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老人經常說:"晚上別帶孩子出門,他們看到大人看不到的東西會被嚇到。"現在這種迷信說法已經不被認可,很多年輕人都覺得這是部分老人的迷信思想。不過,晚上真不建議帶寶寶出門,背後有一些並非迷信的原因,是為了孩子的安全著想,家長心裡要有數。
1、夜晚活動多,寶寶變成"夜貓子":平時在家裡,你也許就在寶寶吃飽喝足以後,帶他玩會遊戲,活動活動,洗洗澡就休息。寶寶本身已經養成了一個穩定的生物鐘。如果某一天因為特殊原因,晚上帶寶寶出去玩,可能導致寶寶錯過了自己的睡眠時間,導致他的精神處於亢奮狀態。等回到家裡,可能還是不睡覺,這樣一來,一家人的作息都被打亂!
2、小孩子身體素質差:小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比我們成年人差很多,對溫度的自我調節能力,和對細菌的抵抗力都很差。尤其是到了晚上,天氣轉涼,但是大人們可能感受不到太大的變化,小孩子卻不能及時調節自己的體溫,這個時候如果家長也沒有及時給孩子增添衣物,就會使孩子出現感冒、發燒、流鼻涕等症狀。
3、視野受限,寶寶易發生危險:大城市裡雖然燈火通明,但在一些道路上和公園裡面,光線還是比較昏暗的,人們的視野就受到了限制。在這種情況下,家長稍不留神就可能讓寶寶置身危險之中。比如路上有一些碎石子、玻璃片等等,在微弱光線下難以被發現,卻可能對寶寶造成傷害。
有的寶媽寶爸可能就愁了,晚上不帶孩子出門散步的話還能做什麼呢?其實很簡單,孩子成長需要父母的陪伴,晚上吃完晚飯後可以帶著自家萌娃,玩玩小遊戲或者看看故事書,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更加溫馨!而且,新手父母不妨在這本書上學學,新生育兒的知識。有需要的父母,不妨提前了解一下哦!
4、天黑易哭鬧:小寶寶還處於發育期,感官功能還未發育完全,視覺功能還很弱,晚上帶寶寶出門的時候,寶寶容易看不清周圍的事物,一旦他看不清媽媽的臉龐,孩子就會變得驚慌、焦慮。孩子在能看懂圖畫的時候,他的想像力是很豐富的,晚上帶他出門,會把黑夜中看不清的東西想像成可怕的東西,會受到驚嚇,會忍不住哭鬧。
要想不影響孩子的生長,在10點的時候要保證孩子已經進入了熟睡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身體晚上分泌的生長激素會是白天的5-6倍。如果晚上帶孩子出去玩的話,那孩子就容易處於興奮狀態,在10點前很難入睡,這樣就會錯過生長的最佳時間。長此以往的話,不利於孩子的正常發育。
所以儘量避免在晚上帶孩子出門,晚上出門不安全的事情,和不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因素太多了,數不勝數,很容易讓孩子受到傷害。晚上的時間可以留給和孩子的親子時光,一家人吃完晚飯,帶著孩子在家玩玩過家家,看看繪畫本比什麼都好,還會增進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