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新研究揭示可複製RNA的起源和複製機制

2020-12-10 生物谷

2020年4月14日訊/

生物谷

BIOON/---雖然遺傳信息通常編碼在DNA中,並通過DNA模板複製的方式傳遞,但是RNA也可以作為

遺傳

物質通過RNA模板複製的方式傳遞。人們已經描述了兩類蛋白催化的RNA複製系統。在第一種RNA複製系統中,專門的RNA依賴性RNA聚合酶複製流感病毒和登革熱病毒等RNA病毒的基因組。在第二種RNA複製系統中,通常參與DNA轉錄成RNA的細胞酶可以複製某些RNA,比如植物類病毒(viroid)和人類丁型肝炎病毒(HDV)。利用DNA依賴性RNA聚合酶進行複製的RNA的多樣性和潛在的分子機制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先前已經描述了可以通過噬菌體T7 DNA依賴性RNA聚合酶(T7 RNAP)在體外複製的五種RNA序列。這些可複製RNA(replicating RNA)的起源和T7 RNAP的複製要求尚不清楚。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應用了下一代測序、微流控技術和

生物信息學

來解決(i)DNA依賴性RNA聚合酶如何複製RNA,(ii)哪些RNA模板可被有效地複製,(iii)可複製RNA的起源。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4月10日的Scienc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ranscription polymerase–catalyzed emergence of novel RNA replicons」。

圖片來自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y0688。

這些研究人員在沒有明確添加模板的情形下建立了一系列T7 RNAP反應。這些反應產生具有不同序列的RNA複製子(RNA replicon),不過這些複製子具有由雙向重複(在整個RNA長度上較長的反向重複)和四向重複(較短的反向重複嵌入在雙向重複的每個臂中)確定的一致性結構框架。

他們發現T7 RNAP進行有效的RNA複製需要雙向重複和四向重複,這提示著具有雙向重複和四向重複的RNA在沒有添加模板的反應中通過「適者生存」的形式在試管中出現。對雙向重複的要求進一步提示著RNA形成較長的髮夾結構,然而對四向重複的要求則提示著RNA在複製過程中會改變結構,這就是人們所說的RNA變形(RNA shape-shifting)。

在利用化學合成的RNA模板進行的實驗中,他們還確定了無模板的3'核苷酸延伸是複製起始的關鍵要求。這個關鍵要求表明,新RNA產物的起始在模板序列內部發生,他們稱之為亞末端從頭起始(subterminal de novo initiation)。他們還發現具有確定的5'末端和3'末端的RNA模板可用於多輪RNA合成。這種他們稱之為中斷滾環合成(interrupted rolling-circle synthesis)的機制產生了由多個重複的模板序列組成的RNA產物。

在未添加模板的T7 RNAP反應中合成的RNA可能是已有序列的複製產物或從頭起始過程的產物。為了區分這兩種可能性,他們使用微流控技術擴大了實驗通量,從而分離出數百個RNA複製子。對他們的大型複製子文庫的分析使得他們提出假設,即可複製RNA可以通過從DNA種子中獲得部分指令而從頭開始複製。為了支持這一假設,他們證實他們自己選擇的DNA種子庫中新型可複製RNA的形成。他們觀察到,RNA複製子由DNA種子序列信息組成,該信息已被複製和重複以產生特徵性的四向重複模式,這表明聚合酶活性和分子進化步驟的特定級聯導致可複製RNA的起源。

