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俗語新解:優秀職場人多不合群?別傻了,「唔想衰,埋大堆」

2020-12-16 開心誠品

「唔想衰,埋大堆」是廣東話裡的一句俗語,「唔想」 就是不想,「衰」指失敗之類的破事。「埋堆」說的是有意識地進入群體(好繞口,就是合群、抱團之類)。

所以,整句話串起來意思就是,如果不想失敗,抱團吧!借喻團結力量大

「團結就是力量」這句話好陽光,滿眼的正能量,用來教育天真可愛的小孩子最合適不過了。但是咱們成年人,在社會裡混過的,多少懂得一些世間險惡。

「唔想衰,埋大堆」雖然說的是團結,但也有「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意味,想在當今社會做「獨狼」,除非你特牛X,否則想都不要去想。

「唔想衰,埋大堆」

01 優秀的職場人多不合群?別傻了

百度「不合群的名人」,古今中外一大堆,屈原魯迅姜子牙,牛頓梵谷貝多芬,還扯到了賈伯斯、扎克伯格和馬雲等等。

不論是那些已經逝去多年的偉人們,還是當代的名人們,我只懂得懷抱崇敬之心去研讀TA們的豐功偉績。

偉人名人們到底是不是都不合群,我一直是抱持懷疑態度的。

作者前輩們在寫文章的時候,為了能充分論證自己的觀點,經常會舉名人事例(我也喜歡)。

TA們繪聲繪色,好像身臨其境地向讀者們描述偉人們當年的生活細節(好像跟TA們一齊吃喝拉撒過似的)。

最後,這些充滿著「個人感情色彩」的文章經過廣泛傳播,N次轉載,來到你我的眼前。

但是,故事裡添油加醋的成分有多少?斷章取義的部分又有幾多?

以這些描述「優秀的職場人多不合群」的文章為例,裡面列舉大量的名人事例,來說明不合群的種種好處。

貌似很雞湯,句句在理,而我的感覺卻是,某些自帶不合群屬性的前輩們,通過撰寫或者轉載這些名人事例來撫慰自己的小心靈。

TA們就像是在抱團取暖,苦口婆心地勸說讀者們(還有自己):不合群沒啥不好,你看,那麼多優秀的人都跟自己一樣。(拜託,別犯中二病啦)

舉個例子,好多文章都把咱們敬愛的外長王毅,乾脆地列為不合群的人,然後作為成功的代表到處傳頌。

文章裡描繪王毅在黑龍江知青插隊時期認真學習,別人打牌的時候他背英文,別人睡懶覺的時候他也背英文,知青們都把王毅當成不合群的人而不喜歡他。(狂汗……)

事實是怎麼樣,看看王毅在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時的「荒友」,還有王毅大學就讀的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北二外)的老師們在面對媒體採訪時的回答吧。

咱們敬愛的外長王毅,職場上最優秀代表

王毅的「荒友」錢子玉:

「王毅當年就在我旁邊的辦公室。我有點好奇,因為除了本職工作,只要有空,他就拿本書看。我問他,你這是學什麼呢?他說學日語。那時候還沒恢復高考,我心想,學這個有什麼用呢?後來我就明白了,學這個用處大了。」

(王毅當年自學的是日語,他在北二外念的也是日語專業。前輩們,你們把外長的基本信息都搞錯了,還吹得像真的一樣,不怕害羞嗎?)

北二外王毅的輔導員宋春林:

「王毅對待師長和同學都很謙和,講究禮節。即使現在聚會的時候,拍照合影時他也一定會讓老師站在中間,他站在旁邊以示尊重。」

北二外王毅的老師潘壽君:

「上學的時候,王毅還經常組織全班同學進行課下討論,組成會話小組,學習語言只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行的,他那時候就顯示出很強的團隊意識和良好的溝通能力。」

(王毅的這些表現如果都叫不合群,那什麼才是合群?)

敬愛的外長王毅位居高職,工作出色,人格魅力更是非凡。毫無疑問,他是職場上最優秀的代表,「三商」極高的佼佼者。

咱們都聽說過「三商」(智商,情商和逆商)決定了一個人在一生中能多大的成就。

智商和逆商先撇開不說,我覺得「合不合群」至少可以反映一個人情商的高低

心理學家認為,要做到情商高,除了能清楚地認識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和做到自我激勵以外,還需認知他人的情緒和做好人際關係的管理

不合群的人正是不會搞好(不想搞好)人際關係,是情商低的直接體現。

雖然客觀地說,情商低的人也可以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裡很優秀,但那畢竟是少數特牛X的人(下文再表)。

「優秀的職場人多不合群」這個論點明顯是錯誤的,應該說成「不合群的職場人裡,也有少數優秀的代表」

「合不合群」可以反映一個人情商的高低

02 不合群的職場人裡,也有少數優秀的代表。但,你我現在能做到嗎?

