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深圳迎來40周年大禮包?這些城市,齊刷刷利好

2020-12-15 騰訊網

◎樓市黃大大團隊(ID:HouseLeader)

明天,20世紀下半葉全球最成功的城市——深圳,將迎來她40歲的生日。

這幾年,深圳風頭無兩:她自己,地界上的企業(華為、騰訊),鄰居(香港、東莞)輪流佔據熱搜。這在某種程度上印證了她的優秀,名副其實的宇宙中心。

伴隨著深圳的成長,直轄與擴容的傳聞呈周期性發作,終於在她40歲生日前夕,達到高潮。

40周年,深圳會迎來大禮包嗎?直轄,擴容……種種傳言有沒有機會落地?

大家更關心的其實是,對房價以及投資機會的影響。

剛需等著上車,投資客希望財富增值。

如果重磅利好出臺,絕不僅僅是深圳,還有一大批城市跟著受益,齊刷刷得到利好。

明天,期盼已久的特區40周年大禮包,決定的不僅是深圳的命運。它還會撬動整個大灣區的城市格局,以及人們的投資方向。

有人戲稱,深圳是湖北、湖南、江西、四川、安徽等省的精神省會,以及南中國的經濟首都。

你不妨問問身邊來自湖北、湖南、福建、四川的朋友,如果他們家底殷實,父母會不會幫子女在深圳先買套房再說?

得益於臨深概念,東莞房價有升天之勢。同樣臨深的惠州躍躍欲試,廣州南沙想左右逢源。

珠江口西岸的珠海、中山也等著深珠通道、深中通道帶來的機會。

圖源:山川大數據

關心深圳直轄、擴容的人,最關心的其實是房價。

一個無可爭議的事實是,深圳太小了。倘若簡單比較國內城市面積,深圳堪稱肉眼可見的迷你。

更要命的是,深圳不多的土地,很多沒有用在住房上。

《證券時報》統計,深圳居住用地僅佔城市總面的11%。而紐約、倫敦、東京這樣的全球城市的居住用地佔比都超過50%。

深圳地產界有一個共識——無論是改善居住條件,還是穩房價,最終要靠的是增加住房供應,這需要有足夠居住用地的支撐。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遊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曾為深圳「擴容」提了8點建議:包括內部整合(提高城市內部土地的綜合利用率);提升容積率;開發地下空間;填海;臨深功能性擴容(松山湖模式);飛地(深汕合作區);都市圈;行政區劃調整(短期內很難)。

由於擴容和直轄需要從長計議,導致深圳近幾年的「擴容」方向顯得搖擺不定。

一下子「捨近求遠」:

一下子與鄰居們玩起小圈子:

這樣的搖擺不定,也讓想買房的人摸不著頭腦。

如果深圳直接直轄,肯定離深圳越近的地方越受益。如果深汕合作區真成為深圳的區,那合作區肯定比東莞、惠州更香,哪怕更遠。如果深圳只能搞搞都市圈,那是不是投資哪裡都差不多?

別急,黃大大下面就給你一一分析,哪些才是真利好。

首先,直轄真的沒戲。

黃大大此前一再肯定,深圳不會直轄,至少短期內不會。

拋開高深的政治博弈,就從深圳沒地這一現實訴求,談談直轄的不現實性。

如果只看數據,直轄帶來的擴容似乎能解決深圳土地緊張的問題。

大家不妨打開高德地圖或百度地圖驗證一下,與深圳交界的東莞、惠州的土地使用情況。你們以為東莞、惠州是一張白紙,可以讓深圳揮斥方遒?實際卻是這樣的:

東莞、惠州如此密集的建成區,倘若合併進深圳,想要用地,光拆遷就是多大的工程?東北邊惠州方向倒是有一些地,但如果有選擇,深圳肯定更願意向西。

大家身體很誠實,深圳東西兩翼房價的差距足以說明一切。而深圳的東西之別,其實也暗含了東莞、惠州的樓市走向。

除了深圳自身發展的東西有別,東莞與深圳的寶安、光明、龍華、龍崗接壤;惠州只與龍崗、坪山、大鵬新區接壤,也是導致東莞房價遠高於惠州的原因之一。

從通勤角度來說,惠州臨深板塊走高速,用時與東莞開車去深圳相差不太大。比如嵌入深圳鳳崗,開車到龍崗距離15公裡,用時40分鐘;惠州白雲新城板塊,開車去龍崗距離30公裡,用時50分鐘。

但惠州樓市又受到第2重限制,由於當地一手房限價、二手房因房源太多又賣不出價,再一次拉低了惠州板塊的價值。

投資樓市,除了地段本身的價值,還有板塊乃至城市的前景。不得不說,這方面惠州又輸給東莞。

產業是決定城市未來的重要因素,人們印象中東莞是一座出口導向型城市,理論上說今年應該受到極大衝擊才對。可等到今年上半年各大城市GDP出爐後,人們驚訝地發現,東莞成績單並不難看。

