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親,點擊標題下面藍色字體「慶龍夢幻之地」即可關注本訂閱號,那裡寶藏多多喲!
2011年10月11日星期二列印
這兩天,理科班開始講評學業水平測試卷。遇到一個關於中國人口問題之老齡化問題時,順勢向理科班的學生介紹我國計劃生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可能產生的一些負面影響。介紹中國計劃生育工作成效時,採用比較的方式進行,例舉了西歐國家、中國、印度計劃生育工作的類型以及效果。像西歐一些國家,計劃生育工作可以歸納為「自髮型」,主要的影響因素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這種自髮型的計劃生育工作,比較符合人性,人口增產模式的轉變需要的時間、過程長,但問題少,目前西歐國家處於低生育率階段,某些國家甚至出現負增長,因此,這類國家,通過物質獎勵、降低稅率等措施來鼓勵生育並不能立竿見影。中國的計劃生育工作是典型的「強制型」,《由北京王老太太生育報告談中國人口問題》(這個課例是高一下學期上得,當時師生共鳴強烈,他們應該還有印象)中可見一斑。中國的計劃生育工作主要靠強制的政策推動,措施嚴密,管理精細,效果突出,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實行嚴格的計劃生育政策,經歷30年時間,人口增長模式已經從「傳統型」轉變為「現代型」,轉型快,效果顯著,這是優點。但伴隨的問題多,在中國傳統文化觀點等因素的影響下,計生工作艱苦卓絕,易在農村地區和某些城市地區出現反彈。又舉了我家的例子,我大哥有三個孩子,超生了,呵呵,學生們哈哈大笑。印度的計生工作當之無愧屬於「散漫型」,人口增長深受社會傳統文化背景、宗教因素影響。印度的計劃生育工作雖有計劃,但很難紮實高效執行,政府想盡辦法,常常收效甚微,政府很無奈。印度的宗教領袖是享有計劃生育的特權的,例如,印度阿薩姆邦一個地方的宗教領袖60多歲,娶妻三十八九個,全家老小100多人,共居在三四層的樓房院落內。學生聽完我的繪聲繪色的描述後,學生們都笑「噴」了,幾個學生笑得臉漲得通紅,差點眼淚流出來了,哈哈。
這種對比的方式給學生們強烈、直觀的印象,看來效果不錯。現在該介紹中國現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一對夫妻只生一個小孩」的弊端了。通常的報導,如生育率低,出生率過低,將會導致老齡化嚴重,老齡化嚴重將會出現一系列問題等等,有些太書面語化,顯得生硬,與學生的距離感強,缺乏相關的體驗和感悟。高二理科班的地理教學其主要目的已經擺脫了高考,眼下的學業水平測試複習準備根本就是小菜一碟,所以,我在課堂上從容不迫、駕輕就熟、縱橫開闔,地理教學就是提升理科生的地理基本素養的,更著重於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預設。我面帶微笑,走進學生中間,說到:
90後的你們,擁有無憂無慮、備受寵愛的童年。說完後學生詭秘地笑,以否定般的表情看著我,其實他們也有牢騷和抱怨,他們不承認從小無憂無慮哦。我順勢解釋,你們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從小物質條件優越,令我們70後好生羨慕,想當年我小的時候還餓過肚子呢。
90後的你們,擁有青春激揚、意氣風發的青年。說完,稍作停頓,學生們在底下嚷嚷,我只顧解釋。你們青少年時代受教育水平高,教育環境條件後,自身的素質和能力強,將來在社會上一定能闖出一番事業。我還列舉了我讀書時的學校條件、情緒狀態、在校表現等等。
90後的你們,擁有負擔沉重、四顧不暇的中年。說完,學生覺得我有點危言聳聽了,我繼續說到,你們人到中年時,有了孩子,你和你的伴侶都是獨生子女,你們夫妻兩人需要贍養四位老人,撫養一個小孩,你們的爺爺奶奶和外公外婆可能健在。你們那時是上有眾老,下有一小。萬一,長輩們有個頭疼發熱、三長兩短,住進醫院,你們真是四顧不暇,手忙腳亂。
90後的你們,擁有缺少親情、滄桑悽涼的老年。獨生子女的你們,如果到時候中國的計劃生育政策不修改的話,你和你的伴侶只有一個孩子,如果這個孩子工作地不在你們身邊,那你們真是有些孤獨寂寞。像你們老師我就不一樣,我兄弟姊妹五個,逢年過節,一家人要聚在一起,打麻將不用喊外人。哈哈,人到老年,沒事的時候溜溜街、喝喝茶、嘮嘮嗑、搓搓麻將,等待夕陽落幕,豈不快意否?
學生們被我這四句對仗工整的排比句忽悠地群情激昂,教室裡人聲鼎沸。最後該我做小結了:有鑑於此,我們正確對待老年人、青少年的觀點應該是關愛孩子,善待老人,即孟子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學生開始背誦起來,他們太熟悉這兩句名言了,因為他們聽了好多遍了,語文老師課堂上講過,地理老師更以生動形象、膾炙人口的經典案例講過,呵呵!
一點偶發感悟,記錄下來,是為今日日誌!
【網友回聲】
★☆k12地理論壇「標準的山東人」老師:這課上的很有詩意。
★☆k12地理論壇「風在眉梢」老師:朱老師在理科班講課很是讓學生佩服啊!我現在實習也在上理科班的課,實在是難得把握他們的興趣點和知識點之間的平衡啊。。。
★☆k12地理論壇程良安老師:只有這樣上課,理科班學生才可能願意聽。「東西他們本來不愛吃,但被弄得色香味俱全,他們無論如何也吃了一些。」
★☆k12地理論壇邱永老師:佩服老兄的教學功底!大學時苦修的文學素養已經在老兄的課堂中上升為教學的藝術!
