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大企業愈發重視員工英語水平的當下,如何讓自己的英文簡歷在短短數秒中脫穎而出,抓住HR的眼球?
1月16日,美國大使館下設的專門推動中美文教交流的北京美國中心,舉行了一場特別的英文簡歷輔導講座,為即將走向職場的大學生指點迷津。
主講人竟是在校大學生
這是一場與眾不同的講座。
經過嚴格的安檢程序進入會場後,《青年參考》記者領到了幾頁材料。它們並不是演講提綱或摘要,而是4位「求職者」的英文簡歷,以及一份「招賢廣告」。
兩位演講者竟然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這著實令臺下的人們吃了一驚。這兩位主講人是北京師範大學英語系的大四學生。男生李江江特意穿了西裝,顯得幹練帥氣,女孩葉施宏身著毛衣短裙,長發垂肩。
乍一看,講演人似乎「不夠分量」——既不是知名公司的HR,也不是美國中心的外籍教師,他們為何能站上講臺?
許多人還沉浸在疑惑中時,葉施宏開講了:「如果你是HR,要為公司招募員工,負責銷售培訓業務,你會選擇4份簡歷中的哪一份?」她聲音洪亮、台風穩健,「你們覺得新員工應該具備怎樣的能力?英文流利?善於溝通?團隊合作能力突出?」
記者瀏覽了一下手中的4份簡歷。拋開內容不說,排版就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全篇用同一種字號,有的適當留白,輔以下劃線和字體加粗。
葉施宏開始引導大家分辨這些簡歷的高下。這種開場方式引起了首都師範大學英語系學生王越陽的共鳴:「如果一上來就告訴我們應該怎麼寫,感受或許不會太深刻。而讓聽眾變身主考官,就會看清招聘者真正注重什麼。」
去年夏天,葉施宏和李江江經過選拔,成為美國中心的志願者。此後,他們一直利用業餘時間,輔導來訪學生的英文寫作。
李江江的英語成績優秀,主要負責輔導寫作細節。在大型跨國公司HR部門實習過的葉施宏接觸過簡歷篩選工作,對簡歷的優劣更有心得。
「我在實習期間讀過許多簡歷,如果沒有閱『歷』無數,恐怕很難判斷出簡歷的好壞並指導別人。我也就如何判斷簡歷的好壞,諮詢過HR部門的同事。」葉施宏告訴《青年參考》。
提到當天講座的準備環節,李江江說:「為了這場兩個小時的講座,我倆差不多準備了兩個星期,光彩排和預演就有5次,直到講座開場前,我們還在演練。」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感受最深的是,要從HR的角度審視自己的簡歷。如果求職者語法吃力,可以參照網上的一些表達,但切忌照搬模板。」他補充道。
學會從HR的角度看簡歷
在葉施宏和李江江看來,英文簡曆書寫的重點或難點並非中國學生常常考慮的語法、句式(這是寫作中最後考慮的問題),而是簡歷的內容和架構,「你到底要如何呈現自己」。
「不要一股腦兒地把自己的經歷全堆在簡歷上,根據申請的職位對簡歷內容有所取捨,才能有的放矢。」葉施宏告訴《青年參考》,英文簡歷的質量首先取決於申請人的實力和經歷。「但當申請人水平相當時,簡歷的書寫就成了決定性因素。總體來說,一份優秀的英文簡歷並不需要涵蓋太多信息。個人簡介很重要,姓名要加大加粗,你的聯繫地址、手機號還有郵箱也要一一註明。」
「然後,你求職的目標要簡單明了,最好用一句話概括。」葉施宏說。
關於這一點,某知名軟體公司的人事專員曾向記者「吐槽」:「連申請的職位都不寫清楚,HR沒時間猜你的心思,直接Delete(刪除)。」
葉施宏認為,教育經歷不必多談,重點要放在工作經歷上。「很多應屆畢業生並無太多工作經驗,上學期間參與的學生工作、實習以及海外遊學經歷就顯得十分重要,不過要儘可能跟申請的職位相關。」
李江江認為,形容詞太多會顯得空洞乏力,沒人能從簡歷上看出你「善於與團隊溝通合作」,除非你用具體事例證明自己「幫助解決了團隊的某個問題」或「與組員通力合作,最終取得了好成績」。
「切忌簡單羅列,表達要多元化,動詞使用要豐富,還可以用名詞化的動詞,讓簡歷活潑易讀。」李江江說。
在講座現場,很多聽眾帶來了自己的簡歷,與主講人給出的範本對照。一位陳姓同學表示:「單純看自己的簡歷,找不出太多問題,但是看別人的簡歷,就會有不同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