這當然不是出口加工業的回春,而是深圳科技企業的外溢,說明華為落子松山湖開始發揮積聚效應。

松山湖無論產業還是環境,足以顛覆人們對東莞的印象,房價早已奔著5萬去了。松山湖雖然比鳳崗離深圳遠,卻因發達的產業和優美的環境,成為投資高地。

黃大大第一個提出,跟著科技公司買房,保準賺得盆滿缽滿。(《買房邏輯悄然大變:未來漲得最猛的,不是深圳前海,而是這些地方》)

關於東莞,我們之前為大家畫過最完整的東莞購房地圖,詳情請點擊《超車深圳,東莞房價漲幅全國第一?!有房源半年漲百萬》。

不過7月15日,深圳出臺史上最嚴限購令,東莞馬上於7月25日跟進,基本堵上了外地人短期在東莞買房的機會。

所以才有了後面的故事。

目光轉向廣州。

深圳一嚴控,東莞就火了;東莞一嚴控,南沙就火了。沒辦法,這就是深圳的魅力。

可南沙都到廣州的地界上,廣州本來就是一線城市好嗎?

此前南沙雖坐擁自貿區等多重利好,但發展一直差強人意。很多廣州人看來,南沙還是偏。

但以更高的格局,站在大灣區的角度,南沙堪稱中央之地。8月4日,發改委批覆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建設規劃。

來源:東莞房姐

在這份規劃上,南沙扼了珠東與珠西的咽喉。未來深圳想「西進」,繞不開南沙。背靠廣州、承接深圳,這樣的左右逢源,比東莞香多了。

即使南沙這樣香,黃大大勸各位還是三思。南沙屬廣州不假,卻享受不到廣州的好。住南沙倒是去深圳前海上班(需自駕)方便。不過這是剛需之需,而非投資之需。

此外,南沙被廣深包圍,居然完美錯過了炙手可熱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

倘若你真想在廣深間左右逢源,唯一的選擇只能是——黃埔

上文剛說產業是決定城市未來的重要因素。黃埔這方面不輸松山湖,不然不會坐擁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這麼多重要平臺。

如今黃埔已成為廣州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和主戰場,半導體、區塊鏈等產業得到快速發展。

有沒有一點深圳南山區的感覺?(《廣州這個區,越來越像深圳》)

拋開廣州這個一線城市,還有哪個城市,最能分潤深圳的利好?

黃埔畢竟在廣州,一線城市還是要點資金門檻的。預算有限的朋友,還有沒有在大灣區上車的機會?

既然深圳沒地,東莞地也不多,深圳又不願意向東,那麼向西跨過珠江口呢?

考慮到深珠通道還在規劃中,深中通道將於2024年先行通車,這讓中山看到了希望,人們也似乎找到了投資中山的理由?

但中山真的屬於吊車尾的存在了,經濟基本面比較差,這幾年的熱炒早已透支本身的價值,再加上尷尬的產業轉型,可以說未來幾年之內中山樓市都沒有前途。

大家可以看看今年上半年,大灣區的經濟成績單:

今年上半年中山的成績單不僅在大灣區墊底,也是整個廣東倒數第一。中山跟鄰居珠海逆勢上漲相比,就更尷尬了。

其實,明天也是珠海特區的生日。

深圳,珠海,並稱為大灣區的特區「雙子星」。

珠江口的阻隔、交通的受限,使得深珠兩個特區少有具體合作,深中通道有望改變這一局面。

即使沒有深珠通道,珠海也能享受到深中通道的便利,唐家灣與深中通道落腳點僅有20公裡的距離。

未來深珠通道箭在弦上,深圳的巨頭企業早已開始加快在珠海的布局。

2019年,騰訊和華為先後與珠海香洲區籤約,後者收穫了騰訊雲啟基地、華為在大灣區珠江西岸重要的人工智慧領域的創新中心。

深珠兩地的合作基礎,在於產業外溢動力強勁的深圳有著空間拓展需求,經濟體量長期偏小的珠海則有著產業發展需求,並且憑藉著在科教資源、航空產業、鄰近澳門等方面的優勢,珠海能夠形成與深圳的有效互補。

珠海一直以來給人「小而美」的印象,人口總量小,經濟總量卻不小。

現在,珠海經濟總量已經攀升到廣東第6,是過去五年大灣區增速最快的城市。其69.68%的增幅,相當驚人。

2025年,珠海計劃GDP要超過6000億元;2035年GDP要向2萬億元邁進。

人口方面,珠海也在成為大城市的路上,一路狂奔。

連續兩年,珠海的常住人口增速都超過7%,堪稱全國第一。

計劃到2025年,珠海常住人口要超過300萬;到2035年常住人口要超過500萬。

也就是說,未來幾年,珠海平均每年常住人口要增加20萬。這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增量!