★☆k12地理論壇蔣程程老師:我有個疑問,你對計劃生育的理解是怎樣的?計劃生育的問題我認為是我們zf對人口政策失誤之後的極端修正。本身是不人道也不科學的。而且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人口政策,能否稱為計劃生育?我想稱呼為人口規劃可能更合適。
★☆k12地理論壇「鋒面雨」老師:個人認為計劃生育政策出發點是對的,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執行起來確實有難度,一對夫妻只生一個,這是執行時的策略,而不是政策本身。中國需要權威的,有世界影響力的人口學家。這個比獲得諾貝爾獎更重要。
★☆k12地理論壇朱慶龍老師:計劃生育確實在一定程度上不人道也不科學。說句到底的話,生育的事情更多應該是夫妻兩人的事情,哈哈!但是,國家從宏觀的角度,從長遠的角度來考慮,必定會執行一些政策,政策的推進本身就具有強制性,強制性的東西,怎麼會那麼合情合理合乎人性呢?我很贊同!人口政策的制定與真實、具體的人口普查、國情普查等有關,也與國家的發展規劃有關。
★☆k12地理論壇熊曉東老師:支持!希望慶龍兄能夠一如繼往的實踐下去,不要因有人有不同意見而停止不前。因為,任何一個事物,都有人持不同意見。
★☆k12地理論壇朱慶龍老師:謝謝曉東的支持!我會的,擺脫人云亦云的弊病,堅持自己的風格,是需要一定的代價的。但是值得!
★☆k12地理論壇鍾天平老師:某一川菜廚師到北京開了一家餐館,麻辣味挺濃,生意挺好,但是常有顧客吃過後要給他提意見。甲說:好吃,就是太辣了,你別整那麼辣,畢竟這不是四川。乙說:可以,就是太麻了,這是北京,你別整那麼麻。此種意見經常有,這位川菜廚師也逐漸將麻辣味逐漸減輕。後來這種意見逐漸少了,但是生意也越來越少了,他百思不得其解。終於有一天,有一位顧客道破了天機,給他說:我們原來愛來吃,就是覺得你麻辣得厲害,舒服,現在都不麻不辣了,和其他館子差不多了,特色都沒有了,原來那種感覺找不到了。於是他去問另一家生意很好的川菜館,那位大廚看他老實也給他說了實話:別人的意見你要聽,要非常虔誠地聽,這些顧客是你的上帝。但是菜怎樣做得好吃,你比他們高明,你原來怎麼做的,你還怎麼做,保持自己的特色。別把大家的意見當聖旨,最後把自己的菜搞得來四不像了。這位廚師終於大徹大悟,重新按照他剛來北京的做法做菜,生意又慢慢恢復了。
★☆k12地理論壇「桐媽」老師:首先我很同意關於人口政策的觀點,我想它的弊端其實80後的我們都已經有所感受,將來我們的學生,我們自己的孩子將會親身經歷。不是所有的政策都是一定完全正確的,教師就是要堅持真理!教師質疑了,我們的學生才敢質疑,而質疑是他們探索的開端!
而且我從您的例子中感悟到了理科生教學的途徑,樂趣是最關鍵的!有了樂趣就會有興趣 ,有了興趣課堂就會活起來!感謝!佩服您深厚的功底,晚輩望塵莫及!
★☆k12地理論壇鍾天平老師:一己之見而已,難免偏頗,還望您多多指教!另外,別喊我前輩哦,我也是青年教師的一員哦!
★☆k12地理論壇「梁山泊」老師:專門寫了一篇批判我的文章——《與「慶龍夢幻之地」老師探討《人口》課例,歡迎大家加入》
一直與「慶龍夢幻之地」老師進行網談,未能謀面,很佩服您的才氣。但今天看了您的課例,有點不是滋味。
我認為,您在課堂上一些地方講的觀點是與國家的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相矛盾的。當然作為學說是可以討論的,比如,「慶龍夢幻之地」老師是人大代表的話(我無法確定),在人大會議上提出議案,進行討論是法律允許的。但領著國撥工資,卻在基礎教育階段的課堂上非議國家的基本國策似乎是不可以的(比如有人一邊喝著娘奶,一邊當著別人的面罵娘,可以嗎?)
哪個國家的教育是鼓動學生反ZF的?曾有澳大利亞的教師在課堂上宣講達爾文的進化論,與孩子關於上帝的觀念不符,遭到家長的起訴。
請問「慶龍夢幻之地」老師,您在課堂上是採取與學生平等地探討科學真理的態度,還是採取自以為是、居高臨下的姿態,將個人觀點強加於學生?
老齡社會就那麼可怕嗎?它也是一種進步,畢竟是人類的必經階段。發達國家(包括東方的日本、臺灣地區等)都早就進入了老齡社會(有些人甚至選擇丁克),並沒有「慶龍夢幻之地」老師危言聳聽的那麼可怕,不必嚇唬孩子們吧。作為專業的地理教師,可以跟著信口開河的記者瞎起鬨嗎?四位老人都要一個人負擔?看望一個老人畢竟比多撫養一個小孩的成本小得多。記者可以這樣驚動視聽:中國不必擔心人口性別比例不平衡問題──黑龍江某村進口洋媳婦幾十人。但地理教師在課堂上不可以毫無根據地煽動學生。
人生而平等(西方人說的),可是中國人生而就不平等。中國的康熙、乾隆等皇帝的皇子皇孫不也曾多達幾百人嗎?中國皇帝三宮六院,妻妾上千人,有哪個國家破記錄了嗎?
學生的前途都不美妙?都要繼續您父母的生育模式才能過上幸福的日子?
難道生育僅僅是夫妻雙方的事?連動物界都能夠自動地根據雨季旱季、豐年枯年,資源的多少來控制多繁育還是節育,難道具有高度社會性的人類反而不如動物界?
