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謀略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2020-12-25 露智網

兵法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站必敗。

這裡孫子想要闡述的思想是: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有任何危險;雖然了解敵人,但是如果不了解自己優劣;就有時候失敗,有時候會勝利;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敵人;則每次用兵都會有很大的危險,有時候會造成國破家亡等災難性的後果。

古人云:修身之後才能齊家,治國,平臺下。所謂修身就是處理自己和自己的矛盾,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長處和短板;同樣,一個組織,一支軍隊也當如此;萬物有陰就會有陽,有陽就會有陰;這就是一個辯證法的關係。作為統帥,將軍就是要時刻分析敵情,收集情報;掌握足夠多得一手資料信息;同時也要勤於熟悉,了解軍隊日常政務,洞悉軍隊部署和士兵的情緒;然後才能對時局有綜合評估和考量,做出科學合理的決策。

在認識論上就是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戰場環境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作為一支軍隊的最高統帥,就是要根據戰場的時時變化,來調整自己的派兵部署;按照外部環境的劇烈變化,而改變原來的用兵方略;然後才能獲得出奇制勝的效果和最終的勝利。

孫子指明了戰爭的指揮者對敵我雙方情況的了解和認識與戰爭勝負間的關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孫子關於兵家制勝的指導思想,它既包含了敵我雙方客觀條件的了解,和對戰爭的指導規律與作戰原則的認識,還揭示掌握和了解情況與戰爭勝負的關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僅是歷來兵家必須遵循的謀略原則,也是一條科學的真理。

(作者:範天翼| 人工智慧,物聯網資深專家,學者。)

