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日本取勝,日本人為什麼說要感謝本國的小學老師?

2021-01-07 魯生可畏

1904年到1905年間,日本為了跟沙俄爭奪中國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控制權,而在我們的地盤上打了一架,最終,日本獲勝!

獲勝後的日本明治天皇說了這麼一番話:打敗俄國最應該感謝的是日本的小學教師,因為日本士兵基本都受過小學教育,而俄國士兵基本上都是文盲。

日俄戰爭發生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後,1868年,日本開始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改革,日本開始虛心低調地向西方學習,建設現代化工業、軍工,而日本人最重視的一個方面就是教育!

明治革新後的1873年,小學在校生132萬,入學率達到了28%;1883年,日本小學在校生就達323萬,入學率超過50%;1895年,日本小學生入學率達到61%;1901年,日本小學變成了義務教育,免收學費;1907年,小學的入學率已經達到了驚人的98%。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贏得了日俄戰爭?
    介紹自古以來,有無數的戰爭,每一個強大的國家都會通過戰爭擴大領土,戰爭會給人民帶來痛苦,然而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日俄戰爭就是其中之一,更特別的是,日俄戰爭爭取的不是對方的領土,而是另一個國家的土地中國。
  • 日俄戰爭——贏的是日本,卻使東北回歸中國
    1904年至1905年發生的日俄戰爭是近代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恥辱。因為日俄戰爭雖然是兩個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戰爭,但戰場卻是在中國發生的。況且,我們學過的魯迅關於「棄醫從文」的緣由也是因為日俄戰爭中國人對同胞被日本處決莫不關心反而引以為樂的愚昧狀態。
  • 在中國東北進行的日俄戰爭,為什麼清政府要宣布中立
    突然,傳來幾聲驚天巨響,伴隨著爆炸的火光和濃煙,寧靜被徹底地打破了——日軍東鄉艦隊的十艘雷擊艦,突襲俄旅順軍港,重創俄艦三艘,日俄戰爭爆發了。這是一場在主要在中國東北進行的戰爭,日俄在中國的領土上打個天翻地覆。雙方共投入兵力近百萬人,歷經旅順戰役、遼陽戰役、奉天戰役,對馬海戰,戰爭才在1905年9月落下帷幕。
  • 清朝末期,日本打贏日俄戰爭後,為什麼會把東北「還」清政府?
    那麼站在清政府的角度,為什麼要支持一個在甲午戰爭中打敗了自己的對手呢?其實原因也很簡單,如果東北是俄國獨佔,那麼清政府就只能把東北讓給俄國。如果中間還插了個日本進來,讓日本跟俄國死磕,那麼清政府還可能從日俄的矛盾中要回部分東北的利益。
  • 日俄戰爭之前,日本為何要和英國結盟?
    雖然八國聯軍取得了勝利,但他們各懷鬼胎,都想著讓自己國家的利益最大化,以至於後來他們為了爭奪在華(主要是中國東北地區)利益最終分成了兩個陣營,一個陣營是日英同盟(有美國支持),另一陣營是俄法同盟(有德國支持),這為三年後(1904年)爆發的日俄戰爭提供了國際條件。本文就來簡單介紹一下日俄戰爭前,日本和英國結盟的國際背景以及影響。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後,八國聯軍以此為名進攻北京。
  • 日本三次賭國運戰爭——日中戰爭、日俄戰爭、日美戰爭,先贏後輸
    同樣的,花光了馬關條約獲得賠款的日本人再一次使用了加槓桿的招數,通過大量發國債獲得短期軍費以支持戰爭。其中與海軍尤甚,在日俄戰爭當中著名的六六艦隊,就是海軍在獲得了47%的馬關條約賠款並透支15年以上的海軍軍費強行建立的。
  • 日俄戰爭前,日本與俄國綜合國力如何?老實說,差距還蠻大的
    日俄戰爭前,日本與俄國之間的差距還是蠻大的。由於那個年代處於工業時代,就先從鋼產量來看。1904年俄國鋼產量為272萬噸,位居世界第四(僅次於美國、德國、英國)。而同年日本的鋼產量為6萬噸,與俄國形成十分巨大的差距,不過仍可排進前十。接著煤產量,俄國是2,150萬噸,位居世界第六。而日本是1,250萬噸,位居世界第七。
  • 雜菜說一戰系列七:日俄戰爭中為何英國站在日本這邊
    對於日俄戰爭,中國人民自然不會陌生,這是一場在我國領土上進行的兩個外國之間發生的戰爭,在這場在我國領土上爆發的戰爭中,清政府不但無力阻止,反而還宣布中立,在自家的領土上,兩個外國打仗,自家的人民和領土受到攻擊,卻宣布中立,這絕對是近代中國的悲哀。
  • 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如果俄國打敗了日本,會怎麼樣?
    1904年至1905年,新崛起的列強日本和老牌歐洲帝國沙俄,為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爆發了「日俄戰爭」。日俄戰爭最終以日本的勝利宣告結束,這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兩個強盜打仗,戰場卻在中國,很多無辜中國人死於戰火。
