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二戰中的女戰士:圖4擊斃309名德國兵,人稱「死亡夫人」

2020-12-17 青樓大茶壺

戰爭一直以來都是男人的事情,但當民族到了存亡絕續的關鍵時刻時,人也就不分什麼男女老幼了,地也不分東西南北了,皆要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圖為二戰期間,法國女戰士拿起槍抵抗納粹德國。

他的名字叫西蒙娜塞古因,拿著一把德國制MP40,法國被德國佔領後,她拿起槍當了一名保家衛國的戰士,巴黎解放後升陸軍中尉,戰後在一家醫院當了兒科護士。

同樣是在法國街頭,女戰士炫耀她的突擊步槍,姿勢相當標準,這把槍真的是帥炸了。

他叫柳德米拉·帕夫利琴科,烏克蘭人,蘇聯女狙擊手,曾單槍匹馬擊斃309德軍,和36名德國狙擊手,綽號「死亡夫人「,沉著冷靜的性格,加上聰明機智的作戰風格,令德軍聞風喪膽,這種成績即便放在遊戲裡,也是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二戰結束後她在蘇聯海軍供職,並晉升海軍少將軍銜。她的事跡被搬上了銀幕,電影名為《塞瓦斯託波爾戰役》。

這是德國「蓋世太保」成員,她嚴格意義上不能算戰士,有點類似於國民黨的軍統,黨衛隊穿褐色軍服,在德國被稱為「黃狗」,「蓋世太保」穿黑色制服,被稱為「黑狗」。這位德國女兵的顏值還是相當逆天的。