中國本來就是一個有嚴重封建傳統的國家,封建的傳宗接代思想在許多人的頭腦裡根深蒂固。新聞裡不時地爆料地方官、富人為「傳宗接代」包養許多的「小三」「二奶」(中國特色),生養了非婚生子女。多育的恰恰就是這些社會的寄生蟲,有時還披著合法的外衣。安徽一位貪官包養一百多名情婦。
在一個嚴重缺乏民主傳統的國家,生存權本來就不平等,如果像「慶龍夢幻之地」老師所提倡的由夫妻雙方決定生育多少,必然導致少數有權有勢有錢的人更加無限制地多生,變為「家天下」,生育權就不平等了。難道我們的身邊還少了擁有生育特權的特殊人物?這些人的基因真的就那麼優秀?日本要夫妻雙方都是本科學歷才可生兩個。
以中國日趨短缺的資源養活13億人口,已經造成了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局部好轉,整體惡化」。而以美國的環境資源,照中國人的生活水平計算,應當可養活幾十億人口,但事實是,美國的人口增長比中國少得多,環境也好得多。作為人口超級大國的中國,要不斷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然人民不答應。發展是硬道理。現在面臨的嚴重問題是中國的資源環境能否承載中國的可持續發展?人口發展主要不再是數量上的增長,而是素質的提高。君不見,國民的創新能力、道德水平、法律意識(可惜,我們國家從未出現過對一個教師在課堂上信口開河的煽情言論進行過法律追究的)等的排名與現代化了的文明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更不要比較可預見的未來人均的各種資源量了。
中國人普遍喜歡拿自己與美國做比較。中美兩國的人口和資源形勢恰好形成鮮明的反差。美國的人口總數不及中國的零頭,分布更均勻合理,而且各類人才齊全,人口整體素質較高。中國的人口高度集中於東南部,許多方面人才缺乏,甚至空缺,人口的整體素質還較低。美國的資源,如具有生產能力的土地是中國的幾倍,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是中國的2倍。美國的礦產多是保護性開採,中國礦產有許多都開採得差不多了。更不用說水資源了。用資源除以人口基數,比較中美兩國發展的資源後勁,任何人都不難感覺到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嚴峻形勢,而人口問題為首要問題。
是把有限的資源用於提高人口素質,還是一味地強調人多力量大?在知識經濟時代,後一句還正確嗎?是要建設人才強國,還是要變成「蟻族」?民族復興取決於人口數量嗎?中國今日的綜合發展指數還排在100位左右。
中國若不控制住人口的過快增長,必然走上民族自殺的道路。作為地理教師應當多引導學生認識中國的人地關係,增強協調人地關係的緊迫感。
「慶龍夢幻之地」老師講印度的例子,學生既然紅了臉,說明這裡分寸沒有把握好,有低俗化的味道。對印度、非洲國家的這種不文明、不人道的婚姻生育狀態,您的有些學生採取欣賞的態度(有發自內心嬉笑的嗎?)將來成為了有勢力的人,會效法的。因為您沒有採取旗幟鮮明的態度,反而可能傳播了糟粕。
懷疑這是在嚴肅的課堂上採取科學的態度討論嚴肅的話題,是否在搞笑?
本文純粹為與大家一起探討教育問題,絕無人身攻擊之意,如有冒犯「慶龍夢幻之地」老師之處,敬請海涵。
備註:以下為「梁山泊」老師文章的回覆。
★☆k12地理論壇蔣程程老師:提幾個問題:
1、批評ZF是否就是反ZF?清王朝是不是被反掉的?
2、與學生平等討論在高中階段是不可能的。學生知識層面還未達到一個水準,甚至很多知識都要老師灌輸給學生(就是你理解的居高臨下),你說如何平等?學生的知識主要來源於教師和教材,你怎麼與學生平等討論?
3、老齡化問題是很嚴重的問題。人口問題其實質是經濟問題,老齡化指的是適齡勞動力比重下降,一個國家適齡勞動力減少,經濟發展會出現問題,西方國家想解決老齡化問題都沒有很好的辦法。
4、煽動學生?我沒看出來。
5、後面的一大段,基本與課堂教學無關了。
★☆k12地理論壇滇中紅劍版主:激昂一點、衝擊一點、反叛一點、……我覺得這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學生需要認識世界,需要認識不同的觀點,需要深刻記住人口問題的嚴重性學生需要課堂的樂趣拂去勞累、苦惱、……
★☆k12地理論壇鍾天平老師:看了朱老師關於人口問題的幾個貼子,沒有樓主說的那麼極端。特別是給理科班上課,許多時候沒有人聽。為了學生有點興趣,加了點味精,樓主認為加多了,這是個對味道分寸的把握問題,不是該不該加味精的問題。探討一些問題如果就認為是反ZF,那我們就只能做ZF的應聲蟲。教師在課堂上教給學生的知識是要從「真善美」方面加以說明,且需要把「真」擺在第一。如果都按ZF新聞聯播的做法,只講「美」,把「真」掩蓋起來,未必就好。教育最怕千人一面,教師需要有自己的個性,也需要教育出有個性的學生。朱老師那四個排比我非常欣賞,雖然後來兩個比較殘酷,但是卻是現實。如果都像樓主認為的那樣,那理科班的學生全部都會睡覺或者做其他科作業,是不是就對ZF、對教育非常貼心呢。我們的教材是「新聞聯播式」的教材,而社會已經進入到網絡社會,適當加入點網絡裡的內容也沒什麼不好,但是要注意分寸。如果只是按照「新聞聯播式」進行教學,我們也不可能在這裡探討這個問題。看了新聞聯播,我覺得我們的ZF做得很好。但是看看網絡,我們又覺得ZF未必就沒有值得批評的地方。以上話語是在網絡中扮演的武宮歪樹的夢話,與武宮歪樹在網絡中對應的真人無關。
★☆k12地理論壇大老鷹版主:
1、ZF不等於國家,批評ZF、反對ZF這是公民的權利。你向小區物業繳納管理費,你就有權對小區物業的服務質量進行評價。同時,如果在公務員系統中,雖然ZF發工資,但是不要亂認娘,那些工資是納稅人所繳。同時,不是ZF養活了13億人,是13億人養活了ZF。
2、在課堂上,要權衡評價一項政策,首先得有充分的前期資料收集準備,然後有清晰的討論程序,進行政策的利弊分析。即使是一個已經推行的政策,也得考慮政策實行的時代背景,和他所付出的代價,以關注政策受損的一方。一個社會政策是多方面利益博弈的結果,也許你這次是一個政策的受益方,下次是另一個政策的受損方。不是一個階級幹掉另一個階級,你得兼顧「輸家」,妥善考慮後續補充事宜。政策有它的時代背景,在社會轉型的前提下,適當檢討政策的得失是正常的。而不是去神化一個政策。
3、我同意老師不能在課題宣傳自己的政治觀念這個做法,因為未成年人更容易受外界的先入為主的影響。但前提政治得退出對教育的直接控制,充分保證和落實公民的出版、結社、言論自由,有獨立的社會媒體監督。在政治未脫離教育的前提下,談教育的政治獨立,錯把杭州當汴州吧?
4、辯論只需列出對方觀點,予以探討,而不是人身攻擊。慎用比喻,比喻本身就是一種模型。比喻用得好,有出神入化的作用。用得不恰當,指鹿為馬。
5、另附當年權威黨報一份,不知您穿越回答那個時代,該怎麼給學生教呢?親,還有權威專家論證哦!