珠海市委書記郭永航8月24日接受深圳特區報專訪時表示:

「珠海的城市開發強度比較低,這恰恰是我們下一輪發展的先天優勢,為換道超車、二次創業儲備了充足的發展勢能。

過去40年,真正成功的特區只有深圳。不惑之年再出發,深圳產業轉移以及深珠深度合作,將為珠海帶來新的機會。

換一個角度,深圳土地開發殆盡,東莞空地也不富裕,惠州偏離了深圳發展主軸,那麼珠海的想像空間,是不是也是深圳的想像空間?

深圳能影響珠海的未來,或許珠海也能決定深圳未來的想像空間。

40年,特區再出發,前景更輝煌。

◎本文作者 | 道二

相關焦點

  • 槓桿股票配資開戶金多多配資 期待40周年大禮包 深圳本地股持續爆發
    深圳即將迎來經濟特區40周年慶,市場似乎都在等待這個「大禮包」。 8月5日,深圳板塊繼續走強,鹽田港盤中再度封板,連續第三日漲停,但尾盤最終未能守住漲停,收報上漲6%。華測檢測、特發信息、遠望谷、飛亞達等個股跟漲。
  • 超級利好!珠海、澳門迎來空前大機遇……
    來源:劉曉博說樓市 珠海特區的「40周年大禮包」,終於來了。 最值得關注的利好,主要有兩個:1、可能在珠海的橫琴新區設立澳門證券交易所;2、香港機場將入股珠海機場。
  • 這個「副省級城市」迎來大利好,會擴容嗎?
    劉曉博劉曉博說樓市四大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之際,廈門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大利好。中國國家領導人在「以視頻方式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的時候宣布:中方願同各方一道加快建設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此前青島曾拿下了「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地方經貿合作示範區」的大利好,但相比之下,金磚5國的經濟總量更大一些,所以廈門「金磚國家新工業革命夥伴關係創新基地」的「含金量」還是非常高的。關鍵是未來如何操作,如何「變現」。
  • 深圳40周年再出發,櫛風沐雨砥礪行,厲兵秣馬續華章
    深圳再出發 10月11日,國務院發布《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深圳再做改革排頭兵。
  • 今天,寧波日報迎來復刊40周年
    朝氣蓬勃的新聞人昨日以騎行的方式「穿越40年」。(記者 崔引 攝) 本報訊(記者張昊)堅守黨報初心,勇擔時代使命。今天,寧波日報迎來復刊40周年。40年來,寧波日報始終與黨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始終與寧波這座城市同頻共振、同進共榮、風雨相伴,從鉛與火,邁向光與電、數與雲,從一份薄薄的報紙,發展壯大成為擁有全媒體形態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連日來,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浙江省新聞工作者協會、解放日報社、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等全國40多家單位向寧波日報發來賀信。
  • 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 "四十不惑"再出發
    原標題:深圳,四十不惑再出發(望海樓)   北緯22度,年平均氣溫23℃,深圳處在一道炎熱的城市帶上。但這座城市被視作熱土,卻不是因為溫度,而是始終如一、熱火朝天的幹勁。   這是一座被黨和人民寄予厚望的城市。
  • 專挑今天零點出生!「深圳40」寶寶來啦,與深圳特區同慶生
    2020年8月26日00:06,深圳市婦幼保健院產房內傳來一陣響亮的嬰兒哭啼聲,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深40」零點寶寶在深圳市婦幼保健院出生了。曹女士的預產期原本是8月20號,誰料寶寶一直不發動,專門等到今天零點,成為富有意味「深40」寶寶。對孩子的到來,夫妻倆滿心歡喜。護士將媽媽和寶寶推出產房,晏先生從第一眼看見寶寶,嘴裡就一直念叨著,「像,真像媽媽!一模一樣!」
  • 重大利好!這些香港名醫都來深圳坪山了!
    10月10日,深圳市民尤其是坪山居民迎來一項重大利好——香港名醫診療中心正式揭牌。50家以上頂級醫療機構和名診所匯集多批香港名醫將接續入住香港頂級醫學專家坐診服務引進在香港及國外上市的藥物……這家剛剛揭牌的診療中心將為深圳帶來哪些實實在在的醫療大禮包
  • 深圳40周年:透過文獻看深圳的前世今生與滄海巨變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9月5日,由深圳市委宣傳部、深圳市社會科學聯合會、深圳市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指導,深圳圖書館舉辦的「從文獻看深圳——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地方文獻展」開幕,持續至11月10日。此次文獻展視角追尋深圳城市發展脈絡,展現深圳歷史文化風貌和特區四十年偉大曆程與成就。
  • 「檢」愛40年丨深圳公司祝中檢集團40周年生日快樂!
    「檢」愛40年丨深圳公司祝中檢集團40周年生日快樂!CCIC SHENZHEN2020年,中檢集團迎來了40歲生日……40年前,老一代中檢人口中的「商檢總公司」成立,這是中檢集團的前身,是中國第一家、也是當時國內唯一的全國性商品檢驗機構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疾風知勁草 大地迎春暉
