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麵粉,為啥中國人吃饅頭,外國人吃麵包?

2020-12-20 河東食吼

麵包店裡各式各樣的麵包,琳琅滿目,讓你垂涎欲滴。一看價格十幾塊錢一塊,你摸了摸褲兜,還是選擇在路邊買了2塊錢的饅頭。

為啥中國人不拿麵包的當主食?難道因為太貴了?

還是另有原因?

東西方吃麵粉的差異

我們中國,最早吃的是小米、大米,而小麥、大麥則是西亞北非地區主要吃的。

我們東方知道麵粉這個東西比較遲,比西方晚了近千年。最早吃小麥的地區是中東,那的當地人將小麥摘下來後,用石頭敲碎變成粉,然後加水煮一下就直接吃了。

有時候沒弄好做得多了,就把剩下來的麵糊燒乾製成麵餅。

呦!發現這玩意兒還挺好吃!老是用火烤制,太廢柴

於是直接就將麵糊鋪在石頭上,讓太陽直接「燒烤」,這就形成了最初的麵包!這時候的麵包沒有經過直接發酵。類似於現在的石頭烤饃:

時間來到埃及人生活的時代,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當地一位酋長的老婆比較粗心,家裡的糧食多,每次剩下來的麵團都忘記收拾。過了一陣子就發現,麵團變酸了,正準備扔掉的時候,酋長發現了老婆的粗心行為,捨不得讓老婆仍,就烤了烤準備吃掉。但是發現,這種變酸了的麵團做出來的更加鬆軟更加好吃。

於是每次吃「太陽烤餅」前都要讓它發酵一下,慢慢的這種做法傳遍了各地。整個歐洲也延續下來了這種做法。

再看中國,中國人吃饅頭還是從三國時期開始,都說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當然了諸葛亮是個「發明家」,什麼都會........

但是晉朝的時候,咱們的祖先就開始吃蒸餅了,而不是「烤餅」,將麵粉發酵後蒸熟,就變成了現在的饅頭。

由於之前吃麵粉比較少,而且大多食物,像大米之類的糧食,要不是就是蒸熟,要不就是磨成粉。很少烤制,所以當小麥傳入我國的時候,也是磨成粉捏成麵團,蒸出來做成饅頭。這是歷史習慣所決定的。

小麥種類的不同

我們國家由於最早傳進來的小麥為中筋麵粉為主,強筋和低筋麵粉較少,用中筋麵粉做麵包不是很好吃。所以我們國家大多吃的是麵條和蒸食。

中筋麵粉做麵條

我們國家處於中緯度地區,越高的緯度種出來的小麥筋道越高,北方的小麥就比南方的小麥筋道足。但並不是說越筋道越好,像餅乾和蛋糕就需要低筋麵粉來做。

弱筋麵粉做蛋糕和餅乾

麵包和饅頭到底哪個更好?

實際上兩者的營養成分差不多,饅頭甚至比麵包營養更高一點!

麵包之所以賣的貴,主要是加了糖和其他的添加品,諸如果醬、肉鬆等。

就如同肉夾饃一個10塊錢,能說是饃貴嗎?添加的東西不同罷了!

我是小獅子,感謝您的關注~

熱愛美食的我每周發布兩篇文章:

