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明:如何把孩子從手機遊戲中解救出來?榮格鍊金術原型生命教育

2020-08-10 趙小明心理團隊

文字:藝寰 編輯排版:崔貫利


兒童中醫心理鍊金術原型生命教育,是由趙小明老師依據東西方鍊金術原型,原創發明的一種心理學技術。

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儀式典禮、太極思維原型、兒童生命教育、兒童心智化模型、親子關係療愈載體、困境中的自我賦能等,是國內首個榮格鍊金術原型親子療愈,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知行合一。

一,什麼是鍊金術原型?

鍊金術並不是鍊金子,而是一種原型。

有三大要素:火、鍊金爐、各種物質。

火非常重要,促 進 物質間的變化生成新物質。

每個人的身體就如同一個鍊金爐,通過修煉,把身體的各種元素進行重組,從而達到強身健體,祛病除病的作用。


放入鍊金爐裡的各種物質,按照不同比例組合在一起,就會產生化學反應,進而生成一種新型的、具有功效的一種新物質。

鍊金的過程就如同熬中藥,通過不同物質不同比例的搭配,最終熬出為己所用的「金子」。

二,從兒童生命教育角度看榮格鍊金術原型

促進孩子養成全新的、立足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兒童生命觀。



鍊金術原型最重要的一點,在於對兒童進行一個全新的生命教育,形成兒童從未有過的生命觀。

這個兒童生命觀的特點,就是讓兒童開始認識自己的身體,從而養成尊重人體、尊重生命、尊重健康。

三,夏令營亮點

1.提升孩子的心智模型

鍊金術原型,是中醫的基本原型。所以小時候藉助中醫培養孩子的鍊金術原型,是可以提升孩子的心智模型的,有些人之所以學習好,原因就是有鍊金術原型。

榮格的鍊金術原型,可以產生自我療愈的心智。

鍊金術來提升小孩的心智訓練,在課堂上是無法完成的,必須藉助醫館,進行心理學設計結合才能完成。

2.形成親子關係的療愈



教會兒童簡單的中藥常識、學會把脈、鑑別中藥材,讓兒童為父母和祖輩熬製中藥保健湯的過程中,促進孩子主動為家人的生命「鍊金」,增加了親子溝通的載體。

3.學會困境中自我賦能


鍊金術原型可以治療生理和心理,還可以幫助孩子解決未來生活中的各種困難。懂得了物質之間的相互影響和轉換,當遇到困境的時候,能夠激發內在的潛力,通過鍊金術原型找到解決方法。

四鍊金術原型知識補充

東西方都有鍊金術原形。

鍊金術是原型,也是屬於一種原型思維。

讀了《金花的秘密》後,我才認識到,夢指的是煉丹術...

——榮格

榮格所有的分析心理學的靈感都來源於他對鍊金術原型的研究。


鍊金術是起於12世紀歐洲的一個名字。到公元八世紀,鍊金術真正開始了。

西方鍊金術認為金屬都是活的有機體,逐漸發展成為十全十美的黃金。這種發展可加以促進,或者用人工仿造。所採取的手段是把黃金的形式或者靈魂隔離開來,使其轉入金屬;這樣煉,金屬就會具有黃金的形式或特徵。

金屬的靈魂或形式被看作是一種靈氣,主要是表金屬的顏色上,因此賤金屬的表面鍍上金銀就被當作是鍊金術者所促成的轉化。

西方的鍊金術可追溯到希臘化時期,最早、最可靠的代表人物是佐西默斯。大約生活在公元350至420年的佐西默斯相信存在著一種物質,它能魔術般地使金屬出現人所企望的變化。

他對這種物質的稱呼,經阿拉伯傳入拉丁語系後,叫做「Elixirvitae」(長生不老藥),也就是類似於中國所說的「能令人不老不死」的「上品之神藥」———「金丹」。

另一位鍊金術士,活動於公元三世紀的赫爾墨斯,是埃及的僧侶。作為一切有用的技藝的發明者,赫爾墨斯受到普遍的尊重,被看作與埃及的月神有溝通,後來慢慢地被神化為「三次最偉大的赫爾墨斯」,以至於他的名字,最後就直接演變成為「鍊金術」。

