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近日,廣西南寧一女生當街遭4名同齡人欺凌,在短短68秒的視頻內,一名身穿白色T恤的女孩先後被4名同齡人辱罵、掌摑並拳擊臉部等處近30次,倒地之後,她還被大力踢打背部超10次,現場傳出的皮肉撞擊聲很響亮。據知情人士透露,幾名施暴者均為當地某校在讀學生,目前當地公安和教育等部門已介入調查。
校園暴力事件該何去何從?
近幾年校園霸凌或暴力事件越發嚴重,且手段殘忍,無法想像是未成年的學生所為,被暴力施壓的受害者無論是身體還是精神都遭受著巨大的摧殘與迫害,而對於那些施暴者來說,他們可惡至極,但可恨之人也有可憐之處。
因為大多數的施暴者往往缺乏家庭的愛護,他們無法從父母或家人得到足夠的關注,所以他們誤入歧途,容易極端通過暴力或霸凌等方式來突顯自己的強大,或只是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
如何預防或避免校園暴力事件?
如何預防或是儘量避免類似的校園欺凌事件呢?需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
1、家庭教育至關重要,因為父母是孩子們的第一任老師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從小的言行與舉止都是模仿父母而來。如果父母懂得教育和引導孩子,給予他們足夠的愛與安全感,長大後的他們就不太會通過獲取外界的其他東西來滿足內心的缺憾與不足。
如果孩子在有愛的家庭長大,懂得如何愛自己和愛他人,那他們就不容易在成長道路上被不良的朋友帶偏,或是誤入歧途。因為父母正確的教育與指導能在孩子們心中建立一桿明辨是非的秤,知道如何做衡量,或是如何做好的選擇。
同時父母也要時刻關心孩子們的身心健康,隨時詢問孩子在學校的日常學習與生活情況,一旦發現有不對勁的地方,要和孩子進行正確的溝通與交流,要讓他們相信父母是他們最強大的靠山,家是最溫暖的的港灣。
2、學校教育需加強學生們的身心建設,不能只關注成績而忽視他們的心理健康
學校教育也需要多多關注學生們的心理發展,因為在很多小縣城,留守兒童特別多,因為父母常年不在身邊,他們的教育責任更多的放在學校和老師的身上。如果學校只是一味地關注成績而不管個人的心理健康與否,很容易讓一些孩子出現厭學情緒,從而導致他們放棄學習走上不務正業的道路。
如果有好的老師好的學校關注孩子們身心的建設與發展,定期給孩子們進行心理輔導,而不是以成績論英雄,讓他們比較順利地度過青春期與叛逆期,也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當下所處的狀態與心理特徵,鼓勵學生追求自己的理想與目標,相信也能讓他們遠離校園暴力或欺凌。
3、社會教育需做好後勤工作,讓社區、街道以及保護未成年的相關機構發揮監管與保護作用
除了家長和學校需要關注學生們的身心發展,同時也需要社會上的相關機構與單位對未成年人發揮監管與保護作用。比如社區和街道可以定期宣傳預防校園暴力或欺凌等講座,若有學生在校外發生暴力或霸凌事件,可以聯繫有關機構與單位做好監管與輔導工作,並對受害者進行保護。
同時還需要關注學生們的成長狀況,盡力預防潛在暴力產生的可能性。還可以加強學校與警方的合作,做好有關普法宣傳,嚴懲校園霸凌等違法行為。
結語
總之校園暴力或欺凌事件關乎我們每一個人,因為孩子是每個家庭的未來與希望。如果孩子的成長因校園霸凌等事件而蒙上一層陰影,會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對他們以後的成長與生活帶來不好的變化。
最後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遠離暴力與負能量!
我是笑媽聊情感,關注社會熱點,看生活百態,用文字聊情感品人生。歡迎大家點讚、關注和評論,後續內容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