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良驊:蔡當局刪減文言文的諸多弊端
曾發出「慰安婦並不都是強迫」言論的學生代表林致琮說,過去太多歌頌唐宋古文八大家,都是在「造神」,相反臺灣有很多文言文,且貼近這片土地,「臺灣文學對於現代社會的影響,遠大於唐宋八大家。」可見,這些蔡當局特聘的課審委員及投票者均不具有代表性,他們是「政治正確」被蔡當局用於推行「文化臺獨」的御用工具。
-
降低「文言文」比例終未果 文教「去中國化」不得民心
再來看看今天,民進黨再次執政,蔡當局的計劃是把文言文比例由現行的45%至55%進一步減為30%。最荒謬的是,選文由20篇降至10篇,並進行為期一周的網絡投票,竟有日本名不見經傳的「文言文」入選,而韓愈、歐陽修的作品卻落選。其實,「文言文」在大陸乃至世界,都混得風生水起。先看大陸,從9月1日開始,教育部新編語文教材較之以前的人教版,古詩文比例大幅增加。
-
蔡當局新課綱大幅刪文言文 被批「不學無術的土匪」
還有消息傳出,課本將裁掉若干歷代名家的經典之作,卻將日本人寫的文言文變成必修。臺灣名嘴黃智賢表示,蔡當局為了「臺獨」,為了讓臺灣民眾的中國意識更薄弱,要連根拔起臺灣民眾心靈的根,傷害的將會是世世代代的臺灣民眾。黃智賢表示,蔡當局是不學無術的土匪。
-
降低"文言文"比例終未果 文教"去中國化"不得民心
小學教材中,古詩文增幅高達80%,在全部課文的佔比為30%;而初中教材部分,古詩文在全部課文的佔比高達51.7%。 河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語文課程與教法教研室耿紅衛教授對於教育部增加古詩文比例發表看法,他認為古文的名篇佳作,可以提高一代學子提高表達情思的語言能力。
-
教材刪減真的「沒什麼好解釋」嗎?
近日,有微博網友發帖稱,「部編本」語文教材將初三經典文言文《陳涉世家》刪除。「比如有100篇經典課文,只能收錄40篇,哪一篇大家以前都學過的,哪一篇(撤)下來大家都有意見。」 且不說溫主編的說法是否科學,但從其說法而言,蘊含的意思就是教材編寫都是學術專業的事情,用不著解釋,刪減了就刪減了。比如選擇那些文章進入教材,是選中還是撤下來只是出於教學必要,其潛臺詞就是除了編寫者其餘都是不懂者,不懂者根本沒有必要爭論。這種不解釋不在意的態度確實讓人無言以對。
-
蔡當局「去中國化」又出一損招 銘傳大學禮儀服從旗袍改洋裝
海外網9月30日報導,蔡英文當局上臺以來不斷對中華文化下狠手,就在這兩天,海外君發現蔡當局為「去中國化」,又出了一損招。 對此,銘傳大學親善服務隊指導老師何採容透露,從去年起蔡辦希望有全新意象,「因而把穿了30多年象徵中國文化的大紅旗袍改為代表活潑、朝氣的洋裝,希望能帶給民眾不同的意象。」看到這裡,蔡當局的叵測之心終於暴露了出來。 蔡當局「去中國」的行徑越來越多,日前,島內正因臺灣課綱中文言文比例大幅度刪減炒得沸沸揚揚。民進黨再對課綱下手,也引發了島內歷史老師的擔憂。
-
蔡當局強推英語為「第二官方語言」意欲何為?
今年7月底,「工總」在「2018白皮書」中稱,盼蔡當局「推動英語化運動,增進臺灣國際化與能見度」。近日,臺「行政院長」賴清德在接受《聯合新聞網》(UDN)採訪時稱,明年將確立臺灣「雙語國家」政策,臺灣將成為擁有中文與英文的「雙官方語言國家」,而具體落實方案是讓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英文」。
-
臺灣作家質疑蔡當局教育制度:培養出更多無腦學生
高中語文必修的文言文若刪減成30%,將比初中的35%還低。(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8月29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中語文課綱草案大砍文言文比例,由原本的45%到55%降為每學期以30%為上限,必讀古文由20篇降為10或15篇,在島內引起廣泛爭議。
-
臺當局課改,欲大幅刪減文言文,增加日本人作品…意欲何為?
