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麵粉做的,為什麼麵包比饅頭賣的貴?

2020-12-20 騰訊網

[會計新人群、會計職場交流群、36種產業群、財稅高級管理群、在線財稅沙龍群等】

歡迎您的加入!

文章導讀

饅頭是中國人的主食之一,相傳饅頭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唐代以後,成為大眾食品。廣義的饅頭類食品包括蒸膜、包子、花卷、烙餅等中國發酵面制食品。麵包是西方人的主食。世界上最早的面包起源於古埃及,公元前600年,麵包製作技術傳入希臘,古羅馬帝國時代後,又被帶入歐洲大陸流傳開來。饅頭與麵包同屬於發酵麵製品,主料均為麵粉和水。那為什麼麵包比饅頭賣的貴?

1

同樣是麵粉,差別那麼大?

人們常把饅頭同西方的麵包相媲美,因此饅頭有「東方麵包」的雅稱。可是,不知你是否有這樣一種感覺,饅頭和麵包的身價有明顯不同。超市裡的饅頭「論堆賣」大多一兩元好幾個,十幾塊一個的饅頭很少,似乎饅頭與「高端」二字無緣。

在亞洲各個國家和地區,以麵包為代表的烘焙行業發展時間雖然短,但近年來消費者對烘焙食品的認知度不斷提升。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工藝流程的日漸完善,烘焙食品以其品種豐富、口味大眾、用途多樣、攜帶方便的眾多特點,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

事實上,蒸出來的饅頭比烤出來的麵包更營養,也更容易消化。麵包在高溫烘烤下,會造成維生素B1和賴氨酸的損失,而饅頭在蒸製時不會造成營養素的損失。同時,饅頭中的澱粉顆粒基本上都已糊化,而麵包內澱粉粒仍未糊化,饅頭比麵包更易於消化。

這讓人不免產生疑問,同樣是麵粉做的,為何一個看起來成為了飲食界的陽春白雪,而另一個卻是下裡巴人?

2

為什麼麵包比饅頭貴?

饅頭的原料比較簡單,主要有小麥粉、酵母(或老面)和水;而製作麵包除了小麥粉、酵母和水以外,還需要加入油脂、食糖、食鹽、雞蛋、奶粉及各種輔料和添加劑。

同時,麵包中的部分原材料價格普遍偏高,例如高品質的藍紋奶酪,產量少,價格貴,幾乎是很多西點師夢寐以求的材料。而一般做西點用的普通奶酪,如南橋和安佳,價格也十分可觀。

值得一提的是,小麥依據麵粉中蛋白質含量和組分造成麵筋性質的差異,分為強筋小麥、中筋小麥和弱筋小麥。就小麥粉的品質而言,饅頭比麵包要求寬鬆,製作麵包的小麥粉要求有較強的麵筋質,一定比例的破損澱粉含量;而製作饅頭的小麥粉筋力範圍較寬,筋力中等的小麥粉可以製作出質量較好的饅頭,小麥粉的蛋白質含量變幅可以比較寬,對破損澱粉的含量要求也較低。

3

麵包的製作工序更複雜

製作工藝上,饅頭做起來相對簡單。和面、發麵、做餡、包、發酵、蒸,製作周期一個半小時左右;做麵包時間長,工序多,做一個最簡單的麵包,和面揉面30分鐘,一發40分鐘,鬆弛整形20分鐘,二發30分鐘,烤制15分鐘,兩個小時不一定能做完。

其中,揉面對饅頭而言,是個單純的動作,因為麵粉和水的比例固定,只要掌握基礎的手法,將麵團揉光滑,最終效果總是一致的。然而對麵包來說,不同的配方所要求的揉面程度和手法都不一樣。例如法棍,越少揉越好,而吐司卻需要徹底的揉面。

發酵之於饅頭,基本只需1-2次,起蓬鬆質地之用,但對於麵包,則兼顧了蓬髮、進一步改善香味、強化麵筋等作用,而且發酵時間越長,次數越多,麵團內部的風味會融合得更好。

饅頭通常只要將麵團均勻切成幾份即可,而很多麵包需要滾圓和割口,做出不同造型,一方面是為了美觀,另一方面,為了開幾條固定「通路」引導氣體流通。

總而言之,麵包製作是一個費時費力費心思的過程。麵粉的好壞會影響風味和發酵的成敗,發酵的效果又會影響烘烤的程度,烤後的成品最終會反映麵粉的質量和手法的優劣,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大量的經驗和耐心。

