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好普通話,走遍東南亞都不怕:細數東南亞華語發展史

2020-12-20 騰訊網

作者:R.son 編輯:蛋撻

去了一趟東南亞,才發現東南亞華語真的是太太太太太太有趣

跟著導遊逛果園,導遊全程七拐八拐的語調拖著長音介紹:

來看一下,左sou(三聲)邊第一棵似(是)三竹(山竹)樹,立色(綠色)的似(是)芒果,外面的龍遠(龍眼)就似(是)你們叫的貴遠(桂圓)。你們次不次(吃不吃)木奶果?次了木奶果兩天以後胸部就會變小。

同行的男女老少被逗得哈哈大笑,導遊的「怪味泰普」實在太魔性了,不出兩天,全團的口音都像是被安上了彈簧。

在出發之前,泰語只會「薩瓦迪卡」、英語也不太靈光的上流君還在擔心語言障礙,可到了那邊才發現,用普通話和當地人交流,竟然也能遊刃有餘?

除了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的華語使用也非常廣泛,其中「新馬華語」還擁有自己的百度和維基詞條。據維基百科,使用「新馬華語」的人數在800萬左右,這比新加坡2017年561.2萬的總人口數還要多。

part.1 東南亞華語,味道是怪了點

還記得在《非正式會談》中,來自泰國和印度的混血「天樂」介紹自己時,稱自己的夢想是當一名「鵝科醫生」。

管楊迪叫「養地」,管大左叫「大jio」,憑藉魔性口音和開朗性格,天樂穩坐節目的「搞笑擔當」一角。

雖然東南亞人操著一口帶有喜感的怪味華語,但細細琢磨還是能總結出一些他們的發音規律。

語調上來看,東南亞華語最常混淆是四聲和一聲,「學校」在他們口中成了 「學銷」,「老師」被念成「老室」,平聲仄聲對他們來說,簡直難於上青天。

語言習慣上,東南亞華語在一定程度上傳承了閩粵兩地的語氣助詞以及方言用詞的習慣。具體說來,東南亞華語會引用閩南語(含潮汕話)中的個別用詞,也會借用廣東話中的助詞和倒裝句式。

視頻中的「做莫」便是一個閩南語用詞,是「幹嘛」的意思。除此之外,還有「趁採」(發音:qin cai),是「隨便」的意思。如果你在華人餐館點菜卻不知道吃什麼,可以嘗試說一下「qin cai」,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看到這兩個詞,潮汕的小夥伴肯定會心一笑,因為這兩個詞也普遍運用於當代潮汕話的口語中。

在東南亞華語口語的表達上,常用粵語的「咩」表示疑問,用「先」來實現倒裝。在他們的日常交流中,一般不會說「你先吃飯」,而是說「你吃飯先」。表示疑問時,用「你吃飯了咩」而不用「你吃飯了嗎」。

下次再聽到「咩咩咩」的聲音,可能不是羊,也可能不是廣東人,可能是東南亞人。

part.2 都是東南亞華語,但各國各領風騷

東南亞是世界華僑華人最集中的地區。數據顯示,到2017年,東南亞華僑華人總數約3348.6萬,約佔東南亞總人口的6%,約佔全華僑華人總數的73.5%。

從國家角度看,印尼華僑華人總數在1000萬以上,屬全球華僑華人數量最多的國家。在馬來西亞2840萬公民中,華人佔23.4%,即約665萬人。這樣看來,華語在東南亞被廣泛使用也是情理之中。

東南亞華人比例圖

馬來西亞華語——混雜多種語言的集大成者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在日常華語的表述中,融入了馬來語、華語、英語、閩南語、粵語等等,和中英夾雜的Chinglish相比,馬來西亞華語可以說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脈,實現了「多種語言匯成一句話」的奇妙玄學。

比如這句「teruk sia!學這個又兇、又顯、又沒用,then還要我學,really浪費時間leh!」你能看懂是咩意思嗎?

答案揭曉:這句話中,「teruk」是馬來語,表示「很艱難」或「嚴重」的意思、「兇」是閩南語「傷」的音譯,這裡指「很辛苦,費神費力,很累人」,then和really是英語

在馬來西亞口語中,有相當一部分詞彙來自馬來西亞語英語

「我要去巴剎」,這個「巴剎」便是借用馬來語「pasar」一詞,是「市場、市集」的意思;

「我來自甘榜」中的「甘榜」,其實是馬來語「kampung」,意為「鄉村」;

如果你要誇張一個人,可以說「你很pandai」,這個「pandai」(發音:班呆,也有發音「班奈」)其實是「聰明」的意思;

如果聽到有人說「你pattern很多咧」,意思是說「你花樣很多,別耍花樣」;

