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間,很多大學生會進行實習,以提升實踐能力,增加工作經驗和社會閱歷。但是,也有大學生只是單純為了得到一個實習證明,甚至因此虛構實習經歷、謊報實習時長。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86.8%的受訪大學生指出暑期實習流於形式、單純刷簡歷的現象常見。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不管是聖人先賢倡導的知行合一,還是馬克思主義當中的實事求是,都強調的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對於即將走上社會和工作、研究崗位的大學生來說,更有必要加強實習鍛鍊。一方面,大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和理論指導都要經過實踐的檢驗和鞏固才行,進而完成「理論—實踐—理論」的閉環,這本身就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作為用人單位,也希望從大學生的實習經歷中衡量一下學生的理論應用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畢竟每個單位都不想要理論與實踐、學識與能力脫節的「空頭理論家」。
如此看來,大學實習確實很重要,也很有必要。可是如今出現了各種假實習和刷簡歷的實習亂象。而且從現實看,這種刷簡歷的投機風在各高校大學生中並不罕見,反而大有流行之勢。對此,除了前幾天媒體報導的為迎合大學的這種實習需求而出現了專門販賣名企實習機會,甚至可以直接幫助偽造名企空頭實習簡歷的「實習黃牛」現象之外,此次問卷調查結果就很能說明問題。
花錢給自己的實習經歷燙金也好,或是單純刷簡歷也罷,其實質就是弄虛作假的投機行為,是大學實習之中的一種不正之風。如果任由其蔓延下去,誰還會安心實習?在一些人看來,實習再認真、再用心也沒用,只有想辦法把實習簡歷鍍鍍金,包裝好看些才行。在這種情況下還不都爭著去刷簡歷?而這樣刷出來的顯赫簡歷又有什麼參考價值呢?它所帶來的只能是不正當就業競爭。
出現這種狀況,能只怪這些大學生愛慕虛榮、心浮氣躁,投機走捷徑心理嚴重嗎?難道學校、實習單位包括社會就沒有責任嗎?當前,很多學校只是把學生實習當成一門可有可無卻又必須完成的課程,往往隨便找個企業單位就把學生推出去了,對學生實習結果並不關心。有的學校甚至將學生實習視為一種創收機會或順水人情,不管專業是否對口、環境是否合適,一股腦兒將學生打包給定點企業。試問這樣的實習能有什麼效果?而不少實習單位也沒將學生實習當回事,不是把他們當成不用白不用的廉價勞動力或免費短工,就是把實習門檻抬很高,不願給實習生提供更豐富的實習崗位和機會,導致一些大學生望而卻步,轉而另闢蹊徑。還有社會上流行的「不重能力看學歷,不看水平認招牌」的不良風氣以及那些挑三揀四,愛盯著實習簡歷說事的用人單位,都給大學生們灌輸了錯誤的用人導向。難道他們不是逼迫學生比著造假、爭相鍍金的重要推手?
由此可見,要杜絕刷簡歷亂象,學校、學生和用人單位以及整個社會都有責任,都應進行整改,而不應該把所有罪狀都推給大學生。
(來源:法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