    40年,深圳從邊陲小鎮蝶變為國際化大都市敢為天下先 風正一帆懸2020,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40年波瀾壯闊,40年不辱使命,40年滄桑巨變。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深圳是主戰場,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深圳是開路先鋒,深圳將向世界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城市範例,也是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典範。當下,深圳正圍繞「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主陣地」的建設奮勇前進,就以「深圳高新產業園區」為例,其國內生產總值6905.05億元,實現營業收入為22074.18億元,上繳稅費1090.03億元。
  • 從0起步,深圳高教40年迎來了多少高校?
    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四十周年慶祝大會在廣東省深圳市舉行。40年前,深圳經濟特區正式建立。40年來,深圳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締造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發展奇蹟。40年來,深圳高等教育也迎來重大發展契機。
  • 臺灣媒體關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臺灣媒體關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2020-10-16 18:42:02 40周年來的發展成就,並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14日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做出顯著報導和解讀。
  • 深圳40周年 第二十二屆高交會IT展全棧式雲服務展示「深圳速度」
    10月14日,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在深圳隆重舉行,慶祝特區成立40周年所取得的豐富發展成就。僅40年,深圳搖身一變,從小漁村蛻變成為中國發展的奇蹟與象徵。驚人轉變背後,離不開深圳對科技的大力發展。40年間,深圳這座創新之城孕育了如華為、騰訊、大疆、平安科技、比亞迪、華大基因、優必選、歐瑞博、柔宇科技等明星科技企業。
  • 樂卡APP深圳派發「大禮包」 開通會員「1分錢喝奈雪」
    深圳特區建區40周年之際,深圳"消費季"模式再次升級,開通樂信(NASDAQ:LX)旗下會員制消費服務APP樂卡,即可在眾多深圳人氣商圈,用1分錢喝奈雪的茶,免費用星巴克5折券喝下午茶。1家人開車前往壹方天地,還可享受免費停車、5.3折起洗車、以及鮑師傅、俏九州、四季椰林等深圳知名餐廳專享9折優惠。
  • ...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在同濟大學...
    瀏覽: 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校黨委書記方守恩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再次吹響了在更高起點上推進改革開放的號角,激勵全國人民為實現偉大民族復興中國夢奮勇前行。面對當前加速演進的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保持「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幹」的作風,落實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根本出路。高校是國之重器,要勇於承擔歷史重任。
  • 深圳特區40周年:青年創業代表陳永強,從寶安走向全球
    (原標題:深圳特區40周年:青年創業代表陳永強,從寶安走向全球)
  • ​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 「桃源人」大沙河生態長廊歡樂開跑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訊(記者 王志明 通訊員 王麗英)8月29日清晨,伴隨一聲響亮的發令槍聲,「桃源街道慶祝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大沙河生態長廊健康跑」活動在大沙河公園歡樂開跑。清晨7時,來自桃源轄區各行業、各領域的140多名跑者齊聚大沙河畔,用一場健康跑活動慶祝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結合國際化街區建設,以自己的方式獻上對深圳的美好祝福。他們沿著大沙河生態長廊東岸,用腳步丈量這片熱土,用速度釋放激情,用活力展示健康,用汗水詮釋成長。沿途大沙河風光旖旎、早晨空氣清新,為參跑者帶來了一次怡人的「換肺」之旅。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改革創新研究特輯》
    從全國來看,改革開放40餘年,在我國沿海、沿江、沿線甚至內陸地區建立起國家級或省市級高新區、開發區、自貿區、保稅區等,形成了類型眾多、層次多樣的多元化改革發展新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深圳提出的新要求,正體現著這種一貫思路的延續和戰略高度的提升。深圳的拓荒意義不但沒有過時,而且產生了新的內涵。
  • 40周年再出發·見圳時代|風財訊超級財經周深圳平行論壇圓滿落幕
    22場雲端對話,40位頂層智慧圍繞產業、金融、文旅、商業、城市更新等話題進行多元討論。9月5日,深圳城市平行論壇開啟,6位嘉賓雲端探討新階段深圳房地產的發展趨勢以及5G時代企業的自我賦能,吸引了超過110萬+人次線上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