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傍晚帶孩子在河邊玩水,孩子玩得很盡興,就一直玩到天黑才走,回到家就給我媽罵,說天黑必須帶孩子回家,有許多老人會有這樣的觀念,認為到了夜晚不要帶著孩子出門,孩子的眼睛會看見大人看不見的東西,這樣對孩子不好。
而當晚睡到半夜,一歲半的女兒就大哭不止,怎麼哄也哄不住了。給奶也不喝,給水也不喝,那麼肯定不是餓也不渴了。可是半夜三更的,又沒有發燒,哪裡不舒服孩子也不會表達。後來我媽還出門口摘些艾草煮水,用毛巾抹一下身子。孩子才停止哭。又繼續睡了。我媽就說我以後帶孩子在外邊一定要太陽下山之前回到家。
我當時的觀點,媽媽的這個想法就是迷信,並沒有科學依據。
但實際上,晚上確實不適合帶孩子在外邊。
那麼到底為什麼不建議夜晚帶孩子出門呢?
●夜間氣溫低,寶寶容易生病
無論是春夏秋冬,夜睌的氣溫相對會比較低,如果小孩子不能及時回家,白天身上出的汗到了晚上很容易受涼。而且小孩子的抵抗力比較弱,可能會因為一陣風或者蚊蟲叮咬患上某種疾病,對孩子的健康也是很大的威脅。
●天黑易發生意外
晚上天比較黑,視野不夠清晰,如果帶孩子出門,很容易因為看不清路面而出現磕碰或其他意外情況。一些大人晚上出去都會感到害怕,何況小孩子了,安全感對小孩子的心理髮育非常重要。
當然不是說絕對不能晚上帶孩子出門,只是相對於白天出門,晚上沒有多大的優勢。
如果實在有事,需要在夜間帶孩子出門,那麼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就算室外的氣溫再高,也需要給寶寶準備一件外套,以防萬一,這樣就不用擔心感冒的問題了。
2.夜間視野比較差,爸爸媽媽一定要盯緊小朋友,別讓他們離開自己的視線,以免出現危險。
3.晚上帶寶寶出門,爸爸媽媽最好儘快處理好自己的事,然後趕緊帶孩子回家,保證孩子的安全。
總之,為了寶寶的安全和身心健康,爸爸媽媽一定要重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別因為自己的「忽視」影響寶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