相關焦點

  • 同樣是麵粉,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做饅頭,外國人喜歡做麵包?
    眾所周知,每個地區都有每個地區的飲食習慣,國內南方喜歡吃米飯,北方喜歡吃饅頭。麵食種類非常多,麵包也是麵粉做的,為什麼中國人不能把麵包當主食? 在外國,麵包的地位就像咱們的饅頭,有很多外國來到中國就會看到白白胖胖的饅頭,難免心生疑惑,同樣是麵粉,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做饅頭,外國人喜歡做麵包?難道是麵包太貴了?還是嫌棄麵包沒有饅頭白?其實這裡有幾方面原因。
  • 為啥外國人拿麵包當饅頭吃?中國卻把麵包和饅頭區分出來對待
    為啥外國人拿麵包當饅頭吃?中國卻拿麵包當點心吃,還賣這麼貴?中國卻把麵包和饅頭區分出來。 今天刷著手機在「網紅」麵包店前排起長隊的人們也許難以相信,麵包這種看似新潮的舶來品究其歷史竟然已經有七八千年。麵包是人們經常吃的一種食品,在西方人們把麵包當成主食,所以麵包在西方也是銷量最大的一種食物。饅頭是中國人的主食之一。相傳饅頭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唐代以後,成為大眾食品。廣義的饅頭類食品包括蒸膜、包子、花卷、烙餅等中國發酵面制食品。麵包是西方人的主食。
  • 外國網民:為啥中國吃的麵包是溼的?看到饅頭就更加困惑了!
    外國網民:為啥中國吃的麵包是溼的?看到饅頭就更加困惑了!大家都知道在西餐中麵包是非常常見的一個食物,而且可以說是外國人的一個組織了,他們吃麵包也是有很多種類的,在中餐中其實也有麵包,但是我們不會把麵包作為主食,也是把這些麵包都當作自己的一個零食來吃的,而且在我們餐桌上其實是很少上有麵包,說外國人看到之後也會非常的納悶,為什麼中國人不吃麵包呢,其實我們不吃麵包的原因就是因為我們可以用小麥製作出來其他的美食,像饅頭,包子
  • 中國人用麵粉做饅頭,外國人卻做麵包,什麼歷史原因造成如此差異
    作者:漢宣團隊(小明同學)無授權禁止轉載小麥是我國自古以來,重要的糧食作物,小麥可以做成麵粉,麵粉又能製成各種美食。對中國人來講,麵粉做成最經典的食物就是饅頭了,饅頭也是我們日常吃的最普遍的食物了。但同樣是麵粉,外國人卻做成了麵包,而且西方人吃的麵包就等同於中國的饅頭,那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呢?作為世界三大穀物之一的小麥,起源於中亞。最早期使用小麥的人,是用石頭將小麥砸碎,把小麥粉放入水中煮熟之後食用。後來逐漸演變成把麵糊放在被太陽烤熱的石頭上,就能把麵糊烤成餅狀,這就是最原始的,沒有發酵的麵包。
  • 老外:中國人為啥愛吃饅頭,麵包不是更好嗎?網友:不會享受生活
    對於中國人來說,麵食是我們的主要食材之一,大家都知道,在中國麵粉是有很大的利用空間的,麵粉可以做成饅頭、包子、餅子、餃子、還可以做成麵條以及各種點心,麵包等等,不計其數的各種美食,所以說麵粉在中國人的心中那就是最美的食材,麵粉的地位也是相當高的,所以說麵條、饅頭這是我們最喜歡的主食之一
  • 外國人:中國人擅長烹飪麵食,為什麼沒有發明麵包?
    麵包是外國人非常喜歡的食物,作為一種快餐食品,外國人早上吃中午吃,晚上也要見麵包。那麼為什麼外國人如此鍾愛用麵粉做的麵包?其實和中餐比起來,外國人為什麼喜歡吃麵包就有點尷尬了。外國人烤的麵包首先麵包是用面做的,在中餐裡,麵粉的使用無處不在,陝西還號稱麵食的王國。什麼扯麵,拉麵,包子,饅頭,餃子等等都是我們吃麵食的方式。
  • 為什麼同樣的麵粉,在中國是包子饅頭,在西方人卻是麵包蛋糕?
