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普洱茶的歸來:且思且品

2021-01-07 人民網

原標題:文革普洱茶的歸來:且思且品

  文革普洱茶

  題記望著杯中明豔通透的茶湯,紅色基調中泛著一抹琥珀的金黃,楚楚動人,好似《歸來》中陸焉識的眼神,耐人尋味……

  電影《歸來》大熱,我也前去湊了個熱鬧。影片講述了一個離亂紛飛的年代,一則感人至深的故事。導演用最簡單的手法成就了一次情感的窖藏,不喧譁、不張揚,所有的深情與刻骨的傷痛都隱藏在平靜的敘述裡,表達得不動聲色,似將一款老茶的風骨與內蘊,完全悶泡在一個平實的故事裡。

  有人說,若是現在的我們無法感動,只因缺失了那個特殊年代的氣息與情懷。

  翌日,帶著淡淡的遺憾來到國香茶城天寶祥,與當家人李偉交流觀後感。聽完我的疑慮,李偉從搖搖欲墜的茶堆下抽出一個不起眼的沱茶,對我說,「今天雖無法讓時光倒流,倒也可沾沾『文革』年代的氣息,一同品品這『文革』沱吧。」

  「文革」普洱系列多製成於上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晚期,距今已有30餘年。由於具有特殊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價值,口感引人入勝,特點鮮明,在老茶越來越稀缺的當下無疑已經成為普洱茶老饕們珍視的藏品。

  由於存放時間較長,重量也因長期存儲有所磨損、揮發而減輕。眼前的「文革」沱早已沒了包裝,烏黑油潤的條索像聽到了「最高指示」一般,緊緊抱作一團。

  有人說,三十年以內的茶喝的是香氣、湯色、口感、喉韻等感官上的味道;三十年往上的茶品的是茶氣、時間、文化與內涵等無形間的氣息。新有新的味道,老有老的陳韻,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的迷人之處。

  水聲鼎沸,傾壺出湯。一時間,波光粼粼,香茶悠然,沉澱的歲月在濃釅的茶湯中肆意流淌。小啜一口,茶氣平順、豐滿,頃刻間即佔領了整個口腔,質厚香醇,綿中帶剛。那茶香煞是獨特——微酸,似藥,有點甜,好似梅子姑娘與人參先生正在我的鼻腔中舉行著婚禮。如此嚴肅的「文革」沱在我的口中變得熱烈起來,令我心潮湧動,久久不能平靜。

  轉念一想,茶人常談老茶之活性,謂之上品老茶必須是當年內涵物質非常豐富的雲南老樹茶料,經傳統工藝生產為茶品後,歷經空間陳化、轉化、最後的熟化,才能成為有活性的老茶。此時此刻,如此多變的「文革」沱,不也正在向我展示它美妙鮮活的一面?

  望著杯中明豔通透的茶湯,紅色基調中泛著一抹琥珀的金黃,楚楚動人,好似《歸來》中陸焉識的眼神,耐人尋味。

  靜心想來,茶若失去了活性,就像人沒有了靈魂,任時間再久也失去了生命的意義。動蕩的年代因為擁有了愛,就像老茶保有的那份活性,縱然再苦澀,也能沉澱一份獨特的美。就像此刻「文革」沱帶來的跌宕起伏一般,那激蕩味蕾直衝百會的茶氣,那鮮爽通透直墜丹田的茶香,讓小小的我,再一次感悟到了博大的茶。

  就這樣,在氤氳茶香中,我好像終於嗅到了那個特殊年代的遙遠氣息。(劉芳溪)