根據網絡票選結果,在得票最高的10篇古文中,只有4篇是之前「國語文領綱小組」的選文,包括《桃花源記》《赤壁賦》《鴻門宴》和《嶽陽樓記》,其他6篇都是新增、與臺灣相關的文言文,其中不僅有日本人的作品,甚至有的作品中還出現歧視臺灣少數民族的言論。
-
臺當局削減高中教材文言文未果 「文化臺獨」不得人心
新華社北京9月11日電題:「文化臺獨」不得人心——評臺灣當局有意削減高中教材文言文比重未果新華社記者 查文曄臺當局教育部門10日開會審議新課綱內容,其中備受關注的高中語文課本文言文比例維持45%至55%不變,老祖宗傳下的中華文化經典暫時免遭劫難。
-
文言文、夏商周統統被刪,蔡英文修改課綱力求讓臺灣下一代失憶
刪文言文去年9月,蔡當局拿文言文開刀,將高中語文課綱中文言文比例從「45%-55%」刪減為「35%-45%」,並將「推薦選文」篇數由30篇降為15篇。對此,島內有專家直言,此舉是要讓「臺灣本土文化離中華文化越遠越好」,讓「臺灣下一代文化失憶」。
-
臺灣語文刪減文言文方案未通過 維持原來比例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9月11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臺當局「教育部」昨(10)日召開「課審會」審查12年義務教育高中語文課綱,經過9小時「馬拉松式」的審查,決議文言文比例維持原來臺當局教育研究院研修小組所提的45%至55%;至於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將不再限於四書,尚可包括五經或諸子百家等相關選文。
-
楊冰:年輕一代是中國新經濟的未來力量
新一代潮流網購社區得物App憑藉在年輕消費領域的深耕和探索,榮獲2020「年度新經濟企業」獎項。「年輕一代是中國新經濟的未來力量。」得物App創始人兼CEO楊冰表示,「得物始終和年輕消費群體站在一起,守護他們的熱愛和追求。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得物App將努力通過產品和服務,來擴大內需、承接國外消費回流,積極探索更多新的發展方向。」
-
臺當局拍板高中語文課綱文言文比例下調10%
據此前報導,臺「教育部」本月10日召開的課程審議會(「課審會」)大會中,由於4個降低文言文比例的提案,表決票數都未過半,決議維持「課發會」草案(45%到55%)。然而,會後部分委員認為程序有問題,主張草案也應經過表決,不能逕自成立。課審會大會24日再度召開,上午先就程序議題達成共識,決議「課發會」草案也需表決。
-
大陸語文教材大幅增加古文比例 臺當局卻在拼命刪
海外網8月29日電 從這個學期開始,陪伴許多80、90小夥伴兒成長的人教版語文教材就要退出歷史舞臺了。據教育部網站消息,教育部統一組織新編義務教育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投入使用。教育部新編語文教材較之以前的人教版,古詩文比例大幅增加。
-
教育部通知:語文教材大變動,古詩詞增加87%!一年級就有文言文
教育部通知:教育教材大變動,古詩詞增加87%!一年級就有文言文!隨著時間的推移,距離高考也只有10天的時間了,不知道同學們是否準備好了呢?高考之後,又是一番新的人生旅途,挑戰和機遇也會隨之而來。新一年的招生計劃也陸陸續續開始了,不過2019秋季入學的學生,可謂是面臨了最強的挑戰。
-
中國史變「東亞史」,被教科書蒙蔽的臺灣年輕一代
通過這樣的教育,我們可以了解到,島內「獨」派怎樣用「臺獨」史觀毒害臺灣年輕一代,進而磨滅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 在「兩蔣」時期,臺灣民眾的國族認同原本不存在問題,除極少數人主張「臺獨」,90%以上的民眾都堅持「一個中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