    為什麼同樣的麵粉,中國人發明了包子饅頭,但是西方人卻做出了麵包蛋糕呢?我的吃貨小夥伴向我發出了這個靈魂拷問,我把腦海中的知識火速搜羅了一遍,認為這個問題首先要從麵粉的來源——小麥講起。由不同種的小麥而產出的不同的高筋、中筋、低筋麵粉,他們的區別在於蛋白質含量,蛋白質含量越高,筋性越強。高筋麵粉的蛋白質含量在12%以上,麵粉的蛋白質含量越高,它的吸水性能就越好,做出來的麵食就越有彈性和嚼勁,所以高筋粉基本用於製作西點麵包,披薩,還有像義大利麵那樣的不易軟爛的麵條。而中筋麵粉更適合做中式麵食如饅頭、包子、餃子、烙餅,麵條等等。
  • 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吃麵包更偏愛饅頭?營養專家:就3個方面!
    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吃麵包更偏愛饅頭?營養專家:就3個方面!作為一個地道的北方人,麵食是我們最喜愛的,不管是麵條,餃子,還是饅頭都是我們一日三餐最經常吃的,我可吃不慣南方的米飯,不管我在哪工作,最喜歡吃的還是饅頭,我發現外國人最愛吃麵包,就和我們喜歡吃饅頭一樣,最近我在網上看到一個話題就是關於饅頭的,今天就分享給大家,上面爭議的就是為什麼中國人不喜歡吃麵包更偏愛饅頭?
  • 法國人吃完中國的麵包之後,才覺得自己之前吃的都不叫麵包!
    只要自己想吃,想吃什麼,怎麼吃都是自己的事情。有些人喜歡吃西餐,那是因為對於西餐的一種新鮮度,或者說是喜歡西餐裡面優雅的氣質。但是在外國人看來,他們也非常喜歡吃中餐,因此,可能同一種食物,追求的人不同,對它的評價也會有所不同。可能我們吃的東西到了國外,換了另外一種吃法,大家就會覺得外國人做的東西比較好吃。
  • 外國人提問:你覺得中國人為什麼不吃蔬菜沙拉?瞧瞧老外怎麼說
    在處理蔬菜這個問題上,中餐和西餐有很大不同,外國人喜歡生食蔬菜沙拉,而中餐喜歡把蔬菜烹飪至熟。那麼為什麼外國人喜歡生吃蔬菜而不吃熟蔬菜?曾經就有外國人提問:你們覺得中國人為什麼不生吃蔬菜沙拉?我們就來瞧瞧外國人是怎麼回答這個問題的。
  • 外國人提問,為什麼大多數中國人不喜歡,原汁原味的歐式麵包?
    說起在中餐裡最容易出現的食物,那必定是米飯、麵條、饅頭這樣的食物,因為它們是我們的主食。而在西方人的餐桌上麵包是經常出現的食物。像外國人吃的很多食物漢堡、三明治、熱狗等等食物,麵包甚至在三餐中也重複出現。
  • 為什麼那麼多年輕人更願意吃全麥麵包而不是老面饅頭?
    都是麵粉做的,為啥身價不一樣?網友回覆:確實它們都是麵粉做的,而且同為發酵食品,只不過一個是被蒸熟的,一個是烤熟的,可愛吃饅頭的人越來越少了,愛吃麵包、尤其是全麥麵包的人越來越多了。3、口感更好我們能買到的全麥麵包在製作時大都會放入糖、黃油等輔料,有的還會加入果仁,混合著奶香味的甜麵包甚至讓很多人慾罷不能,只有吃起來口感更好,才能賣得出去。但饅頭通常就只有麵粉和酵母,對於老面饅頭而言甚至是只有麵粉,即便加點糖對味道的提升也不大。而且,不知你發現沒有,我們買到的麵包都是涼的,口感很好,也沒有吃熱麵包的習慣。
  • 老外:中國人為什麼喜歡吃饅頭而不喜歡吃麵包?原因讓人心服口服
    說到麵包,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因為麵包在最近10幾年在中國是很流行的,以前在8幾年9幾年的時候雖然也有,但是人們的認可度和購買度並不高,但是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好了,就開始吃起了麵包和蛋糕來。
  • 為什麼麵包在外國人眼中,如饅頭,而在中國就賣得那麼貴!