「percent」一詞,在馬來西亞華語中念做「巴仙」,「港普」中有時也會用到,馬來西亞華人的運用會講成「一百巴仙準的啦」,即「百分之一百準確」。

除了多種語言混雜,馬來西亞華語還偏愛在表達語意前加上助詞前綴拖長尾音。比如「wa biang ne,今天真是熱到~~」,其中「wa biang ne」就是沒有實質含義的語氣詞,而「熱到」中的「到」字,則一定要拖得長一些才正宗

泰國華語——是咖喱味本味沒錯了

說到泰國華語,近年來可謂是異軍突起。雖然泰國說華語並不是主流,但由于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到泰國旅行,無形中也提升了泰國人學習華語的興趣。而泰國人講的華語相比新馬華語,可謂更加魔性

泰國華人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廣東潮汕地區,他們的華語也是兼具了泰國口音地方口音的味道。一般泰國華人家庭即使不會講普通話,也會保留講地方方言的傳統。

視頻中的導遊大叔,祖籍便是廣東汕頭人,自爺爺輩移居到泰國,他的口語中能聽出些許潮汕話的味道。

在泰語內,很多菜餚食物的名稱都有借鑑潮州話。比如管「粥」叫「糜 (muei)」,「河粉」是「粿條 ( guo diao)」,「餃子」是「餃 ( giao)」

泰國華語的詞彙算是比較接近大陸普通話,除了蜜汁語調語速快、咬字不清晰等特點,都使得泰國華語聽起來頗具喜感。

除了馬來西亞和泰國,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華語也是各有各的特點。

新加坡華語號稱是馬來西亞華語的「孿生兄弟」,但想要分辨出兩地人的口音,還是有跡可循,最大的不同便是新加坡華語更偏向英語詞彙的使用,中間也會引入一些閩南語和廣東話。

而在印度尼西亞,雖然有著東南亞國家中數量最多的華人群體,但華語的使用,在老一輩人中居多。

part.3 細數東南亞華語發展史

說不好東南亞華語的華人,不是優秀的東南亞華人。說到東南亞華語,人們或許會有兩個疑問——為什麼有那麼多華人到了東南亞?來自閩粵各地的華人們,後來為何統一了標準音?

這就要從比較遠的故事說起:

華人下南洋自古有之,但是馬來西亞(泛馬來西亞)華人的移民史,傳說以馬六甲王朝蘇丹滿速沙迎娶明朝公主漢麗寶為開端,到了清朝末年,大量的華工越洋謀生,包括泉漳人、廣府人、潮州人、福州人、海南人等等,其中又以廣府人、閩南人、客家人為主。

馬來西亞華語分布圖

圖中綠色部分代表受閩南語(包括潮汕話)影響較深的區域,橙色部分代表華語受粵語影響較深的地區,淺藍色部分代表受客家話影響,紫色則代表受多種方言影響。

在福建和潮汕,至今還保留一個詞,叫「過番」,番即番外,即指這些早年遠渡南洋的華人。

早年間,由於這些來自各處的華人語言不通,便形成各族成立的會館。如:新加坡福建會館、二府會館、柬埔寨福建會館。這些會館不僅為同族裔的人提供庇護保障,同時還行使教育、傳承華文文化的功能。這時的華人是各自講不同的方言。

後來,確立了標準漢語為國語,東南亞華人才以標準漢語作為通用語。例如早期新加坡的華語教育還保留文言文和20世紀初中國白話文的詞彙和特色,當年華語發音一律根據《國音字典》和《國音常用字彙》,因此即使到了當代,還有不少發音方面保留一些就讀音。

1911年新加坡華校的中文課本

新中國成立後,新加坡華語相對直接受到臺灣的影響,直至改革開放以後,中國大陸的普通話(簡體字、拼音)才逐漸流入新加坡以及東南亞其他地方,不少東南亞華人至今還在使用繁體中文。

這樣看來,去東南亞旅遊根本不用太過擔心語言問題。學好普通話,走遍東南亞都不怕!

