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教師兼職在線教育

2020-12-17 新民晚報數字報
  首席記者 王蔚

  近日,中小學在職教師兼職「在線家教」是否屬於有償家教的問題不斷發酵。同時,一個更為敏感的問題也引來業內廣大教師和社會輿論的熱烈討論——利用業餘時間從事家教並賺取一定的報酬,是不是都要歸於「嚴禁」之列?

  教育網店尚屬新事

  事情的起因,是不久前微信朋友圈裡曬出的一張在線輔導老師王羽的課程清單,2617名學生購買了一節單價9元的高中物理在線直播課,扣除20%的在線平臺分成後,王羽老師一小時的實際收入高達18842元。據稱,目前某「在線輔導」平臺註冊的生源有1500萬,在線課程也囊括了初中、高中的語文、數學、外語、化學、物理等共計8門課。學生能以1元、5元以及不超過10元的「超低價」享受到「1對1」輔導的效果,所以非常吸引人。

  不過,南京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率先表示,在職中小學教師不能兼職「在線輔導」。因為這也應該屬於教育部門明令禁止的在職教師「不得在校外社會力量辦學機構兼職從事學科類教學、文化補習並從中獲取報酬」的規定。

  沒想到,幾天過後又有消息傳出,寧波市計劃開通一個叫「甬上雲淘」的網絡商城,出售包括試卷、教學課件在內的教育資源商品,立志打造成中國教育界的淘寶網。值得關注的是,寧波允許教師以個人身份入駐。這就意味著教師也可以開設「教育網店」,像淘寶商家一樣出售自己上傳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並獲取相應的報酬。那麼,與「在線輔導」幾乎異曲同工的在職教師開賣教學輔導資料,又算不算有償家教,是不是也該被叫停呢?對此,口水戰幾乎涇渭分明。

  剛性規定也需寬容

  其實,「在線輔導」之所以會招致各方爭議,一個重要原因便是2015年6月教育部印發的《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組織、推薦和誘導學生參加校內外有償補課」「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或由其他教師、家長、家長委員會等組織的有償補課」「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為校外培訓機構和他人介紹生源、提供相關信息」等剛性規定,又被稱為「史上最嚴」禁補令。

  然而,其中卻沒有出現如今越來越走紅的「在線輔導」。那麼,在職教師從事在線家教,到底算不算違背最嚴禁令呢?

  寧波市相關部門回應稱,老師開網店不屬於有償家教,給予適當報酬是為了調動老師的積極性,在滿足教育公益化需求的前提下,對一些高端的私人定製的個性化學習資源,可以探索有償服務的模式。

  對於在職教師兼職「在線輔導」,網民們大多抱以寬容的態度。網友「Candy蘇小蝶」說,「網際網路+」的發展也拓展到教育層面,給學生的是用最少的費用獲取最好的聽課感受,聽不明白的地方還可重複回看,性價比很高。

  閔行區日新實驗小學專家組組長周大來說,以往指責教師做家教的一個貌似振振有詞的理由是,有教師「上課留一手,到家教時才認真教」,這其實是以訛傳訛。一般來說,課堂教學才是教師的主業,是他們的飯碗,而且,學校也有各級各類的質量檢查、督導和評估,在職教師怎麼可能因為家教而誤了主業呢。何況,在校內教學成績平平、馬馬虎虎,他又怎麼會在家教市場上賺取好的名聲呢。

  不必急於出臺禁令

  有意思的是,在這場紛爭中,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已表示,中小學在職教師不應因為參與有償在線教育而影響正常教學,但會不會實行「一刀切」的禁令,目前尚在研究中。這個態度至少表明,在職教師兼職「在線輔導」,並不完全適用「最嚴禁補令」相關條文。

  華東師範大學慕課中心主任陳玉琨教授認為,在線教育作為一種技術手段,具備普惠特質,可以面向全國幾十萬、幾百萬的學生群體。從這個意義上講,如果我們倡導體制內的教師能兼職成為在線教師,再通過網際網路將教育資源進行重新分配,偏遠地區的學生也能有機會享受大城市的優質教育資源,從而促進教育公平。「但在線教育屬於新鮮事物,目前,還沒聽說有哪個國家針對在線教育出臺了相關制度和法規,若盲目地推出一些所謂的管理制度或禁令,未必真的有意義。能否等這一教育形態再發展幾年後,再出臺相關的管理辦法,這或許更合理些。」陳教授說。