相關焦點

  • 文革磚73厚磚茶如何辨別真假?普洱茶老專家教你這樣看!
    今天,國家高級評茶師、「普洱藏家」掌柜、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副會長魯文鋒老師,就帶你揭開73厚磚茶的神秘面紗,一起來了解這款經典茶品的來歷、規格和品質特徵。魯文鋒老師自1998年進入普洱茶領域,師從「普洱教父」白水清,歷年藏有百年宋聘號、1950年紅印圓茶、88青餅、92方磚、大白菜等珍品老茶;還開闢了《老茶講堂》欄目,發布在:普洱藏家,與茶友分享!
  • 普洱茶千千萬,怎麼挑選好的普洱口糧茶?且看這4個技巧
    #「口糧茶」的說法一般常見於老茶客口中,它的稱謂裡夾雜有很多意味,從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常備的、隨時都可以品飲的茶品。在選購之前如果沒有充足的條件「望聞問切」,那麼認準知名品牌或是經典品牌的茶品,都是較為安全的選擇。2、價格要親民「口糧」意味著消耗量大,雖然每天品飲普洱茶不宜過量,但因為是每天都要喝的茶品,日積月累,茶品的消耗量也很驚人。所以要讓普通收入者也消費得起,價格就必須親民。
  • 且學且思且行,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不要包辦代替
    且學且思且行,學習是學生自己的事情,教師不要包辦代替水落坡鎮中心小學楊俊紅為期一周的浙江大學一一陽信縣名班主任名教師綜合素質提升培訓落下了帷幕。幾天的培訓,有震撼,有收穫,更有思考,先從以下兩個方面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 武漢曼且思普通話糾音:刨冰的「刨」怎麼讀?
    武漢曼且思普通話了解到橘子汽水、西瓜、棒冰、風扇,每一個都是屬於夏天無法替代的記憶,然後慢慢的現在很多人的夏天中,有一種製作簡單、口感好且清涼解暑的飲品也成為大家不可或缺的避暑良品之一,那就是刨冰。為什麼刨冰放在本期糾音內容中呢?
  • 且研且思 且行且長-----馬山小博士教育瑪爾比恩早教「段考三階教研」
    本次且研且思 且行且長馬山小博士教育瑪爾比恩早教「段考三階教研」活動圓滿落幕,成為小博士教學教研改革不停頓,宣示小博士教學教研不斷提升,全力以赴辦出水平、辦出成效、越辦越來。這不僅是小博士發展的需求,而且還是造福馬山學子新時代學習方法的緊需。讓我們一起攜手且研且思 且行且長。
  • 普洱茶的斷代盤點,號級茶、印級茶、七子餅茶……如何劃分?
    這些號級茶存世量已極少,集文物價值、品飲價值、藝術價值為一體。二、印級茶的劃分印級茶,指50年代至70年代出產的茶品,外包裝紙印有「中茶牌圓茶」和 「中國茶葉公司雲南省公司」繁體中文字樣,中間是「八中茶」商標。
  • 且 行 且 思 ——親歷「走學校教學活動」反思
    這個系列備課過程並不是一次成型的,而是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課堂出現的問題,及時調節教學點,邊講邊思,才逐步成型的這個系列備課過程並不是一次成型的,而是在教學中根據學生課堂出現的問題,及時調節教學點,邊講邊思,才逐步成型的。這期間,多了許多挑燈夜戰的一幕幕,多了許多絞盡腦汁的思考,更多了許多無形的壓力。
  • 武漢曼且思普通話每日成語:厝火積薪
    今天曼且思普通話小編為大家帶來一個新的成語,擴充你的詞庫——厝火積薪,來看一下吧。曼且思教育-擴充你的詞庫武漢曼且思普通話了解到厝火積薪源自西漢時有名的《治安策》,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賈誼看到政治局勢的弊端和有悖情理的社會現實,表面太平,實則暗藏洶湧。
  • 普洱茶老茶客:如何才能買到正宗雲南普洱茶
    普洱茶歸肺經脾經,品飲時,丹田手足微微生熱發汗,甚至有如練氣功時得氣的感覺;某種程度上,普洱茶真正迷人之處,在於內氣;而內氣,由於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感受的程度也不盡一樣。★易武麻黑普洱茶之所以有今天的名氣,麻黑茶功不可沒,特別是在生茶領域獨樹一幟。
  • 名師引領促發展 且行且思共芬芳