這些研究結果為自然存在的RNA遺傳元件的起源和複製提供了模型,並提出了一種手段,使得各種RNA群體可以在細胞環境中充當

遺傳

物質。(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Nimit Jain et al.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catalyzed emergence of novel RNA replicons. Science, 2020, doi:10.1126/science.aay0688.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DNA複製體結構和工作原理首次被揭示
    DNA是生命遺傳信息的載體,它的複製是生命繁衍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步。關於DNA複製分子機制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中最基本的問題之一。近日,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傑出研究員楊薇的課題組揭示了DNA複製體的結構和工作原理,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上。
  • 研究揭示RNA嘧啶和DNA嘌呤核苷的形成早於生命起源
    研究揭示RNA嘧啶和DNA嘌呤核苷的形成早於生命起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5 9:14:00 英國劍橋生物醫學園區John D. Sutherland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
  • 全新DNA複製起始位點調控機制獲揭示
    12月26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紅和朱明昭課題組聯合在《自然》上發表論文,揭示了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機制。
  • Cell:揭示細胞讀取和複製DNA機制
    2019年5月28日訊/生物谷BIOON/---來自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Cynthia Wolberger博士、James Berger博士及其同事們揭開了DNA如何組裝和保存遺傳信息的各個方面。他們仔細研究了DNA複製機器的各個部分如何組裝在一起。
  • Science:DNA複製中核小體裝配方式
    組蛋白H3-H4攜帶的一系列穩定修飾被認為可在有絲分裂細胞周期中得到繼承,起到表觀遺傳信息的作用,但是這些修飾的繼承方式尚有待研究。想要發掘組蛋白修飾的繼承機理,就必須首先澄清DNA複製過程中核小體結構的分配模式。NIBS朱冰實驗室與蛋白質中心合作,利用基於穩定同位素標記的定量質譜技術對DNA複製之後「新」、「舊」組蛋白的分配進行研究。
  • 【文獻】Nature :揭示流感病毒基因複製的重要機制
    2019年9月5日,牛津大學的Ervin Fodor和Jonathan M. Grimes研究組合作(共同一作為範海天博士,Alexander P. 該研究揭示這兩種聚合酶有著高度類似的三維結構,它們會形成相似的二聚體(圖1)。針對二聚體結合面的關鍵胺基酸殘基的突變會抑制病毒基因的複製,並且是特異性地抑制vRNA的合成。這些結果表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的二聚體結構是病毒基因複製所不可缺少的。
  • Science:DNA無需酶幫助可自我複製
    據6月12日的《科學》雜誌報導說,在一項提示浸泡在地球早期原始混沌之中的第一個DNA或其前體可能是如何複製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構建了一些DNA樣的分子。這些分子為了能和與其互補的分子股匹配而能調適其本身的序列,而這一過程無需一套複雜的酶系統。 DNA的一個作為遺傳藍圖的定義性特徵之一就是它的能夠自我複製的能力。
  • Science:溼/幹循環可能為早期地球RNA的合成提供了條件
    2019年10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英國和日本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的新理論來解釋RNA如何可能在地球早期產生。大多數研究生命起源的科學家們都同意RNA的出現很可能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開始。但是RNA是如何產生的還在爭論中。大多數理論從一開始都注意到RNA是由嘌呤核苷和嘧啶核苷組成的,嘌呤核苷和嘧啶核苷是在複製期間進行信息傳遞所需要的。因此,要使RNA產生,嘌呤核苷和嘧啶核苷必須同時存在並以正確的方式混合在一起,以使RNA正確形成。
  • 揭示在DNA複製期間保護複製叉新機制
    2019年7月7日訊/生物谷BIOON/---在DNA複製期間,複製叉遇到的問題不斷威脅著基因組的完整性。BRCA1、BRCA2和一部分範科尼貧血蛋白(Fanconi anaemia protein)通過涉及RAD51的途徑保護停滯的複製叉免受核酸酶的降解。
  • 研究揭示Poly(A)穩定RNA的分子機制