★☆k12地理論壇「龍山村民」老師:高手博弈,才有看頭。個人粗淺看法:不管黑貓白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鄧爺爺說的。在課堂上,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學生能集中精力聽講,能記住知識,學會技能,那就是好方法。
★☆k12地理論壇fatty6628024老師:個人覺得老師對學生的影響其實有限的緊。我小學時老師只要是講到ZF,都是誇,到現在我也沒和當年的老師站在一個立場。當然我也不同意老師可以隨意講,在有一定的根據的基礎上講,講的時候付出證據,讓學生去分辨,畢竟現在的老師的影響力大家都知道,何況不當班主任的老師。現代媒體對傳統課堂的衝擊,使得學生對老師的不信任在增加。能有幾個崇拜老師的學生呢?如果說老師不能將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那麼課本也別強加自己的觀點,哲學上所說:沒有永遠正確的真理,那樣課本就沒法編。這要有文字出現,難免會有觀點。
再者沒有觀點的老師難道就是一個合格的老師?
★☆k12地理論壇「蒼月島島主」老師:我個人也曾經在理科班講解過這個部分內容,也不止一次的舉例論證過這個計劃生育的問題,但是我個人覺得樓主所說的有點誇大,不過也覺得朱老師的課上一些說法其實不是很可取,這個人口的問題我們更應該一分為二來看,對於印度等地的誇張的生育觀,印度教的教義裡有允許男人在老婆兩胎小孩都是女孩的情況下多娶一個老婆的規定,所以個人認為課堂還是需要嚴謹,舉例可以幽默但是不能搞笑,不能是譁眾取寵,對於這個方面我有個很經典的例子分享給大家,在上個世紀80年代後期,一個物理老師上課講解知識很是牛叉,他的學生的物理成績和物理常識等各個方面都是頂呱呱的,基本是當地的地級市的第一名,無論什麼班級基本都能坐到的人我個人認為稱為鬼才也不為過,但是他的品行習慣不是很好,個性太強,特別是上課的規矩很隨意,比如喜歡就坐在學生的桌子上把腿搭另一長桌子上講課,同時也就很喜歡跟學生討論ZF有關的 不合理和合理 的問題,結果他的學生當時很多上了重點大學,他帶的班主任那屆應該是88年畢業,全班三分之二上了重點大學,引起了轟動,10年後他的班級同學聚會,46個同學裡面有超過三分之二沒有能來,是不能來了,一部分是在89年那個運動中充當了首領,或被抓或逃亡,一部分是後來出來後都成了精英,從政從商的幾乎都沒有逃過被雙規或行賄之類的事情,這個事情在我的記憶中一直永久保存,我一直記得當時我們一起的那個校長說過的一句話,高中對於孩子的一生的影響都是巨大的,8樓的意見我也不是很贊同,不能說我們的影響不大就不去矯正我們的不該做的行為,畢竟是會產生影響的,我想說的是應該給學生一個公平的讓他們自己去判斷的環境,而不是我們去灌輸,我們可以舉例,但是應該是多方面的,中國的人口政策應該是在當時社會環境下補救的一個很有力的措施,並不是現在就過時了,這個我們需要學生在他們今後的生活中去體會,但是非洲,印度的地理環境等地理特點跟我們不一樣應該說清,所以沒有必要上綱上線,但是也的確應該引起我們每一個地理老師的反思。反思中……
★☆k12地理論壇蔣程程老師:我們能教給(或引導)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嗎?誰有權利評價這是否「正確」?學術多元化?考試評價標準化?另外:樓上舉得這個極端例子,是否與當時的社會環境和體制有關?重點大學考得多→做官的多→被抓得多。不見得與老師談論政治有關係。政治課要不要談論政治?怎麼討論?
★☆k12地理論壇「蒼月島島主」老師:對於壞小孩老師的說法我個人認為是你沒有看懂我說的情況,做官的多,但是被抓的比例太高跟當時的環境有關,但也跟老師的一些不太守規矩的做法有關,我想這個你不能否認吧,另外我強調的是我們可以去舉例那些搞計劃生育的和不搞計劃生育的但是我們只能闡述這個現象不能有傾向性,不能帶有明顯的心理暗示,比如你們今後將是一個家庭養多少個老人啥的說法,因為今後社會保障體系健全了,老人應該不完全由一個家庭來養了呢,我覺得應該全面的介紹可能的問題和現象,讓學生去學會判斷,自己有個自己逐漸形成的是非觀,現在的政治課上很多都是社會經濟學理論之類的了,正在逐漸淡化以前那種社會主義好,資本主義萬惡的觀點了,至少我看現在的政治課本上更多的是一些理論東西,所以請不要曲解,另外那個老師還健在,他自己曾經跟我們探討過這個實例,因為另外當時的全省特級語文教師跟他一樣的學生的後果要好很多,所以我們才有那麼的判斷當然我沒有說出來是我的錯。並且我的觀點沒有任何的關於正確與否的說法我只是說我們應該儘量做到公正的展示這個事實而不是我們不斷的去評價這個現象和事實。
★☆k12地理論壇鍾天平老師:「做官的多,但是被抓的比例太高跟當時的環境有關,但也跟老師的一些不太守規矩的做法有關,我想這個你不能否認吧。」上述理論我要反對,我們老師的觀點沒有那麼大的作用,別神話老師的作用。你講了一個故事,我也給你講個故事來說明。大約十二三年前,我教的初中的學生初三畢業後,部分沒有升學的女學生去OK廳當小姐。一天,三三兩兩在門口招攬生意,看到了我們老師從門前經過,她們不但沒有一點羞恥感,還議論起老師來,其中一位女的聲音有點大,被我們學校的老師聽到了。一位女學生說:別招呼這些老師,他們傻得很,耍不來小姐。我可以肯定的是,我們老師在講臺上都沒有教她們以後可以出去當小姐,但她們做了。老師在她們眼裡也就是傻得很,許多社會經驗都沒有。可以說現在的學生,社會經驗比老師多,許多事情他們還要反過來教曾經教過他們的老師。現在當官的,幾個不貪,這是大環境決定的,不是老師教出來的。政治課本雖然主要是經濟,並不代表老師不講。我們的地理教材更「沒有政治」。