    大家應該對麵包都挺熟悉的吧,在我們的眼中,麵包經常被當做早點,買起來方便,而且攜帶也方便。不像我們的包子油條會將自己的隨身物品一不小心就弄髒,所以在我們眼中它就成為了著急中的早餐。我們一般也不會經常去吃麵包的,因為在中國,其實麵包也是很貴的,一個麵包稍微大點就是五六塊,而且關鍵問題是五六塊的麵包還不一定吃得飽!所以除非是特殊的情況,一般不會有人去經常去吃麵包的。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其實中國人對甜食並沒有那麼的依賴,反而很多的人會覺得甜食吃多了會膩。
  • 為啥現在年輕人更願意吃全麥麵包而不是全麥饅頭?
    現在的人們越來越關注養生的問題,無論是年齡大小,人們對於食材的選擇都格外的關注,而且現在這個季節又是減肥的季節,所以說這時候無論是男女老少都會適當的吃一些粗糧,在日常生活當中,人們吃饅頭或是麵包的時候也喜歡選擇全麥饅頭或者是全麥麵包,但是為什麼對於年輕人來說他們更喜歡吃全麥麵包,而不喜歡吃全麥饅頭呢
  • 全麥麵包流行,老面饅頭退出?我們應該吃哪個
    全麥麵包和老面饅頭,有著很大的區別,體現在麵粉營養含量的不同,做麵包的全麥麵好於做饅頭的精粉。我經歷過商品麵粉的演變過程。上世紀七十年代以前,糧店供應的麵粉裡,沒有精粉,那時候還沒這個生產技術和設備。憑計劃供應的麵粉,一般都是「三七」粉,三成麩皮七成麵粉。那個面做得麵條和饅頭,濃濃的麩香,至今難忘。進入八十年代,開始有了精粉。記得第一次買來做麵條,不再是過去那種帶有麩皮的粉紅色,而是雪白,真的雪一樣的白。也沒了麩皮的香,滿口的甜,就以為這才是生活進步,好日子來了。
  • 牛奶葡萄乾小饅頭:饅頭這樣做,誰還吃麵包啊!
    同樣是麵食,西方的麵包在主食的基礎上,衍生出了無數甜點型的鹹甜麵包,咱們的饅頭為啥總是那麼單調呢!我決定像做麵包一樣蒸一回饅頭,看看到底好吃不好吃。在牛奶小饅頭的基礎上,揉進大量的甜葡萄乾,類似於甜麵包中的葡萄餐包,卻大量減了糖,而且沒有油脂,比甜麵包健康了許多。味道真是好極了!
  • 自從知道麵粉可以這樣吃,再也不蒸饅頭了,比麵包和蛋糕還香
    自從知道麵粉可以這樣吃,再也不蒸饅頭了,比麵包和蛋糕還香,大家好我是傻姐,生活中唯有美食和美景不可辜負,作為北方人,小編最常吃的就是麵食了,麵條,家常烙餅,饅頭,花卷,包子,餃子,每天換著花樣吃,今天我們分享一個烙餅的美味做法,烙餅自然要用電餅鐺了,老式的鐵鍋烙餅很難掌握火候,很多人在用電餅鐺烙餅的時候總發硬
  • 為什麼外國人會烤麵包,而中國人之後蒸饅頭?真是佩服老祖宗
    歐洲人將麵包當主食的歷史,至少上千年,但它在中國,即使再好吃也只能算作零食或者點心。別問我為啥這麼說,我媽在旁邊呢(啥都.沒看見) ……包第一次踏入中國,還在明朝.萬曆年間,這都要感謝傳教士利瑪竇和湯若望,看就是他們倆:利瑪竇麥子和石磨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在公元六千年前的兩河流域,人們將小麥磨成麵粉,揉成薄餅後放在石板上烤;但是當小麥傳入到中國時,烹飪的工具已經不是石器而是陶器甚至青銅。而且,在烹飪技術上,古代中國大量使用蒸、煮。
  • 麵粉為什麼在中國做成了蒸饅頭,在西方卻做成了烤麵包?
    烘焙店裡面奶香撲鼻的麵包讓人垂涎欲滴,巷子裡剛出鍋的饅頭香氣撲鼻也勾起了人們的食慾。不知道各位心中有沒有這樣的疑問:」同樣是麵粉為什麼歐洲人把它做成了麵包,中國人卻做成了饅頭?」在吃麵粉這件事上中國落後歐洲上千年眾所周知,麵包和饅頭的主料都是小麥粉。但是小麥並不是起源於中國,1萬年前,地中海和中東地區的原住民就已經開始種植小麥了。傳說在公元前2600年左右,有位做餅的埃及奴隸,因為偷懶導致麵團意外發酵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