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臺農企合作種出「中國最重南瓜」

2020-12-22 梅州日報數字報

本報訊 (記者黃焱 見習記者江嬋)「1040斤!中國之最!」連日來,梅江區城北鎮愛麗絲莊園培育出的1040斤重巨型南瓜,吸引了眾多遊客入園觀賞。據可查數據,該巨型南瓜重量突破全國紀錄,是梅臺兩地合作的「碩果」。如今,這個名副其實的「碩果」引起了兩岸新農人的關注,他們以此為契機打造南瓜產業鏈,助推梅州鄉村振興發展。

近年來,我市依託「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廣東梅州梅江臺灣農民創業園」「梅州市臺灣農民創業園示範基地」等平臺,促進梅臺在觀光休閒農業、精緻高效農業、農企管理及良種推廣示範等方面交流合作,臺商、臺農成為推動梅州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

去年底,臺灣「南瓜達人」徐滄浩帶著3顆價值20多萬元的亞特蘭大品種的大南瓜種子來到了愛麗絲莊園,投入了園區「南瓜廊道」的建設。經過半年多時間的培植,一個巨型南瓜已經成熟。採摘當天,他在社交平臺facebook上的更新收到了許多友人的「驚嘆」。

「我是第一次在梅州種植南瓜,對環境還不是很熟悉,能種出這個重量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徐滄浩與南瓜打了30多年交道,他是臺灣的「南瓜廊道」種植技術的帶頭人,還是歐洲蔬菜種植協會裡的唯一一位亞洲面孔。臺灣不少地方舉辦南瓜節時都會聘請他指導設計「南瓜廊道」。在這半年時間裡,他每個月來梅一次,雖在梅州的時間不長,但他對園區的「南瓜項目」十分看好。「這裡的環境跟苗慄的很像,我們想把南瓜打造成這個村的特色產業。」徐滄浩說。

「國家今年2月印發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越來越多臺商看好梅州的發展。」廣東梅州梅江臺灣農民創業園管委會工作人員劉星介紹,我市的臺企從事種植業、養殖業、休閒觀光農業等領域的居多,他們將優質新品種和先進技術帶到梅州進行示範、推廣,拓寬了梅州經營戶和農民的增收渠道。

據了解,梅江區愛麗絲莊園(櫻花谷)是梅州首批海峽兩岸交流基地交流示範點之一,園區面積已從當初的200畝擴至目前的1200畝,逐步開發了燒烤營地、農宿等區域。園區的項目也從觀光休閒逐步向農耕體驗發展。園區總經理林凱表示,園區注重生態和產業相結合,推動農業種植、特色產業、觀光服務產業共同發展。下來將著重打造「南瓜項目」的產業鏈,帶動城北鎮紮下村的村民以保價收購等合作方式種植食用南瓜、打造南瓜藝術品,將南瓜做成三產融合的特色產業,助力梅州鄉村振興。