    研究揭示Poly(A)穩定RNA的分子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9 21:11:09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Joan A. Steitz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流感病毒複製周期調控機制研究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日前在宿主蛋白調控流感病毒複製周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
  • 南開大學團隊揭示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新機制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瑋光 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長期從事B肝、肝癌研究的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曉東教授團隊在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機制方面有了新突破。  張曉東團隊的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建立了一種人肝嵌合小鼠模型,將人的原代肝細胞(Primary human hepatocytes, PHH)移植到肝損傷的免疫缺陷小鼠肝臟中,然後再進行HBV感染。該模型是目前HBV研究領域最為先進和有效的模型之一,可以重現HBV感染人肝細胞的複製過程,最大程度的接近臨床。
  • DNA複製的過程
    學生問道這個問題,我上網搜到一個視頻可惜是英文,雖然有字幕,可細看發現是有問題的,直接發動學生的超能力,翻譯,剪輯,做字幕,最後我再加無釐頭的片頭就成這個樣子
  • Science子刊:揭示DNA複製總是從5』端向3』端進行之謎
    2016年7月15日/生物谷BIOON/--通過研究一種逆向反應的酶,科學家們猜測為何DNA複製總是沿著正向進行。核苷酸鏈,如DNA和RNA,是由利用另一條互補的鏈進行複製而進行合成的。這種複製過程總是沿著正向進行的,即從5』端向3』端進行,記為正向反應。在這一過程期間,將要被複製的雙鏈DNA的兩條鏈分開,並且彼此反方向對齊,這就讓事情變得更為複雜。當DNA複製時,其中的一條鏈能夠持續地合成,而另一條鏈則是先合成出很多片段,然後再連接在一起。生物學上的重大問題之一就是為何細胞沒有逆向反應的酶以便兩條鏈能夠高效地合成。
  • Cell|新技術讓我們看得到RNA病毒翻譯和複製的動力學過程
    大多數+RNA病毒侵入宿主細胞後會執行病毒RNA(vRNA)的翻譯、複製、包裝等多個過程,這些過程的切換對於病毒後續的繁殖至關重要【1,2】,但是翻譯複製切換的機制是什麼,目前還不清楚。與此同時,細胞自己也有一套檢測和控制病毒感染的機制,然而,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許多RNA病毒會關閉宿主的翻譯和轉錄,妨礙宿主抗病毒反應。因此,病毒感染能夠成功是否就取決於最初幾個小時中病毒翻譯複製和宿主抗病毒信號間的動力學競爭呢?然而,目前的方法還無法靈敏地對病毒入侵初期的變化進行觀察。
  • Science:警惕!新冠病毒D614G突變株系複製能力和傳播性更強!
    DOI: 10.1126/science.abe8499研究人員使用包含納米螢光素酶(nLuc)的SARS-CoV-2的野生型(WT)和D614G突變株系感染了四個易感細胞系,測量了感染後的螢光素酶信號並比較其生長曲線,發現與WT相比,D614G感染力高約3.7至8.2倍,而在其中2個細胞系中的峰值滴度略低。
  • ...胡德慶/高欣聯合團隊揭示HIV潛伏感染與複製的表觀遺傳與轉錄...
    深入研究HIV潛伏感染和複製的分子機制能夠揭示新的抗AIDS藥物設計靶點並有望根除患者體內潛伏感染的HIV病毒以實現AIDS的徹底治癒。HIV屬於逆轉錄病毒科,其基因組由兩條相同的單正鏈RNA組成,病毒顆粒內含有逆轉錄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和整合酶(integrase, IN)。
  • Science|童亮課題組等揭示histone pre-mRNA 3'端加工的分子機制
    但是複製依賴型組蛋白(replication-dependent histone)pre-mRNA是個特殊的類別,這些蛋白是核小體(nucleosome)的重要組成部分,僅在細胞周期的S期快速大量表達以包裹新複製合成的DNA,與經典的以poly(A) 結尾的mRNA不同,組蛋白 mRNA是以一段保守的莖-環結構(stem-loop)作為其成熟mRNA的3』末端【1】。
  • 我國科學家揭示全新DNA複製起始位點調控機制
    DNA複製是一個確保遺傳信息精確傳遞的生命過程。細胞在DNA合成前期G1期時,複製起始識別複合物識別染色質上的複製位點,進一步招募DNA解旋酶MCM(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等,形成複製前體複合物,完成複製起始位點的認證。而當細胞進入複製期S期時,被認證的複製起始位點被選擇性地激活使用。真核生物DNA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受DNA序列和表觀遺傳因素共同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