我覺得地理老師在課堂上只要不是大的原則錯誤,只要不是反黨反社會,對ZF的政策加以分析議論,以理服人,沒有什麼不可。要包容地理老師,別苛求。我們都是小學科的,地理老師別為難地理老師。暑假裡,我也見到了朱慶龍老師,一位非常踏實、正直,踏踏實實搞應試教育的一位地理老師。
★☆k12地理論壇「蒼月島島主」老師:對鍾老師的老師不神話,不要神化老師的說法我非常贊同,我還是要說當時在八十年代的學生對於外界的東西接觸少,比較容易形成所謂的個人崇拜的,所以這個時候的老師的影響力比我們現階段大很多,正如書生老師的當年的那些學生應該絕大多數都能受到他的很大的影響,我還是堅持那些學生的行為跟他的老師的不嚴格要求有關,但是不是完全就是一個人的影響的確應該質疑。我想強調的是有負面影響,而你舉例的學生後來成了所謂的性工作者,這樣的學生在學校的時候應該就沒有對於學校的認同感,那種對於老師講課或者是受你影響大的學生應該見你是羞於見你而不是完全無視,那只能說明這個學生已經完全麻木或者是我們的在他們的心目中沒有正義可言,因為你都不是代表正義,他怎麼會在乎你呢。另外對老鷹版主所發的這個教材我個人認為還是以展示大量的素材為主,然後最後的落腳點在你認為哪些有效,其實在研究性學習的結論部分就由明確要求,研究性學習無對錯,沒有標準答案,所以我認為我們不是為難地理老師,而是我們應該能做到我們力所能及的最好,當然我們做的事情是不是有效又另當別論。最後再次申明,我對於朱老師和樓上的各位同行沒有任何其他的想法,咱們就事論事,多討論,多進步,我也很難做到我的講課完全不帶傾向性,我就是個狂熱的反日分子,所以我的課堂中總是小日本,這也很難做到完全的公正的去展示地理知識的要求啊。
★☆k12地理論壇東北亞版主:可以討論。我覺得慶龍的課很實在的,或者說我也基本上也是這麼講的,看怎麼看問題,我認為也是一種憂國憂民的表現,怎麼和反ZF聯繫起來了呢?老齡化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ZF也在通過提高社會保障機制來面對這個問題。
★☆k12地理論壇「蒼月島島主」老師:正因為我們的教材上其他的流派的一些東西少,所以我們更要努力客觀公正的讓學生去看待,至於說抨擊ZF啥的,我雖然從來都是仇恨日本,不過我也不會忘記說我們的一些拍出來的電視電影中,日本都是傻瓜一樣的,那都是假的,日本的士兵是很厲害的,當年一個師團就能跟我們六倍於他的國民黨士兵打硬仗還贏了的徐州會戰,他們的單兵素質高以及戰後的復興,廣島的亞運無紙屑等實例不過我一般堅持不帶過多的傾向性,還是希望嚴謹的態度給予我的學生一種嚴謹的思維和思路以及對待人生的態度。
★☆k12地理論壇蔣程程老師:有一些話題,不一定是禁區。關鍵是很多老師對話題的引導和把握。
可以反,可以贊。反也好,贊也好,極不贊同將意識形態的東西強加於學生。好好代自己的課,你既不能做意見領袖,也別做宣傳部。當然,國家的教育也是有自己目標的。培養的是是什麼樣的學生。您是懂的。
★☆k12地理論壇朱慶龍老師:這個「射擊」我的精華貼,我昨天才看到,可惜一直不能回復!各位老師討論的很熱烈,見仁見智,針鋒相對,雄辯滔滔,語言犀利,自由抒發內心所想,達到了論壇的真正目的!感謝各位同行的關注!
從2006年以來的最近五年,我經常在k12論壇發布我的教育教學隨筆,在地裡課堂教學的課例研討方面,我常常把上課、聽課、評課等的實錄和感悟發布出來,主要目的是求教於各位大方之家,倡導自由研討、平等交流的學術風氣,擺脫人云亦云的不良陋習,提升業務水平,提高教育境界。
「梁山泊」老師的發貼觀點鮮明,語言犀利,一如驚天之雷,響徹雲霄,讀後痛快淋漓。據「梁山泊」老師以前的有關發貼來看,他應該有四十餘歲,當屬我的前輩(我今年才工作第十年),「梁山泊」老師必定也是性情中人,這點,我想從他的發貼不難看出,本來,我應該虛心接受前輩的指教。但想到「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至理名言,我還是想對「梁山泊」老師文章中的一些不當定論和妄自揣測的部分予以反駁,以澄清虛假成分,恢復光明、正直、正派、民主的討論原則。
1、說話是有語境的,不能根據一篇文章,就妄自給別人定論,不能因為某某人,議論了國家的有關領導,有關政策等等,就給人隨意扣帽子。這方面的慘痛的教訓,文革中還少嗎?「梁山泊」老師應該沒有受到文革的迫害吧?
2、我沒有在任何場合非議我國計劃生育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我在高一階段的人文地理新課教學中,以有關課例進行了生動形象的闡釋和論證了我國計劃生育工作取得的萬眾矚目的輝煌成就。可惜,這個課例沒有寫在《理科班人口問題習題講評中的偶發感悟》,「梁山泊」老師您可能沒有看到或者沒有留意。計劃生育政策是隨人口國情變化而變化的,是有階段性、時代性的,政策的推進是具有強制性的。
3、我絕沒有煽動學生什麼,「煽情」絕非「煽動」。誠然,偶爾,特別是人文地理教學,為了活躍課堂氣氛,為了增加語言的感染力,我偶爾會「煽情」一下,同行們讀到的那四個排比句就是「煽情」的證據。這些有些煽情的語句都是平時刻意為之、苦心雕琢,課堂靈感突發冒出來的,算是「生成」的東西吧。我的「煽情」都是有根有據的,並沒有空虛來風、信口開河。「梁山泊」老師對我的批評倒是顯得信口開河,隨意就來。
4、這篇偶發靈感是老齡化試題評講中冒出來的,著重談我國老齡化的一些弊端。我的四句排比是有課堂教學環境等語境條件的,不會嚇到孩子,高二的學生至少十六七歲,大些的孩子都有十八九歲乃至二十歲出頭的。他們的世界觀、價值觀等已經初步定型、基本定型,他們對於很多事物常常有自己的獨到的看法和見解。這樣年齡段和學段的高中生,其實在很多方面與成人所作所為並沒有明顯差別。「梁山泊」老師何以對當今的學生這麼不太了解?現在的學生是被我們老師「嚇大的」嗎?不信,請打聽打聽,現在我們在政治課堂上一講某某黨萬歲之類的話,您看會不會有學生笑(偷笑)?