相關焦點

  • 山青水秀的安吉山川試水「農企合作建房模式」
    有關人士認為,山川鄉的「農企合作建房模式」對於貧困山區的農民來說是一大福音,對安吉美麗鄉村建設更是一大創舉,這一做法值得借鑑和推廣 。  與郎柏林一樣,目前山川鄉已有3戶農戶與杭州一家企業籤訂了合作建房合同,另有7戶農戶有籤約意向。「這種『農企合作建房模式』試水山川是逼出來的。」鄉黨委書記陳方良說。  山川鄉是全國第一個環境優美鄉,擁有山青水秀清新宜人的一流生態環境。
  • 南瓜重500斤,蛇瓜長3米……「中國菜籃子」裡的新風景
    、日本的甜慄南瓜等新品種也揭開面紗;「一帶一路」沿線十幾個用瓜果、蔬菜塑造的景觀,月牙泉、火焰山、玉門關、非洲部落…… 穀雨之後的「中國蔬菜之鄉」山東省壽光市有些不一樣。 在十號前沿栽培技術展示館,壽光當地培育的「巨人」南瓜,最大能長到五百多斤重。在蔬菜產業中,種子是決定性因素。據工作人員現場介紹,這種南瓜的生長周期是4~6個月,只要溫度和溼度等條件適宜,一天就能增重十餘斤。 類似於「巨人」南瓜這樣的高科技新成果,在網上開放的九個展館中並不少見。
  • 鳳山:農企合作拓寬增收路
    本報鳳山訊 「今天,春天有機農業有限公司來我們村收購土貨,我賣了10公斤茶油,現在不用出村也能賣土特產,非常方便。」9月25日,鳳山縣喬音鄉老裡村貧困村民黃榮好拿著賣茶油的900元錢說。 老裡村是河池市教育局和鳳山縣教育局幫扶單位。由於交通閉塞,該村農產品銷售不暢。
  • 臺灣農企在大陸西北推廣臺灣農業經驗
    臺灣大學農學院院長陳保基三日在楊凌舉辦的第十六屆中國楊凌農高會上表示,臺灣農業學者與企業家希望到中國內地尋找合作機會,並將臺灣農村成功轉型的經驗在西北地區加以推廣。   第十六屆中國楊凌農高會自一日開幕後,在展臺、論壇、溫室等場所,來自全球四十五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與涉農機構代表的身影隨處可見。
  • 新零售時代661盈利模式 農企加速運營新動力
    思維決定產品,單一產品運營從本質上也是農企普遍思維單向的現實反映。所謂思維單向,是指農企普遍以包裝化商品為最終產品的運營思維。具體步驟是,將自己的技術設計成產品,悉數放到APP上出售,當農民需要播種時,就購買插秧機,需要收割時,購買收割機服務,讓從種到收,每一環節都有技術支持,實現了技術盈利的新模式。
  • 電商助農摸底考,天貓618的「造血式助農」樣板
    而疫情則像是一場不得不面對的大考,為行業呈現出了下一階段助農的發力方向。這其中,阿里或許是最值得分析的樣板。多年深耕之下,阿里已經悄悄佔據線上農產品銷售市場中佔到了 75% 的份額。在此次天貓618 中,淘系更是不在矜持,推出了多項硬核措施,這也為我們提供一個觀察視角,一窺阿里戰略以及中國農產品上行方向。
  • 「一帶一路」企業能力建設培訓班助力農企「走出去」
    馬林聰首先介紹了中國標準化概況,中國標準化發展的進程,強調標準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標準化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保障。他詳細闡述了中國標準化的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中國和國際合作的情況,中國品牌建設的國家戰略,品牌的重要性,品牌作用,品牌建設的組織機構以及國際狀況。最後,他講述了標準化與品牌建設的關係,以及我國品牌評價及標準化工作,國際品牌標準化建設情況等。
  • 關於呈報《呼和浩特市進一步完善 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的實施意見》的...
    ,使我市農企利益聯結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為進一步完善農企利益聯結機制,引導和激勵農企雙方不斷強化利益聯結,保障農民合理分享產業鏈和價值鏈的增值收益,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一、我市當前農企利益聯結機制現狀近年來,依託我市及周邊地區豐富的農牧業資源和區位優勢,我市農牧業產業化經營水平不斷提高,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快速發展,龍頭企業規模較大。龍頭企業為了在市場中提升競爭力,與農戶建立更高級的利益聯結機制勢在必行。
  • 「金農企e貸」 來了:手機點點就能信用貸款
    作為「金農企e貸」的研發單位,亳州藥都農商行在會上展示了新產品的特色及操作流程。好在藥都農商銀行上線了這款『金農企e貸』,純信用、無需抵押,而且額度大、可循環使用。昨天下午,我們幸運地通過這款產品,獲得了200萬元融資扶持。」仵鑫坦言,「金農企e貸」作為純信用類貸款,能有效破解中小微企業在融資過程中面臨的抵質押物不足的難題,一次核定、隨用隨貸、循環使用,讓中小微企業融資再無後顧之憂。