相關焦點

  • 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普通話學習訓練技巧
    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普通話的重要性清楚明晰,關於版圖廣闊的我國來說,許多當地的方言口音較重,與普通話的發音相差甚遠,所以普通話的學習與廣泛也很有必要。教訓孩子學習聲母、韻母、全體認讀音節,都會為普通話的學習打下根底。因而,在學拼音中,就需求孩子細心學習,家長要細心對待。把握普通話中的「特別情況」。這些「特別情況」,包括變調、音變、輕聲、兒化。只學好根底的漢語拼音是不可的,普通話中有許多變調,運用得好,可以使說話、朗讀顯得更為天然,賦有改變,簡略表達豐厚的情感。
  • 父母在家該說普通話還是方言?小學生:學好普通話走遍天下都不怕
    前幾天帶孩子在小區玩,碰到一個四歲多的小男孩,他主動過來打招呼,但是說了幾句話我都不明白他在表達什麼意思?最後不得不提醒他:「你可以給阿姨指一下你在表達什麼意思嗎?」男孩用手指了一下左腿的小肚子,看到他腿部有擦傷,於是問他是不是剛才受傷了?
  • 東南亞最有名小國,面積不及重慶114分之1,華語是官方語言!
    提起東南亞,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新、馬、泰,因為它們是最早發展旅遊業的國家,尤其是新加坡,不僅旅遊業發達,還是亞洲四小龍之首,經濟、文化等方面都傲視其他東南亞國家,是該區域最有名,也是最發達的綜合體。如今的新加坡大約有七成華人後裔,儘管英文是該國的第一語言,但絕大多數新加坡人還是會講相對流利的華語,華語也成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新加坡華語和普通話比較接近,只是新加坡人發音的時候更加抒情而已。新加坡的旅遊業過去是和馬來西亞、泰國捆綁在一起的,因為這三個國家的旅遊資源比較豐富,開放性較強,服務業和大交通都比較成熟。
  • 為什麼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不是因為數學的用處特別多,而是因為有數學思維的人,總能化繁為簡,直擊本質,做起事來一通百通。但問題是:究竟怎麼才能建立數學思維呢?數學好的人就一定有數學思維嗎?數學不好的人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嗎? 為什麼要學數學?數學不是理工科人才的專屬,而是所有人都需要的「武器」。
  • 原來這些歌,都來自東南亞?
    在華語樂壇中,東南亞歌曲被翻唱為華語、粵語、臺語(閩南語)等歌曲的起源很早,至少二戰後在臺灣已有文夏演唱的〈曼卡灣蘇羅〉(臺語)、在香港有潘秀瓊的〈梭羅河之戀〉(1957;華語)、鄭君綿、鄭碧影演唱的〈馬來亞之戀〉(1962;粵語)面世,以上三首歌曲都出自印尼歌曲〈Bengawan Solo〉。
  • 高考在線 |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除了面對考試的要求,孩子要想在未來社會中更具競爭力,學好數學、物理、化學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句俗話說的好: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但話說回來,如何學好數理化,一直是許多同學所頭疼的問題,所以視野公益課堂帶來了今天的數理化專題內容《高三數學:高考中概率與統計問題突破》《高三物理:雙星問題》和《高中化學:理綜化學熱點一(電化學選擇題)》,快快收藏學習吧。
  • 東南亞自助旅遊攻略
    東南亞可謂國人最熟悉的出境旅遊目的地之一,從1988年泰國開放始,至2002年,東南亞國家幾乎已全部開放,去東南亞旅遊就一直是個熱門之選,「新馬泰遊」也一直是點擊率極高的字眼。    近年來,東南亞成了「廉價出境遊」的代名詞。
  • 這個東南亞國家很特別,到處英文標誌,卻有七成國民會講華語!
    隨著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出國旅行成為一種時尚,在眾多地區中,東南亞國家較受國民歡迎,原因是文化相近,且距離不遠。東南亞最受歡迎的旅遊國家是哪個?很多人首先想到泰國,事實上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也很受歡迎。作為東南亞經濟最發達且較早開發旅遊業的國家,新加坡的優勢非常多。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佔比超過七成的城市國家,但真正身臨其境時發現這個國家的大多數區域滿街的英文標識和簡介,雖然部分區域也能看到中文字,但地位排在英文之後。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除了普通話之外,這種方言覆蓋率最廣,東南亞、南美洲都有人使用
    我國的文化影響深遠,同時影響的範圍也很廣,如今更是吸引全世界人民都來學習,不得不說這是咱們的驕傲。而在我們國家,不同地區的文化都千差萬別,特別是語言,有些省份甚至每隔一個村就語言不通了。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當然,不管我們身處何方,普通話都是我們共同的語言,因為電視上除了個別電視臺,基本上都是說的普T話,而咱們開始上小學老師們也是教的這個,因此這是我們都會講的語言。
  • 東南亞最小的旅遊國家,僅相當於世界中等城市,華語是官方語言
