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乳企收奶「難」 13省出現奶農倒奶現象

2020-12-20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原標題:疫情期間乳企收奶「難」: 全國13省出現奶農倒奶現象,牧場發出「斷糧」預警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金曉巖 北京報導

「信息顯示,截至2月7日,13個省份出現倒奶,半數以上的奶牛養殖場出現飼料短缺,大型乳品加工廠開始噴粉,企業銷售同比下降。」這是2月10日,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形勢,中國奶業協會向外界披露的市場調查情況。

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部分乳企不收奶,物流系統跟不上導致奶農奶源輸出困難,多個奶農也向《華夏時報》記者反映了倒奶情況,如果長期不能得到解救措施,對未來發展的影響將很難估量。

「每天倒掉5噸奶」

日前,一位來自山東的奶農王亮(化名)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原來籤訂的乳企在疫情期間不收奶,導致養殖場每天倒掉5噸奶。

「而且地處偏遠,其他奶粉廠也不會收我們的奶。即便是處於中上規模的養殖場,依然不能抵抗這場疫情帶來的影響,如果持續兩個月這種情況,養殖場將倒閉,另謀出路了。」王亮稱。

其實,和王亮相似的情況還有很多。

2月4日,農業農村部緊急發文:要求各地不得攔截畜產品運輸車輛,並著力推動將生鮮乳、畜禽等運輸車輛納入重要物資供應綠色通道,協調辦理交通通行證,解決運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畜產品運得出生產一線、運得到消費一線,防止出現「賣難」和「斷供」現象。

儘管在政策文件下發後,全國部分地區的道路得到紓解,但仍有部分地區在強化封村、封路。無奈之下,河北部分奶農開始倒奶了。有奶農反映,如果交通管制繼續下去,很多牧場將經營不下去了,存在破產倒閉的可能。

這場疫情讓乳製品行業備受壓力。往年春節後,是乳製品企業的奶源小高峰。然而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交通被阻斷、城市被隔離,牧場等不來飼草飼料,乳企等不來原奶,供應鏈堵塞,上下遊產業的流通受到極大影響。

儘管全民一心對抗疫情,但這場與新冠病毒的戰鬥已經波及了各行各業,影響了乳製品行業上下遊各個環節,壓力之大,前所未有。

連日來,全國多地牧場發出「斷糧」的預警信號,部分牧場的儲備飼料只能撐到月底,有的牧場的苜蓿草甚至只剩3天的量。與此同時,因疫情管控,人們減少出行,春節期間牛奶消費需求受到抑制,物流受阻也進一步影響到電商平臺交易,終端市場的旺季不旺,直接導致下遊乳企庫存增高。

一位飼料供應商也同樣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受到的打擊很大。

乳業多方考驗

這不僅是對奶農的考驗,更是對乳企和相關主管部門的考驗。

「目前奶農日子不太好過,乳企面臨的壓力也很大,但光明乳業還是毅然決然地踐行起社會責任,不拒收一滴奶,不讓合作牧場白白受苦受累。光明乳業還保證不會隨意降低原奶收購價格,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去執行。「光明乳業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由於全行業常溫銷售渠道大部分堵塞,物流、成品倉庫和包裝材料等環節也處於堵塞狀態。一般情況下,奶源成本佔總成本的65%左右,但現在是非常時期,其他各項成本都在提高。為了應對這一情況,光明乳業表示,將把此次按合同回收的原奶主要做成常溫產品,

疫情期間,蒙牛也表示正常按合同收奶。

除了乳企的響應之外,相關主管部門也發布了相關政策。2月10 日,中奶協表示,把握生產情況,了解產業損害,中國奶業協會根據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意見,啟動特殊時期奶業生產信息監測,並及時上報農業農村部。目前,已同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奶業協會和相關部門、中國奶業20強企業(D20)及5家觀察員企業、200餘家奶牛養殖場和近90家乳品加工廠建立信息溝通渠道。

同時,中奶協表示,配合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快速了解湖北、浙江、廣東、河南、山東、安徽、四川、重慶、江蘇、湖南、江西11個省(直轄市)的養殖加工企業的貨款額度。以上情況已上報農業農村部,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及時協調解決,幫助企業排憂解難。