在我看來,不合群的人無非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自卑,性格內向,害羞,太在意同事們對自己的看法。TA們不是不想「埋堆」,是不敢(害怕)「埋堆」

第二種是自傲,就是「中二」。外在(或內心)表現為過分自以為是,一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境界,瞧不起身邊的同事,甚至老闆。整天覺得自己的英明才幹怎麼就得不到別人賞識?所以TA們不想「埋堆」,也不屑於「埋堆」

第三種就是優秀代表,有思想有追求,還有強大的內心,不在乎別人的看法,看起來很難相處。TA們是不強求「埋堆」,就算不「埋堆」也無所謂

前兩種人所表現出來的自卑和自傲,多數是心智不成熟,或者歷練不夠造成的,雖然土了一點,但確實是「時間能解決一切」;少數人可能是心理層面上的問題,經過心理疏導找出原因,「埋堆」應該沒啥問題。

重點說第三種人,就是在自家領域很牛X的人。那可不是普通人都能做到的,舉個現代名人的例子,「星爺」周星馳。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星爺在咱們一代人心目中的地位,自然無需多講。

6月22日是他的57歲生日,微博上給他慶生的網友有很多,唯獨沒有娛樂圈裡的人(除了林允)。

星爺在圈裡人緣不好貌似是共識,片場工作人員說他「即使是一根牙籤掉在地上都要管」。王晶說他是「片場暴君」,很會折磨演員,自己覺得不OK,一遍一遍地重拍,很多大牌受不了。

周星馳在以前接受採訪時曾經說過:

「有時候我就在想能不能再好一點點,有人問為了一點點,多拍十幾二十條,有什麼意義呢?我說,就是好一點點咯。」

「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馳」

記得看過周星馳上竇文濤的《圓桌派》,竇說過一段話,說出了星爺的心聲。

「拍了實際是對大家負責了,對人情世故負責了,但是卻辜負自己的用心。其實你一個人老是這樣做呢,你的東西老是會差那麼一點點。你反過來說,另外一種人的選擇是我把你們都得罪光了,我也要堅持自己的那個要求,只要條件不好,沒達到我的那個要求,今天不拍了都行。」

捫心自問,你我在職場上,能夠為了達成自己的目標,追求極致,不妥協,不「埋堆」,做到得罪所有人的程度嗎?

能,等你磨練出有強大內心的時候(精神),等你能獨當一面的時候(地位),或者等你實現財務自由的時候(物質),你就可以追求「心之遠方」了。

03 在你未成為真正優秀的職場人之前,「唔想衰,埋大堆」吧

就算是周星馳,在剛進娛樂圈的時候也跑過龍套,做個小主持,他在成為星爺之前,不可能沒有「埋堆」過。

不論是咱們這些在職場打拼過一段時間的「老臘肉」,還是那些剛進職場不久的「小鮮肉」,想要在單位裡混得相對舒服一些,說沒有進過「小團體」,那絕對是騙人的。

雖然聽過不少人哭訴過「同事不能當朋友」「搞小團體容易被一鍋端」之類的話,我也經歷過「平常稱兄道弟的同事為了自己利益出賣你」的糟心事,但能怎麼樣?

只能怪自己閱歷未夠,眼光不夠遠,跟錯人,看錯人而已。

自身未夠強大之前,一個人在單位裡,獨來獨往,太沒安全感了,先不說能堅持多久,活得太**累了。

「唔想衰,埋大堆」吧

「唔想衰,埋大堆」,一般分兩種(我閱歷有限,可能還有其他吧)。

「埋大堆」,即站隊領導,屬於大的一方利益群體,能夠影響到老闆決策的。「埋小堆」,私下關係比較好的同事抱團,吐槽領導,分享信息,互相幫忙。

不論「大堆小堆」,自己是否身在有前途的,不會在背後給你捅刀的「堆」,坦白講,我現在也不確定。雖說「人心苟測」,但隨著自己的經歷越來越多,看人的眼光也會更準。

「唔想衰,埋大堆」既然是咱們每個職場人都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坦然接受便是。為了將來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不用合群的職場人,奮鬥吧。