  • 在日俄戰爭期間,英國報刊進行了廣泛的報導,立場嚴重偏向於日本
    在1904年日俄戰爭期間,英國報刊加入了日俄兩國的輿論戰之中,批評俄國媒體的觀點,反駁對日本不利的報導。俄國媒體認為日本如果勝利,就會南下佔領美國控制下的菲律賓,《泰晤士報》認為俄國報紙在惡意中傷日本:「俄國說日本想佔領菲律賓的消息是值得懷疑的,自從1902年開始日本與英國已經是同盟關係,日本自然不會排斥與英國有同樣文化特質的美國,因此也會與美國保持良好的關係,所以日本會保護美國在菲律賓的利益。俄國人這麼說是想敗壞日本的形象。我們都明白俄國給世界留下了非正義而殘忍的印象,那麼誰會相信他們的話?」
  • 日俄戰爭老照片:日本雖然打贏了俄國,最苦的卻是中國東北人民
    日俄戰爭老照片:日本雖然打贏了俄國,最苦的卻是中國東北人民 本組照片為日俄戰爭的部分老照片,眾所周知,日俄戰爭是日本與俄國在中國東北大地上展開的一次戰爭,圖為日軍佔領遼陽後的場景,可以看到街道兩旁都掛滿了日本國旗。
  • 日俄戰爭中,明明是日本取得勝利,為何俄羅斯拒絕賠款還放狠話?
    引言自古以來的戰爭數不勝數,許多實力強盛的國家都會通過戰爭來為了擴張自己國家的領土,戰爭會給人民帶來苦難,然而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日俄戰爭就是其中一個,比較特別的就是日俄戰爭爭取的並不是對方的領土,而是另一個國家中國的土地。
  • 日本深受刺激:日俄元首會晤之前 俄羅斯突然增兵千島群島
    利刃/木鐸△日本海自艦隊日本、俄羅斯在歷史上曾經多次交手,日俄戰爭是俄羅斯民族揮之不去的屈辱,後來二戰爆發,蘇聯紅軍在東三省血洗了日本精銳的關東軍,終於報了一箭之仇,俄海軍也順手還佔據了部分日本的領土,
  • 日本新首相要解決日俄領土爭端依然任重道遠
    在日方看來,該島嶼為日本的固有領土。而俄方的基本立場是,根據二戰形成的事實,俄羅斯對南千島群島的主權不容置疑。日俄兩國因領土問題至今尚未締結和平條約,這不僅意味著兩國在法律上還未結束戰爭狀態,也給兩國關係正常發展蒙上了陰影。更為重要的是,兩國間的「異常狀態」已成為日本「擺脫二戰陰影、進而成為政治大國」這一目標的重要障礙,因此歷屆日本政府都將解決「北方四島」問題作為實現外交突破的關鍵目標之一。
  • 最慘無人道的戰爭,導致虛偽的日本人死傷無數,哀鴻遍野
    最慘無人道的戰爭,導致虛偽的日本人死傷無數,哀鴻遍野日本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為了爭奪朝鮮半島和滿洲的控制權,而在中國東北的土地上進行了一場帝國主義戰爭。這兩個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各自的野心和利益展開了一場互毆。
  • 日文報紙也在迷惑鼓動日本人
    《滿洲日日新聞》注重宣傳日本侵略者的主張,為他們的政策服務。在創刊初期,日俄戰爭結束不久,它向東北老百姓表達了這樣一個觀點:日俄戰爭是為了幫助中國人擺脫俄國的鐵蹄踐踏,把東北人民解救出來,是為了正義而戰。這樣扭曲事實的說法就是為了讓當地的老百姓相信日本與鄰為善,方便在此建立殖民統治。
  • 如果日俄戰爭俄國勝利,結果會怎樣?恐怕東北地區都要講俄語了
    日俄戰爭是日本和俄羅斯兩個資本主義國家為爭奪殖民地勢力而爆發了一場戰爭,無論誰贏誰輸,損害的都是中國的利益。只不過兩害權衡取其利,日本能贏得戰日俄戰爭的勝利其實是對中國的損害並沒有那麼大,如果是俄羅斯贏得日俄戰爭勝利的話,那麼對中國的損害其實要更加大。
  • 日本海軍專坑陸軍,日俄戰爭坑死4萬人,二戰又讓15萬人成靶子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一個國家的海軍和陸軍因為資源會產生矛盾,但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的海軍和陸軍的矛盾那麼大。對二戰歷史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日本的海軍和陸軍之間有不可調節的矛盾,甚至達到了海軍造坦克,陸軍造潛艇的地步。甚至有人說,因為他們的矛盾,對手省了一半的力。所以在日本有一個梗就是:「海軍馬鹿,陸軍馬鹿」。日本海軍和陸軍的矛盾來源已久,要從日本的戰國時期說起,當時長洲藩和薩摩藩有很深重的矛盾,經常要鬧到到火拼的地步。
  • 日本與沙俄之戰:一戰的東亞版本
    後來雖然投身於俄國革命史研究,也因語言隔閡較少關注中國史料,但和田教授依然非常重視中國人對日俄戰爭的認識路徑。 中國對待日俄戰爭的態度 不得不說,日俄戰爭爆發前後,清廷總體是「親日派」。
  • 日俄戰爭中,清政府是最大贏家?別鬧了,清政府啥好處沒撈到
    最終日本取得此戰的最終勝利,雙方籤訂《樸茨茅斯條約》,日本也因此戰躋身「列強俱樂部」。但,近幾年關於此戰的最大受益者是清政府的說法開始在網上流行,因為此戰中清政府「輸了面子,卻贏回了國土」。那麼,在日俄戰爭中,清政府真的是最大受益者麼?所謂「輸了面子,贏了國土」又有多少依據?好了話不多說,我們來聊聊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