    近幾年,很多中國遊客喜歡到東南亞旅遊,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都是熱門目的地,它們也是旅行社最早開發的出國遊線路。經過多年的發展,新加坡的自由行市場非常蓬勃,大多數遊客來自中國,華人在這個國家沒有違和感,因為這裡超過七成國民是華人,雖然英文的使用率很高,不過華語也被定為官方語言,東南亞僅新加坡一國有此規定。
  • 李光耀為何推廣華語?因為,用普通話對新加坡非常有利
    他在很多場合都介紹了學習普通話的好處,他希望新加坡人能夠少用(不是「放棄」)廣東話,福建話,閩南語等方言。李光耀立刻開始推行「講華語運動」。港劇在免付費電視臺必須改以華語配音播出,新加坡各家中文廣播電臺也改以華語為聽眾播出新聞、娛樂和音樂節目,禁播方言節目。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明星們(包括成龍、四大天王劉德華等)拍電影是準備了粵語版和普通話版本就是面向東南亞的新加坡等市場。
  • 學好英語走遍天下都不怕!
    學好英語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來和我一起學習下出行必備口語吧!What time do you start check-in?你們什麼時候開始辦理登機?我在這裡等你!
  • 探訪新加坡紀伊國屋書店:「東南亞最大書店」裡的中英日文書
    華語、英語都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日語書籍的大量出現自然是因為紀伊國屋東家的關係。其中的中文書籍自不待言,日文圖書(包括動漫卡通)則頗有些看不明白,首先引起筆者興趣的是英文圖書。單是一個「歷史」分類下,就細分為「古代與中世紀」、「歐洲歷史」、「軍事歷史」、「自然歷史」、「亞洲歷史」等多個子項,書籍的種類極為豐富,在一個書架上,諸如《東南亞歷史》、《東南亞簡史》、《古代東南亞》、《早期東南亞大陸》、《現代東南亞的起源》之類的大部頭歷史專業書籍就有近十本之多,恐怕圖書館裡同一題材的書籍數量,亦不過如此吧。書店裡的英文書籍不但在專業性上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普及性也非常引人注目。
  • 高考何去何從,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真的要走進歷史了嗎?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那麼,數學,或者物理,到底在高考中應該佔據一個什麼樣的位置呢那個年代教育基本上都是精英教育,只有權貴有錢人才能玩得起的教育。但是,大清帝國也好,民國也好,在科技生產力上輸得一塌糊也是無話可說。
  • 新馬泰旅遊免兌幣東南亞兩大銀行與支付寶合作
    以後,中國人去馬來西亞旅遊,在「大馬」80%的商戶——在街頭幾乎隨處可見——都能使用消費了。支付寶3月22日,螞蟻金服宣布與馬來西亞最牛的兩家銀行——馬來亞銀行(Maybank)和聯昌國際銀行(CIMB Bank)達成戰略合作。
  • 前有《拳霸》,現有《二鳳》,看東南亞的功夫電影如何?
    功夫電影曾經一度是我們華語電影的致勝法寶之一,從一代巨星李小龍開始把華語功夫電影推廣到國際市場以後,後來者成龍和李連杰兩位巨星又進一步地把華語功夫電影在全球範圍內發揚光大。就連當年時運不濟的甄子丹在一部自導自演的《殺殺人,跳跳舞》票房慘敗後,他都可以遠赴好萊塢去為《超時空聖戰》和《刀鋒戰士》等大片擔任動作指導,由此可見功夫片的威力所在。雖然如今華語功夫電影陷入了青黃不接的境地,但是在其輝煌時期,不僅在歐美國家大受歡迎,在亞洲的日韓和東南亞國家也是擁有龐大的市場。
  • 語文課 中文、漢語、普通話、國語、華語,傻傻分不清楚
    官話所包含的範圍更廣,如北方官話就包含華北官話和西北官話,北京官話和南京官話分別是北方和南方的代表語言,而國語以北京音為標準,語音、語法都是唯一的;3. 官話注意的是字形,國語注意的是口音。清朝末期,「普通話」的說法和「國語統一」觀念一起從日本進入中國,逐漸流行開來。
  • 曾經那句「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擔誤了多少人?
    1 記得讀初中那會,家長和同學口中就流行著這麼一句話:「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事實上,文科和理科思維,就像我們的左右腦思維一樣,一個代表感性,另一個代表理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抬高一方而貶低另一方,都會讓人的能力發展產生偏頗,就是我們常說的偏科。 語言表達能力,公文寫作能力,寫文章的能力,相對於數理化這些理科知識來說,更像是一種軟實力,在很多工作中都極為重要。
  • 【我不是郝老師】學好廚師和理髮,走遍天下都不怕!聊聊HomeStay
    【我不是郝老師】學好廚師和理髮,走遍天下都不怕!
  • 有了這幾款app,玩遍東南亞都不怕!
    窮遊、馬蜂窩、蟬遊記窮遊和馬蜂窩都是為遊記和攻略而生的APP,不僅內容全面,而且信息更新非常及時。Agoda在東南亞一帶也十分流行,但稅費服務費是分開算的,使用時請記得核算最終價格哦~作為新加坡本地最詳細的地圖,GoThere的行車路線等安排都非常合理,但是只有新加坡的地圖。而SG Buses不僅有新加坡所有巴士站和巴士信息,也能顯示附近的車站、下一趟巴士到達時間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