相關焦點

  • 「優秀的人都是孤獨的,優秀的人往往都不合群!」
    情叔導語:在我們的潛意識中,那些超厲害的超優秀的人不僅僅自己能力出眾,而且自己的人脈寬廣。身邊都是同樣優秀厲害的人物。但是作家劉同說過:「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獨,合群了才是內心的孤獨」。不得不說,人天生就是一種社交動物,可是社交是很花費精力的一件事情。你知道嗎?實際上一個人越是不合群,往往越是會具有以下三個特質,優秀的人都是孤獨的,優秀的人往往都不合群!第一個、保持清醒的頭腦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每個人所處的圈子對人本身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巨大的。
  • 職場中被領導說不合群:新員工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有的新員工,能很快融入到公司的氛圍中,和同事吃飯,一起上下班。而有的新員工,遲遲融入不了公司,一個人默默地工作,一個人去吃飯。在這種情況下,員工可能會被領導認為是不合群。在山西運城的小武,參加工作一年多,公司領導找他談話。
  • 心理研究:為什麼優秀的人往往不合群呢?
    通向成功的道路從來不會是人滿為患的,優秀的人往往也是特立獨行的。問題是,為什麼優秀的人往往不合群呢?個體心理學家Alfred Adler指出,優秀的人不合群的原因並非高傲,而是在他們眼中,群體中的大部分成員都很蠢。
  • 高情商的人,不會刻意不合群,都這樣做
    場景2:上司或同事非常介意小武的不合群,認為她的不合群未來可能會影響到大家跟她的合作關係。很多職場人都敗在了這一點上。原本自己的工作能力不錯或者非常優秀,但就是因為不合群,大家都不喜歡跟自己合作,有的時候甚至會遇上被人故意使絆子、惡意不合作的情況。
  • 強者為什麼總是不合群?
    這位醫生不但給了微信,還在我們有問題的時候很快就能回覆信息,給出專業的建議,幾次求幫助都這樣,如果對一個沒見過她有多忙的人來說,肯定會認為她是閒人一個。不過這位醫生也不是把自己的微信給到所有的患者。那天我們問她要微信的時候,周圍還有幾個患者,當場醫生只是讓等等,後來私下單獨交換的微信號。
  • 不要小看不合群的人
    當我們努力的去合群的時候,那些真正優秀的聰明人已經學會如何擺脫「合群」,並在群體之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位置。所以,我們永遠不要去小看那些不合群的獨行者,說不定他們是你連仰望也無法做到的高山。那些被貼上不合群標籤的人知道什麼更重要,與其用健康去換取金錢,再用自己賺來的錢去看病,倒不如直接省去中間繁瑣的步驟,選擇健康,豈不是更明智。
  • 心理學:不合群的女人,有四種能力會很突出
    解決自我發展中遇到的困擾,無論是生活還是職場。讓你更懂女性心理,尋找到屬於你的人生真諦和感悟。專欄講師:說愛,1000+情感案例研究者,知名心理學博主,專注研究女性心理學《二十不惑》中的梁爽,身為網紅,與其他室友的生活差異很大。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和不合群的人交朋友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和不合群的人交朋友。對於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來說,可能還在為如何處理好宿舍關係而愁眉不展。對於老生來說,宿舍關係對他已經是可有可無,或者說是厭煩,甚至是想逃離。那大學一定要合群嗎?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和不合群的人交朋友。一、大學一定要合群嗎?
  • 永遠不要小看不合群的人
    人是群居類動物,一旦離開了群體,生活會變得很不方便,也會被身旁的人用異樣的眼光來看待,但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些人,他們生活在圈子,卻總不合群,經常一個人獨來獨往,用自己的節奏,做自己的事。而那些曾經不合群的人,也許某一天一個圈子的文化、一個圈子的節奏、一個圈子的人都會是他們親手打造,因為經歷的多了,觸的事情多了,那類人的能力和做事風格以及準確的判斷會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因為他們曾經的不合群本身就是一個集體性的敏感焦點,雖然表面上大家不動聲色,但實際內心都在打量和思考以及私下裡議論著這個人,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向心力,不斷吸引著周圍人的靠攏和跟隨。
  • 不是你不合群,只是你還沒有遇到志同道合的人