  不過,也有專業人士認為,如果真要給「在線輔導」網開一面,只允許在職教師兼職「在線輔導」並適當取酬,也會引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比如,在職教師今後即便要從事線下的傳統型家教,也完全可以「不收費」,而只需以「在線輔導」名義收費就行。因為,線上輔導、線下答疑,這也是貌似合理合情、且符合教育程序的。

  建議設立登記制度

  語文特級教師、虹口區新華初級中學榮譽校長陸繼椿說,問題並不在於是線上還是線下,而是要從制度層面解決對有償家教的爭議。「補課肯定是需要的,也是符合教育規律的。學校和教師有義務、有責任幫助學生補缺補差。但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就是對自己本校、本班的學生,是不應該收費的。幫助自己的學生補課,這是教師工作的自然延伸,是職業行為的規定。」陸老師說,輔導校外的其他學生,情況就應當有所變通,那是屬於市場行為了,如同工程師、醫生、演員、教授等一樣,他們在業餘時間從事相關的職業工作並不違法,唯獨禁止中小學教師8小時以外的合理勞動取酬,並不一定說得過去。

  陸繼椿還表示,對在職教師的家教收入也應當有一個大致的「行業規範」。現在有些家教收入奇高,甚至還出現了「大課班價」「小課班價」和「打包價」等怪象。雖然不可能出一個「政府指導價」,但也不能任由「市場」說了算。能否出臺一個在職教師業餘兼職家教的登記制度?能否從家教的學生人數、收費限額、依法納稅、質量評估等方面,有個行業約束機制?這樣或許才能使有償家教變得更為規範和透明。