  • 「南瓜達人」種植300千克大南瓜 目前仍在長
    圖片來源:臺《聯合報》    華夏經緯網6月20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新北市淡水區農會推廣南瓜種植有成,近年由南瓜達人林建訓領軍,屢屢種植出破240千克的大南瓜,今年新北市將在6月27日到29日,在淡水漁人碼頭福容飯店廣場,舉辦全臺大南瓜比賽及系列活動,新北市也希望成功種出破紀錄大南瓜,將冠軍留在新北市。
  • 廢石場「變身」智慧農場 蓬江農企借科研力量「點石成金」
    記者了解到,水木甜園城市智慧農場原是一個荒置多年的廢石場,2016年被改造成廣東傑士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傑士農科」)的種植研究基地,主要用於新產品應用測試和作物健康種植技術標準研究;如今,農場種滿了高效益特色作物,並通過了江門市(農村)科普示範基地、江門市示範性民營農業新型研發機構、廣東省現代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廣東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範實訓基地等認證,
  • 江小白&農企: 品牌有人格 市場更逼格
    那麼,在網際網路時代,農企如何贏得年輕消費者市場,並佔據主動權?經過多年市場考察研究發現,如褚橙、蘋果此類富有人格魅力的品牌化策略是解決這一問題的絕佳途徑之一。近幾年最火的酒企品牌——江小白,正是採取了這樣的策略,佔位年輕消費者群體,從而在市場中迅速崛起。在我們看來,江小白的典範意義在於其完整闡釋了人格化品牌打造的路徑和具體演繹的手法,值得農企深度研究。
  • 臺灣"南瓜王子"種出近200公斤巨無霸南瓜(圖)
    臺灣"南瓜王子"種出近200公斤巨無霸南瓜(圖)     「南瓜王子」徐滄浩投入南瓜種值超過30年,剛在全臺灣大南瓜競賽以328.6臺斤的巨無霸大南瓜奪冠,仍不斷努力研究
  • 尖峰村:蜜本南瓜「種」出甜蜜生活
    村民們採收蜜本南瓜。9月4日,善廣鄉尖峰村蜜本南瓜種植基地,田間地頭到處鬱鬱蔥蔥,南瓜藤蔓鋪綠大地。在綠色瓜葉遮掩下,一個個大南瓜顯得格外亮眼,七八名村民趁著晴好天氣在採收南瓜。大家分工合作,井然有序。
  • 奶農倒奶殺牛背後:專家稱乳企不能一味走高價戰略
    不過,近萬公裡之外的中國乳業市場,並沒有因為這個數字而興奮,反而是部分地區奶農「倒奶殺牛」的局面。        繼《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4年9月對山東膠東半島奶農困局率先報導後,深受進口奶粉衝擊的國內奶牛養殖現狀備受業界關注。
  • 南瓜最香的2種吃法,第1種只需8分鐘,粉糯好吃,連瓜皮也搶光
    聽說過貝貝南瓜嗎?貝貝,其實不是南瓜的牌子,而是一個南瓜品種的名字。最早是在1998年,日本通過雜交育種的方式培育出的新品種,個頭特別小,外皮深綠色,裡面卻是黃色的。一般貝貝南瓜每個大約重300克~500克,屬於長不大的迷你小南瓜,所以名字叫「貝貝」。
  • AI對陣頂尖農人 誰能種出更多草莓?
    阮繼偉正在測試參賽隊伍的草莓硬度 這是一場關於誰能種出更多優質草莓的比賽。對決雙方一邊是擁有雄厚技術的AI團隊,他們不用親臨現場,數字設備、縝密的算法是他們的「武器」;另一邊是國內頂尖的農人團隊,數十年的種植經驗和農人的勤勞品質,是他們最寶貴的財富。在各自負責的種植大棚內經過120天的耕作,比賽有了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結果。
  • 終止與中企合作後,加拿大又稱:不排除仍會購買中國疫苗
    【文/觀察者網 齊倩】加拿大上個月宣布同一家中企終止新冠疫苗合作,隨後轉身同4家美企達成購買協議。對於加拿大近期一系列舉動,外界紛紛猜測該國是否「棄中投美」,放棄購買中國疫苗。對於上述猜測,加拿大官方則模糊回應。
  • 疫情期間乳企收奶「難」 13省出現奶農倒奶現象
    來源:華夏時報原標題:疫情期間乳企收奶「難」: 全國13省出現奶農倒奶現象,牧場發出「斷糧」預警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金曉巖 北京報導這是2月10日,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形勢,中國奶業協會向外界披露的市場調查情況。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部分乳企不收奶,物流系統跟不上導致奶農奶源輸出困難,多個奶農也向《華夏時報》記者反映了倒奶情況,如果長期不能得到解救措施,對未來發展的影響將很難估量。
  • 【百企幫百村】巍雅斯公司:真情回報家鄉 助農穩步增收
    【百企幫百村】巍雅斯公司:真情回報家鄉 助農穩步增收 2020-03-31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