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DNA複製起始位點調控機制獲揭示

2020-12-25 科學網

 

12月26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紅和朱明昭課題組聯合在《自然》上發表論文,揭示了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機制。

「我們推測組蛋白變體H2A.Z在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認證中起到了關鍵作用。」論文第一作者之一、生物物理所助理研究員龍海珍介紹。他們進一步通過實驗揭示了以下過程:含有H2A.Z的核小體能夠通過直接結合甲基化酶SUV420H1,促進核小體上的H4組蛋白第20位賴氨酸發生二甲基化修飾。而帶有上述修飾的H2A.Z核小體,能夠招募複製前體複合物中的ORC1蛋白,從而幫助染色質上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至此,確定了一個全新的DNA複製起始位點認證的調控通路。

通過全基因組學分析,研究人員確認了這個調控通路對DNA複製的必要性,並進一步發現受H2A.Z調控的複製位點相比於其他的複製位點有著更高的複製信號,也更偏向在複製期早期被激活使用。為研究這一通路在生理條件下的作用,研究人員構建了特定的小鼠模型。結果發現,在小鼠T細胞中條件性敲除H2A.Z,會導致活化後的T細胞增殖變慢,複製信號顯著降低。

論文通訊作者李國紅告訴《中國科學報》:「了解DNA複製起始的精細調控機制對於理解生長發育、癌症發生和其他許多生理過程都有重要意義。我們的研究發現DNA複製起始除了受DNA序列的調控外,表觀遺傳因素也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為理解DNA複製起始的精細調控機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朱明昭表示:「T細胞在腫瘤的免疫治療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H2A.Z對T細胞穩態平衡和活化擴增的調控為調節T細胞在免疫過程的功能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人員計劃繼續研究這一DNA複製調控新通路在腫瘤發生發展中的功能,並篩選靶向這一新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劑,為開發相關抗癌藥物提供前期研究基礎。(來源:中國科學報 李晨陽)

