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生愛上古詩文,有章可循——聽特級教師談古詩文學習

2020-12-22 騰訊網

古詩文教學一直都是個「老大難」問題。最近,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著名特級教師董旭午的新著《我這樣教學古詩文》,應該是一本能夠教學生會學、樂學和愛學古詩文,很有利於解決好這個「老大難」問題的佳作。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教學生學會融通「生活」

首先,教學生與古人的語言表達生活相融通。古人大都用單音節的詞,極少用雙音(及以上音節)合成詞,這種用詞習慣一直延續到新文化運動初始。為此,董旭午認為,翻譯文言字詞有個一般規律,即儘可能保留原單音詞來做詞根,之後再在其前面或後面加一個同義、近義、相關的單音詞,形成今天的雙音(及以上音節)合成詞,如將「羅」翻譯成「網羅」「羅列」等。學生一旦掌握到這個規律,他們學文言文的樂趣以及學好的信心自然就會增強了

其次,教學生與古人的文化生活相融通。古人的文化生活包括天文、曆法、科舉、官制、軍事、禮俗、娛樂等領域,內容十分豐富。要學好古詩文,就需要學生走進古人的文化生活,了解古人的詩情雅趣、天文氣象、宗族家居、科舉官制、婚嫁習俗等,這才有可能更全面而深刻地理解這篇課文的思想情感,進而正向發育樂學文言文的興趣和自覺。再其次,教學生與作者生活相融通。只要學生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了,深度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意圖,就有可能真的學深悟透作者為什麼非要這樣而不那樣遣詞造句、謀篇布局和運招用技的緣由,進而對文言文學習真產生興趣。最後,教學生與自己的生活積澱融通。古詩文中詞類活用現象很普遍,如名詞動化、形容詞動化、動詞名化、形容詞名化、使動、意動等,學生最頭疼。對此,董老師就指導他們融通自己的成語積累來學習和掌握。如,「華而不實(華、實:名詞作一般動詞,依次譯為『開花』和『結實』)」,等等。這樣教學,學生學起來就不再那麼吃力了。

教學生學會誦讀和猜讀

首先,教學生學會「搖頭」美誦。董老師認為,學生只有依循語句的節奏和韻律搖頭晃腦地美美誦讀,才會在這樣的節奏和旋律中去用心品味、體會,才會真正感受到古詩文那種節奏、韻律和感覺,才會更深入地悟得文章的深意。董老師長期這樣指導誦讀,學生慢慢就學會了憑自己的文言語感去多讀、多品、多悟,進而形成較強的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有了這樣的能力,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就高漲起來了,進而信心也大大增強了。

其次,教學生學會依境「猜字」。所謂「猜字」,就是在不依據注釋和工具書的前提下,教師調動學生的文化積澱,從旁啟發、點撥、激勵、鼓勵學生根據語境猜出課文中某字的意思,之後再讓學生閱讀注釋、查閱詞典之類工具書來印證。董老師總是這樣教學生去大膽猜讀,這不僅會牢牢夯實學生的文言基本功,更使他們一天天樹起信心來,進而其自主做事能力和健全獨立的人格等也一天天地得到了良好的發育。

教學生學會心智背誦

首先,教學生在梳理並把握課文思路和文脈的基礎上背誦全文。如,教學《勸學》,可以先梳理全文思路——先回答為什麼「學不可以已」,即學習能使人獲得提升和進步;然後講要怎麼做——要善於利用外物來好好學習,而要有一個好的態度,即要積極積累、堅持不懈、專心致志。思路和文脈理清了,背誦也就沒那麼難了。

其次,教學生深入行間拎清課文語句的順序和層次。很多經典名篇,其語言表達思路都是有著嚴謹的時空和邏輯順序的。董老師認為,背誦經典一定要深度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意圖,深入文字的「骨縫」,找準邏輯鏈條和情理掛鈎,以至於好像每個字句都是自己寫出來的一樣。這樣教學了,學生就會深透理解作者遣詞造句的邏輯思維路徑,進而切實提高背誦效率,提升語言思維品質。

教學生學會自主積累

一是積累文言字詞生活化。董老師的學生每人都有一個專門積累文言詞彙的筆記本。每教學一篇古詩文,董老師都會選擇8個左右文言詞(課與課之間不重複),指導學生把不常見義項在詞典上做好標記,並轉而抄錄在這個筆記本上,同時還要標記上詞典的頁碼。平時常翻閱,考試前即溫習,日久天長,學生自然就提升水平和增長能力了。

二是積累古代文化常識生活化。古代文化常識包括古代官職、刑罰、祭祀、禮俗、曆法等多個方面。董老師自行印發《走進古人的文化生活》這本小冊子,指導學生結合課文學習進度自覺翻閱、自主消化,就像過日子一樣。

總之,《我這樣教學古詩文》這本書介紹了很多如何教學生學好和會學古詩文的規律和方法,也展示了一些切實可行又很有實效的案例。我們深信,這本書一定會獲得廣大同行和中學生的青睞,它的出版也將為古詩文教學的健康發展作出一份獨到的貢獻。