鍊金術士相信,「鍊金術」的精餾和提純賤金屬,是一道經由死亡、復活而完善的過程,象徵了從事鍊金的人的靈魂由死亡、復活而完善,鍊金術能使他獲得享福的生活、高超的智慧、高尚的道德,改變他的精神面貌,最終達到與造物主溝通。

鍊金術通常分為兩支:內在鍊金,實體鍊金。


內在鍊金關注的是內在經驗,目標在於轉變人格或促成人對於聖神真理的體驗。實體鍊金關注的是實驗室工作,希望製造各種治病方劑及各種「質變」物質。

鍊金師通常會想辦法找到一種自己認為含有原料的物質,進行各種操作。操作的目標,便是要破壞原來的形式,使之回歸無形態。無形態便是原料,物質成型之前便是原料,鍊金師稱為混沌。

鍊金師便將原料中的汞與硫以分合的程序進行反覆操作,由固體轉化為液體,再化為氣體,再變回固體。經過多次程序後,物質慢慢恢復生命,顏色由黑變為綠色,再變為白色,最後變為金色或紅色。顏色的變化,象徵物質的變化及存在層次的改變,這就是鍊金術的主要程序及階段。

每一層次的結合都可理解為心靈世界新的中心的成型,這個中心榮格稱為自性。

第一階段,意識與潛意識結合;

第二階段使這種結合牢固;

第三階段將已創造出來的自性與超越人類心靈的中心(稱為聖神)的結合。

前兩個中心是心靈中心,第三個是類心靈中心(超心靈的),所以這本書的主題便是類心靈及第三層結合經驗的本質。同時認為這樣的觀點:鍊金意象以象徵法描繪了心理狀態與經驗。

五什麼是生命教育呢?

生命教育就是直面生命的教育,通過生命教育,讓孩子學會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義,學會積極的生存、健康的生活和獨立的發展。生命教育能喚起孩子對生命的敬畏。

在國外,生命教育是重要的課題,很多國家很早就把生命教育搬上了課堂。我國沒有單獨設置生命教育課程,本次夏令營在國內是首次嘗試,是對生命重新的完整的認識、一次孩子們終生難忘的體驗。



