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裡有群眾 心裡有底氣——記靈溪鎮靈江社區新港村黨支部書記陳嶽蒿
人物名片:陳嶽蒿,1961年7月生,1985年8月入黨。所在村曾獲得省級信用村、市級生態村、市級衛生村等榮譽稱號。
「人這一輩子總要幹點事,既然選擇留在村裡,就要真真正正地為群眾做點事。」25年來,從村主任到現在的村書記,陳嶽蒿一直用這個信念來要求和鞭策自己。
早年前陳嶽蒿在太原當兵,退伍回家後,於1988年在靈江開辦編織廠。1990年,村裡組織村委會換屆選舉,那時陳嶽蒿的廠子剛起步,發展勢頭還不錯,身為股東之一的他只想一心顧廠子,選舉一事並不在他的計劃之中,但村裡的中青年反而一哄而上「拱」著陳嶽蒿參加選舉。如果說起初村民勸陳嶽蒿參加選舉有些遊戲的味道;可到後來,大家越說越真,越來越相信陳嶽蒿可以帶好新港村,於是便非陳嶽蒿不可了。
「大不了就幹一屆,最多三年!」思想前後,陳嶽蒿應了大家「要求」,也成功當選了新港村的村主任,那一年他29歲。
結果一幹是三年又三年。期間,陳嶽蒿把原先小小的編織業務先後拓展到重慶、山東等地。不管人在多遠,只要村裡有事急需解決,陳嶽蒿都會放下手中的工作往村裡趕。一年下來,路費都不知道要花上多少。倒不是心疼路費,陳嶽蒿的妻子看著丈夫兩頭來回奔波,心裡很是心疼,屢屢勸丈夫辭掉村主任的工作。
2005年是換屆選舉年,正值陳嶽蒿的編織廠搬到了呼和浩特,股東們輪流上門勸他辭掉村裡的工作,專心做生意。兩頭顧,兩頭都不能顧齊全,看著以前的生意夥伴都發家致富成為大老闆,陳嶽蒿心裡一狠,在選舉前一天買了機票去了外地,決定真不幹了。
第二天村裡人打來電話連連「報喜」——滿票當選村書記!陳嶽蒿心裡又驚又喜,五味雜陳——那怎麼辦?——還能怎麼辦!接著幹!
上任後,陳嶽蒿首先想到的是本村老街的改造。沿街連排的房屋均為木結構,如若發生火災,一整排房子都會遭殃,後果不堪多想。就為這改建一事,陳嶽蒿接連組織召開十來次會議,挨家挨戶動員老街居民統一建設、統一划歸。新港村南靠橫陽支江與雲巖鯨頭風景區相毗鄰,陳嶽蒿的初衷是將將老街改建成仿宋一條街,借鯨頭風景區的人流,帶動本村鄉村觀光遊。2007年,老街舊房改建成仿宋式立面民房,由於資金有限,未能達到預期「仿宋風情觀光街」的目標,陳嶽蒿心裡暗暗生失意。不過老街居民看著自家的房子安全又好看還與別處不一樣依舊很開心。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新港村有700多戶,那就有700多本難念的經,即便有時候為村子著想,為全村人的利益辦事,但是每個村民得到的利益並不是均分的,得利少的一方自然就會抱怨、會不服氣。村裡「大」事「小」事特多,特別是東家長西家短的瑣碎事。只要是村裡事,只要有村民來家裡找,不管人在哪裡、天有多晚,陳嶽蒿定是馬上去處理。夫妻吵架解決不了的,來找他;妯娌兄弟鬧矛盾,也要他去說兩句公道話;小孩在外面闖了禍,他也去「擦屁股」。哪裡有矛盾,哪裡有糾紛,只要陳嶽蒿一到,沒有解不開的結,因為村民們都知道,陳書記為人沒存私心,辦事公道。
從2005年到2015年,這十年來,村裡的道路更寬了,村民的生活更好了。這十年來,新港村村民們心裡有本帳,心裡記載陳嶽蒿為新港村的奔波和忙碌,記載陳嶽蒿的點滴付出。
這十年來,也有人這麼問過陳嶽蒿:「既然當初不想當村幹部,為什麼最終還是堅持了下來?」
陳嶽蒿答得很坦誠:「一天做好一天的事,但只要你心裡裝著鄉親,鄉親就會對你親。」
是呀,陳嶽蒿相信群眾,他心裡就有底氣了。(記者陳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