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廣東省新聞戰線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人巡講活動(深圳站)在深圳大學舉行。15名優秀演講人從來自省直新聞單位及各地級以上市推薦的42名新聞工作者中脫穎而出,結合採訪經歷,深情講述了在新聞實踐中親歷親見親聞親為的精彩故事。活動由省委宣傳部、省記協組織,深圳市新聞工作者協會、深圳大學黨委宣傳部、深圳大學傳播學院承辦。
▲廣東省新聞戰線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優秀演講人巡講活動(深圳站)26日下午在深圳大學舉行
聚焦抗疫感人故事,可歌可泣英雄精神
比賽現場,參賽選手講親歷故事、談採訪過程、說內心感受。張爽等選手講述了我省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中的生動實踐。其中,不少演講者將目光聚焦在今年廣東省新聞工作者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親赴抗疫一線,不懼危險、迎難而上,報導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感人故事。
▲不少演講者講述了自身報導抗疫故事的感人細節
南方日報時政新聞部科衛工作室副主任李秀婷講述了廣州一個6口之家5口人都感染新冠,剩下2歲半的孩子源源和28位護士「臨時媽媽」的故事。還用圖片講述了廣東援鄂醫療隊和廣西醫療隊在武漢天河機場相遇呼喊加油的故事。
南方都市報珠中江新聞部內容總監劉軍講述了廣東援鄂醫護人員不顧一切抗疫的故事。以及年輕的流行病學調查員王爍在抗疫戰場上不幸犧牲的故事,為觀眾還原了王朔和隊友在荊州的26個日夜,奠定了防疫工作制度基礎的畫面。全方位報導抗疫英雄捨身忘死的事跡。
廣州日報社全媒體時政部高級記者黃蓉芳講述了終南山帶領專家組日夜兼程研究新冠傳播規律,以及背後不顧個人安危的故事。展現了終南山作為科學家敢說敢言,不求明哲保身,追求實事求是,兢兢業業奔赴在一線的精神。
俯首新聞現場,媒體推動社會治理
▲深圳廣電集團融媒體中心民生新聞中心記者欒少文
深圳廣電集團融媒體中心民生新聞中心記者欒少文講述了自己採訪被高空墜物砸傷住進重症監護室的「小米果」的故事。她和同事還在採訪完高空拋物專題後帶回高墜物實物,做成高空墜物警示展覽,在社區學校普及相關法律知識,探討深圳更進一步預防高墜的舉措。
作為民生新聞記者,欒少文談及對於社會現象、企業以及公權力的監督報導時,認為應更加重視報導給社會帶來的影響及對社會進步起到的推動作用。她表示,建設性監督是未來的方向。監督報導最終要服務於民生,媒體也應在社會發展中主動作為。
▲廣東新快報社攝影視頻部首席記者夏世焱
廣東新快報社攝影視頻部首席記者夏世焱講述了自己跟拍了一個貧困家庭6年,拍攝了上萬張照片的感人故事。他拍攝的當年還是初中生的小朱趴在路邊寫作業的圖片,小朱的父親為了養活一家靠殘疾人摩託車謀生的圖片,以及父子倆在高考成績公布後到網吧查詢成績的圖片生動而寫實。另外一張父親拿著兒子的錄取通知書蹲在地上,笑得眼睛和皺紋融成一體的圖片感動了許多的讀者。也為這個家庭帶來無數網友的點讚和捐助。
廣東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DV現場》記者張爽關注教育扶貧,展現了廣東「組團式幫扶」的經驗,凸顯了可貴的扶貧人精神。
深圳廣電集團融媒體中心區域新聞中心記者趙暢則回顧了自己參與深圳治水報導的故事。他用親身下井清淤體驗的方式還原了清淤工人每天冒著窒息的危險在井下工作8小時的場景。同時也展現了深圳汙水治理的難題和破題的精神。
▲東莞日報鎮街新聞部記者鄧文燕
東莞日報鎮街新聞部記者鄧文燕娓娓道來54歲的湖北來深打工者吳桂春與相伴了12年的東莞圖書館的故事,媒體的關注讓這個代表了農民工群體的人從含淚告別東莞圖書館,到重新在這個城市找到了工作。記者的看見、參與、推動,全國媒體的轉發讓這個看似偶然的故事有了更多可複製的可能性。
▲巡演活動現場吸引了大量深圳大學新聞傳播學學子
一個個有血有肉、真實感人的故事,生動展現了廣東省新聞工作者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四向四做」,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實際行動,以及積極踐行「四力」要求的良好精神風貌,展現了新時代廣東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發展變化。
2020年9月17日,廣東省新聞戰線第七屆「好記者講好故事」演講比賽決賽在廣州舉行。趙暢、欒少文代表廣東省晉級全國決賽,分別榮獲「優秀選手」和「優勝選手」稱號。趙楊、夏世焱、鄧文燕榮獲「優秀選手」稱號。
隨後,廣東省委宣傳部、省記協組織全省優秀演講人赴廣州、深圳、梅州、惠州、東莞、中山、江門、陽江8個地市開展「好記者講好故事」巡講活動,昨日深大是其中一站。
來源|晶報APP
記者:李婷菊
攝影:李婷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