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很多公益組織和愛心企業在留守兒童的幫扶上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在多年的公益實踐中,他們不約而同地發現,在不斷豐富的物資條件面前,留守兒童最需要的是得到更多精神層面的關注。
留守兒童的精神健康更值得關注據國務院扶貧辦預計,今年底95%的貧困人口將脫貧,90%以上的貧困縣將摘帽;2018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增速繼續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多家媒體預測,2019年新生兒數量將降至1100萬,而2017年、2018年的數據分別為1723萬與1523萬,新生兒減少是不爭的事實。
這三條數據闡述了一個事實:農村居民收入不斷增長,貧困家庭越來越少,伴隨著少子化社會的到來,大多數農村孩子將告別缺衣少糧的時代。
在對待留守兒童上,許多農村父母進入了一個新誤區,「因為沒有長時間陪伴在孩子的身邊,會有一些留守兒童的父母就總想著用物質來補償孩子,例如給孩子多買一些好吃的、好穿的,讓孩子過著比較好的物質生活等。」兒童教育方面的人士表示,「這種方式不僅會導致孩子養成亂花錢的習慣,還不懂得父母的錢來之不易,這樣會造成孩子的畸形心理,不利於他們健康成長。」
快樂足球,打開留守兒童的心扉近兩年,社會各界形成了一個普遍的共識:留守兒童,缺少的是陪伴。由於缺少父母的陪伴,留守兒童大多會形成孤僻的性格,他們是社會上容易受傷的群體,校園霸凌事件也屢屢發生在他們身上。剛剛上映的電影《少年的我》中女主角陳念,就是典型的留守兒童。
運動,尤其是團隊運動,是留守兒童打開心扉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國家大力推廣的校園足球就是一種非常合適留守兒童的集體運動,它不僅能讓孩子們感受到玩耍的快樂,而且通過教練們身體力行的教導,收穫進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2015年3月,被譽為「國五條」的《中國足球改革發展總體方案》規定各地中小學要把足球列入體育課教學。,足球事業要「從娃娃抓起」,但農村貧困地區卻面臨著沒有足球硬體設施,訓練缺乏專業人員指導的窘境,不具備發展足球教育的基礎條件。
為了幫助農村貧困地區創造良好的足球教育條件、營造良好的足球教育氛圍,2015年,無限極透過思利及人公益基金會與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合作,開展了「無限極快樂足球」公益項目。「開展這個公益項目的初衷,不是讓所有的孩子都成為專業足球運動員,而是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項目負責人說。
四年下來,該公益項目已走進全國100所希望小學,累計投入超過1200萬元,1500名學生直接受益。除了修建設施,項目還派遣大學生志願者支教,開展青少年足球訓練營等,幫助留守兒童享受足球所帶來的快樂,學習團隊協作的體育精神。
從農村到世界,「少年球星」的快樂足球夢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香坊區城高子鎮小北屯黃土坑香和小學,是無限極快樂足球項目首批定點幫扶學校之一。這個學校的不少孩子都是留守兒童,足球成為了孩子們孤獨時的陪伴,也打開了孩子們的心門。
「少年球星」郭文博,就是項目的受益人之一。從小,父親就在外務工,母親改嫁,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和許多留守兒童一樣,郭文博不愛聽課,作業潦草,脾氣暴躁,沉默寡言,每天一個人低著頭上下學。直到「無限極快樂足球」項目落戶,他的生活開始有了改變。在項目支教志願者姚曉磊的帶領下,郭文博對足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兩人迅速成為「好友」,50多天的足球授課,讓郭文博迅速掌握了踢球的方法和技巧,成為球隊的隊長。
因為對足球的喜愛,從前那個自卑、內向的郭文博開始轉變,成長為開朗、自信、充滿朝氣的少年。他還把梅西的名言「我不是天生強大,我只是天生要強」寫在日記本的扉頁上和球衣上。
哈爾濱中小學足球決賽中,郭文博和隊友出色的表現,被哈爾濱第39中學副校長孟繁玉看中。經過一系列的考察、考核等程序,郭文博等12名農村娃因足球特長被第39中學錄取。這意味著,他們可以走出農村,到城區接受更好的素質教育,掀開人生新篇章。2018年2月,歷經「足球夢想show」「英語聽說寫」「最強大腦PK」和「足球夢演講」等選拔環節,郭文博以第一名的綜合成績,成為俄羅斯世界盃的護旗手,與足球巨星們一同踏上夢想的舞臺。
郭文博的人生軌跡因「球」而變,對於更多的留守兒童來說,足球帶給他們的最大改變是精神面貌上的轉變,「『快樂足球』也許不能讓每個孩子都走向職業道路,踢球也許替代不了父母的陪伴,但足球帶給他們健康快樂的精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是無法磨滅的。」項目負責人說。
關愛弱勢青少年的成長既迫切又重要。近年來,針對貧困失學兒童、留守兒童等群體,國家先後出臺了多項政策,從多方面、多角度給孩子們送去溫暖和幫助。對於數千萬留守兒童來說,無限極快樂足球項目或許不能徹底改變他們的命運,但它像一雙大手,緩慢而又堅定地推動孩子們勇敢追夢、走向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