    圖片來源於網絡《奇葩說》第五季,已經誕生了bbteam顏如晶團隊和bbKing陳銘,這一仗打的熱血沸騰,令人感動不已,陳銘一直都很優秀,評委老師也都稱讚實至名歸。而我最感興趣的是這一期話題《我不合群,我要改嗎?》,如果擱在5年前,我應該會贊成要學著融入一個圈層,一個群體,格格不入的人,總顯著單薄,可憐,再或許證明他的人際交往有問題,他不是個受歡迎的人,才會令許多人不接納。其實這是別人主觀的猜測,只覺得不合群的人,有問題,卻並沒有思考,是不是他不願意或者不喜歡。
  • 不合群不代表人緣差,當你遇到這3種不合群的人時,請記得要深交
    1、朋友貴在精而不貴多不合群的人有一個明顯的特徵,就是身邊的朋友並不多,但是能算得上他朋友的人,通常就是優秀的人。不合群的人擁有獨立的主見,他們知道哪些人是真心對待自己,哪些人是自己的良師益友,從而會選擇花更多時間去維護這段關係。酒肉朋友來去匆匆,知心好友陪伴終身,當你能成為不合群的人身邊的好友時,你應該感到慶幸。
  • 職場中,你越不合群,混得就越慘
    見過很多這類型亂七八糟的文章,這些文章完全顛覆人的三觀,話說什麼「優秀的人從來不合群」嚴重誤導很多職場人士的判斷,紛紛附和,都以為不合群真的能變優秀,能在職場混得如魚得水,事實真的是這樣麼?下面我就來還原一個真正的職場,扒一扒那些不合群的人混得有多慘。吳剛是某公司的一名管理人員,不過與其他不同的是他是直接應聘為部門主管的,要說能力確實有,不過很可惜,前些天據說他被這家公司給請退了。原因就是因為他不懂得合群。
  • 嫁不出去,就是因為太優秀?網友:別傻了,那只是少數人而已!
    當有人問道:「為什麼社會上有這麼多大齡剩女不選擇結婚呢?」她的回答是這樣的:「大齡剩女之所以不選擇結婚,是因為她們太優秀了,越來越多的女性層出不窮,只能說她們沒有找到和自己相匹配的人,只能怪男性不夠優秀。」此言一出,像是說出了很多女性的心聲,也得到了許多女性的支持。
  • 易經提醒:不合群的人,身上這3種能力會很突出,人生也越來越順
    易經說:一個人,自己開心就好,合不合群,沒關係。有時候,為了「合群」,使勁擠進別人的圈子,委屈了自己,沒必要。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和自己玩得來的人,好好珍惜,玩不來的人,就算了。沒什麼大不了,做人反正是靠自己。如果你認真觀察身邊的人,你會發現,那些不合群的人,往往身上有這3個明顯特徵,人生也越來越順。
  • 媽媽說:快樂就好,沒必要一味地去迎合別人,不合群的孩照樣優秀
    有孩子喜鬧就有孩子喜靜,當孩子不太合群時家長不要過於焦慮,要先弄明白孩子不合群的原因。孩子不合群的原因有哪些?天性使然,更愛獨處每個孩子的性格都千差萬別,有人愛社交也就有人愛獨處,這是成長中多種因素的影響。有些孩子從小就更喜歡探索身邊的事物,喜歡思考,不太愛和人打交道。
  • 不合群的人,其實身上有這3個特質,可千萬別小瞧
    如果你留意你就會發現,那些有思想的人,有遠見的人,都不合群。遊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合群。不合群的人,其實身上有這3個特質,可千萬別小瞧01、內心強大人為什麼要合群呢?你有沒有想過,有的人可能是害怕孤獨,還有的人可能是害怕被別人孤立。這都是一個人內心不強大的表現。哪些不合群的人往往內心往往都比較強大。很多人以為只要合群就會贏得別人對你的認可和尊重。如果你有這樣的想法,說明你還是想法太單純了。別人尊重你不是因為你合群,而是因為你足夠優秀。
  • 影視宣發中成語「新」解,不能如此泛濫
    「菊話寶典」在讓人感嘆中國成語蔚為大觀的同時,也會生出漢語使用上的隱憂。成語衍生的應援文案,引發擔憂起初自稱「陶淵明」的王菊粉絲們,在粉絲群內將暱稱紛紛改為帶有「菊」字的名字,數量龐大的帶「菊」字短語彙聚在群聊截圖上,形成了特殊的喜劇效果,在網絡上迅速傳播。
  • 乾貨:只有自身優秀,才能結交到優秀的人脈和資源
    做為職場人,大家應該都參加過不少局吧,或是和朋友一起吃飯喝酒,或是和領導一起去應酬陪客戶等。而這其中,酒局應該是最必不可少的。很多人,都希望通過多參加一些酒局,來認識許多人,從而拓展自己的人脈和資源。通過自己所建立起來的人脈資源來為自己以後的發展鋪路。
  • 為什麼不合群的人更容易成功?這是我見過很不錯的答案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為什麼看似不合群的人,反而越容易成功?【1】不合群省去了無用的社交如果家裡有個相對內向的孩子,家長多半會很著急,急著去報各種訓練口才或者訓練表演的培訓班。其實這些家長不知道的是,內向、看似不合群的孩子,其實有著巨大的潛力,並不必非得把自己的孩子打造的和別的孩子一個樣。人是群居動物,懼怕獨處時的空虛和孤獨感。很多人看似結交了許多朋友,但這種感情就像泡沫一樣,一碰就碎。其實,做人不必要事事都取悅別人,圈子不同,不必強融。一般真正有能力的人,會在獨處的時光中為自己增值,會尋求上進。
  • 你的孩子很優秀;就是不合群,家長要反思
    孩子為什麼不合群呢?不少父母都會認為是孩子的問題,其實孩子不合群最需要反思的就是父母,以下就來告訴你為什麼吧! 一歲前的彭彭肥嘟嘟的,見人就笑,很討人喜愛。滿以為他會是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沒想到,到了兩歲,丁丁卻越來越沉靜。