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18日電 (記者 邢利宇)「企業傳承既是兩代人較量,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過程,這是一個規律。」將晚年夢想定位為「幫企業家解決家族傳承問題」,中國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第一代民企代表、方太集團董事長茅理翔如此認為。
有調查數據顯示,中國有超過750多萬家私營企業,其中家族企業佔95%以上。在全球,只有不到30%家族企業能實現兩代人的成功交接。
茅理翔不僅使自己的企業順利交接,還在暮年創辦了國內首家家業接班人學院。
「第一次創業是做產品,靠拼搏;第二次創業是做品牌,靠創新」,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茅理翔回顧起上世紀90年代,其一次創業成果——點火槍被全國30多個廠家模仿,價格戰讓這位曾經的「世界點火槍大王」招架不住。經過慎重考慮,他動員剛從上海交大研究生畢業的兒子茅忠群回來,共同二次創業。從調研市場、確定產品、企業定名、公司戰略、產品開發、網絡建設、品牌塑造、廣告策劃、招聘人才……父子二人從頭再來,「方太」從此誕生。
第一個三年,企業就實現「兩大轉型」:從仿造到創造的產品轉型、從貼牌到自主品牌的轉型。目前,方太已有400多項技術在行業首位。更讓茅理翔津津樂道的是,當「方太」遭遇價格戰時,兒子堅持不降價,反而推出創新產品,令「方太」不戰而勝。「通過創新完成產品轉型,在當前民營企業中,還是有很大借鑑意義。」茅理翔認為。
「創新能力是一個企業家必備的能力」,談到接班人的能力與素養,茅理翔特別指出,接班人朝氣蓬勃,雖具創新激情,卻不一定有創新能力,所以培養接班人的創新能力非常必要。董事長、總經理要親自抓創新,要善用創新型人才,制訂創新規劃,形成創新機制。
從父輩的家庭紡織作坊到成為全球最大電腦針織橫機生產商,浙江省慈谿市「創二代」聯誼會理事長、慈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平範,是民營企業家「創二代」中的佼佼者。
「企業都是靠創新帶動的,這也是社會發展的方向。」孫平範說,具體到慈星的創新,則更多來自客戶的需求。國外出了什麼新技術,客戶需要什麼功能和效率等,慈星不僅要了解而且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之變為現實。所以,孫平範認為,創新來自對專業的專注,不了解客戶需要什麼,就沒有創新。
目前,慈星每年有兩到三個新機型推出。對於企業的創新,孫平範特別強調,不是別人有了,我們再模仿,而是我們自己把創意變成現實,帶動產業發展。
創業、創意、創新,中國民營企業家「創一代」、「創二代」兩個代表人物的經歷顯示,民企家族傳承:兩代人較量,創新者勝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