5、我執教近十年,近十年來,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為教育事業奉獻青春,揮灑汗水,對學生的教育向來是以「正面教育」為主的。理科班的試題講評課偶發的感悟也是「正面教育」為主的,還增加了些思辨的東西。高中生負面的東西其實有必要知道一些,這也是世界觀、價值觀的引領所需,也是培養社會責任感、民主精神之必須,也是步入大學校門和未來進入社會之必須。從正面、負面等方面剖析人口問題,辯證地看待人口問題,這也是唯物主義辯證法的要求。請各位同行再讀拙文,我的原則和方向果真出錯了?
6、搞笑就一定是不嚴肅?課堂為什麼一定要是嚴肅的?科學的話題一定要在誠惶誠恐的、戰戰兢兢的、嚴肅的環境下討論?
7、印度、非洲的一夫多妻制度及其生育觀就一定是不「文明」的?「文明」、「文化」是有差異的,難道與主流「文化」、「文明」不同的就一定是不「文明」嗎?課例中我舉得印度地方宗教首領妻妾眾多,子孫眾多,學生笑得漲紅了臉,說明課堂教學達到高潮,哈哈。這倒成了低俗的表現,這個問題,追根溯源沒可能與「梁山泊」老師的「文明」觀、「文化觀」有關係。話再說回來,理科班的課堂教學,調節氣氛,緊扣主題,這難道有錯嗎?
希望「梁山泊」老師和各位同行繼續討論、爭辯!謝謝!
★☆k12地理論壇「北回歸線」老師:何必如此呢?各抒已見,他的不一定對,你的就一定對嗎?
其實不是什麼實際性的問題,只是感覺慶龍老師上課能隨心所願的駕馭課堂的一種反映吧。讀過不少你的貼子,是一位研究者,所以也應該能是一位聽眾,聽聽別人的意見,博取眾家所長,能接受的就接受,不能接受的就包容吧。不是非對即錯的問題。順便說一直,對於計劃生育政策,你可以有自己的見解,但對於這一政策,包括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探討,不是那麼簡單的公式計算可以有的結果,如果是這樣,問題就簡單多了,也就不會有爭議了。
★☆k12地理論壇朱慶龍老師:謝謝您的關注和指正! 其實我之所以辯解,並不是說拒絕「梁山泊」老師的觀點,而是對於「梁山泊」老師發貼中的一些武斷的、斷章取義地、輕率地定論有些生氣,故反駁一番!哈哈,反駁也是為了深入地探討「人口問題」。
★☆k12地理論壇「梁山泊」老師:沒能及時回復,讓你久等了!
你的答覆是不能令人滿意的。你沒有領會鷹版跟貼的意思,為了強調,鷹版已另開一帖,請慶龍兄參考:http://sq.k12.com.cn/discuz/viewthread.php?tid=598417
武宮見過你,他對你的評價應該是中肯的「朱慶龍老師,一位非常踏實、正直,踏踏實實搞應試教育的一位地理老師」。
蒼月島島主」認真的舉例回復,說明有時候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深遠的,是學生一輩子中最重要的「他人」之一。你以學生已接近成年人,自能分辨是非,這種理由是站不住腳的。正如公開的文件中所說的,高中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之一,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方法論形成的重要時期。老師的教學方法(教學目標之一)、論證過程對他們是有重要影響的。何況你採用的是「煽情」(即動之以情)方法。新課程倡導的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是最根本的東西,這些會影響人的長遠發展。
你的這堂課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還在拿精華說話,可見你在態度上還不太謙虛。是更愛真理,實事求是,還是看重「精華」?
對於錢學森之問「我們的教育為什麼培養不出傑出人才?」,我們每個教師都應當捫心自問的。中國人聰明是出了名的,為什麼我們以佔世界近五分之一的人口,在科技創新中卻佔的比例太低?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如果每個人(東版自稱和你一樣地採用這種教學方式)都不能有效地用貫徹新課程的三個最重要的理念,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那麼新課改何時才能見效呢?所以我來反駁一下是必要的。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並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也不是說我的學生創新能力就特強。加了精華,有人唱讚歌,我來指出其中的問題,難道不可以嗎?最主要的問題是沒有遵守議題的論證程序,下列鷹版引用的文章是很重要的:「說理教育從小學開始作者:徐賁(文章略)你只是自己提出來,不經過論證,你的觀點(有待證明),就這麼「灌」給學生,不顧及不同觀點的說理文,得分都在5分制的3分以下,也就是你沒有及格。這等於自話自答。正如鐵道部某新聞發言人的怡笑天下的新聞發布:「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而且你攻擊的是作為國家基本國策的基本法,可以這樣宣傳嗎?
建立理性公民社會,我們教師責無旁貸,不然如文化大革命式的「領袖發狂,全國人民都(大都)發狂」的悲劇又會重演,「教師發狂,學生也發狂」。
教師是引導學生正確分析國情,思考應對老齡社會的對策,還是預先拋出自己未經論證的錯誤觀點,然後又不加以解釋,讓學生對國家形成成見?是當「導演」,還是頒「聖旨」?這樣未給出證據的論點(你的觀點,不是學生通過對一個議題的探究自己得出的,不管正確與否),與鐵道部某新聞發言人的新聞發布「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有何異呢?
你的同鄉前輩逕自將(學生將來)「反(對)ZF」擅改為「反動」,一字之差,含義大變。
我不懷疑你個人沒有要反抗ZF的圖謀,但客觀上你在告訴學生,國家的基本法律是可以不經過辯論,而可以盲目反對的。
國家的基本法律一經通過就變成國家的意志,是全體人民都要遵守的,同時也是對公民進行教育的內容。這是每個國家都這麼做的。
我經常留意通過華人華僑這第三隻眼看國內問題。我校有多位老師到美國交流學習回來。他們說在美國的公園等公共場所,美國人無論見到誰都能熱情打招呼。他們認為,這是因為美國人太少,除家人以外,難得見到人,所以很熱情。而華人則反映,中國是熟人社會,只跟認識的人打招呼。我認為,是因為中國人太多,多到連自己都感覺不到人太多了,難得去打招呼了。外國人經常埋怨中國人在公眾場所太吵。他們不知中國人就是愛熱鬧。我在打這篇文章時,我的小弟的第二個孩子剛滿四個月,而我的妻子現在去照料小舅子剛出生的第二個孩子了(以此為記)。一個縣級醫院這兩天出生了幾十個嬰兒,中國的人口還在膨脹,建立「人口均衡、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社會還差得遠。中科院的研究結果是,中國的合理人口容量為7-8億。我所知道的某初級中學幾乎每個老師都生了兩個孩子(請保密)。在這種高壓下,中國人的民族性格是不變的,何況獨生子女是可以生兩胎的。廣東在研究「單獨」夫妻也可以生兩個?這是你所宣傳的「只允許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孩子」的基本國策嗎?