小明老師獨創研發的榮格分析心理學鍊金術原型在孩子生命教育中的使用,包括三個層次。

以身體為鼎爐的內在提煉提純模式。

以心理為 鼎 爐的性格提純模式。

以外的資源為鼎爐的治癒者原形煉丹模式。


相關焦點

  • 榮格理論中的「夢」與「鍊金術」【多圖】
    由於榮格總喜歡將一切文化現象拉到分析心理學的顯微鏡下辨識,所以太長線最後一定會亂成一團,分解不開。筆者認為既然鍊金術思想在他生命晚期才告成熟,所以務實之計,我們最好還是從他開始意識到鍊金術思想與他的心理分析可能密切相關的時期入手。榮格的自傳《回憶·夢·思考》提供了我們需要的材料,他這本著作雖是私人性的,其內容卻處處閃耀著他與偉大概念間的鬥爭,妥協,和解。
  • 趙小明:為什麼因為一件小事就有孩子跳樓?缺乏治癒者原型
    這是榮格所看到的,一個原型裡面所包含的可能和治癒的力量。榮格把這個東西叫做治癒者的原型。榮格認為有些人雖然是一個病人,但他卻具有治癒者的原型。如果孩子總是被大人當做是一種未成熟的心理狀態,那麼孩子就變成了一個有問題的孩子,有問題的孩子當然就不能激活自己的治癒者原型。治癒者原型,也叫做鍊金術原型,或叫做煉丹術原型。
  • 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想讓孩子離天才近一些?鍊金術思維原型
    作者:趙小明 編輯排版:駑馬 崔貫利承接上文:上文中,我們了解了榮格和弗洛伊德對於創傷的認識差異,接著我們繼續了解榮格的學說。榮格把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又進一步的深化成了集體潛意識。所以榮格認為這些情節叢還會有一個共同的一種原型。這種原型還會有一種共同的原型意象。這種原型意象有時候會通過和生活中的某些東西結合在一起,能夠產生出來。
  • 趙小明:西方心理學家榮格的學說遠遠遜色於中國文化源頭
    important}作者:趙小明 編輯:楊利華 崔貫利承接上文:上文中,我們了解到榮格的學說的來源,同時因為對中國文化沒有理解透徹,所以先天不足。在榮格分析心理學的一些治療方法裡,如果想要激活內在小孩的原型,就會用一些藝術療法。比如說讓你縫製一個布娃娃,縫製一個像是自己的內在小孩兒這麼一個東西。
  • 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與塔羅的故事
    在《集體無意識的原型》(CW,卷9:1,第81段)中,榮格寫道:「如果一個人想要形成一幅象徵過程的圖畫,那麼鍊金術中的一系列圖片就是很好的例子。塔羅牌上的一組圖片似乎是從轉換後的遙遠祖先的原型中傳遞而來的,這一觀點在(魯道夫·)伯努利教授的一次非常具有啟發性的演講中為我證實了這一觀點。符號化過程是一種在意象中及對意象本身的體驗。
  • 樹的意象,屬於榮格分析心理學中的重要內容
    榮格從「樹象徵的個體表徵」開始,選用其來訪者的32幅有關樹意象的繪畫,呈現個體潛意識、集體無意識、原型以及原型意象的魅力和深遠寓意;並在此基礎上展開對樹意象與象徵的歷史闡釋。有關樹意象的繪畫在《哲學樹》的開始,榮格明確表示,樹以及奇妙的植物意象,經常出現在無意識的原型結構中,比如夢或者來訪者的繪畫中,都會有此形象的表達。
  • 榮格12種人格原型測試,榮格十二人格原型測試題,刷屏級網易雲榮格測試入口推薦!
    所以為大家分享榮格十二人格原型測試的原理,以及12種人格原型測試、榮格十二人格測試入口。榮格12人格測試、榮格心理學人格面具、網易雲榮格測試入口、榮格心理原型測試入口。在公司的一次項目會議上,一個平時看似溫文爾雅、性格溫和的項目經理,當著10多個項目成員的面,將白板筆用力的砸向了一個與會人員。這應該是小遇看到的最大的人格反差了。
  • 如何使用榮格的心理原型擴展你的意識
    榮格的原型(archetype)概念與其集體無意識關係十分密切。 什麼是原型?我們如何利用它們來提高我們的意識,支持我們的發展並提高我們的成就?瑪麗•路易絲•馮•弗朗茲(Marie-Louise von Franz)在《心理與物質》中寫道:「從某個程度上講,榮格採用了和行為主義者剛好相反的方法。他並沒有從外部去觀察人類,對人如何行動、如何寒暄、如何交配、如何撫養後代這些問題並不感興趣。
  • 第274本,《榮格與分析心理學》.
    如果不方便文字閱讀,也歡迎聽音頻,↓音頻由拆書人兒童心理諮詢師豔子親述0書籍及作者簡介《榮格與分析心理學》這本書是「心靈花園」公益項目中「沙盤遊戲與藝術心理治療」叢書中的一本。3.2,鍊金術思想鍊金術的思想在榮格的分析心理學體系中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根據榮格的陳述,發生在1926年的一個夢,成為他開始鍊金術研究的起點。3.3,原型的理論榮格認為,集體無意識通過某種形式的繼承或進化而來,是有原型這種先存的形式所構成。
  • 丁力:榮格的女性原則