責任編輯:黃興利 主編:寒豐

相關焦點

  • 「奶農倒奶」事件 農業部緊急處理「賣奶難」
    (京華時報記者 徐曉帆 攝)據新華社電,針對近期「賣奶難」問題,農業部昨天表示,將通過協調乳品企業增加收購、啟動奶業生產監測、加大政策扶持和救助力度,全力以赴處理「賣奶難」,保護奶農利益、穩定奶業生產。1月8日,農業部與伊利、蒙牛等重點乳品企業奶源負責人進行協調,督促企業做好生鮮乳收購工作,穩定中小牧場和養殖戶小區的奶價,保護奶農利益。
  • 四大原因使奶農倒奶殺牛 五奶企承諾不捆綁銷售
    (記者張毅)北京市奶業協會近日組織三元、三鹿、光明、伊利、蒙牛等5家乳製品企業,召開新聞發布會,向社會承諾,從7月23日起,這些企業在北京地區取消所有涉及乳與乳製品的捆綁、搭贈銷售行為;禁止低於成本的傾銷行為。
  • 全國多地罕見齊現賣奶難 奶農一日倒奶數百斤
    中新網1月15日電(生活頻道 劉旭輝)2015新年伊始,我國多地出現「賣奶難」,多地奶農因為鮮奶滯銷不得已「倒奶殺牛」。  不僅是北方產奶大省,連廣州這樣奶源較為欠缺的城市,也出現了奶農倒奶、棄養的情況。中國奶業協會、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認為,這是近15年來的第一次。此外,青海大通、湟中等奶牛養殖主產區,也曾出現「倒奶」現象。
  • 經歷疫情帶來的劇痛後,我國奶業恢復得如何,奶價將怎樣變化?
    他經營著一家有100多頭奶牛的牧場,每天產奶一噸多,由於沒有和乳製品製造企業籤訂收奶合同,平常牛奶用來供應自家奶吧,但疫情期間奶吧停業。據山東省奶業協會統計,在山東各種大小奶吧有1000多家,疫情期間基本不能正常開業,已經開業的銷量也很少,有些不到平時的十分之一。邵偉只能將牛奶賣給遊走的收奶商。疫情爆發以來,原奶收購價格持續走低,一度低到了1.8元/千克。
  • 奶農又現倒奶?大義光明帶了個好頭:不拒收一滴奶!壓力,留給自己!
    而更多的是,原本春節期間,乳製品可以當做最好的禮品用於走親訪友,然而一切都幾乎停滯。乳企庫存壓力可想而知,企業生產必將受阻,傳導到上遊,若像以往那樣保量地收奶也成為乳企當下最大的困難,企業資金佔用壓力巨大。「我們也沒辦法,部分拿出來噴粉了」,國內一家大型牧場負責人這樣告訴胡說有理。
  • 奶農倒奶殺牛背後:專家稱乳企不能一味走高價戰略
    不過,近萬公裡之外的中國乳業市場,並沒有因為這個數字而興奮,反而是部分地區奶農「倒奶殺牛」的局面。        繼《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4年9月對山東膠東半島奶農困局率先報導後,深受進口奶粉衝擊的國內奶牛養殖現狀備受業界關注。
  • Q1原奶供需失衡嚴重 後疫情時代乳業恢復期還有多久?
    根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4月生鮮乳價格大幅下降,只有月中一周持平,其餘周價均大幅下降,月度均價3.61元/千克,環比下降3.8%。日前,多家乳企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也紛紛透露了疫情後企業的恢復情況,以及疫情對公司全年的影響,其中,奶源建設和終端市場銷售成為乳企疫情後恢復的重點。
  • 專家:中國奶農倒奶與資本主義倒奶有本質區別
    原標題:專家:中國奶農倒奶與資本主義倒奶有本質區別   相似事件 本質區別   從2014年底到2015年初,我國多地乳企拒絕或者減少收奶,奶農「倒奶」的報導頻頻見諸報端,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上世紀30年代發生在美國的倒奶事件與當前發生在我國的「倒奶」事件有著本質的區別   上個世紀30年代的美國,由於生產的普遍相對過剩,多數產品都出現了滯銷現象,由此引發了近三分之一的企業倒閉和工人失業。
  • 【麥喀斯分享】倒奶事件隱含西方陰謀?(視頻)
    自2014年至今,青海、山東、河北、廣州等地已經發生多起倒奶、殺牛事件……原因系多地乳企拒收生鮮乳和持續的奶價下跌。山東、河北、黑龍江等地現象尤為明顯  山東個別牧場出現了拒收,拒收量在10%左右。某大型乳企決定從2014年8月1日起將青島、煙臺等地收奶價格降至目前的3.4元/kg;部分400公斤以下的小規模散養戶生鮮乳收購價格僅為2.4-2.8元/公斤。河北地區同樣出現鮮奶拒收和限量現象,個別小區月拒奶次數超過60%。
  • 中國多地出現奶農倒奶殺牛事件
    當天早上,孟慶德和他的送奶車被擋在了公司門外。「他們就說不收奶了,以後也不收了。」圖為餵食奶牛的胡蘿蔔。由於國際奶價暴跌而引發的國內倒奶、殺牛潮如今已經蔓延到廣東。羊城晚報記者採訪發現,目前廣州番禺、佛山三水、惠州博羅、珠海等地從1月1日起已經紛紛出現奶農賣牛、倒奶的現象。奶農每天倒奶超過20噸。這在廣東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鄧勃 吳梓鴻/CFP
  • 多地奶農倒鮮奶現象仍持續 收購價每公斤僅1元
