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之中的很多人在歷史上都能夠找到他們的原型,這是烽火戲諸侯的個人情懷,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對中國的傳統文化有了更為濃厚的興趣。在這個角度來看,烽火戲諸侯做得確實很棒。
01文聖和亞聖的原型
儒家學宮排名十分靠前的聖人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別是亞聖和文聖。這兩個人都是十四境,同時學問也十分高,在中國的文化史上都可以找到他們的影子。
亞聖的原型就是孟子,最初也正是孟子提出的人性本善。在他看來,人在出生之後就有著十分善良的心性,如果出現一些比較惡的成分,那也是後期執政者的教導不夠,卻也算不上是人性的問題。
亞聖在書中是阿良的父親,當阿良被困在託月山的時候,前者直接出現去接應自己的兒子,在亞聖的心中,儘管兒子一直在外面遊蕩而沒有選擇接受自己的思想,但畢竟還是自己的孩子,當年也是很好的讀書人嘛。
文聖的原型是荀子。荀子和不同於亞聖,他覺得人性本惡,因此需要進行後期的很多疏導和教誨。這並不是說文聖對世間眾人失望,恰恰相反,這樣反倒是證明了文聖一脈所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十分有價值的。
至聖先師身邊有三個人,除去文聖和亞聖之外,就是禮聖了。文聖和亞聖都不是浩然天下最能打的人,那個最能打的禮聖很長一段時間之中都在天外天和化外天魔戰鬥,儘管現在不確定他是什麼境界,但和至聖先師等人的境界估計差的不多。
02 禮聖的原型是誰
歷史上似乎不存在禮聖,關於這個人很多人都覺得一頭霧水。有人覺得禮聖的原型是孔子的化身,也有人覺得是儒家學說的進一步分解。還有人覺得禮聖的原型是周公,是顏回。
在我看來,禮聖的原型就是烽火戲諸侯。有人覺得是周公制定了禮儀,但這不足以說明其屬於儒家。孔子在周公之後,既然出現屈原之類的人,那說明並非所有的人都是在儒家體系之中的。
既然禮聖屬於儒家體系(和烽火戲諸侯的思想相近),同時禮聖又是浩然天下整體秩序的制定者(整本書的框架設定)。
很多作者都希望自己是書中那個超然在外的存在,陳平安多少有些被操縱著的意味,但禮聖卻真的做到了極其大的功績和權柄。
故此,禮聖的原型更應該是總管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