相關焦點

  • 在線教育之亂:在職教師線上兼職是否違法存爭議
    在職教師線上兼職是否違法存爭議  有必要修改教師法建立教育公務員制度  小學教師完全作為一般公務員對待,需要具有自己獨特的法律地位和管理方式,與一般公務員分開管理。  □ 本報記者  朱琳  在線教育培訓機構的教師上一節課時薪高達1.8萬元——2016年3月,曾被媒體報導過的網紅物理教師王羽的收入,引起輿論廣泛關注。  時隔一年多,儘管在線教師的高收入不再被熱炒,但在線教師的高收入卻吸引不少在職教師兼職。  在職教師兼職當在線教師是否違法?教師的收入如何保障?
  • 線上教育:不得聘用在職教師,終於堵死在職教師兼職的最後一漏洞
    最近相關部門出臺了在線教育監督文件,其中對於教師的資質要求必須具有教師資格證,並且不得聘用在職教師。這樣,終於堵死了在職教師兼職的最後一個漏洞。當部分「家長」譴責個別教師「課上不講課下講」之後,上級曾下大力打擊在職教師創辦輔導班。之後,不少教師就從線下跑到了線上,並且獲益頗豐。
  • 教育部禁止在職教師校外兼職 培訓機構仍高薪找名師
    上海市教委表示將重申在職教師不得到教育培訓機構兼職、開展有償補課,要求校外培訓機構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同時鼓勵社會各界舉報,對查實的違規行為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四川省教育廳發布通知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嚴禁校外培訓機構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兼職授課,嚴禁在廣告宣傳、接受諮詢、提供服務承諾時出現「聘請中小學在職教師任教」等類似表述,對校外培訓機構違規聘用在職教師兼職的,要立即整改並追究培訓機構責任。
  • K12在線教育師資:清北網校未公布資質 掌門1對1聘在職教師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測評K12在線教育師資:清北網校未公布資質 掌門1對1聘在職教師新冠肺炎疫情讓在線教育行業取得快速發展,一些頭部K12在線教育公司收穫了千萬級新增註冊用戶。業內認為,K12教育培訓未來將是萬億市場,而在線教育將佔50%的市場規模。
  • 規範校外線上培訓,能否杜絕在職教師網上兼職
    而且,隨著網際網路的普及,學生、資本、教師紛紛向線上轉移,線上培訓市場越來越大,問題也會越來越多。只有對校外線上培訓加以規範,才能鞏固去年治理成果,規範市場行為,維護教育秩序,保障學生及家長合法權益。而「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與規範線下培訓的要求一致。不過,如何落實《意見》要求,對各地有關部門是一種考驗。比如說,《意見》規定,按課時收費的,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60課時的費用;按培訓周期收費的,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去年對線下培訓機構也有相似要求,但實際效果不太理想,而規範線上培訓收費行為的難度可能更大。
  • 在職教師兼職培訓機構,不僅違規,還有風險,教師請慎行!
    後來,因為舉報、投訴太多,教育部門對此又加大了管理力度,一些教師不敢在家裡辦班了,畢竟在居民樓裡辦班有擾民之嫌,遭到投訴的可能性很大,上級主管部門查起來跑都跑不掉。但是,在利益的驅使下,少數教師「轉戰」校外培訓機構兼職,同時還利用自己的職業便利,為校外培訓機構拉生源等等。這些在職教師的做法,也受到家長的反感。
  • 上海嚴格規範中小學教育教學 在職教師兼職培訓機構或被開除!
    目前,全市已關停500餘所存在較為嚴重安全問題或者無資質的教育培訓機構,「亞太杯」「走美杯」「3E英語測試」等15個校外培訓機構辦賽項目被叫停,另有數十所教育培訓機構主動調整辦學內容、降低培訓難度。同時,將行政執法與信用懲戒相結合,建立「白名單」與「黑名單」制度,將不具有合法辦學資質或者存在違規教育教學行為的教育培訓機構通過「黑名單」向社會公開,持續壓縮違法違規辦學機構的生存空間。三是進一步強化中小學嚴格規範教育教學行為,對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等行為,堅決查處並追究有關校長和教師的責任。
  • 中小學在職教師培訓機構兼職將被嚴查,直至吊銷教師資格證
    針對近期幾起校外培訓機構違規開展培訓的情況,近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發出通報,要求各地對培訓機構進行經常性排查抽查,重點排查無證培訓、開展全日制培訓、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等違法違規行為,嚴肅處理中小學在職教師到培訓機構兼職,直至吊銷教師資格證。
  • 在線教師的糾結:收入可超網紅 兼職卻處違規
    在線教師的糾結:收入可超網紅 兼職卻處違規 原標題:   與現有體制的矛盾  2015年教育部出臺《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禁止中小學教師兼職有償補課,但沒有對在線教育平臺這種具體形式做出相關規定。事後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講到,在線輔導是近年的新興形式,尚在研究之中,但教師不應因參與線上有償授課而影響正常教學。
  • 在職教師無權兼職家教?滬某區教育局禁令引爭議
