更是意味著海淘物品成本更高,利潤也大大降低。
代購們收到的「被稅」簡訊。 受訪者供圖
「在國際疫情反覆的情況下,居高不下的運費更是讓人頭疼。」吳麗無奈道,「我覺得最難的是郵費啊,我前幾天買了些巧克力寄回家,運費比巧克力貴出好多。」
「現在的郵費,哪怕是拼郵費用加上去都比以前貴好多。而且幾乎箱箱進海關,箱箱都被稅。」林樹說,自己以前發國內家裡的快遞檢查不是很嚴,今年開始都非常嚴了。為了避免被稅,很多代購選擇走包稅包通關的轉運方式,安心但是運費貴。
近期,進口冷鏈食品核酸陽性檢出率明顯增高,在冬季的「天然冷鏈」下,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表示,在溫度低於0攝氏度的情況下,病毒在普通運輸環境中也能存活,海淘確實有被病毒汙染的風險,要做好消毒處理。
「冬季對代購來說是雪上加霜。我身邊的代購同行們,很多都轉行或者不做了,以前經常飛的現在也飛不了了。」林樹現在除了代購,也會開始賣些之前不賣的東西,比如河南的「UGG」靴子,國產的「紀梵希」保暖襪,銷量出乎意料地不錯。
「這大概是我做代購以來,離『黑五』最遠的一年。」林樹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