相關焦點

  • 《孫子兵法》之謀攻篇深度解讀:知勝之法及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漫談宗教思想教育信仰經典文化》系列之孫子兵法第7回 《謀攻篇》主要講的就是以智謀攻城獲取勝利,而不是用武力,上回說到《謀攻篇》的冷靜思考最佳的謀攻之法。今天小編來為大家講解《謀攻篇》的最後一部分知勝之法及知己知彼。
  •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下一句是什麼,你知道嗎?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是我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武的兵法著作《孫子兵法》中的一段話,那你知道它的下半句是什麼嗎?上學的時候歷史課本有這一句話,有些同學可能沒仔細看,往往把這句話記成「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其實兩個意思是有天壤之別的。
  •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從《孫子兵法》中的「行軍篇」聊聊偵察敵情
    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些手段來偵查敵情,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意思就是如果充分了解雙方情況,打起仗來就不會有危險,孫子在這裡再一次強調了風險規避。今天我們就來展開講一講《孫子兵法行軍篇》中的偵查敵情,希望能給你一些啟發。「眾樹動者,來也;……少而往來者,營軍也。」
  • 這一次,我們徹底讀透《孫子兵法》
    在學習這門課之前,我們有必要就《孫子兵法》本身,談談如何才能「講透」這本書。1. 提到《孫子兵法》,或許你會覺得就是教人怎麼打仗的。對,但也不對。事實上,《孫子兵法》不是戰法,而恰恰是不戰之法。書的一開頭,就講了三個「不戰」:打不贏,不打;打得贏但是打不起,不打;打得贏也打得起,也要看是否不打就可以解決問題。
  • 孫子兵法與鬼谷子的較量:到底是誰更厲害?
    鬼谷反應篇一直有個問題,也就是基本問題,什麼是反應,方法是有的,既是從空間,時間,思維三方面思考問題,我們還將鬼谷術中術的相比之術歸納了出來,但有個問題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既是鬼谷子的正反問題,反應前面說反而求之,後面卻又說知人始己,這真是矛盾嗎?關於反應術,知己知彼為正應,知彼知己為反應。  真是如此嗎?
  • 《孫子兵法》牛在哪?10句話告訴你!
    《孫子兵法》既是一部兵書,有「用兵之法,全勝為上」這樣的軍事謀略;也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有「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無備,出其不意」這樣膾炙人口的名言;還是一部指點做人做事的參考書,有「勝可知而不可為」這樣的做事方法。今天擇選其中最經典的十句,我們一起來品讀一二。
  • 孫子兵法全球行:全球《孫子》新論視角獨特語出驚人
    ,毛澤東為何把孫子「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改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全球學者以超乎尋常的熱情和超乎想像的視角研究解讀《孫子兵法》,字斟句酌,一絲不苟,各種新論,語出驚人。  楊義認為,「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是毛澤東的一大創造,要認識敵人先要認識自己,要戰勝敵人先要戰勝自己。力量的源泉在於自己,根本也在於自己,先把自己調整好,把自己做強大了才有實力與敵人較量。中國要和平崛起,走向世界,就要把自己做強,才有說話的分量。孫子和毛澤東都是大軍事家,都是大智慧,只是他們說的角度不同而已,毛澤東是發展了孫子的智慧。
  • 【傳承•共享】《孫子兵法謀攻篇》
    今天我們引用《孫子兵法謀攻篇》來與大家共同探討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防與控。兵法《謀攻篇》這樣講到:孫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 鬼谷子絕學對比孫子兵法誰更厲害?
    前回說過,我對於鬼谷反應篇一直有個問題,也就是基本問題,什麼是反應,方法是有的,既是從空間,時間,思維三方面思考問題,我們還將鬼谷術中的相比之術歸納了出來,但有個問題苦苦思索不得其解,既是鬼谷子的正反問題,反應前面說反而求之,後面卻又說知人始己,這真是矛盾嗎?關於反應術,知己知彼為正應,知彼知己為反應。
  • 《孫子兵法》解讀——《始計篇》
    《始計篇》是孫子兵法的首篇,具有提綱挈領的作用。文章用三百餘字,先概括後層層論述。開篇用「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來評價戰爭,為提出「五事七計」、「兵者,詭道也」和「未戰先算」,「多算多勝」的觀點做鋪墊,並以此篇統領全書。該篇的幾項謀略,在今天仍有其現實意義,能廣泛運用到現代政治、經濟、軍事以及為人處世等方面。
  • 21天精讀作品展| 《孫子兵法》讀後心得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看看這位老師對中國古典軍事著作《孫子兵法》的讀後感悟吧!宅家戰「疫」,21天精讀活動作品展示《<孫子兵法>讀後心得》   《孫子兵法》寫於春秋末期,是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軍事著作,在中國軍事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其軍事思想對中國歷代軍事家、政治家、思想家產生非常深遠的影響,全書共分十三篇,分別是:計、作戰、謀攻、形、勢、虛實、軍事、九變、地形、九地、火攻、用間等。主要論述的是軍事學的主要問題。但是我覺得他的思想更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鑑。
  • 習近平戰「疫」兵法——知己知彼 百戰不殆
    不同尋常的2020年終將被歷史銘記。面對病毒突襲,抗擊疫情成為全人類的一場戰鬥。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習近平從疫情防控之初就將科學防控放在了重要位置,從「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到「加大科研攻關力度」的反覆叮囑,再到「搞清楚病源從哪裡來、向哪裡去」的關切,科學防控始終是習近平戰「疫」部署的一條鮮明主線。
  • 孫子兵法全球行:葡萄牙《孫子》翻譯日久彌新
    孫子兵法全球行:葡萄牙《孫子》翻譯日久彌新 圖為裡斯本書店的葡萄牙版《孫子兵法》。 韓勝寶 攝   中新網裡斯本9月2日電 題:葡萄牙版《孫子》翻譯日久彌新常銷不斷  作者 韓勝寶 於建華  記者在葡萄牙首都裡斯本書店發現,葡萄牙版《孫子兵法》有多個版本,開本有大的,也有供讀者攜帶的小書本
  • 45個好聽且彰顯智慧的男孩名字,出自孫子兵法
    可是我們可別忘了《孫子兵法》,這可是一部享譽世界的「兵學聖典」,其中蘊含著許多帶兵作戰的智慧。從裡面我們可以挑選出很多適合男孩的名字,快來和起名網一起瞧一瞧吧。如何依據《孫子兵法》給孩子取名字一、根據其中的名句起名《孫子兵法》中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句流傳至今,比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家長們可以根據其中的一些名句起名,這樣一聽到這個名字都會產生一些熟悉感,知道這個名字是有典故來源的。
  • 《孫子兵法》在現實生活中如何應用?它不光是一本兵書
    歷史上著名的軍事著作《孫子兵法》可以說是集合了所有的戰爭智慧,但是這現在沒有了戰爭,孫子兵法的那些思想又是否能在生活中被應用呢?1.不戰而屈人之兵首先,我們來了解下《孫子兵法》的最關鍵核心——不戰而屈人之兵,意思是說,不用打仗就徵服了對方,既可以避免傷亡,又可以不用勞民傷財發起戰爭,這是最高的徵服方式,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
  • 《華杉講透孫子兵法》奇思妙解
    歷代為孫子繼絕學,註解孫子,被後世承認的,有11人,就是宋本《十一家注孫子》。
  • 《國學經典》——孫子兵法始計篇
    始計篇原文: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孫子兵法》全篇學習心得分享
    今天和大家分享:《孫子兵法》全篇學習心得分享博勻課堂:博勻經典晨讀(279):《孫子兵法》全篇學習心得分享一:      歷經沒有間斷的67天連續學習《孫子兵法》,我們終於逐篇逐段地解讀完了。也希望大家可以參與到《孫子兵法》的學習總結與互動交流中來。    我讀完《孫子兵法》,覺得「孫子」有三個重要的思想,需要把它們提煉出來,那就是:慎戰思想、全勝思想和巧戰思想。        今天我們總結下《孫子兵法》三大戰略思想之一:慎戰。
  • 《孫子兵法》:計篇決策大事,不可不慎察
    今天咱們正式開啟《孫子兵法》學習之旅。   《孫子兵法》開篇頭章為計篇,這一章提綱挈領的闡述了戰爭勝利的關鍵因素就是「計」。   第三,說明落實戰略決策的一系列謀略測試,提出著名的「詭道十二法」。   最後,全篇主題強調:決策必須以實力為基礎。即「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於無算乎」。
  • 《道德經》《論語》《孫子兵法》裡的8個至理真經!過年學最好
    無論是道家絕學《道德經》,還是儒家至尊典範《論語》,抑或謀略用權之術的傑作《孫子兵法》,古人們留下的寶貴精華有太多我們今人需要學習的地方,趁著新年將近,哲學詩畫在此整理了下,一起與大家交流,精進,提高。畢竟精神的快樂才是最好的快樂。1,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