    在職教師無權兼職家教?在職教師真的就沒有權利從事兼職教學活動嗎?    三股力量促成市場    退休教師沈彭麟昨晚致電本報,一吐他對時下一些教育怪象的感慨。曾在一所市重點中學從教的沈老師說,眼下暑期補習班泛濫,教師業餘兼課頻仍,乃三股力量綜合促成。
  • 這一規定出來,在職中小學教師再也不會去培訓機構兼職代課了
    今天看到的新聞:雖然,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規定了,教師不能有償家教,不能兼職代課。絕大部分教師都不會去違反師德規範,但還是有些教師會去培訓機構兼職代課。畢竟作為一個教師而言,上課是他最擅長的事情,加上培訓機構的利益誘惑,難免會有極個別教師鋌而走險,私下裡去培訓機構代課。
  • 官方出臺意見:公立學校老師不能兼職在線教育機構
    原標題:校外線上培訓意見出臺,公立學校老師將不能兼職在線教育機構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超2300億元,同比增長21.07%,從學前教育到高中畢業,在線教育全覆蓋,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歡迎。
  • 禁止教師校外兼職就得有狠招
    其中,為斬斷教師到校外培訓機構兼職的利益鏈條,要求校外培訓機構教育教學全過程錄像。教育主管部門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監控錄像,並對外公布抽查結果,對監控錄像弄虛作假的,嚴肅查處並列為重點監管對象。(12月21日澎湃新聞) 要求校外培訓機構教育教學全過程錄像,這是江蘇省教育廳為禁止在職教師在培訓機構兼職祭出的狠招。
  • 在職教師兼職網課,算有償補課嗎?應該禁止還是放開?
    在今年上半年,深圳深圳鹽田高級中學的名師熊芳芳辭職了,放著公辦教師的高工資和福利,再加上年紀都48歲了,讓人不解。而在幾年前,江蘇的一位名師史金霞也辭去了工作了23年的公辦教師身份。這兩位辭職老師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辭職前都是知名的老師,辭職後都投身到了網課中。
  • 在線教師一小時收入過萬超"網紅" 公職身份引爭議
    事實上,網絡直播輔導平臺已經遍布在線教育市場。除了部分專職在線教育的老師,也有發達地區的公職教師在課餘時間兼職網絡教學,並從中獲利;不少家長和學生也都樂於在線付費接受「課外輔導」。   在線授課看似「多贏」背後,人們最大的爭議在於,公職教師是否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兼職有償授課?以及在線輔導平臺的管理問題。
  • 暗訪西安十餘家教育培訓機構 超9成有在職教師授課
    儘管教育主管部門三令五申,嚴禁在職教師參與課外有償補課,但本報四路記者連日來走訪調查十餘家培訓機構發現,絕大多數培訓機構都聲稱有在職教師甚至名校名師在兼職補課。  當記者以家長的身份詳細諮詢這些宣傳的「名師」時,一位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介紹,學校分全職和兼職兩類名師,而兼職名師大多來自東郊、南郊周圍二類重點學校的在職教師,這些名師會不間斷循環配備於聚智堂名師教育各個校區,專注一對一輔導,「名師」的價格為100元一小時,但是,這位諮詢師建議記者可多考慮選用全職教師代課,因為兼職名師有一個特點就是到點來,到點走,不會延長時間另外輔導,對學生的關注度也不如全職
  • 上海教委:嚴禁在職教師有償家教或到社會培訓機構兼職
    寒假將至,上海市教委將重點督導各中小學是否存在大面積補課或上新課現象,是否存在在職教師有償家教或到社會培訓機構兼職現象。1月13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上海市教委獲悉,市教委發布《中小學生寒假安全提示12條》,嚴禁上海各中小學大面積集體補課或上新課,嚴禁在職教師有償家教或到社會培訓機構兼職,嚴禁根據考試成績給學校、教師排隊和給學生排名,提倡學生進行每天1小時體育鍛鍊。
  • 校外線上培訓意見出臺 公立學校老師將不能兼職在線教育機構
    很多在線機構包裝了一些所謂的名師,實際上有一些人連基本的教師資質都沒有,信息不對稱,那麼用戶在選擇的時候就容易受到誤導。 有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超2300億元,同比增長21.07%,從學前教育到高中畢業,在線教育全覆蓋,受到越來越多家長的歡迎。
  • 西安個別培訓機構有在職教師參與校外有償補課
    在線諮詢  對方直言有在職教師參與補課  教育部印發的《嚴禁中小學校和在職中小學教師有償補課的規定》,嚴禁中小學校組織、要求學生參加有償補課,嚴禁在職中小學教師參加校外培訓機構組織的有償補課但記者走訪發現,我市個別教育培訓機構招攬了一些在職教師為培訓班學生授課。  1月16日下午,記者以學生家長名義,通過網絡在線諮詢的方式,聯繫到名為西安伊頓教育的一家培訓機構(後記者接到這家機構簡訊名為伊頓名師)。記者表示想為小學五年級的孩子補習數學,工作人員詢問了孩子目前所在的學校後稱,有一對一和小班輔導,不同方式收費不一,建議家長帶孩子前來試聽。
  • 在線輔導教師「時薪萬元」 教育局表示應被禁止
    在這張圖上,王羽老師開設的7節課,聽課總人數達到9479人,課程總收入約8.4萬元,如果按在線教育平臺扣除20%分成計算,該老師7個小時的實際總收入超過了6.7萬元。網傳的高收入是不是真的呢?在某在線輔導平臺做兼職的某高校在讀博士王老師說,他了解到一個老師,一節課單價19塊錢,有兩千多學生購買,一小時收入有4萬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