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對母親動粗,母親聲淚俱下。兒子理直氣壯,直言母親的嘮叨讓他忍無可忍。母親拿出「殺手鐧」揚言要收回兒子經營的店鋪。母子如宿仇,調解現場矛盾一觸即發。這對母親為何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他們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殷美芬(化名)一家在市場做批發生意,起早貪黑。兒子小吳(化名)今年27歲,剛開始母親殷美芬帶著他一起做生意。近兩年,她把生意交給了兒子小吳打理,小吳算是自立門戶了。然而有一回,母子之間發生爭執,兒子竟然要動手打她這個做母親的。
殷美芬拿了一個店鋪給兒子做生意,清明節那天兒子沒有開店,在外面玩遊戲,玩到天黑才回家。殷美芬認為兒子不務正業,說了一句:「你今天玩遊戲,明天不做生意了?」沒想到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惹怒了兒子,兒子起身就要打殷美芬。
殷美芬認為兒子不知感恩,之前都是她帶著兒子做生意,店鋪也是她的,如果兒子還這樣對她,她就要收回店鋪。小吳說母親太嘮叨,每次都喜歡翻舊帳,他忍不住情緒才會動手。店鋪雖然寫的是母親的名字,但實際經營權是父親的,他交了租金給父親。
對於兒子的說法殷美芬不承認,她說至今都沒有見到過兒子的租金,而且店鋪給兒子做,也是沒有經過她的同意,都是丈夫口頭答應的。這一招如釜底抽薪,既狠又準,這是小吳的飯碗,他自然很忌憚母親這招。
殷美芬說,自己拿店鋪來威脅兒子也是不得已的,因為兒子經常無緣無故的打她。有一次自己剛回來,就聽到兒子在店裡罵罵咧咧的,看到自己出現,衝過來就是一頓死捶。面對自己的暴行,小吳卻說有前因後果的。他說自己做生意,母親總是幹涉還嘮嘮叨叨,影響他做生意,所以才動手。殷美芬很無辜,她說自己話都不敢說,哪敢嘮叨。
父親老吳認為,兒子動手打母親,確實太不地道了。那次兒子動手,老吳也在現場,看到妻子被打,老吳還給了兒子一耳光。老吳說妻子心思不壞,兒子有打遊戲的惡習,作為母親教育他是正常的。店鋪是妻子花了十幾萬買下來的,當時兒子沒工作,就考慮將店鋪給他做,當時有口頭協議,五萬塊將店鋪轉讓給兒子。
殷美芬說自己至今也沒看到那5萬塊錢,她懷疑丈夫把這5萬塊給回兒子了,所以她不認可店鋪是兒子的。兒子小吳說,他經營的生意因為母親的橫加幹涉,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今年疫情,小吳的生意受到了波及,小吳打電話給姑姑和表弟,讓他們到店裡幫他。但姑姑來了之後,母親的意見很大,連做飯都不願意了。姑姑他們住了一個多月後,母親就開始趕人了,姑姑還要看母親臉色來幫他經營生意。
面對兒子的指控,殷美芬不承認。她說,兒子叫姑姑下來幫忙,事先沒跟她說,她一問兒子就被懟:「關你屁事」。剛開始,殷美芬也表示很歡迎的,但期間兒子打了她,所以她就沒再管兒子姑姑的飯,態度也不是很好了。
提到兒子的態度,殷美芬聲淚俱下。她認為兒子變成這樣,都是他們忙於生意沒教育好。現在她連話都不能說了,一說就要挨打。殷美芬說,她和兒子的矛盾,就是從她管兒子玩遊戲開始的。
之前店裡生意忙,殷美芬讓兒子去幫忙,沒想到兒子耳塞一丟,拿起旁邊的凳子就往母親身上砸。殷美芬看兒子沉迷遊戲,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所以將兒子送到了戒網癮的學校,殷美芬說兒子就是因為這事記恨他。
小吳認可母親說的話,但他內心更多的是責怪,不是記恨。小吳說他和母親的關係,並不是這一件事導致的,而是母親長年累月的幹涉和嘮叨造成的。殷美芬說這哪是兒子啊,明明是個祖宗,自己掏心掏肺,什麼事情都幫兒子做,到頭來卻討不到好。
老師認為,百善孝為先,母親再怎麼嘮叨,兒子都不應該動手。母親樸實的愛,可能不如兒子的意,但絕不能成為兒子動手的藉口。兒子之所以這麼肆無忌憚的動手,都是因為知道自己會被原諒。而殷美芬夫妻根本不會正確的教育孩子,應該給孩子多點肯定和鼓勵,多表達愛和需求。
密室裡,小吳承認母親為他的生意,帶來了很多幫助,現在母子關係惡劣也不是他想看到的,他願意做出調整。最後小吳向母親道歉,承諾不會再動手,修復母子關係,母親也流著淚抱住了兒子,一家三口終於解除隔閡,重歸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