4

麵包的定價分析

產品價格的定位,綜合考慮門店品牌形象、產品品類、裝修甚至是服務等,針對門店的整體水平對產品綜合定位。麵包店的經營,食材成本(Food),人員成本(Labor)和房租(Rent),取他們開頭的首字母叫做【FLR成本】,我們要把這個成本控制在營業額的70%以內為目標。【FLR成本】我們把其中的R去掉,這兩大成本要控制在60%以內,所以這兩大成本平均是30%.(當然,可以根據你自己店鋪的實際情況進行調節,比如食材佔40%,人員20%,但他們的總體就是不高過60%)。

制定麵包價格最重要的依據就是成本率,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說,我們講商品的真正的價值是什麼,是凝結在商品中無差別的價值勞動,然而價值卻不等價格,它的價格取決於市場,取決於你賦予它的附加價值。

從成本率來說,我們制定麵包的價格,一般來說成本率都在整體價格的30%-40%的成本。當然並不是所有的麵包的成本率都是這個數值,比如成本很高的麵包你可以適當的超出這個值,而成本相對來說便宜的麵包,可以低於這個值,這樣綜合下來成本率控制在這個數值之內就好了。

當然這是普遍定義麵包的價格的標準,但是正如前面所述,價格也不完全取決於成本,還有它的內在附加價值,什麼才是他內在的附加價值,從麵包的角度來說,就是麵包的口感,它的人氣,它市場受歡迎的程度。

很簡單,可以這麼算,比如有款麵包口感好人氣高,而它的成本就有8元,想這種麵包按常理來說是要和成本率低一點的麵包綜合一下,然後給出最終的價格,但是偏偏這款麵包比較受歡迎,所以是完全可以把麵包定價訂的高一點,比如說成本的三倍24元。假如有一款麵包成本比較低2元,但是顧客比較喜歡,也可以超出這個標準,把它定在10.12元等等(只是舉例,要考慮當地對麵包的消費情況),這樣店裡有幾個走的比較好的麵包,剩下的麵包的價格就可以很好的調控了。

假如你準備開店還是無法判斷定價的時候,可以多走訪所在城市的店鋪,去「考察」當地的麵包店定價;一般麵包成本每家的原料來源不同,也許有些產品你無法簡單用原價率的方法去判斷它定價高還是低,那麼也可以用「克單價」的計算方法來推斷。

什麼是「克單價」?

一克產品賣多少錢,模仿按賣黃金的計算方法,克單價=售價÷重量克數

例如:

某店的切片吐司賣13.8元一袋,約210g重。

那這個麵包的克單價=13.8*100÷210=6.6分

麵包店低檔的克單價為3-4分左右,中檔的能達到5-6分,高檔為8分以上。

除了這些麵包另一個附加價值我們也是不能忽略的,就是這個店本身賦予麵包的價值。同樣的商品放在小商品市場上如果只能賣100,但如果把它放在商場裡面就有可能賣到500,這樣的附加價值就會抬高商品本身的價格。對麵包而言,如果你的店比較與眾不同(不僅僅是裝修方面)比較有自己的個性,而且你的服務又好,那你麵包自然就可以在有很好的價格。

5

麵包產業體系更成熟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生活節奏的加快,主食消費也從「溫飽型」向注重營養、美味、多樣的「小康型」轉變,消費者對於主食口感的要求越來越高,好吃、安全、好看、方便,成了消費者的潛在要求。

目前,以麵包為代表的大型烘焙企業規模呈擴大趨勢,工業化烘焙的經營模式逐步佔領市場,形成跨地區的企業和名牌產品。麵包傳入中國後,我國麵包行業已經從早期的作坊式生產逐步向現代化的工業生產過渡,形成了一個完整和成熟的體系。

相比之下,近年來,中國主食生產企業的規模化、機械化雖然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也有不少企業的核心生產環節仍由手工完成,只是作坊規模的簡單放大。全國性的主食生產企業很少,更別提能與麥當勞、肯德基相提並論的中式快餐品牌。

此外,麵包作為舶來品,在中國,只能作為一種點心,不能取代饅頭的主食地位。數據顯示,我國的人均麵包佔有量很低。歐洲麵包消費最多的是德國,年人均麵包高達84公斤,我國麵包的人均佔有量不到0.7公斤,中西部不發達地區人均佔有量更低。

