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包店裡各式各樣的麵包,琳琅滿目,讓你垂涎欲滴。一看價格十幾塊錢一塊,你摸了摸褲兜,還是選擇在路邊買了2塊錢的饅頭。
為啥中國人不拿麵包的當主食?難道因為太貴了?
還是另有原因?
東西方吃麵粉的差異
我們中國,最早吃的是小米、大米,而小麥、大麥則是西亞北非地區主要吃的。
我們東方知道麵粉這個東西比較遲,比西方晚了近千年。最早吃小麥的地區是中東,那的當地人將小麥摘下來後,用石頭敲碎變成粉,然後加水煮一下就直接吃了。
有時候沒弄好做得多了,就把剩下來的麵糊燒乾製成麵餅。
呦!發現這玩意兒還挺好吃!老是用火烤制,太廢柴。
於是直接就將麵糊鋪在石頭上,讓太陽直接「燒烤」,這就形成了最初的麵包!這時候的麵包沒有經過直接發酵。類似於現在的石頭烤饃:
時間來到埃及人生活的時代,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當地一位酋長的老婆比較粗心,家裡的糧食多,每次剩下來的麵團都忘記收拾。過了一陣子就發現,麵團變酸了,正準備扔掉的時候,酋長發現了老婆的粗心行為,捨不得讓老婆仍,就烤了烤準備吃掉。但是發現,這種變酸了的麵團做出來的更加鬆軟更加好吃。
於是每次吃「太陽烤餅」前都要讓它發酵一下,慢慢的這種做法傳遍了各地。整個歐洲也延續下來了這種做法。
再看中國,中國人吃饅頭還是從三國時期開始,都說饅頭是諸葛亮發明的。當然了諸葛亮是個「發明家」,什麼都會........
但是晉朝的時候,咱們的祖先就開始吃蒸餅了,而不是「烤餅」,將麵粉發酵後蒸熟,就變成了現在的饅頭。
由於之前吃麵粉比較少,而且大多食物,像大米之類的糧食,要不是就是蒸熟,要不就是磨成粉。很少烤制,所以當小麥傳入我國的時候,也是磨成粉捏成麵團,蒸出來做成饅頭。這是歷史習慣所決定的。
小麥種類的不同
我們國家由於最早傳進來的小麥為中筋麵粉為主,強筋和低筋麵粉較少,用中筋麵粉做麵包不是很好吃。所以我們國家大多吃的是麵條和蒸食。
我們國家處於中緯度地區,越高的緯度種出來的小麥筋道越高,北方的小麥就比南方的小麥筋道足。但並不是說越筋道越好,像餅乾和蛋糕就需要低筋麵粉來做。
麵包和饅頭到底哪個更好?
實際上兩者的營養成分差不多,饅頭甚至比麵包營養更高一點!
麵包之所以賣的貴,主要是加了糖和其他的添加品,諸如果醬、肉鬆等。
就如同肉夾饃一個10塊錢,能說是饃貴嗎?添加的東西不同罷了!
我是小獅子,感謝您的關注~
熱愛美食的我每周發布兩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