不少外國人在研究,為什麼中國人不能領導世界科技潮流?有人認為,因為中國人缺乏思維工具──邏輯學等。邏輯學、辯證法等思維科學在中國古代就沒有產生。中醫的藥理到現在還沒有弄明白。我們可以反思,像鐵道部新聞發言人這樣的高級幹部在重要的場合講話都不講邏輯,可見國人在這方面有多麼差。可以說,鷹版重新發現了一個美國成功的秘密。我國一位偉人曾說,美國這樣一個國家,人口那麼少,歷史那麼短,取得這樣巨大的成就,值得我們很好地研究。美國取得那麼大的成功,有移民的因素,但主要的還是依靠它本國的人力資源。人家已經實踐多年的行之有效的公民教育內容,我們有人研究什麼時候進入中小學教學內容了嗎?
不同民族,最後都走向了一夫一妻制,可見它的文明程度高些。一般認為,文明中心由古希臘→古羅馬→西歐→美國,當然中國、印度也是古文明中心,現在正在崛起。南非總統祖瑪有六位妻子,結果http://www.subaonet.com/html/world/201066/10669266122405012.html 印度宗教領袖妻妾成群,這是通過強迫(非自由愛戀)實現的。你認為這是你的文明觀?對於鷹版引用的臺灣教材對於一個議題如何正確開展,你也不理睬?至於高級會員香橙緣所說地理中的人口問題是「自然科學」的話,我就納悶,難道香橙緣忘記了地理學科的屬性?
★☆k12地理論壇朱慶龍老師:哈哈,終於盼來了前輩的指教!前輩果然厲害,鞭辟入裡,一針見血,咬文嚼字的功底確實很強悍,批評和指正邏輯嚴密,有條不紊,令逼人不得不服!客觀地說,您的說理功底很牛,而我相差太遠。可有些方面我就是不明白,前輩您這麼這樣喜歡武斷的、斷章取義地、輕率地給我下定論呢?比如說這次,「你的這堂課已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你還在拿精華說話,可見你在態度上還不太謙虛。」——我想請問:
1、難道我來論壇發貼就是為了獲得「精華」的嗎?我雖然有虛榮心,還不至於到這個程度吧?我就是喜歡在k12論壇發貼這有錯嗎?多發發課例研討方面的貼子,衝淡一下試題解法、資料搜集為主的論壇現狀應該不是壞事吧?
2、您說的我不謙虛,我確實有點,可能還很嚴重。因為我連前輩都反了,謙虛過度豈不是等於虛偽?論壇還能深入探討問題嗎?
3、「如果每個人(東版自稱和你一樣地採用這種教學方式)都不能有效地用貫徹新課程的三個最重要的理念,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式進行教學,那麼新課改何時才能見效呢?」——關於這個問題,說實話吧,我在絕大多數課堂上很少採用新課程倡導的方法,理科班教學尤其如此,我們高二的理科班,每周一節課,新課上完都成問題,基本流於讀書(讀書還不能細緻地讀),高二下學期,基本上是講評試卷,這節課的感悟就是評講試卷產生的。「煽情」一下,其實就是兩分鐘的事情,沒有想到「問題」這麼多,心裡真有些「涼涼的」。
4、「文明觀」要看從什麼角度看,我反駁您一下,並非自己就一定是那麼想的,不難看出您也是喜歡「非此即彼」的。我想提醒的是這些意識形態方面的東西,我們還是輕易不要給別人下定論。比如,「同性戀」「文明」嗎?想必可能您的看法與李銀河的看法會有出入?
5、再次強調一下:課堂教學(講話)是有語境環境的,您應該認真看了我的回覆吧?
謝謝前輩!得罪之處,還望海涵!:)
★☆k12地理論壇蔣程程老師: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但是我不贊同你的觀點。簡單的把你的反駁總結一下,不當之處還望批評。
1、你認為慶龍對於人口問題的分析是存在科學性錯誤的。
2、你認為慶龍對於課堂教學的處理沒有做到師生平等討論,而是「灌輸」,不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自主學習、探究、合作。
3、你認為慶龍草率地反對國家基本國策是不對的,會影響學生的「政治覺悟」。
現在我對你的反駁一一再反駁。
首先說明一點,我個人認為你對老鷹帖子的理解可能是錯誤的。他開貼的目的不是支持你的觀點。我與他討論過這個問題,我們都認為計劃生育這個政策有爭議。(當然,這是我個人理解,有待老鷹親自說明)然後我開始反駁你的觀點。
第一點,不是所有問題都需要經過議題程序的。因為我們是質疑一個政策,只要提出不合理的地方,並加以論證,剩下的是決策者的解釋和論證。慶龍對於現階段人口現狀以及未來的人口趨勢是用數學的方法進行推導,這種推導沒有科學錯誤,將來的問題也是可以預見的。不是凡事都要等到木已成舟才能證明一切(馬寅初當初提出限制人口所依據的也是數學推導,按照你的邏輯,他也沒看到10億人口的情況,怎麼可以認定人口會過多呢?)。
第二點,你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也不要忘記,高中老師與高中學生是根本無法公平平等交流的。這就好比,小學老師能與小學生討論為什麼1+1=2嗎?學生尚未有知識,談何交流?再說,人文地理學派那麼多,但是我們的教材只教一種(或幾種),教材與學生平等交流了嗎?敢問,你在教學的時候,是否把所有學派的觀點都告知學生,然後讓學生自主去判斷正誤?
第三點,我只舉一個反例,近年來,各地發生了多起火車撞死人引發的賠償糾紛案件,而當地鐵路部門大多仍舊拿出28年前國務院頒布的《火車與其他車輛碰撞和鐵路路外人員傷亡事故處理暫行規定》照章處置。按照這個規定,火車撞死人只用賠償幾百元人民幣。你覺得這個規定是否需要「非議」一下?