相關焦點

  • 美貌的女狙擊手,一個人擊斃309名德軍,官拜少將
    蘇聯女狙擊手帕夫柳琴科就是這樣的一個女人,在戰場上她以擊斃309名德軍而聞名全世界,她被世人譽為「狙擊女王」、「死神小姐」。帕夫柳琴科原本是基輔國立大學的學生,1941年6月22日,德軍入侵蘇聯,24歲的她和同學一起選擇了衛國參軍,帕夫柳琴科長得非常貌美,用如今的話說就是女神級別的。
  • 勝利者的報復,德國女回憶,被23名蘇軍士兵強輪
    勝利者的報復,德國女回憶,被23名蘇軍士兵強輪圖二戰勝利了,對於很多歐洲人來說,並不是勝利的曙光,而是噩夢的開始,這就是德國。那裡沒有權威、沒有法律、沒有制裁、在城市的廢墟中,每晚都會有婦女被強暴,戰後的德國進入了蠻荒時代。
  • 二戰勝利者的醜惡,德國女回憶,被23名蘇聯士兵強上
    二戰勝利對於歐洲人來說是解放,但是對於德國來說只是噩夢的開始,為什麼這麼說呢?作為二戰始作俑者,德國付出的代價是高昂:約2000萬人無家可歸,同時還有1700萬難民;柏林的一半房舍淪為瓦礫,科隆70%是殘垣斷壁。
  • 士兵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擊斃一越南女特工,卻因這個理由而難過
    士兵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擊斃一越南女特工,卻因這個理由而難過在越南經理獨立戰爭的時候,我國曾經對越南進行過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援助,但是在越南取得了獨立統一之後,卻開始變的膨脹,不斷侵犯鄰國。在1978年的時候,越南與蘇聯籤訂了條約之後,還曾經大舉進攻柬埔寨。
  • 二戰後英國殖民統治;被擊斃的馬來西亞遊擊隊員慘遭曝屍
    二戰改變了世界格局,尤其是對英國而言。曾經稱霸世界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最終還是走向衰退。但是二戰後,英國曾一度全力維持自己在殖民地的統治,只不過收效甚微。今天,一組馬來西亞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的圖集,帶大家看一看英國紳士背後的兇殘。圖中是一名英軍少將在地圖上指出馬來西亞共產黨武裝的主要活動地點。
  • 德國二戰老兵最後的戰爭
    恍惚間,他又成了那個年輕的小戰士,在充滿暴力的世界中奮力掙扎,尋找可供生存的夾縫,苟延殘喘。    整個連隊蜷縮在戰壕裡,戰士們緊緊地互相靠著,浮士德旁邊是好友埃克哈德。戰壕是他們惟一的庇護。    突然,連長衝著身後的戰士們吼道:「浮士德這隊,到前面來!」    浮士德沒有動。這時候聽從指揮,只會讓自己變成死人。
  • 二戰美國陸軍醫務兵單兵裝備(多圖)
    美國大片《血戰鋼鋸嶺》改編自二戰上等兵軍醫戴斯蒙德·道斯的真實經歷,講述他拒絕攜帶武器上戰場,並在衝繩戰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戰友的傳奇故事。醫務兵作為一個兵種,其主要職責是維護士兵健康,醫治疾病和救治創傷。
  • 德國柏林恐襲嫌疑人在義大利被當地警方擊斃
    資料圖片義大利政府官員23日說,德國柏林恐怖襲擊案嫌疑人阿尼斯·阿姆裡當天在義大利被警方擊斃。【持槍抵抗被擊斃】義大利媒體當天首先報導阿姆裡斃命的消息,內政部長馬爾科·明尼蒂稍後在記者會上證實,被擊斃的人「毫無疑問」是阿姆裡。
  • 中印邊境作戰,有人叫囂:「200名印度兵就等於2000名中國兵」,準將...
    8月,在印度人民院的辯論中,一位議員更是忘乎所以,大聲喊道:「200名印度兵就等於2000名中國兵。為什麼我們要怕他們?為什麼我們不能把他們攆回去?」他還叫囂:「只要尼赫魯先生一聲令下,半年之內就可以有400萬訓練有素的印度軍隊開往喜馬拉雅山,把中國軍隊全部攆走!」
  • 電影中的"另類"二戰史
    傳統的二戰電影往往有宏大場面(如《拯救大兵瑞恩》中的諾曼第登陸)、塑造複雜的戰爭英雄(如《巴頓將軍》),並借極端的戰爭環境反思人性(如《辛德勒的名單》《帝國的毀滅》)。而在電影導演們眼中,二戰無疑是一顆巨大、堅固的釘子,足夠掛上很多無與倫比的故事。還有什麼比一場全球性的、混亂的、持續多年的戰爭更能產生故事呢?1966年的法國電影《虎口脫險》就是其中最精彩的之一。  故事發生在1941年的夏天,英國皇家空軍的一架轟炸機去轟炸德國,卻在巴黎遭到德軍的猛烈炮擊,飛機墜毀,四名戰士被迫跳傘,分別落在了教堂、動物園、歌劇院等地方。
  • 二戰時期,日軍真像電視劇中演的那樣殘忍嗎?看「老兵」如何說的
    日軍在二戰時期的表現可以說是喪心病狂,我國也曾經根據二戰的歷史拍攝過不少電視劇,不可否認在這些抗日劇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尊重史實的神劇,不過也有一部分電視劇還是值得一看的。但這些電視劇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將二戰時期的日本兵刻畫得十分殘忍,這也讓很多人好奇,當年的日本兵真的像電視中所演的那麼殘忍嗎?
  • 二戰戰俘營中的鄙視鏈,不僅猶太人遭到屠殺,黑人的下場也很悽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奉行種族主義,他們認為雅利安人是高貴的種族,於是就有了屠殺猶太人的種族清洗,二戰中最臭名昭著的暴行之一,有近600萬猶太人死於這場種族清洗。不過納粹德國在二戰中的種族主義罪行遠不止於此,他們有著「科學而縝密細緻」的標準,在發現猶太人之外的其他有色人種,也會採取嚴酷的滅絕政策。對於黑人和混血人種的歧視比猶太人更加嚴重,戰爭中盟軍一旦發現有色人種戰俘,採取的殺戮會更加殘酷。而這些對非洲黑人戰俘的屠殺,有很深的種族思想,很多是私人行為,上級並不知道。
  • 200餘名女學生被徵用照顧日本兵,面對美軍她們一心求死
    二戰中的日本,嬰兒的名字裡帶有「戰」、「兵」、「勝」是一種流行,中小學生開展「公民課」,旨在煽動男孩參軍盡忠天皇,培養女孩奉獻陛下,成為「軍國之妻、軍國之母」。1945年4月1日的衝繩島戰役,222名女學生和18名老師的命運也揭示了軍國主義下的日本國民的可悲。
  •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的集中營!
    二戰時期,德國納粹在歐洲多地設立了集中營,對猶太人以及戰犯實行肉體消滅。位於愛沙尼亞的克魯加集中營設立於1943年,關押了包括蘇軍俘虜、愛沙尼亞政治家以及許多猶太人。在納粹黨衛軍和愛沙尼亞警察的殘暴管制下,許多囚徒被強迫進行各種重體力勞動,由於生存條件極其殘酷,許多人在集中營中死去。
  • 最漂亮女戰士,面對四名日本兵的羞辱和傷害,她露出無畏的蔑笑
    蘇聯同盟女兵圖 1937年,日軍為了進一步摧毀中國,發動了盧溝橋事變。這一次徹底的惹怒了中華兒女。中國所有的軍隊勢力擰成一股繩,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立。抗日女兵圖 保安人員犧牲後,人民群眾也沒有放棄抵抗,不少老百姓拿起各種武器進行還擊,其中還有很多人想要衝進日本軍隊跟其同歸於盡,但最終在裝備的差距下,不是被俘虜就是被殘忍殺害
  • 二戰德國集中營:2名猶太女孩被活埋,朱老總之女如何機智逃生?
    二戰期間,1941年6月22日凌晨3點,希特勒像一頭髮了瘋的公牛,聲嘶力竭地大吼著,向他的法西斯軍隊下達了向蘇聯進軍的命令。德國的飛機、大炮、坦克等納粹殺人武器傾巢出動,跨過蘇聯南部的國界,大舉入侵蘇聯。此時朱老總之女朱敏恰好在白俄羅斯明斯克城郊的夏令營療養,她沒有逃脫納粹的魔爪,被關入德國集中營。
  • 武裝分子打死五什葉派教師 美稱擊斃伊基地二號人物(圖)
    武裝分子打死五什葉派教師 美稱擊斃伊基地二號人物(圖) 武裝分子將5名什葉派教師和他們的司機拖到一間教室,讓他們靠牆站成一排,而後開槍將他們打死。分析人士指出,這起罕見的襲擊事件再次反映出,在憲法草案公決前夕,伊拉克各派別之間的矛盾正日益加深。同一天,美國國防部對外界宣布,他們在搜捕行動中擊斃了蓋達組織在伊拉克的二號人物阿布·阿扎姆。但該組織27日發表聲明稱,還不能確定是否有一名叫阿布·阿扎姆的頭目死亡,但否認此人是扎卡維的副手。
  • 盤點二戰中慘絕人寰的八大集中營
    奧斯威辛集中營波蘭奧斯威辛市附近奧斯威辛集中營是納粹德國在二戰期間修建的最大的集中營,始建於1940年4月,是距波蘭首都華沙300多公裡的奧斯威辛市附近大小40多個集中營的總稱。德國納粹在這裡監禁過數百萬人,並屠殺了其中的110多萬人,受害者絕大部分是猶太人。1945年1月27日,蘇聯紅軍解放了奧斯威辛集中營,7000名倖存者獲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