這種「點心」的定位,讓麵包在國內瞄準的主要消費群體是年輕一族,他們對麵包口味的需求更加個性化、多元化。一些定價較高的麵包,就鎖定中高端消費群體。而饅頭作為主食,面對的是普通大眾,工序少,加工快捷,使從業者可以在相同時間製作更多產品,單價更便宜。

饅頭和麵包的「身價」明顯不同,表面上看起來,是二者在原材料價格、製作工序、經營成本上的差異,深層次的原因或許是,饅頭和麵包所處的產業階段不同、面對的消費群體不同。

饅頭如何才能賣出好價錢?業內人士認為,要實現饅頭的產業化,一方面,要對饅頭進行科技提升,用高科技改造提升傳統食品,保留傳統風味的同時又符合現代人新的需求。另一方面,要藉助傳統、健康、安全、懷舊的特點,開展多樣化銷售形式。

THE END

△聲明:本文由智財行家整理髮布,來源:網際網路,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同樣是麵粉,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做饅頭,外國人喜歡做麵包?
    收貨的小麥一部分自留加工成麵粉,一部分賣掉。差不多半年的收成也在兩萬到三萬。在北方用麵粉做饅頭,幾乎是每個農村家庭主婦都善於做的一件事了。 眾所周知,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飲食習慣,國內南方喜歡吃米飯,北方喜歡吃饅頭。麵食種類非常多,麵包也是麵粉做的,為什麼中國人不能把麵包當主食?
  • 為什麼麵包在外國人眼中,如饅頭,而在中國就賣得那麼貴!
    大家應該對麵包都挺熟悉的吧,在我們的眼中,麵包經常被當做早點,買起來方便,而且攜帶也方便。不像我們的包子油條會將自己的隨身物品一不小心就弄髒,所以在我們眼中它就成為了著急中的早餐。我們一般也不會經常去吃麵包的,因為在中國,其實麵包也是很貴的,一個麵包稍微大點就是五六塊,而且關鍵問題是五六塊的麵包還不一定吃得飽!所以除非是特殊的情況,一般不會有人去經常去吃麵包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其實中國人對甜食並沒有那麼的依賴,反而很多的人會覺得甜食吃多了會膩。
  • 同樣是麵粉,為啥中國人吃饅頭,外國人吃麵包?
    於是每次吃「太陽烤餅」前都要讓它發酵一下,慢慢的這種做法傳遍了各地。整個歐洲也延續下來了這種做法。再看中國,中國人吃饅頭還是從三國時期開始,都說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當然了諸葛亮是個「發明家」,什麼都會........
  • 為啥外國人拿麵包當饅頭吃?中國卻把麵包和饅頭區分出來對待
    為啥外國人拿麵包當饅頭吃?中國卻拿麵包當點心吃,還賣這麼貴?中國卻把麵包和饅頭區分出來。 今天刷著手機在「網紅」麵包店前排起長隊的人們也許難以相信,麵包這種看似新潮的舶來品究其歷史竟然已經有七八千年。世界上最早的面包起源於古埃及,公元前600年,麵包製作技術傳入希臘,古羅馬帝國時代後,又被帶入歐洲大陸流傳開來。饅頭與麵包同屬於發酵麵製品,主料均為麵粉和水。人們常把饅頭同西方的麵包相媲美,因此饅頭有「東方麵包」的雅稱。
  • 想做麵條饅頭餃子麵包蛋糕餅乾?先搞懂低筋和高筋麵粉的區別
    現代家庭都提倡健康飲食,自己家做的美食肯定比外頭乾淨放心。不管是麵食、麵點還是蛋糕西點,都要用到的一樣食材就是麵粉。市面上除了普通麵粉外,還有高筋麵粉、低筋麵粉、中筋麵粉、麵包粉、餃子粉……等。高筋面適合做麵包、起酥類的糕點,如千層酥、拿破崙、牛角包、髒髒包、泡芙等。市場裡賣的無特別說明的都屬於中筋麵粉,適合製作中式面點,像餃子、麵條、饅頭包子一類的都可以使用。而低筋面的筋度小,適合做蛋糕、餅乾、蛋撻一類的西點,可以達到蓬鬆酥脆的口感。
  • 為什麼同樣的麵粉,在中國是包子饅頭,在西方人卻是麵包蛋糕?