★☆k12地理論壇「梁山泊」老師:我沒有說慶龍兄來論壇發貼就是為了獲得「精華」的,那句「你還在拿精華說話」是從「「射擊」我的精華貼」而來,請別誤會。你能發表75個精華貼說明你對論壇的貢獻大。佔中國人口半壁的農村人口每個家庭有兩個孩子是一種普遍現象。魯迅先生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就批評的「只管生,不管教」的現象仍普遍存在。教育培養好一個孩子是比生養一個孩子更難的事。而普通中國人更傾向於去做更輕鬆的事。「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向來是中國的難題。
如果《計劃生育法》在擅長從環境整體性上思考問題的高中地理教師身上都不能堅持,中國在人口問題上就免不了還要瞎折騰。
★☆k12地理論壇蔣程程老師:我們從地理學這個角度來講,人口數量當然是問題。但是計劃生育,符合地理學特點嗎?人口的變化有其自然規律,與經濟發展是相適應的,而我們在人為的扭轉這個自然規律。我們真的沒有其他好的辦法了嗎?醫療、教育、保險等社會福利有保障,社會公平公正,經濟發展正常,人口增長自然降下來。所以,我人為,計劃生育是我國人口規劃犯極大錯誤之後的極端修正。另外:我想你應該知道我國人口密度、人均資源等各方面,並不是世界最差的。但是據我所知,強制計劃生育全球僅此一家。中國的根本問題,不在於人口。
★☆k12地理論壇鍾天平老師:我建議大家在這個問題上求同存異,有些思想是很難統一的,別總是想著怎樣去說服對方。計劃生育,就是讓人口的增長同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與環境資源相協調。現在的社會經濟與三十年前、四十年前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國家也在逐漸的做調整,從一胎化,到現在的雙獨二胎,逐漸還會過渡到單獨二胎。這就是國家人口基本國策的調整。即便是調整了也是計劃生育,不能說只生一個才叫計劃生育,以後生二胎、甚至三胎就不叫計劃生育。
教師的教學風格也不能完全整齊劃一,劃一了肯定不是好事。教師最受歡迎的品質是幽默,差不多人人都會幽默了,但是我們的課改、我們的教育方針沒有讓我們幽默,為什麼我們還是要幽默呢?是不是幽默就錯了呢?不是,是不是幽默就一定對呢?那要看你的幽默的分寸。
在這裡,許多問題不能用簡單的「對」和「錯」來下結論,我建議還是求同存異為好。
★☆k12地理論壇鍾天平老師:慶龍兄弟的那一段,也就是在講題時,那麼一兩分鐘的隨意發揮,沒有大的原則錯誤,目的就是搞笑一點,別把這一兩分鐘慢放拉長,再一個字一個字地推敲,搞得人家好被動。老師也是人,如果別人經常把你的某段話、把你的某一行為,在歷史長河中慢慢推敲,然後給你戴個帽子,那誰還敢說話,誰還敢做事,現在又不是文化大革命了。
★☆k12地理論壇「梁山泊」老師:鍾老師在做兩岸的文化使者!謝謝你的提醒!看了你的回覆想起一副對聯:坐南朝北吃西瓜,皮向東甩;從前向後看左傳,書向右翻。君子之交淡於水,我和慶龍兄可謂不打不相識,並非個人恩怨,希望籍此反而增加了和慶龍兄的友誼。
★☆k12地理論壇「秋海棠」老師:指責中國人口過多,讓中國計劃生育搞少生。一方面減少中國的勞動力,藉以摧毀中國的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製造業;另一方面民族不平等,少數民族地區環境承載力本來就比較差,卻讓少數民族可以多生,這與所謂減少人口降低壞境壓力完全矛盾嘛;少數民族一多,喜歡獨立建國的也多了,中國的國土安全就面臨威脅。照我看,讓中國搞計劃生育純粹是西方的陰謀。
★☆k12地理論壇「空山鳥語」老師:計劃生育我覺得與西方陰謀沒關係,西方國家還指責我們侵犯人權呢。我相信大多數老師認為中國搞計劃生育沒有錯,但是過於極端。就像某些老師說的使用一種極端糾正另一種極端。錯誤在於計劃生育是單邊獨進,沒有相應的其他制度和法律保障,特別是社會福利保障制度沒有建設,導致現在養老金缺口大等一系列社會問題,這才使我們一些老師反思該國策的合理性。1983年,韓國的生育率降至2.08,已低於世代更替水平2.1,這時韓國ZF就應該開始考慮這項政策的持續與否。然而,韓國在1996年生育率跌到1.71的時候,才廢除了小規模家庭政策。十年以來,生育率維持下降趨勢,到2005年跌至1.08後才開始有所反彈。這足以證明韓國已經陷入了「低生育率陷阱」。如今,昂貴的養育子女的費用,即使是ZF提供補貼和各種優惠措施,也使得大部分家庭不選擇生第二個子女。由於低生育率和由此加劇的老齡化,韓國勞動年齡人口將會快速下降,「人口紅利」時期將於2016年結束。經合組織預測,韓國將在2041年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至56.8%,在經合組織34個成員國中僅高於日本(53.8%)、義大利(54.9%)和西班牙(55.7%)。並且,韓國中央銀行預測,由於勞動年齡人口的減少,在2030年至2050年期間,韓國經濟增長率將從2000年至2005年間的約5%下降至約2%。 為了鼓勵國民生育,2010年,韓國提出了新的口號:「一個孩子很孤單。對子女最好的禮物是弟妹」,但生育率仍舊停留在低位上。
我希望中國能吸取此中教訓,防患於未然,抓住時機,以免重蹈韓國之路。http://view.news.qq.com/a/20110621/000038.htm
★☆k12地理論壇「空山鳥語」老師:提供一些我生活環境的資料:這裡人都認為獨生子對家庭、社會是個問題。但有這樣觀點的人不見得都是多育人群。這裡多育主流人群分兩種:一是城市裡有錢人,二是農村裡有錢人。此外的家庭也只能是想想,因為養不起。---經濟因素。其他地方呢?
多育不再遭歧視,而是羨慕:這家經濟真好,可以讓孩子成長不孤單。
長按二維碼識別微信公眾號,或者下載圖片到桌面掃一掃,或者添加公眾號qlzhu18913578661均可關注。喜歡的話,可以轉載。覺得好的話,可以讚賞。謝謝您的關注,渴望您的鼓勵,期待您的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