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洲街是城中村街道
在這裡工作和居住的來穗人員居多
和他們及時聯繫溝通
獲得他們的支持
是打贏防疫阻擊戰的關鍵
其中,負責電話溝通的話務員們
充當了重要的角色
2月16日開始,來自海珠區委統戰部、區檢察院、區農業農村局、區信訪局的38名機關黨員突擊隊隊員下沉到華洲街支援防疫工作,專門負責和來穗人員電話溝通,他們根據來穗人員登記的信息,通過電話向他們核查相關情況,宣傳防疫知識,幫助解決困難。
一個月撥打近3.5萬通電話
一個月過去了,他們工作的情況怎麼樣了呢?黨員突擊隊隊長、臨時黨支部書記楊志華說:「這些天我們總共打了近3.5萬通電話,其中核查重點疫區人員信息19783件次。」
楊志華感慨地說,要當一名合格的「話務員」可不容易,首先是要掌握防疫政策和知識,其次要掌握一定的溝通技巧,最重要的要耐心、細緻、認真。此外,語言溝通也是個大問題,不少群眾開口就是家鄉話,打電話時總會出現「雞同鴨講眼碌碌」的情況。
工作中有困難也有溫暖。楊志華說,這項工作的最大意義是,小小的電話機,傳達了廣州對來穗人員的關愛,也得到了來穗人員的理解,對廣州的防疫防控工作幫助很大。
這段時間以來
工作中發生了幾件難忘的事
01
海珠區機關黨員突擊隊隊員給來穗人員打電話。
「哥哥,我可以問你一個英語語法題嗎?」
王銳鋒來自區農業農村局,是區機關黨員突擊隊的隊員,他憶述了令他難忘的一通電話。
2月19日中午,他打通了一名來穗人員電話,電話那邊是稚嫩的童聲。原來,這是來穗務工人員留了老家的電話號碼,被留守家中的小兒子接聽了。電話裡,小朋友說爸爸媽媽為了給自己打工掙學費,春節並沒有回家過年,他也好久沒見到爸爸媽媽了,非常想念他們。小朋友還特意問王銳鋒廣州冷不冷,因為很擔心父母親感冒。
聽到小朋友的掛念,王銳鋒安慰他廣州天氣很晴朗,不用擔心爸爸媽媽身體健康。隨後,他又叮囑小朋友少出門玩耍,「不要被病毒『大壞蛋』感染。」就在通話結束之際,小朋友忽然緊張又期待地問:「哥哥,我可以問你一個英語語法題嗎?因為現在沒有開學,請教老師不方便,爺爺奶奶也不懂。」
王銳鋒感慨地說:「這個小孩讓人怪心疼,外出務工的父母也都不容易,能夠輔導一下小朋友的功課,挺開心的。」隨後,王銳豐回答了小朋友問的關於「in、on、at」三個單詞的用法後,又講了幾個例句以便小朋友理解,直到小朋友表示說懂了才掛上電話。
02
海珠區農業農村局黨員突擊隊員王銳鋒在打電話。
一通電話講一個鍾,阿婆說了什麼?