    榮格追求的就是人的完整,但不是在同性之間,也不僅僅是肉體的愛。他認為,異性原則的顯現能夠促成人的性格趨於完整,而異性原則就在內心之中。他在《紅書》中說:「那陽剛之氣又如何?男子需要多少陰柔氣質才得以完滿,你知道嗎?女子需要多少陽剛氣質才得以完滿,你知道嗎?你們從女子身上找尋陰柔氣質,在男子身上找尋陽剛氣質。而這只會讓男的更加男性,女的更加女性。但人在哪裡呢?
  • 把孩子從沉迷中解救出來
    當下的社會,隨著手機、網絡的廣泛使用,我們的孩子好似從一出生便對手機和網絡有著天然的依賴性。生活中,我們常常可見,當孩子哭鬧、彆拗時,父母便會用手機充當哄逗他們的工具。直到有一天,當孩子沉迷網絡之中,無心、無力學習和生活時,我們著了急;我們慌了神!
  • 榮格的原型理論在箱庭中的運用
    榮格原型理論的內涵 原型一詞並非榮格的創造,早在猶太人斐洛談到人身上的「上帝形象」時便已經出現。榮格之前也有一些哲學家也使用過這一術語,如柏拉圖認為原型是形式,他認為物質世界之外還有一個非物質的觀念世界。例如世間有許多類別的事物,當判斷他是否為美時,心中必然已經有了一個美的原型,這心目中美的原型又來源於觀念世界中存在的那個絕對的美。任何美的事物都無法與美的原型相比,前者不過是在後者的一種模仿,美的事物有千千萬萬,而美的原型或觀念卻只有一個。
  • 你受到哪些榮格心理原型的指引?
    榮格在研究集體無意識的過程中,還發現了一些意義重大的原型,其中一些是重要知識的概括符號,另一些是重要的精神圖騰,它們一直被人們傳承,且一直存在於人們的集體無意識中。
  • 實用課程 | 新精神分析遠程學習(趙小明)
    讓您紮實掌握心理學的核心理論基石,用精神分析的獨特視角看待生活中的各種困擾,以輕鬆的姿態面臨生活的各種挑戰。◎  釋夢生活中的精神分析、經典精神分析、克萊因流派、變成青蛙的溫尼科特、科胡特自體客體、科恩伯格的整合、冰山理論、拜昂的理論、榮格的情結理論、打開人格的門、修補、精神病理學模型。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榮格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及原型
    在關於榮格的第一篇分享中,我們提到過榮格將弗洛伊德所說的無意識,分為了個人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關於集體無意識,像之前幾期分享的那樣,如果我們將無意識中的一部分認為是一種「遺傳」的時候,這是可能的。
  • 心理學琅琊高手榜--榮格
    這不是某個精神病患者的自言自語,而是「分析心理學」創始人卡爾.榮格一次對於生命本質的質問。有沒有覺得很像「莊周夢蝶」?其實榮格先生研究了一輩子的中國傳統文化,其分析心理學可以說是一個道家理論的「心理學化」。 榮格與其他心理學家不同,他一生致力於研究人的精神世界,並且探索出分析人類精神世界的一套理論,即分析心理學。
  • 榮格心理測試題有多準?榮格十二型人格原型測試題,比榮格職業性格測試題專業版還靠譜的職業性格測試題,推薦超級準的職業人格測試題
    今天就讓我們來揭開人格原型的面紗,認識下榮格十二型人格原型的測試原理,或者你會對人性有一個更深層次的了解和認識。它背後的理論依據是心理學大師卡爾·榮格的「集體潛意識」理論,榮格認為,集體潛意識是在漫長的歷史演化中時代積累的人類祖先的經驗,是人類必須對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應的先天遺傳傾向,是普遍的,而不是個別的。
  • 豹的象徵和孤獨者榮格
    通過象徵,外在的生活和內在的心靈世界得以被有意義的意象表達出來。理解美麗、孤獨的豹象徵,以及與之相關孤獨者原型的意象表達,可以更好地理解象徵和原型在分析心理學中的意義。應該說,象徵與人類的心靈緊密相關。在我們和來訪者討論象徵時,已經是意識化的談論,是意識的產物,透過象徵,我們可以接觸與感受那原始與原本的內心意象,在象徵的背後是原型。
  • 網易《榮格心理原型》刷屏,又是朋友圈的「月經式」熱點
    昨天,網易雲音樂的《你的榮格心理原型》H5刷爆了朋友圈。是的,網易出品的H5又一次刷爆了朋友圈,並且微信又封了網易的《你的榮格心理原型》H5活動。(也許是你想方案時的姿勢不對,這句純屬玩笑)01下面簡單回顧下《你的榮格心理原型》H5活動,如下圖所示:
  • 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孩子遊戲成癮怎麼辦?
    2.如何解決孩子遊戲成癮問題雖然孩子遊戲成癮的問題是出在孩子身上,但解決的方式是要我們和孩子一起去探索。如何系統性地解決問題呢?再說一遍,解決方法不是一次性的,在解決孩子遊戲成癮這件事上,永遠不要想著一勞永逸。因為人類會不斷地生產出更加吸引人的遊戲,更加能讓人逃避現實,然後進入到虛擬世界裡的遊戲,而我們要不斷地增強,避免過度的滑入到遊戲世界和虛擬世界的這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