    為什麼同樣的麵粉,中國人發明了包子饅頭,但是西方人卻做出了麵包蛋糕呢?我的吃貨小夥伴向我發出了這個靈魂拷問,我把腦海中的知識火速搜羅了一遍,認為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麵粉的來源——小麥講起。簡單來說,歐洲小麥種植區域比廣泛我國緯度高,經過長期栽培選擇,強筋小麥品種資源和栽培面積都多於我國。由不同種的小麥而產出的不同的高筋、中筋、低筋麵粉,他們的區別在於蛋白質含量,蛋白質含量越高,筋性越強。
  • 中國人用麵粉做饅頭,外國人卻做麵包,什麼歷史原因造成如此差異
    作者:漢宣團隊(小明同學)無授權禁止轉載小麥是我國自古以來,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可以做成麵粉,麵粉又能製成各種美食。對中國人來講,麵粉做成最經典的食物就是饅頭了,饅頭也是我們日常吃的最普遍的食物了。但同樣是麵粉,外國人卻做成了麵包,而且西方人吃的麵包就等同於中國的饅頭,那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呢?作為世界三大穀物之一的小麥,起源於中亞。最早期使用小麥的人,是用石頭將小麥砸碎,把小麥粉放入水中煮熟之後食用。後來逐漸演變成把麵糊放在被太陽烤熱的石頭上,就能把麵糊烤成餅狀,這就是最原始的,沒有發酵的麵包。
  • 一根紅薯一杯麵粉做出來的饅頭,鬆軟香甜,比麵包還好吃!
    鄉下親戚給了我一大袋紅薯,蒸紅薯、紅薯粥、紅薯餅吃法都嘗過了,今天小編將紅薯打成泥,用來和面做饅頭,鬆軟香甜,比麵包還好吃。添加了紅薯泥做饅頭,比直接只用麵粉做饅頭更有營養呢。紅薯含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吃紅薯能補脾益胃、潤肺滑腸、益氣生津。
  • 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更願意吃全麥麵包而不是老面饅頭?
    都是麵粉做的,為啥身價不一樣?網友回覆:確實它們都是麵粉做的,而且同為發酵食品,只不過一個是被蒸熟的,一個是烤熟的,可愛吃饅頭的人越來越少了,愛吃麵包、尤其是全麥麵包的人越來越多了。其實饅頭被冷落也許有原因,我們來分析一下:1、舶來品,日漸流行的西餐模式外來的和尚好念經,因為不熟悉會營造一種「洋氣」的感覺。饅頭是我們的傳統食物,家家都會做,價格就更便宜。麵包是舶來品,因為會做麵包的人並不多,普遍定價要更貴,麵包的價格幾乎是饅頭的十倍。而價格會決定一款產品的江湖地位。來不及吃飯的早晨,拿著麵包急忙趕往地鐵站,邊等車邊吃好像也沒有不和諧。
  • 普通麵粉別總在做饅頭了,教你做個鬆軟香甜的小麵包,家人都愛吃
    突然想吃小麵包了,家裡又發現沒有高筋麵粉(也叫麵包粉)了,那怎麼辦呢?對於一個吃貨來說,那都不是問題,嘗試用普通麵粉來做小麵包唄。平時我們普通麵粉總是來做包子、饅頭啥的,這次我們別總在做饅頭了,教你做個鬆軟香甜的小麵包吧,成品出爐後,非常鬆軟,家人都愛吃呢。
  • 用普通麵粉也能做的小麵包,連面都不需揉,不加糖,比饅頭都省事
    用普通麵粉也能做的小麵包,連面都不需揉,不加糖,比饅頭都省事不用高筋麵粉,不加糖,這個麵包比做饅頭都簡單,拌一拌就能烤大家好!蘋果今天又要與大家聊聊麵包了。前段時間與大家分享過麵包機做麵包的文章,也分享過用麵包機,廚師機揉面,用烤箱做麵包的方法。
  • 過年了,麵粉不要做老一套,教你新吃法,比饅頭好吃,比麵包簡單
    像大棗花饃,蒸餅,麵包,大白皮饅頭,花卷等等,花樣多多呀!今天給大家分享:過年了,麵粉不要做老一套,教你新吃法,比饅頭好吃,比麵包簡單!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支持一下喲,謝謝大家 下面霞姐就以今天所做的麵食為例,給大家詳細分享一下製作方法!保證你能找到自己想要的問題。麵粉中打入2個雞蛋,不油炸不烙餅,比饅頭好吃,比麵包簡單,香!
