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宮崎駿老爺子的影迷的話,那麼肯定不會錯過他的作品之一的《風之谷》。這部1984年3月11日在日本上映電影,改編於宮崎駿的同名漫畫,並且宮崎駿本人擔任該影片的導演,使得在電影中最純正地還原了漫畫本身,也取得了不錯的口碑。
這部電影講述了千年前,在產業文明達到巔峰之後,世界經歷一場名曰「火之七日」的戰爭,致使世界文明毀於一旦。世界被菌類侵襲,生態體系慘遭破壞,覆蓋地球的是一種名叫「腐海」的新生態體系,人類在很小一篇土地面積上生存,而巨型昆蟲則盤踞著大部分的土地,這個人類最後生存的淨土,便是「風之谷」。
初見,動漫中的世界
日本漫畫家的靈感往往來源於現實,因此,很多著名的動漫都能在現實世界中找到對應的場景,《風之谷》也不例外。那麼風之谷在哪裡呢?它就在我們的老兄弟巴基斯坦的北部,一個叫罕薩河谷的地方。關於罕薩,其實資料不多,只知道在與我國新疆交界處的省份,是一個存在上千年的地方,在乾隆時期層一度成為我國的外蕃,不過現在巴基斯坦北部地區管轄。
要去到罕薩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隔三差五的就一趟飛機可以到達,還經常取消,因此,坐大巴車便是到達罕薩最常見的交通工具之一。不過,哪怕是大巴車,從首都前往罕薩的大巴每天僅僅只有一班,要是沒有位置還得去吉爾吉特中轉一下。超過20小時的車程絕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不過為了能一睹「風之谷」的芳容,也得忍了。
不得不說風之谷還是挺壯美的,雖然見慣了大山大河,但是在這裡有了動漫的加持,更有一種特別的情愫縈繞心中,峽谷的河風輕拂,也掃去了一路的疲憊感,更值得一提的是,河谷旁蜿蜒向前的公路,正是被譽為全世界最美的公路之一的喀喇崑崙公路。這條路不僅在於其美,更在於其歷史意義的不凡,上世紀修築這條公路時,中巴雙方共有700餘人長眠於此,這條經南起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一路走向中國全長1032公裡的公路,不僅是巴基斯坦的一條交通要道,更是中巴友誼的見證,也對我國「一帶一路」政策起著巨大的作用。
探秘,罕薩河谷的AB雙堡
罕薩河谷的美不僅僅在於自然風光,更在於其文明,而其中的亮點就在於名為Altit Fort和Baltit Fort的兩個古堡,暫以A堡和B堡相稱,雖然兩個古堡都需要購買門票,但是仍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B堡在我們所住的酒店同側,成了第一個拜訪的地方。到達B堡壘,發現這裡與其說是一個堡壘,到不如說就是一個石頭房子。古堡裡面很大,掛了不少的配飾,通道卻異常陰暗狹窄,靠著屋頂的天窗照亮,也全靠一人通行的樓梯上下樓。
裡面的房間有還原當時的擺設,可以了解當時的生活習慣,還有房間掛著名人的頭像,不知道是不是歷代古堡的主人。
到達屋頂後重回光明,這裡是登高遠望的好去處,不過這裡發現了羊頭的裝飾,想想屋內也有,可能和我國一些少數民族一樣有著特別的寓意吧,不過,登高之後發現B堡有一點點藏式和羌式的風味在裡面。
A堡則在河谷對面,罕薩河谷基本沒有公交車,因此需要打車或者自駕前往。A堡在一個大石頭上面,走過仿佛來到了一個羌寨,有一種特別熟悉的感覺。
A堡比B堡更小一些,很快就可以到達頂樓,這個地方是風之谷最佳的觀賞地之一,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整個峽谷的全貌,前文風之谷的照片均為這裡拍攝。此外,這裡也有很多地方可以凹造型,對喜歡拍照的朋友來說也是一個絕佳的去處,不過這個走廊望出去,還真是越看越像羌寨了。
看到這裡,是不是也想去風之谷打個卡呢?除了交通不便,這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沒有信號,無論是移動WiFi還是當地購買的電話卡統統沒有信號,無法使用導航,這也是罕薩旅遊的問題之一,再加上酒店的WiFi也面臨著時斷時續的狀態,基本在這裡都是屬於失聯的狀態。不過,這個與世隔絕的風之谷,仍是值得一去的好地方,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