圖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教學生愛上古詩文,有章可循
    《我這樣教學古詩文》 董旭午 著 商務印書館古詩文教學一直都是個「老大難」問題。最近,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著名特級教師董旭午的新著《我這樣教學古詩文》,應該是一本能夠教學生會學、樂學和愛學古詩文,很有利於解決好這個「老大難」問題的佳作。
  • 當我們學習古詩文時,我們學習的是什麼?
    雖然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這個道理,但我們還是希望孩子們在記憶古詩文的道路上能夠更輕鬆。 近年風靡英國的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廣受大家的追捧——思維導圖學習法。那我們用很新穎,很贊的方式將思維導圖學習法和古詩文的記背結合起來,做成了《思維導圖古詩文學習法》這套叢書,分文言文以及古詩文兩冊。
  • 直播講座暨《我這樣教學古詩文》新書發布 | 如何讓中學生樂學、愛學、會學、學會古詩文?
    該書是董旭午走古詩文「生活化教學」之路的理論思考和實踐案例集。作者將古詩文的教和學與作者生活、課文生活、讀者生活、學生生活、生活情理相融通,將課內教學與課外體悟、自主歷練相融通。作者的實踐說明,生活化古詩文教學能夠切實提高學生的古詩文閱讀和鑑賞能力。全書包括「問題與思考篇」「方法與歸因篇」「教例與反思篇」三部分。針對古詩文教學中常見的文本解讀誤區,用生活化教學的視角詳加分析。
  • 吟誦,讓古詩文學習成為一種享受
    新華社發安徽合肥市蓮花小學教師在吟誦《遊子吟》,表達對母親的愛和祝福。新華社發編者按學習本民族的語言就必須充分尊重本民族的語言特點。在語文學科剛剛作為一個概念誕生的時候,吟誦本是語文課堂學習的一個環節。但是今天,我們對吟誦已經感到陌生。
  • 2018第三屆上海小學生古詩文大會
    但這絲毫阻止不了古詩文愛好者們的熱情。12月9日下午,2018第三屆上海小學生古詩文大會的頒獎大會在上海圖書館舉行。現場700多個座位座無虛席。「今年複選的賽制真好玩,9秒答一道題,媽媽說連查百度都來不及,但我做到了。我喜歡唱古詩,我唱一首《清平樂.村居》給你們聽。」現場,一個孩子的歌聲吸引了許多小夥伴。素不相識的小夥伴一起分享著自己的學詩心得。
  • 我這樣教小學生學古詩文
    古詩文誦讀訓練的關鍵是動之以趣、曉之以情、踐之以行,從而培養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古詩文的內容豐富多彩,表達的形式多種多樣,因此古詩文的誦讀訓練也必然是多種模式。單一的模式、單一的課堂結構是難以達到優化古詩文教學的目標的。在實踐中,我按照古詩詞內容的特點,來設計課堂結構和選擇教學方法、手段及策略,探索並嘗試了以下三種模式。  模式一:合作學習。
  • 古詩文背誦篇目大幅增加:有家長老師叫好,也有學生改讀理科
    老師 古詩詞學習重在積累將培養學習興趣 對於語文新課標中「誦讀篇目的建議」改為「古詩文背誦推薦篇目」一事,成都某高中語文教師李曉玫表示,聽、說、讀、寫是語文的幾大核心能力,其中,讀和寫是基礎,「讀」就是要多讀多背經典古詩文,這樣「寫」才言之有物。
  • 小學古詩文教學多元導讀八大策略
    【關鍵詞】古詩文;多元導讀;策略        古詩文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學習古詩文能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能力;能開闊視野,培養審美情趣,增加文學知識積累;能認識千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英,學習先輩的精神,培養其健康向上的品德情意;能認同優秀的中華文化,培養對國家
  • 統編小學語文教材引爭議:古詩文增多加重學生背誦負擔?
    不過,「統編本」的一些選文表述和配圖,依舊遭到社會人士的質疑。古詩文數量的增加,有可能加重了學生的負擔。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要把學生熱愛閱讀的習慣培養和批判性思維品質錘鍊放在首位。」杭州谷裡書院創辦人、特級教師張祖慶認為「一綱多本」可以兼顧各地差異,「一綱一本」便於統一研究。 「統編本」三科教材編寫歷時五年,編寫團隊達140餘人。
  • 語文教材裡大幅增加的古詩文,該如何教好?
    小學6個年級,古詩文總數增幅高達80%。初中3個年級,古詩文也佔到了全部課文的51.7%。 教材已定,現在就不需要再來討論語文教材裡古詩文數量該不該增加的問題,而是要討論怎樣教,如何教好的問題。筆者在進入教研機構工作以前,曾擔任過多年中學語文教師,深感古詩文教學是一大難題,教多了學生厭煩,學得沒有興趣;教少了學生理解不了,只能囫圇吞棗。
  • 佔了高中語文新教材半壁江山的古詩文 應該怎麼學?
    高中古詩文有23篇要背誦 古詩文學習要靠「量」每次提及古詩文背誦,網友們總會一片「哀嚎」,回想起來,多是慘痛經歷。高中古詩文到底要背多少篇?學軍中學語文教研組長童洪星老師幫我們數了數。對於古詩文學習增多這一點,杭州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語文老師趙琦也蠻有感觸。趙老師說:「在我們現在使用的蘇教版教材中,古詩文就佔到了很大的比重。在高考試卷中,古代詩文閱讀的分值一共是40分(總分150分),雖然比重看起來不是特別高,但是語文老師在教學上對於古文的課時傾向會比較大。
