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陳平安想模仿張山峰的拳法,轉來轉去卻始終不得真意。本以為是需要配合獨門口訣,結果隨著陳平安境界越高,越覺得張山峰這門莫名其妙的拳法就是品秩莫名其妙的高。於是如今陳平安再見張山峰,拉著張山峰多來幾趟現場版,學拳效果果然就上去了。
張山峰這麼個名字,加上拜火龍真人為師,原型張三丰真人無疑。既然是武當山的張山峰,自創太極拳也算是情理之中,但張山峰與陳平安相遇之時不過二十來歲,拜在火龍真人門下還要更早。這歲數的張山峰體悟天道也就罷了,還整理出了一整套拳法,感覺比當初雪中解籤騎鶴下江南的洪洗象還要天縱奇才。
當初三豐真人修道已久才歸納出的這套太極拳法,要說張山峰身後沒什麼秘密,筆者第一個不信。
話放在這裡,說回太極拳。太極二字,大概很難找到音意相似的字詞。當初崔誠在給陳平安餵拳時,難得聊起自己的遊歷經歷,自言本身拳法可算至剛,行走四方,柔拳見過不少,卻無一拳種當得起至柔二字。
陳平安結合自己的經歷說了些想法,練拳也需要心意相符,道門弟子轉去練拳,架由下往上走,意由內而外發,說不定能練個至柔出來。崔誠也表示認可。
物極必反,何嘗不是大道殊途同歸的一種顯化。天然的極高評語,加上陳平安觀摩現場結合十境氣魄發揮的拳意,剛柔並濟,下回見面,曹慈的臉八成是要再腫一次。
關注一燈亭,閒書且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