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總管寫書,多半還是能夠找到歷史上的原型的,這裡不得不說作者學識很淵博,起碼,看過很多正傳歪傳,稗官野史。譬如說《雪中悍刀行》裡的碧眼兒張巨鹿,很多網友就在歷史上找到了原型——張居正,再譬如說人屠徐驍,有細心的網友發現,這個人的形象和大秦時期的大將白起很像。不過,也就是很像而已,肯定是進行文藝加工的,這毋庸置疑。
那麼,問題來了,《劍來》裡的道士張山峰的原型是誰呢?我們不妨來推測一下。
在貼吧裡吵吵嚷嚷的,但大多數書迷對張山峰的原型都異口同聲指向了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人——張三丰。武道掌教張真人。我們來看看他們之間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相似點之一:名字
張山峰和張三丰,不過是諧音而已,就不必多說了。張山峰和主角陳平安第一次相遇的時候可不叫張山峰,而是叫張山,這小道士混得可真不咋地。在鯤船上,差點給餓糊塗了,若不是陳平安出手相助,可能就窮困潦倒,一命嗚呼了。這小子也不地道,一開始並未以真名示人,而是以張山這個名字行走江湖。不過,這也很能理解,不用真名的原因張山也說過,江湖險惡嘛,小心謹慎一些總是好的。
張山峰的背景如何呢?目前所知道的就是,張山來自武當山,是火龍真人的門下,武功境界為二境練氣士。就因為隱瞞名字還讓陳平安特別無語,他以為陳平安和自己一樣,也是隱瞞身份,真名並不叫陳平安呢。在陳平安說出自己就叫陳平安時,略顯尷尬。
張三丰也是來自武當山,所以,無論從名字上,還是地點上,大總管都有可能取材於張三丰這個人。
相似點之二:拳法
關於張三丰,相信很多書迷或多或少都對這個人物有些了解,張三丰的特點之一就是首創了太極拳這門功夫,並成為道家修行鍛鍊必不可少的功課。而小說《劍來》裡也說過,張山峰自創了一套拳法,這套拳法的特點就是:「與天下絕大多數拳法都不太一樣,求慢不求快,不適合殺敵,大概只能拿來練拳養身。」,關於太極拳的介紹也是這樣的:太極拳,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的變化,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兩種拳術上有很多雷同的地方,這也是大總管取巧的地方吧。
值得一提的是,關於太極拳的由來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民間流傳說太極拳創自陳王廷,而非張三丰。陳卜武功高強,尤其精與拳術,曾經在他們村裡開設武館,收徒弟教授武藝。在明朝末年,陳氏的子孫陳王廷,根據祖傳的拳術,吸取民間諸優秀拳種之精華,結合導引、吐納術、中醫經絡學,創編了一種新的內功拳種,按陰陽轉換之意取名太極拳。
而在金桂觀拜師一事之後,陳平安、張山峰、徐遠霞一同來到了一個村民幾乎全部姓陳、以走鏢為生的村子。這裡的老村長是一位精神矍鑠的古稀老人,武藝高超,方圓百裡威望不低。將這些細枝末節與之前張山峰所創的拳術結合起來,大總管設定的這個人物確實與張三丰這個人物雷同點很多。
對於張山峰這個人物的原型,大家怎麼看呢?他可能是張三丰嗎?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