    本報訊 全媒體記者邵瀅報導 名師引領促發展,且行且思共芬芳。為了更好地落實市教體局「1543」工作思路,打造一支熱愛教育、素質優良、作風過硬的學者型教師隊伍,8月5日,市八中特別邀請中原名師鄭美玲到校舉辦專題講座(見左圖,全媒體記者 邵瀅 攝)。市八中校長王洪成、副校長陳慧娟帶領全校教師聆聽了講座。
  • 8000元的普洱茶卻有酸澀感?酸澀感卻是品評要訣?專家這樣說!
    很多茶友在喝普洱茶的時候,舌頭後部的兩側會有一定的酸澀感,一些茶友就此斷定,這樣的茶一點都不好,且品質也一般。其實,我們 並不能這樣簡單粗暴的如此判斷。品評一杯普洱茶,關鍵還是在我們舌頭的感覺。主要從五個維度去衡量。
  • 曼且思普通話每日認讀:「孑孓」怎麼讀?
    曼且思普通話了解到蚊子可謂從古至今都飽受詬病,那你知不知道蚊子的幼蟲是什麼樣子?蚊子的幼蟲即孑孓,結構有些奇怪,今天就來一起學習一下,這兩個字怎麼讀。曼且思教育曼且思普通話了解到蚊子的幼蟲叫孑孓,是蚊子介於卵和蛹之間的狀態,一般身材細長,呈深褐色,胸部較為寬大,俗稱跟頭蟲。
  • 20歲開始存茶,存放10年的普洱茶品藏價值,專家說了這四點!
    了解普洱茶歷史的朋友都知道 ,從普洱茶走進宮廷開始,經歷了200餘年的發展,在清朝276年的歷史中,12位皇帝,有10個皇帝都喝普洱茶。不僅如此,當時在朝廷還有一個飲茶規定:夏飲龍井,冬飲普洱。不過,那個時候皇宮的普洱茶 並不是大家所認為的越陳越香的普洱茶。不論是朝野,還是權貴喝的普洱茶都是新茶。那麼,有些人就會覺得奇怪了,不都說普洱茶越陳越香嗎?
  • 大揭秘,普洱茶是如何分等級的?
    普洱茶等級劃分的基礎是茶菁的細嫩程度,而能夠辨別出茶菁的細嫩是進入普洱茶等級劃分的入門能力。 普洱茶分為緊壓茶和散茶。緊壓茶是根據不同的需求,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不同的制茶工藝製成餅、磚、沱、圓柱等形狀。而其等級劃分因為茶品原料、製作工藝的影響較為複雜。
  • 怎麼鑑別普洱茶的優劣?生普和熟普如何分辨?普洱茶大起底!
    普洱茶更像一位睿智的老者,他會在你耳邊,娓娓道來那些過去的故事。普洱茶就像一座古城一道老街,處處透露著它的文化和歷史。其他的茶,泡三次,便失去了滋味,而普洱茶,你需要泡過三次以上,才能漸漸品出其中的滋味。那份厚重的苦澀,也會隨著一次次的衝泡而變成柔柔的甜,恰如人生,苦盡甘來!
  • 普洱茶的核心品飲技巧,茶友們一定要記牢!(口感篇)
    口感的形成與變化能夠反應出一款普洱茶的真實原料、加工、倉儲水平。如果將味感比作普洱茶的姓名,那口感就像是普洱茶的學歷、工作經歷,它能反應出普洱茶的過去與今生。二、味感(接上篇文章)滑:從感官上來形容,就像流體輕輕的拂過你的舌面,進入喉嚨的感受。
  • 曼且思普通話每日認讀:「夬」怎麼讀?
    曼且思普通話發現很多漢字的整體讀音和只讀半邊是完全一樣的,也正是因為有很多這樣的巧合,所以很多人在遇到不認識的字時下意識地讀半邊。有些時候可能碰巧讀對,但是究其根本還是要學會正確的讀音,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個常被誤以為是多音字的單音字——夬。
  • 曼且思普通話每日認讀:鈐記的「鈐」怎麼讀?
    曼且思普通話了解到在很多古裝劇尤其是清宮劇中,經常能看到一種東西的出現,就是官員手持的各種印章。其實它有一個官方的名稱——鈐記,今天小編就把鈐記一詞作為今天的學習對象,對這個詞語感到陌生的小夥伴一起來學習吧。
  • 曼且思普通話每日認讀:「祊」怎麼讀?
    曼且思普通話今天為大家帶來一個看似結構簡單,但是不常見、出錯率很高的字——祊。設祭於堂,為祊乎外,祊字古代稱宗廟之門,亦指廟門內設祭之處。在日常生活中宗廟不常見,這個字的使用頻率自然也就降下來了,不認識也情有可原。但是如果在測試時遇到,看起來很簡單卻沒有複習到,豈不是徒增懊惱?
  • 洱頌普洱茶的一般品飲步驟到底是什麼?
    茶,對於我們而言,已經超出了品飲的概念,它變成生活藝術的一種信仰,形成了一種「神聖儀式」,為的是「創造宇宙間至福的瞬間」。時至今日,洱頌普洱,依舊深植山林,清寂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