  • 培養孩子古詩文學習能力,家長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古詩文的學習,貫穿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各個階段,培養孩子的古詩文學習能力,應該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不僅要讓孩子掌握相應的古詩文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家長可以通過多種學習形式,增加孩子對古詩文的興趣,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階段,選擇適合的教材內容和學習方式,比如通過電視節目、動畫片、插圖書本等,來激發孩子對古詩文的學習。
  • 古詩文背誦的6大技巧
    那麼,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引導學生多背,實現「量」的積累呢?經過幾年的探索和踐行,我採用如下幾種形式引導學生巧記妙背,具體做法是:  1.表演背。古詩文不是無情物,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讓他們在背誦時,加上適當的語氣和動作,邊背誦邊表演,會增進對古詩文的理解,從而與古詩文的情感產生共鳴。此法多用於低中年級學生。
  • 從古詩文中汲取滋養
    據報導,由教育部統一組織編寫的新版道德與法治、語文、歷史教材將於9月1日在全國使用,《語文》所選古詩文數量比過去增加,且體裁多樣,其中小學語文有古詩文129篇,初中有132篇。 古詩文是中華文化的國粹與精華,歷經千百年的傳承,至今熠熠生輝。中小學語文教材增加經典古詩詞,讓孩子們從小接觸、學習、感知古詩文的魅力,對於弘揚傳統文化,強化對中華文明的認知、自信心與自豪感顯然大有裨益。
  • 大語文時代,古詩文背誦重要性凸顯,如何讓孩子愛背古詩文?
    首先給各位學生和家長一組數據:部編版新教材中,小學古詩文所佔比例為30%,初中古詩文比例佔57%。這組數據告訴我們,學不好古詩文,將會嚴重拖語文後腿。但古詩文首先有年代感,再加上語法,文體,用詞的不同,讓學生不易於理解,在背誦時 ,也會出現畏難情緒。
  • 教育酷評丨學習古詩文——詩化生活——詩意人生——立德樹人!
    本套中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比原教材增加了一倍的數量:小學12冊共有古詩詞124首;中學6冊共有古詩詞125首,古文增至了3個單元。因此,我們在教學這些古詩文的時候,首要任務必需向學生講清楚學習古詩文的教育意義:一、學習古詩文是對祖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
  • 程小純強調高中古詩文學習,選好學習材料很重要
    如今,在經歷了中考的「洗禮」後,很多學生普遍對語文興趣不濃、熱情不高,加之高中其他科目難度很大,使得語文的重要性進一步下降;而語文的重難點古詩文,學生的水平更為堪憂。 南京師範大學畢業的程小純表示,缺乏積累、上課消極、學法機械,成了古詩文學習的三大不利因素。
  • 古詩文作業,原來可以這樣做!
    很多老師認為,除了作文,其他語文作業都不好要求學生。像一些選擇題,學生如果只是寫上ABCD應付老師是很容易的,但這樣做意義不大;像語文主觀題,和其他理科題不同,沒有唯一答案,同學們的答案往往五花八門,老師判作業時很難操作。如果按判理科作業的方法去判語文,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效果也不好,所以很多老師幾乎不布置作業。我認為:學生做語文作業關鍵要有效,現在的語文作業除了作文之外,主要應該是古詩文閱讀。
  • 部編版語文教材古詩文增長87%!學好語文該如何入手?
    古詩文約佔小學課文總數30%。與原教材比,增幅達87%。中考中古詩文佔12分的分值 。可以說,得古詩文的孩子得語文。背古詩不僅可以滿足應試的要求,對孩子「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也體現在很多方面,有很多潛移默化的影響。
  • 別再支離破碎地詮釋,古詩文的生命是讀出來的
    今人執教古詩文,要尊重其語言形式,貴在讀,讀出古詩詞的生命。楊老師和範老師執教的古詩文,讓其美美的存在,而不是支離破碎,讓學生美美地讀,讀出了韻味。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誦讀是小學生學習古詩文的主要方法,也是理解古詩文內容,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徑。誦讀有兩層含義,朗讀和背誦。《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提出「有些詩文應要求學生誦讀,以利於積累、體驗、培養語感」。範老師執教的小古文《性剛》是讀上生花,讓學生愛上了小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