相關論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586-019-1877-9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揭示全新DNA複製起始位點調控機制
    DNA複製是一個確保遺傳信息精確傳遞的生命過程。細胞在DNA合成前期G1期時,複製起始識別複合物識別染色質上的複製位點,進一步招募DNA解旋酶MCM(Minichromosome maintenance)等,形成複製前體複合物,完成複製起始位點的認證。而當細胞進入複製期S期時,被認證的複製起始位點被選擇性地激活使用。真核生物DNA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受DNA序列和表觀遺傳因素共同調控。
  • 生物物理所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的調控機制
    該研究發現組蛋白變體H2A.Z能夠通過H2A.Z-SUV420H1-H4K20me2-ORC1通路幫助在染色質進行複製起始位點的選擇,並進一步發現受H2A.Z調控的複製位點相比於其他的複製位點有著更高的複製信號,也更偏向在複製期早期被激活使用。DNA複製是一個確保遺傳信息精確傳遞的生命過程。
  • 中國科學家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
    中國科學家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2/26 14:42:01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李國紅課題組與朱明昭課題組合作揭示組蛋白變體H2A.Z對DNA複製起始位點的調控
  • DNA複製的起始機制
    引自諾貝爾基金會檔雖然不同生物中的複製基因和起始蛋白等會有很大差異,但DNA複製的起始過程都符合識別複製起點-加載解旋酶-組裝複製體這個基本程序。複製起點的識別由起始蛋白負責。細菌的起始蛋白是DnaA,含有HTH(螺旋-轉角-螺旋)DNA結合結構域和AAA +(與多種細胞活性相關的ATPase)結構域。
  • /謝曉亮合作團隊等展示CTCF介導染色質結構決定複製起始位點的...
    研究發現在時間上離散的「複製域」(replication domain,RD)中包含多個複製子(replicon),而每一個複製子中包含多個潛在的複製起始位點(replication origin)【2】。在每一個細胞周期的S期中,一個複製子中只有一個起始位點被激活,並被用以完成DNA複製。
  • 探尋DNA複製起點的秘密—新聞—科學網
    >
  • 北大張傳茂課題組在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該項工作發現,中心粒外周基質蛋白(PCM)的組分之一NEDD1對於車輪結構裝配和中心粒發生的起始至關重要,並且這個過程受到了PLK4激酶的磷酸化調控,該項工作明確了車輪結構裝配起始的精確位置並闡明了其具體的調控機制。
  • 【文獻】Nature :揭示流感病毒基因複製的重要機制
    該研究揭示這兩種聚合酶有著高度類似的三維結構,它們會形成相似的二聚體(圖1)。針對二聚體結合面的關鍵胺基酸殘基的突變會抑制病毒基因的複製,並且是特異性地抑制vRNA的合成。這些結果表明流感病毒RNA聚合酶的二聚體結構是病毒基因複製所不可缺少的。
  •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 生命科學學院張傳茂課題組在中心體複製起始調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該項工作發現,中心粒外周基質蛋白(PCM)的組分之一NEDD1對於車輪結構裝配和中心粒發生的起始至關重要,並且這個過程受到了PLK4激酶的磷酸化調控,該項工作明確了車輪結構裝配起始的精確位置並闡明了其具體的調控機制。中心體是廣泛存在於真核細胞中具有緻密結構的細胞器,它是細胞內最大的微管組織中心,介導雙擊紡錘體的建立並確保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
  • 研究揭示細菌ECFσ因子介導的轉錄起始分子機制
    該文主要研究了細菌ECF σ因子的結構、ECF σ因子特異性識別啟動子DNA序列,以及ECFσ因子起始轉錄的分子機制,重點探討了ECF σ因子的σ2/σ4 linker區域的結構與功能。  細菌基因轉錄首先需要DNA-directedRNA polymerase (RNAP)與轉錄起始σ因子形成RNA聚合酶全酶,隨後RNAP全酶識別啟動子DNA,打開雙鏈DNA形成轉錄泡,起始RNA合成。細菌的基因表達主要由轉錄起始σ因子調控。其中看家σ因子負責細菌基本生命活動的基因表達。
  • 【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科技前沿】清華時松海/史航揭示中心體調控大腦皮層發育的全新機制 2020-03-26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付向東團隊揭示受精後父本基因組重編程起始機制
    付向東團隊揭示受精後父本基因組重編程起始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3 13:30:30   近日,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付向東團隊發現,剪接激酶SRPK1催化魚精蛋白磷酸化從而起始受精卵母細胞中父本基因組的重編程
  • 研究揭示調控番茄果實硬度形成的分子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崔霞課題組克隆了番茄中果實硬度關鍵調控基因FIS1,並揭示了該基因在番茄果實硬度形成中的功能,解析了赤黴素通路介導的番茄果實硬度的調控機制,為改良果實硬度提供了新的位點和策略。
  • 南開大學團隊揭示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新機制
    南開新聞網訊(通訊員 張瑋光 記者 吳軍輝)記者獲悉,長期從事B肝、肝癌研究的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張曉東教授團隊在B肝病毒轉錄、複製調控機制方面有了新突破。  因此,在病毒宿主相關作用的過程中,宿主因子在HBVcccDNA微小染色體的組裝和表觀遺傳調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機制是重要的科學問題。目前,由於對HBVcccDNA微小染色體調控的分子機制知之甚少,難以開發有效清除HBVcccDNA的藥物,是當前臨床抗B肝的重大需求。
  • 植物中一個新的eIF4E 結合蛋白,揭示非典型翻譯起始複合物的作用機制
    在真核生物中,RNA 翻譯成蛋白質包括3 個步驟:起始,延伸和終止,其中起始這一步在翻譯調控中相當重要。通常認為帽依賴的翻譯起始機制(cap-dependent translation initiation mechanism) 是真核生物中進行翻譯起始的主要機制,也是最經典的分子作用機制【1】。
  • 顏寧小組合作揭示RyR受體調控機制
    顏寧小組合作揭示RyR受體調控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15 14:35:59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顏寧研究組與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S. R. Wayne Chen研究組等合作取得一項新成果。
  • 共同在《自然》發文揭示真核生物DNA複製解旋酶高分辨三維結構
    )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真核生物DNA複製起始與延伸過程中DNA解旋酶核心組分MCM2-7複合物的3.8 埃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並以此為基礎對DNA複製起始時MCM2-7複合物的作用機理進行了分析。來自美國匹茲堡大學的DNA複製領域的著名生化學家Schwacha教授指出這項工作的重要之處在於「揭示了DNA複製過程的一個關鍵步驟——雙鏈DNA的初始解鏈——是如何發生的」。  遺傳信息載體DNA在細胞內的複製受到嚴格的調控。雙鏈DNA的複製包括解旋和複製兩個過程,複製起始的一個關鍵步驟是DNA解旋酶的結合和激活。
  • 科學家揭示作物離體細胞胚性分化調控機制—新聞—科學網
    近日,山東農業大學作物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曾範昌科研團隊成功揭示了作物離體高效胚性分化的表觀調控分子基礎。相關成果發表於國際期刊《植物生物技術》。
  • 研究揭示葉綠體基因轉錄調控的新機制
    轉錄調控是基因表達過程中的基礎機制。在轉錄過程中,RNA聚合酶會在一些因子的調控下暫時停止轉錄,而在條件具備情況下繼續進行轉錄延伸。這一類精細調控現象被稱為「轉錄暫停」。轉錄暫停已經發現40多年,但是最近才發現植物中也具有轉錄暫停現象。然而,植物中尚未發現轉錄暫停因子,葉綠體中是否存在轉錄暫停現象也不清楚。
  • 流感病毒複製周期調控機制研究取得進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日前在宿主蛋白調控流感病毒複製周期機制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