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站必敗。
這裡孫子想要闡述的思想是: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有任何危險;雖然了解敵人,但是如果不了解自己優劣;就有時候失敗,有時候會勝利;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敵人;則每次用兵都會有很大的危險,有時候會造成國破家亡等災難性的後果。
古人云:修身之後才能齊家,治國,平臺下。所謂修身就是處理自己和自己的矛盾,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長處和短板;同樣,一個組織,一支軍隊也當如此;萬物有陰就會有陽,有陽就會有陰;這就是一個辯證法的關係。作為統帥,將軍就是要時刻分析敵情,收集情報;掌握足夠多得一手資料信息;同時也要勤於熟悉,了解軍隊日常政務,洞悉軍隊部署和士兵的情緒;然後才能對時局有綜合評估和考量,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
在認識論上就是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戰場環境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作為一支軍隊的最高統帥,就是要根據戰場的時時變化,來調整自己的派兵部署;按照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而改變原來的用兵方略;然後才能獲得出奇制勝的效果和最終的勝利。
孫子指明了戰爭的指揮者對敵我雙方情況的了解和認識與戰爭勝負間的關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孫子關於兵家制勝的指導思想,它既包含了敵我雙方客觀條件的了解,和對戰爭的指導規律與作戰原則的認識,還揭示掌握和了解情況與戰爭勝負的關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僅是歷來兵家必須遵循的謀略原則,也是一條科學的真理。
(作者:範天翼| 人工智慧,物聯網資深專家,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