  • 麵粉為什麼在中國做成了蒸饅頭,在西方卻做成了烤麵包?
    烘焙店裡面奶香撲鼻的麵包讓人垂涎欲滴,巷子裡剛出鍋的饅頭香氣撲鼻也勾起了人們的食慾。不知道各位心中有沒有這樣的疑問:」同樣是麵粉為什麼歐洲人把它做成了麵包,中國人卻做成了饅頭?」在吃麵粉這件事上中國落後歐洲上千年眾所周知,麵包和饅頭的主料都是小麥粉。但是小麥並不是起源於中國,1萬年前,地中海和中東地區的原住民就已經開始種植小麥了。傳說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有位做餅的埃及奴隸,因為偷懶導致麵團意外發酵膨大。
  • 麵粉別只會蒸饅頭,加點雞蛋玉米油,不用烤不用烙,比賣的還好吃
    麵粉別只會蒸饅頭,加點雞蛋玉米油,不用烤不用烙,比賣的還好吃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很多人都特別的喜歡吃麵包,因為麵包吃起來口感特別的柔軟,而且因為裡面加入了很多奶油和雞蛋,吃起來非常的香甜可口,所以我們經常會買一些麵包放在家裡邊,當做是自己的儲備乾糧
  • 廣州現染色饅頭 雜糧饅頭多系普通麵粉添色素
    南都訊 記者張立璞 實習生 袁珊市面上售賣的玉米饅頭,很可能是由麵粉混合玉米香精和檸檬黃加工而成。昨日,南都記者走訪白雲區蕭崗附近農貿市場時,發現有部分早點檔存在類似「掛羊頭賣狗肉」的經營行為,有檔主甚至表示這種行為已是行業內的「潛規則」。
  • 做饅頭,該用低筋麵粉還是中筋麵粉?用錯了,饅頭不鬆軟,沒嚼勁
    尤其是饅頭,現在很多人也會奇怪,做饅頭的時候,該用低筋麵粉還是高筋麵粉?用錯了,饅頭不光不鬆軟,還沒嚼勁。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低筋,中筋和高筋麵粉的區別。這種麵粉筋度低,延展性和彈性都比較弱。適合做蛋糕,松糕,餅乾,桃酥等等此類需要蓬鬆酥脆口感的小西點。
  • 蒸饅頭,用高筋麵粉還是低筋麵粉?用錯了發麵困難,饅頭口感差
    蒸饅頭,用高筋麵粉還是低筋麵粉蒸饅頭‬不管‬是‬選用高筋麵粉‬還是‬低筋麵粉‬都‬是錯誤‬的,我們‬應該‬選用‬中筋‬麵粉。這是‬為什麼‬呢‬?用高筋麵粉做的饅頭較有嚼勁,相對的韌性就強一些,用低筋麵粉做出來的饅頭松鬆軟軟的,它們做出的饅頭口感都不是很好,而且選錯麵粉有時候發麵困難,發麵和醒面時間還長。下面我們就看一下這幾種麵粉的特性,為什麼我們要選擇中筋麵粉蒸饅頭。
  • 饅頭和麵包的區別在哪裡 饅頭和麵包
    饅頭和麵包的區別在哪裡麵包機主要是用於做麵包,年糕等食物,而像饅頭一般不適宜用麵包機做的,因為饅頭的製作是靠蒸的,而麵包機主要是烤,而沒有蒸的程序。所以麵包機不能蒸出饅頭。利用麵包機做饅頭,其實主要是可以只讓麵包機做到和面和發麵階段,然後把麵團拿出來,自己整形後上蒸鍋蒸。
  • 麵粉為什麼要過篩?做饅頭、烙餅的時候麵粉要不要過篩?
    麵粉過篩是我們烘焙時必做的一步,幾乎每一種糕點都會涉及到麵粉過篩這一步,可麵粉為什麼一定要過篩呢?過篩後的麵粉有什麼不同?也可能有很多人認為這很浪費時間,因為覺得麵粉已經很細膩了,可實際上這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 地瓜饅頭這樣做,比麵包還好吃,簡單又營養,孩子三天兩頭要吃
    這個季節,地裡的地瓜都已經下來了,市場或者超市都賣新鮮的地瓜,價格也不是很貴,不到1元錢一斤,如果你是在集市上買的,價格會更優惠,這個時候真是吃地瓜的好季節,地瓜呢,有很多的作用,可以抗癌,補充粗纖維等,另外呢,地瓜還可以做很多美食,今天呢,我們就推薦一款老少皆宜的家常美食,地瓜饅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