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鄢敏
一個是廣州天河的社區居委會主任雷群燕,一個是蘇丹籍商人伊瑪特。兩個原本沒有交集的陌生人,一場14天的隔離服務,他們成了跨國「姐弟」。
因為白粥,他們成了「姐弟」
「Hello, How are you?」5月6日上午,蘇丹籍志願者伊瑪特和天園街環宇社區居委會主任雷群燕,一起上門探望居家隔離的外籍人員。藉助伊瑪特的語言優勢,外籍人員順利地了解了社區有關隔離的要求和服務。
最近,廣州天河的環宇社區多了幾位外籍志願者。他們身穿綠馬甲,上門看望居家隔離人員,幫街道工作人員翻譯,伊瑪特就是其中一員。
事實上,伊瑪特很熟悉隔離的流程和相關規定,因為他不久前才結束隔離。3月底,伊瑪特從蘇丹回廣州工作,他在天娛廣場開了一家貿易公司。當時境外輸入風險增加,伊瑪特根據街道要求不出門,在家隔離14天。
隔離期間,伊瑪特與雷群燕頻繁交流,逐漸熟悉起來。聽說伊瑪特因為長智齒,牙痛了很久,雷群燕主動買來消炎藥送上門。原本,她想帶伊瑪特去醫院治療。「太麻煩了,可以堅持到隔離結束」,伊瑪特的回答讓雷群燕十分感動。
後來,雷群燕經常帶上白粥去看望伊瑪特,「清淡不上火,有助於牙齒恢復」。一來二去,兩人也換了稱呼,變成了「燕姐」和「小伊」,儼然一對姐弟。
燕姐發現小伊中文講得很溜,還會說英文、阿拉伯語,於是問小伊願不願意在社區做志願者?「我們這裡外國人多,交流比較困難」,雷群燕想到發展外籍友人做志願者。小伊當場就答應了,開始跟著燕姐站崗測溫、上門慰問,在社區服務大家。
因為女朋友,愛上酸菜魚
2011年,伊瑪特到河南師範大學讀書。他2017年11月來到廣州,幾個月後就在天河區開了一家貿易公司,出口機械、廣告設備。
在伊瑪特眼裡,廣州是一個美麗的城市,「經濟很好。」在還沒來中國以前,他就有買到中國的一些物品。在這裡,伊瑪特不僅有了自己的事業,還找到了女朋友。他女朋友是湖南人,因為疫情還在老家,他們已經好幾月沒見面了。「我很想她」。因為女朋友喜歡吃辣的,伊瑪特也愛上了酸菜魚這道經典美食。
3月份,伊瑪特從蘇丹來廣州時,蘇丹還沒有新冠肺炎感染者。家裡人擔心他在廣州的安全,「他們沒有用眼睛看到,所以覺得中國沒那麼安全。」伊瑪特不斷跟爸媽解釋,告訴他們自己的情況。他每天通過微信,能看到廣州確診患者數量一直在減少。
成為社區志願者後,伊瑪特交到了新朋友,比如門口站崗的保安大哥。現在,他在家也能完成工作,業務正常進行。伊瑪特希望,其他外國人也能互相幫助,「因為廣州很大,大家要一起努力。」
對雷群燕來說,有了小伊的幫助,社區工作開展地更順利了。「距離會拉得更近」,外籍志願者搭建了社區發展的橋梁。以前在學校的時候,伊瑪特曾經到貧困小學當過支教老師。所以,暑期小朋友的作業輔導任務,他也欣然接受了。
來源|羊城派
責編|陳倩
審籤|鄭宗敏
實習生|李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