「群眾的小事就是我們的大事,一些看起來好像雞毛蒜皮的事情,對於當事人來說可能是一道難以邁過的坎,」區信訪局接待辦科長屈雲龍動情地說:「我們信訪幹部一直在做的,就是想辦法幫他們解決掉這些難題。」
作為局裡的業務骨幹,屈雲龍憑藉一顆熱忱的心和豐富的工作經驗,成功處理過很多棘手問題。屈雲龍也分享了一通難忘的電話。有一次電話排查時,一個阿婆接了電話,聽到是街道工作人員打來的電話後,情緒變得非常激動,開始哭個不停。屈雲龍花了好長時間才讓阿婆的心情平復下來,慢慢了解到事情的原委。
原來,阿婆籍貫是某重點疫區,在廣州做小生意,在城中村裡租了一間倉庫。今年過年她沒有回老家,因為心裡牽掛著倉庫的貨,時不時都想去看看。但由於年後疫情形勢嚴峻,村裡嚴格管控車輛和人員進出,她拿不出有效證明,兩次想去倉庫看看都進不去,只能幹著急。聽到阿婆的訴說後,屈雲龍安慰她要耐心等待,掛上電話後隨即向街道領導做了匯報,緊急協調村社,找到了倉庫方,讓阿婆順利到倉庫查看了自己的貨物。
「這是印象最深刻的一通電話了,阿婆傾訴了一個多小時,我知道她需要一個人去聽聽她的難處。後來我又花了一上午時間幫忙去協調。中午回訪,阿婆說事情已經解決了,很感謝。我也叮囑她疫情期間還是少出門。倉庫的事情不要擔心,村社會做好安全工作。」屈雲龍笑著說,「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是我很喜歡的兩句詩,把群眾的冷暖放在心頭,就是我們的擔當。」
既是嚴肅的檢察官,也是溫柔的話務員
「我們檢院突擊隊小分隊充分發揮自身業務職能優勢,既是法律守護人,也是公益代表人,更是群眾貼心人。」蔡潤鏗是區檢察院一名員額檢察官。
蔡潤鏗也向我們分享了一件令他難忘的事情,記得有一天的上午,同事張云云焦急地跑過來找他,說剛給湖北籍人員王先生打了一通電話,對方向她訴苦說土華洪福新村實施封閉式管理,自己一直住在裡面出不來,由於食物儲備不足,已經吃了半個月泡麵。
蔡潤鏗聽完心裡非常著急,他們趕緊與村社聯繫溝通,原來是因為洪福新村出現了一例確診病例,該小區全體居民均需嚴格遵守隔離14天的要求,因為隔離期沒滿,所以王先生一直出不了門。了解到土華村已協調了一間超市定向供應食品和飲用水,確保隔離期小區居民的正常生活需求得以滿足,張云云立馬將社工服務熱線、超市地址、生活垃圾投放地址、定時消殺時間等相關信息告知王先生,並普及一些防疫法律知識。
「檢察官給人的感覺大多是剛正不阿、嚴肅冷靜,這是我們的職業素養,但其實我們是一支充滿溫情和熱血的隊伍。當初突擊隊報名通知才發出不到半小時,人數就遠遠超過了原定名額數,大家都充滿激情希望參與支援街道的工作。」蔡潤鏗微笑著說:「一通電話,情牽萬家,來穗人員在廣州生活工作,特別盼望及時收到廣州疫情的動態。目前開始復工復產了,我們這段時間要及時把復工復產的政策告訴他們,讓他們規劃好工作的事情。」
腦袋嗡嗡響,做夢都在打電話
「長時間打電話非常辛苦,很多人都出現耳朵疼、腦袋嗡嗡響的症狀,」張佳說:「但大家仍舊在儘自己所能,回應群眾的所需所求。」
張佳是區委統戰部民族宗教科副科長,疫情剛爆發時,他清晨5點就起床去公交站志願值守,擔當「測溫員」。後來又第一個報名全脫產支援華洲街,擔當「話務員」,愛人調侃他講夢話都是在打電話詢問相關信息。
據張佳回憶,2月中旬他通過電話聯繫到一位來穗人員張女士,對方表示過年期間沒有離開廣州,一直租住在小洲村,但因為家裡只剩一個口罩,也買不到新口罩,不敢出門,不知道怎麼辦。他立馬登記確認張女士的住址等信息,協調街道三人小組,迅速為其送上口罩,保障其緊急出行所需,令張女士感動不已。
「3月是學雷鋒月,我們這些黨員就要像雷鋒一樣甘做一顆螺絲釘,在平凡崗位上努力運轉。」張佳認真地說。
防疫工作開始以來
黨員們心繫群眾
耐心解決群眾問題
為防疫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為他們點讚!
原標題:《「哥哥,我可以請教一道英語題嗎?」他接到了一通特別的電話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