    奶比水賤 倒奶殺牛風波久難平息  奶農遭遇乳業轉型陣痛  養了幾十年奶牛的山東奶農裴樹克去年經歷了人生中第一次「倒奶」。「200多公斤牛奶,『譁』地一下全倒在地上,我長這麼大都沒見過,那眼淚掉得……」回憶起當時的情況,兩鬢有些斑白的裴樹克仍難抑淚水。  然而,裴樹克和他的同行們並未料到,「倒奶」只是個開始。2014年年底以來,國內奶牛養殖戶殺牛棄養現象頻頻出現。《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北京、山東、陝西等多地採訪發現,由於原奶價格低迷,一些地區傾倒鮮奶、賣牛宰殺現象仍在持續,部分養殖戶損失慘重。
  • 佛山一養殖場每天倒奶1噸多 牛奶被導入排水道
    南都訊 近日,有媒體報導,廣州南沙有奶農也出現因無人收購而倒奶的情況。廣州市乳業專家王丁棉昨日表示,廣州倒奶奶農已解決了出路問題,「目前廣州已找不出一家需要倒奶的農戶」,而倒奶的情況在廣東也稱不上是普遍。
  • 奶農倒奶很尋常,非「萬惡的資本主義」獨有 今日話題
    但標準答案讓人哭笑不得:從表象看,兩者都是牛奶供給過剩。但前者反映生產社會化與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矛盾的體現;後者主要是市場體系不夠完善,銷售渠道不暢導致。顯然,「倒奶」都是供給過剩的產物,而和資本主義還是社會主義沒有關係。
  • 莫讓「倒奶殺牛」成奶農夾縫生存的代名詞
    追根究底,目前奶農們面臨著內憂外患的窘境,內的是乳企提高鮮奶收購標準,並逐步自建牧場控奶源;外的是洋牛奶、洋奶粉等大量進口。如果政府乃至社會對奶農不管不顧,任其發展,恐怕傷的不僅是奶農利益和養殖熱情,甚至是我國奶牛養殖業和乳業的穩定發展。因此面對接二連三的倒奶殺牛事件,如何保證乳企和奶農實現共贏顯得刻不容緩。  莫讓「倒奶殺牛」事件再次傷農,政府應把好「政策關」。
  • 奶農「倒奶」當促奶企自省
    劉曉今年以來,我國多地出現「賣奶難」,在河北、山東、內蒙古等產奶大省,不少奶農因為鮮奶滯銷不得已「倒奶殺牛」。「賣奶難」原因何在?
  • 疫情下的奶業:上遊奶農大量倒奶;下遊消費者奶粉「斷糧」
    尤其是對於上遊奶農,由於受疫情防控影響,乳製品銷售不暢,國內大型乳企已經開始用鮮奶噴粉儲藏,部分「單幹」的中小牧場有奶難賣。這部分原奶主要用於牛奶、酸奶等乳製品的生產,牛奶原本是春節走親訪友的必備品,但這波「小高峰」儼然已經變成了「低谷」。「我現在每天倒掉5噸牛奶,疫情當下,物流受限,我們也理解。但我們最多還能堅持一個月,要不然也要倒閉了。」
  • 光明乳業:開門收奶助奶農渡難關 不拒收一滴奶
    來源:經濟日報原標題:光明乳業:開門收奶助奶農渡難關本報訊 記者吳佳佳報導: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乳製品行業備受壓力。往年春節後,是乳製品企業的奶源小高峰。然而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今年乳業上下遊產業的流通受到極大影響。日前,光明乳業做出承諾:對於籤訂採購協議的合作牧場,不拒收一滴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擋住」了人們外出的步伐,為保障抗疫「戰事」順利推進的交通管控也帶來了物流難題。
  • 社會主義「倒奶」和資本主義「倒奶」有何不同?
    內蒙古乳業發展經驗對預防和化解「倒奶」問題的啟示  近來,我國有些地區出現了「倒奶」現象,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內蒙古乳業發展總體平穩,「倒奶」事件少有發生,這與內蒙古乳業發展的一些思路和措施密切相關。可見,內蒙古乳業發展經驗對於各地預防和化解「倒奶」問題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一)要防止和化解「倒奶」事件,必須降低乳企和奶農之間的交易費用。
  • 河北奶農因奶價狂跌每日倒奶 養豬戶買鮮奶餵豬
    更要命的是奶企鮮奶用量減少,奶農的鮮奶交不上去,把交不上去的鮮奶倒掉,甚至把剛剛懷孕的奶牛賣掉成了奶農們不得已的選擇。  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產能過剩,在乳業專家看來,收購標準提高,乳製品生產企業自身牧場增加,進口奶粉大量進入市場造成國產牛奶銷量下降是奶農倒奶或賣牛的主要原因。  2008年後河北省興建的奶牛養殖小區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
  • 從倒奶到搶奶,乳業上遊觸底回升:現代牧業上半年搭車奶價上漲紅利
    來源:華夏時報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金曉巖 北京報導在新冠疫情爆發初期,國內運輸及物流方面受到了短暫影響,對飼料供應及原奶運輸帶來了困擾,繼而在疫情期間多家原奶企業的倒奶現象,不過整體看來倒奶只是疫情期間奶農們的無奈之選,目前國內奶價上漲成為一股不可阻擋的紅利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